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之初,就一直活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这空间或者是一处小屋;或者是一处睡满阳光的风的峡谷;或者是一片波澜壮阔的草原;富丽堂皇的宫殿;也或者是一群银鱼穿梭、飞翔的海洋,这些带着各自审美个性的独特的空间供我们这些自然的生灵、不同的生物群种休养生息,放牧情绪或者颐养天年。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位先祖肆意徜徉的空间是博大的宇宙的空间。他是天,他是地,他是洁白的漂流的云,他是一株茂密丛林中默默无闻的小树,他是一处幽静的湖泊,他生活的肉体里充满了空间的天籁、人世的天籁。这种天籁让我们的生命和肉体在那一空间达到一种极致的美。这就是我极为推崇的诗意的生活。
如果没有空间。人会窒息。
文字没有空间,也会窒息。那些你妄图表现的诗意的情感也会在繁茂的叶片中透不出气息来。没有空间的一堆文字只是一堆激情的杂草。
如何构建诗意的空间就如同匠人构建房屋,构建一处幽僻的公园,构建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主题化的广场......
也如同天人构建宇宙。
你想表现什么样的主旨,你想让进来你空间的人感受到一个什么样的氛围,你就要选用一些你独具特征的材质。就如同草原上有奔跑的麋鹿,海洋里有飞翔的鱼群, 你要让这些充满诗歌活力的材质都散发出它们强大的向心力来,形成你独具特质的语言磁场。
好的诗歌都有她独特的空间。
因为匠心的不同,会显示出各自个体的差异。但这空间里一定会弥漫起某种迷人的气息。这种气息有时近似于迷雾,近似于自然万物口唇中发出的地籁、天籁、人籁。
音乐也是一种漂流于这种空间的气息。
音乐也是一个空间。一个由情绪的银质音符组成的空间。诗歌也如同音乐。她不具有教导性。只具有感染性。她的主旨只是呈现美,呈现一种审美的情操。这种独具特质的审美情操会恍若音乐潜入我们精细的听觉耳廓,潜入我们精细又繁茂的心灵。
我们做诗可以想象我们是在做音乐。
做一种空间里的音乐------
********* ********* **********
徐书遐的诗歌呈现的是一种女性柔情、旷渺、又清幽的空间。她用一种近乎天成的自然的黑金的语言娓娓说着心底的黑,心底的一丝温暖和带着旷野气息的一种母性的柔肠百结。她站在广袤的新疆草原上说:
“我必须喊,大声喊,
你才能听到”
她说:
“风啊,你已经翻过我的白
——我的背面
再翻,再翻……
吹走我时
我用哪个碎片上的眼睛流泪”
她说:
“我不住地向南
不住地回头
我的生命必定经过平原,高原
------
我生成,被亲人和大山爱着
满山的松,白桦,藤……
我坐在野花中间
是株百合”
她又说:
“ 我仍然向南
走进荒冷的时间
故乡在夜之外照着”
读着这些话时,我的魂灵不经意间被她这种淳朴的语风所蕴涵的力量震撼。诗歌艺术最高的境界是一种浑然天成。剔除了芜杂和修饰和雕琢,还文字本来该有的原初的淳真。这才是一种诗歌词语的天籁。
就象我们几个在新疆夜的街头漫步时她说的: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看淡一些东西,越来越宝贵一些东西。我们的诗歌也是一样,去掉过多的繁复,什么才是诗歌中最真?最为宝贵的东西?什么才是那些文字淤泥中的青荷?
这些文字徐书遐不仅在用她的诗歌手艺营照着她荡气回肠的情感空间。另一方面细节处的描写也使这空间里栩栩如生,恍若夜的玻璃樽里一支摇曳的烛火。她的天赋和细腻的情感能柔化自然万物,她轻描淡写地就将“风”,就将“山”,就将“村庄”赋予拟人的情感,她说:“故乡在夜之外照着”。在她的笔下“夜”也是那样的宽怀、祥和:
“ 夜那么低
一些星星,我们被望着
牧人的毡包被望着
马站着睡着
夜的草原,夜的墙
河水在远处响
我们牵手离开羊,花朵
离开了夜
我是牧女
一半身子风吹着
一半身子牧人暖着
夜的风像那些羊”
在她的这篇《夜的草原》里。细节处被她处理的柔美、动人、却又不露生色。里面没有一个形容词,没有一句外表强势的语言。却于无声处,风起云涌。动人心魄。
好的诗歌都该有这样的力量。
形容词会使词句柔软。而超现实的句子却会使诗歌生硬。她不用形容词却把超现实主义的句子揉得那么软:“夜的草原,夜的墙,河水在远处响”,这里不由得我惊叹起她语言的天赋和诗歌功底的深厚来。而她的语言又显然具有着女性歌者所独有的曼妙和阴柔之美。文字丛中却又弥漫着一种淡泊世外的成熟女人的气息。
“我是牧女
一半身子风吹着
一半身子牧人暖着
夜的风像那些羊”
这些句子是多么新颖,饱满,句子背后蕴涵着许多生活的情绪和内容却又举重若轻。可能不自觉中悄然揉进的超现实主义的一些写法让诗歌更具有了新生的力量!细细体味便会生出无限的柔和和瑰丽的风声来。
空间里细节的描写就如同蜻蜓点水。她是一种诗歌的技艺。会让整个呆板的空间顿然活灵活现起来。镀上一层亲切、可人的光晕。但细节的处理需要细腻的心灵的触角和那一瞬间闪电般的灵感的光耀。我们为诗时那种文字空间里纷繁的闪电让我们亢奋不已,恍若仙人。然而那一条条闪电落到苍白的纸面时是不是还那样栩栩如生,是不是还那样激忿心灵。这需要天赋。感动过我们自己的,不一定能感动别人。所以诗歌的阅读常常会背离我们歌者的初衷,我们并不都具有伟力能将读者吸进我们文字的旋风。我们的文字常常会表现得苍白无力!这是所有我们这些文字匠人的悲哀。
天才的诗人也不可能每篇都刮起文字的飓风。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和显著的缺点。徐书遐的诗歌目前还局限于她的乡村、旷野的题材。她一方面将自己浓郁的情感移情于这些她耳熟能详的景观。并赋予这些自然以拟人的生动的色彩。绘出她浪漫、浓情的广阔山水的画面。另一面她又过多的拘泥于这种田园的写作,整体文字的型态少于变化有时表现过于琐碎。我一直以为能引起我们灵魂深处深层次共鸣的东西才是诗歌正真要表现的东西。书遐可以在这些漫卷的诗歌画面中融进一些震撼人心的如李清照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女性的力量,民族根本的力量,灵魂深渊里的呐喊和力量。
另外她喜欢以组诗的形式推出自己的个性情感。在外国诗歌中组诗好像很少见,我甚至几乎没见过。这应该是我们国人的专利。也是一种懒散的专利。长期如此会消弱我们做单篇诗歌的力量。就象一个从众的人只能站在人堆中鼓噪。绝对不可能是一个英雄。只有整体站出来时才能显示出他们人群的强大。
练笔时,我个人觉得一定不宜多写组诗。
由于近几个月来一直辗转西南数省,一直不能静下心来做一些文字。对书遐的阅读也很少,只能做一些浮浅的议论。愿徐书遐这位北国的歌者一路温暖地走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