《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218|回复: 20

《肖志军,你为什么不签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0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记:

在冬天,茜草总是要忙碌些
你们呢?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
放下一些什么
再去拾取一些什么


有些什么要记下呢:《这个冬天不写诗》


忽然觉得,忙,真是个好字呢
可以掩蔽那么多细枝末节。所有那些不愿再提及的
或者被自己遗漏的烦事、琐情

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日子,像流水一般。不能倒退,也不能疾行
只是缓缓地、缓缓地流着

有些什么要记下呢?
一个电话。一声问候
或是既不电话也不问候,会不会更好一些?



《她不是草》


后来,她不再相信任何一滴露珠了
她不是草,不会随着季节的变幻
而更改肢体的色泽

还犹疑什么呢?
冬天就站在门外
风,从四面赶来

是时候告别了,
就在今夜。当所有的河流
都竭力奔赴海洋,一尾鱼所能做的
只能是逐波随流、永不停滞



这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网》


所以,你要允许
允许他们继续戴着面具,说着漫不经心的违心话
你要相信,这也不是他们的原意
世界很大,也大不过你的一角。你的魔力无边
法力无穷。虫子们饿了,就回到各自的巢中
找妈妈。而我,必须在下午四时准时抵达
幼儿园,接女儿回家



他说:《后来,你去了哪里?》


事实上,我只是站在原地,不停地画圈
从原点到终点,再从终点原路返回
春天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我在路上惹草拈花
不思进取。偶尔摘取几片绿叶,视若宝贝
放在显微镜下一再夸大它的脉络和纹理
如果夏天到来,我通常要先准备好一套防晒用品
和橄榄油,以免火山在我的体内和脸颊同时爆发
秋天,是最乖巧的孩子。安静得像一幅水墨画
我必然要捧在手心,悉心照顾,怜爱有加
然而可恶的冬老爷还是来了
能怎么办呢?
除了双手迎接,我还能去到哪里



有些什么一定要记取呢:《肖志军,你为什么不签字》


天,开始冷了
公司的业务量开始增加
不可否认,这是好事

越来越对一些论坛感到厌倦了
这也是一桩好事
它意味着,茜草越来越成熟
知道自己要得到什么,并适时地舍弃什么

《大河》文摘报,让我开始清楚肖志军的整个故事
李丽云走了,那个未出世的孩子也不幸胎死腹中
据说肖志军身上当时只有一百元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记者
她说她愿意出一万钱给他妻子治病、生孩子
而当时的肖志军却认定了一个理:

我的妻子是来治感冒的,不是来生小孩的
小孩只有七个月,离出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呢
如果妻子有任何闪失,一定是你们把她治死的

于是,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人们也纷纷指责这个“无知”的男人
有法学教授甚至认为:
应该把肖志军送上审判台,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然而,他们大概并不知道:
在中国,在农村,在九万六千平米的土地上
又有多少个肖志军们呢?

他们交不起巨额的医疗费,只好依赖着小诊所就诊
在巨额的剖产费面前,孕妇怀孩子期盼着顺利生产
谁家有了小感冒,最多去赤脚医生那里打个针、拿点药
或是干脆自己弄些草药煎汤,睡前服下,蒙上被子呼呼一觉
到第二天早上起来,该干嘛还干嘛去

对比一下城市的情况,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一点小感冒,跑到医院,前面长长的队伍
就像部队的阅兵仪仗队,好不壮观
终于排上号了,一通望闻切诊后,检查B超
回家一合算:所花费用约计二百余元

特色的中国人多地博呀!
死了一个李丽云,不足为奇
奇就奇在她不该从湖南跑去遥远而神圣的北京
那是我们的首都呀!发生这样的事
害得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想藏怕是也藏不住了……


茜草分行随笔  
20071205日
发表于 2007-12-10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语中自有真情。亮了大家议。问好茜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冬天不写诗》

忽然觉得,忙,真是个好字呢。昨夜一场虫灾
可以吞食那么多细枝末节。所有那些不愿提及的
被自己遗漏的忧伤

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日子,如行去流水一般。不能倒退,也不能疾行
缓缓地、缓缓地流出眉心里的村庄

有些什么要记住的呢?
前世掌中的茧。唇边的一声问候
抑或既不是思念也不是忘却,会不会更好一些?

稍平了些。增加起伏。产生立体感。改了几个字。你可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志军,你为什么不签字》

《大河》文摘报,让我
开始清楚
肖志军的整个故事。李丽云
走了,那个未出世的孩子
也不幸走了
据说肖志军身上,当时只有一百元钱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记者
她说她愿意出一万钱给他妻子治病、生孩子
而当时的肖志军却认定了一个理:

我的妻子是来治感冒的,不是来生小孩的
小孩只有七个月,离出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呢
如果妻子有任何闪失,一定是你们把她治死的

于是,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人们也纷纷指责这个“无知”的男人
有法学教授甚至认为:
应该把肖志军送上审判台,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然而,他们大概并不知道:
在中国,在农村,在九万六千平米的土地上
又有多少个肖志军们呢?

他们交不起巨额的医疗费,只好依赖着小诊所就诊
在巨额的剖产费面前,孕妇怀孩子期盼着顺利生产
谁家有了小感冒,最多去赤脚医生那里打个针、拿点药
或是干脆自己弄些草药煎汤,睡前服下,蒙上被子呼呼一觉
到第二天早上起来,该干嘛还干嘛去

对比一下城市的情况,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一点小感冒,跑到医院,前面长长的队伍
就像部队的阅兵仪仗队,好不壮观
终于排上号了,一通望闻切诊后,检查B超
回家一合算:所花费用约计二百余元

特色中国人多地博呀!
死了一只蚂蚁,不足为奇
奇就奇在李丽云不该从湖南跑去遥远而神圣的北京
那是我们的首都呀!发生这样的事
害得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想藏,怕是也藏不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茜草!
这一组叙述性甚至是自言自语,与生活紧密贴合,絮叨中自然透露思考和批判.毎个都可以写成很好的随笔散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序》

事实上,我只是站在原地,不停地画圈
从原点到终点,再从终点原路返回
春天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我在路上惹草拈花
不思进取。偶尔摘取几片绿叶,视若宝贝
放在显微镜下一再夸大它的脉络和纹理
如果夏天到来,我通常要先准备好一套防晒用品
和橄榄油,以免火山在我的体内和脸颊同时爆发
秋天,是最乖巧的孩子。安静得像一幅水墨画
我必然要捧在手心,悉心照顾,怜爱有加
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谢大家这样细心的评读!时间有限,回头再一一回复!茜草一并问好各位了。这些我称为分行随笔,意为《这个冬天不写诗》,只记下一些一定要记下的,忽略一些可以忽略的。这个冬天时间紧,事情多,没有时间用于思考诗歌。一有时间上来我想更多的用来读诗赏诗吧!再次感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1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很欣赏最后一首,生活的真实写照与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1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草的真性情和文字背后的思想的香气..在心情读过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1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草的关注点有了长足的晋升,一个写的人需要广大视野,一起啊--握,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2-11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1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真的把诗歌当家常便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觉得,忙,真是个好字呢
可以掩蔽那么多细枝末节。所有那些不愿再提及的
或者被自己遗漏的烦事、琐情
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日子,像流水一般。不能倒退,也不能疾行
只是缓缓地、缓缓地流着
有些什么要记下呢?
一个电话。一声问候
或是既不电话也不问候,会不会更好一些?

春天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我在路上惹草拈花
不思进取。偶尔摘取几片绿叶,视若宝贝
放在显微镜下一再夸大它的脉络和纹理
如果夏天到来,我通常要先准备好一套防晒用品
和橄榄油,以免火山在我的体内和脸颊同时爆发
秋天,是最乖巧的孩子。安静得像一幅水墨画
我必然要捧在手心,悉心照顾,怜爱有加

特色的中国人多地博呀!
死了一个李丽云,不足为奇
奇就奇在她不该从湖南跑去遥远而神圣的北京
那是我们的首都呀!发生这样的事
害得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想藏怕是也藏不住了……

你的笔调,平静从容,正适合,写庸常的生活,把生活涂抹成绿油油的草地,望之爽人眼目。问好茜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一村 于 2007-12-10 19:33 发表
口语中自有真情。亮了大家议。问好茜草。



感谢村版哥哥的鼓励!分行是便于阅读。随笔则写着不累。冬天忙碌,没有时间思考诗歌。引一下自己关于口语诗歌的理解,也与哥哥一起探讨个:

关于口语诗,茜草在这一块一直是空白,没有作过尝试。近来读董书明兄、李飞骏兄的口语诗歌多些。应该说,口语诗歌出现并不偶然。众所周知,唐诗中就曾有不少这样优秀的范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等。

他们的语言特色就是来源于生活,就像人们平时说话般亲切、自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提炼,虚实相结,借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所进行的一种创作。要说喜欢,兴许是因为时下很多诗歌呈现某种流行之势的艰涩、难懂,对比之下,更容易被这种语言风格所打动而共鸣的原因吧!

诗歌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想来只有拥有生活基础的诗歌,才能拥有更多的热爱者与阅读群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4 05: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