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753|回复: 41

《那时,我不懂诗歌》——茜草赏析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4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言:

这不是常人理解的诗评。我只是执着于从诗中感悟人生,享受诗歌带给我全新的触动与安逸。
时间:20070117日起始——那时,我不懂诗歌




赏析(一):《红杏出墙》

作者:花语
       
持续矜持,这些年颠沛流离
把守河流。在风中把你的名字
守望成一株树,挂满厚重
灯光如此温暖,苇絮轻扬
藤蔓纠结,我们如此遥远却越长越象
听不到彼此的心跳,但无论怎样
也不期望我们中的任何一株
红杏出墙
  
第一、全诗非常干净,干净得超出我的想像。
这几天一直在反复琢磨,全诗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哪怕一个标点。这样凝练的语言,绝非一朝一夕可为。毫无疑问,作者具有相当扎实的基本功。武术界也有基本功一说,那么写作诗歌的基本功,精练的语言无疑很重要。当我们初学写作时,不要求写得很好,但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第二、诗歌的题材取向并不新颖,但却很具现实意义。
说实在的,红杏出墙,毕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不太好搬上桌面的话题,要放入一首诗中,更是一个剌手并扎眼的题材。莫说一个女诗人,就是男诗人,一般也不会取这样的题材。悄悄地问一下,天涯写诗的这么多女孩子,有几个写过这种相对而言敏感的题材?应该很少吧?但木棉且认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她的心灵应该是纯净的,纯净得像一面镜子。这样,在诗中所表达的东西也就没有顾忌:可以是人们正在历经却羞于提及的,也可以是人们无法直视或无法正确面对的。
这首红杏出樯,看似说两株树,实则是写一对相互爱慕的恋人。他们因为距离非常遥远,于是就成了一对精神恋人。
起笔是“持续矜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在对方中的完美形象,惭惭地在以后的交往中由倾慕变成了爱恋。“这些年滇沛流离”是说生活的不易带来内心的沧桑感。“把守河流”,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在风中把你的名字/守望成一株树”,因为思念对方,于是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叨念着对方的名字,将名字守望成了一株树。“挂满厚重/灯光如此温暖,苇絮轻扬/藤蔓纠结”“灯光”“温暖”喻身边的爱人还是很关心自己的,这样的婚姻生活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藤蔓纠结”,这种与爱人之间的关联如藤蔓般纠缠在一起,不是心里想解开就能解开的(从嫂子的经历及一些看过的书上说:大多数的婚姻都是凑合着过日子,即便一开始是有共同语言的,但时间一长,彼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有部份的男人结婚后就会觉得,女人嘛,只要平时买一些礼物与珍贵的珠宝哄哄就可以了,哪有那么多时间陪她聊天、谈心。于是,婚后的时间不是忙于工作就是忙于应酬或者与同性朋友喝酒打牌等。周末也很少见人在家。这样一来,即便哪天没有应酬,也喜欢在外面,渐渐养成了不喜欢回家的习惯)。尤其是有了小孩的家庭,因为小孩子的原因,更是不能随便就从婚姻中解脱出来。没有共同语言,也只能继续保持婚姻关系。但是,作为女人,内心的向往仍然会有,于是在与对方的交流中感觉彼此“越长越像”。听不到彼此的心跳也没有关系,只求心灵上有这样一个人陪伴着自己走过这漫漫人生。
全诗最精彩也最具意义的是最后一句:“但无论怎样/不期望我们中的任何一株/红杏出墙”。这句话实则是一种表白:尽管我们的心灵如此接近,但是我们是围城内的人,不能越雷池一步,不能做任何对不起彼此身边的爱人的事。
这样一种观点,会因性别的差异而不同。只有女人才会有这样的感悟,因为,女人是看重身体的,心灵给了对方,可以,但是,仅仅只能如此。而对于男性则不同,男性对于性,他是主动的一方。所以,他甚至可以与陌生的女人拥有亲密关系,而他的心仍然留在自己的爱人这边(也或者其他女子身上)。于很多女人,是费解的。她们往往在发现男人与其他女子有亲密关系时,便陷入疯狂。这样说并不是为男人开脱,只是说明一种事实。事实上,我们该知道忠诚绝不是男女双方任意一方单方面的忠诚,它应该是相互的。红杏出墙,也不能仅仅针对女人而言。说男女平等,在这个方面的平等,个人认为首当其中。呈上一点拙见,供大家共同探讨。虽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木棉也是结合身边人的感受,有意识地与身边人交流,并查阅了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现实生活中既然存在这种现象,我想我们可以以一种认真的态度作一些必要的探讨。
  
第三、诗歌的题目与内容完全吻合。
在天涯读诗,有个小发现,有些作者的内容非常精彩,但是题目却有些含糊,不够清晰。看到最后也不太明确他所写的究竟是什么。当然还有更绝的,干脆没有题目。对此,个人不作任何评议,是陈述这样一种事实。作这样一种对比,只是为了说明作者对于写作的把控能力非常强,紧扣题眼的同时,还写出了题目本意外的新意。题目为红杏出墙,但全诗看完,你才会发现作者的立意是:红杏,不出墙。



赏析(二):《安全感》

作者:花语
      
我们蹲下来停在暗处。最好能趴在草底
连露水也找不到。迹象不明
就没有危险。不要学哧拉哧拉的蝉
叠叠不休,顺声就能找到壳
其实,说出来又怎样
前世的疼,今世的藤,说了
柳荫下的小路,还不是不平
      
现在,我们蹲下来,再蹲下来
像青蛙生在夜里的卵
像一阵不准备在白天
拐弯的风
  

这是花语的另一个诗作。记述了一个女子(应该说所有的女子吧)心底冒出来的声音。
  
我们知道,女孩子相对而言,属于弱势群体。我想这是由于生理特征所决定的。作者起笔便是要“蹲下来”、停在“暗处”,趴在草里,连露水也找不到。甚至要让自己“迹象不明”,这样才没有危险。才算安全。后面的阐述便是虚实相结:“前世的疼,今世的藤,说了/柳荫下的小路,还不是不平”。我的理解是说,有时候,女孩子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否则一些疼痛将会是一辈子的,前世的疼痛,哪怕到了今生还是会像藤一样缠绕在我们的心里,就算说出来又怎样呢,心里的疙瘩还是会一辈子存在,“还是会不平”。
  
于是,第二段继续说,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再蹲下来,就像青蛙在夜里产下的卵子,就像在白天不准备转弯的风一样。
  
“像青蛙生在夜里的卵/像一阵不准备在白天拐弯的风”这样的诗歌语言不仅很形象,而且同样非常干净,凝练。没有一丝多余,又不着痕迹。题目叫安全感,安全感是一个抽象词,那么作者通过诗歌的语言将它进行了非常形象又生动的阐述。



赏析(三):《他她》

作者:忧伤樱桃
      
他爱吃蛋黄,她就总吃蛋白
他喜欢春天,她就将秋天拒之门外
他一犯胃痛,她就偏头痛
      
他用铅笔写字,她用橡皮擦
小心帮他擦去错别字
有一天,她发现她将自己的影子
给擦掉了。没有影子的她
      
还要为他做饭,生孩子
将两个人一生的污水
冲进下水道里
  

一、作者的语言功底很强,只用廖廖数语便将婚姻生活勾勒得形象又逼真。应该说这样的语言功底同样是作者的一种长期的文化积累,而取材应该说是作者的一种生活积累,并经过一定的时间沉淀而得。
  
二、诗歌具有一定的深度与质感。若是一个处于花季的少女,缺乏真实的体验,想必她是无法写出来的。我所理解的质感就是生活带给你的实实在在(更多时表现为沉甸甸)的感受。而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沉甸甸的感受——“一个没有影子的人还要为他做饭、生子”。于是我们读后,一种凄凉之感顿生心头。
  
三、诗歌的语言非常干净,只保留根部与躯干(将多余的叶和枝都去除了)。让读者读来印象更为深刻。这也是我喜欢并在不经意间就能背诵这首诗的原因。
  
四、诗中所要表现的是一个在婚姻生活中渐渐迷失自我、甚至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性的女子。基于这点看,题目可只保留一个《她》字即可。“他”只是铺垫,真正所要表现的还是“她”。以至到后来这个没有了影子的“她”,只好选择将他们一生的污水冲进下水道里。这个末句同样是很传神的一笔,耐人寻味。我理解为将“她”的无奈推到极致,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将所有的烦恼一并化为生活的污水,冲进下水道,再也不能来干扰到“她”的内心。唯有这样,“她”才能获得心灵上的宁静,找回属于自己的影子。



赏析(四):《我需要不合格》

作者:蝶野小衣
      
我需要不合格,
要永远都这么不合格。
      
比如印度船只,
挣扎我的水。某年某月
我不推动,他不离开。
      
我需要不合格,
要永远都这么不合格
      
不合格 就是不
蓝天不要那么蓝呀
白云它不是一块橡皮擦

      
对于这首诗,我并不想说太多。诗中的内容一目了然,毫不含混。全诗的出彩之笔在于末句:“蓝天不要那么蓝呀,白云它不是一块白橡皮”。
  
我更想说说这位作者,读她的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个清纯可爱的姑娘。她的笔触极轻,并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她本真纯朴的一面。
  
刚才又有意识地搜索了她之前的作品。她的帖子很简单,只有两个,一个是去年的100首诗,另一个就是今年我无意间发现的,我当时看了她的诗后就觉得,这个女子(的诗歌)了得。100首后再发上来,最起码她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也或者说她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我所选的这篇并不是说这是她写得最好的。只是,这首诗吸引了我的视线,它的立意新颖——不合格,语言风格也生动活泼——不合格,就是不合格(像是一个正在热恋中的女孩子在自己心爱的恋人面前撒娇所说出的话:不行,就是不行!)。由此看来,这是一个还未承受太多生活中的厚重(我指的是婚姻生活)的女孩。她的生活也一定充满阳光,她有些调皮,并且一点也不忧郁。这种气质符合当下的时尚写作。当然她的其他作品有一部份也富有一定的质感,这也许源于她的敏感或其他,如对生活和爱的体验等。
  
如果用心体会,这首诗会让男读者想起自己的恋人,让一个已婚女子不经意间回忆起自己的年轻岁月。
  



赏析(五):《朱门》

作者:青玉案上磕睡
    
“你的消失是不被允许的”
于是你现身。
这多么好,眼看着你又换了模样
站在门外
门外还有浩荡的绝望,和春光
重逢。
    
在重逢的后面,我删除了七行
那都是些容易的事,亲爱的
好比你又将打马过山河,说糙话,去遥远的地方漠视我
好比我以门为镜,照见朱赤
在两扇门上,平衡着它们一生的性事。
然后我坐在门槛上看天,它温文地受用我的仰望。
  

这首诗我将它稍作了一些版面处理,是从视角及叙述的逻辑出发。也许当时作者写作时,时间仓促,没来得及所致吧。或许是一首临屏诗作。
  
在此,我仍然要强调一下,我不是诗评者,只是作为一个读者,只想把自己读诗的感受与大家和原作者一起来分享。
  

作者的语言非常轻松,并伴有一些诙谐的成分在里面。诗中所述的是一个女子与他的恋人重逢的场景。细品,感觉这是一对已经分手的恋人的重逢。
  
起笔便是“你的消失是不被允许的”,于是,“他”才现身,出现在女子的视线。一般情形下的重逢,“女子”与情人再次相见,会非常激动,而且有一些莫名的惆怅。然而作者的叙述却很平静,整首诗中你感受不到女子那种激动的心情——
  
“在重逢的后面,我删除了七行 /那都是些容易的事,亲爱的”。这个删除的七行,应该就是忘记他们曾经拥有过的一些不快,而试图让彼此之间做回普通朋友(但一般情形下,这种努力有些白费,曾有人说分手后的男女只能做最熟悉的陌生人,是无法做回普通朋友的。因为爱过,所以熟悉,因为分离,只能成为陌路)。
  
有评说最后两句才出现一些诗味,但偏偏又正好在此完结了。个人认为前段为叙述,是作必要的铺陈(现代诗的叙述),末句是表明诗中女子的心境——“温文地受用我的仰望”。诗中女子彻底地宁静,只是静静地望着天空,望着那不可重来的往昔……
  

赏析(六):《明亮事物之书》

作者:红色药水

东边一把雪花,西边一片草地
在冬天,有人给它披上灰突突的外套
也有人给它披上鲜艳的外衣。
你并没有老去,头发花白的人
端着自己跳跃的心脏——
“让它一直,用乐调表演到最后。”
最后,谁都没有说话。
看这路上的泥泞,你穿过无数双鞋子
它们大大小小填充一个房间
你走过的路,比鞋子的一千倍一万倍还长
从今天开始,事物变得明亮起来
你的眼中,重新布满颜色。

  
这首诗感觉作者是一气呵成的。像是作者内心的独白。
我喜欢它的原因很简单,当时,我曾一度陷入迷茫。而正好我读到了这样一首明亮的诗歌:
“从今天开始,事物变得明亮起来,让自己的眼中,重新布满颜色”。
应该说它接近于我之前所读过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之类的励志书籍。
读这首诗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也让一颗迷茫的心在一首诗歌中获取了某种力量。这就是它当初打动我的原因。
  

赏析(七):《婚姻》

作者:余小蛮
    
一起喝热粥的人,不经常想起
靠太近有被刺穿的危险
不能做这桩貌似神圣的买卖
交付真
彼此不自然起来
围城中飘忽的影子
继续堆砌墙壁
据说有人很想得到幻想中的自由
他诚实,有一双修长的手
神态不温不火不偏不倚
据说这是最好的伴侣
但你看我表情诡秘,每每欲言又止
喜欢揭露一切本该优雅的谎言
虽然你拉上了窗帘
姿态优美。保持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
虽然你为我煮花生的红衣
治疗贫血和坏脾气
虽然你轻轻对我提及过去的那些枯叶形状的低语
似还要继续珍藏
可我
还是要继续颠覆
婚姻!不要这船吧。我没有准备砧板
不接受世俗生活的捶打
切割。
说穿它吧
我不要穿着奶奶绣花的小鞋子走路
不要杯子里的牛奶变质
我是天空。只给你流浪的地方
  
     
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婚姻,作者曾坦言自己有专门搜索一些资料。我并不赞同依赖网络搜索功能来写作,但我仍然为她这种认真的精神所感动。最起码她是用心的。

我喜欢它的原因,很简单。这首诗反映了一个女孩子在即将进入婚姻中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诗中的一些感受,大概是从祖辈或父母或身边的人那里所听说的吧。
细心读,不难发现,里面还谈到了挑选对象的标准——
   “他诚实,有一双修长的手
   神态不温不火不偏不倚
   据说这是最好的伴侣”

若将这个讲给我的祖母一辈人听,我想她们是一定会感触良多的。这是我们祖辈人挑选对象的标准。听我的祖母说,还有一个绝招,就是看男孩子来岳母家吃钣时的饭量。饭量大,证明身体好,能干,会做事。饭量小,体质肯定也差,怕是也做不了什么事。
  
尾句很有意思:“我是天空。只给你流浪的地方”。感觉很轻盈,也有女孩子撒娇时的任性——嘿嘿:)我就是那传说中的如来,纵然你有孙悟空的本领,能一个筋斗翻出十万八千里,那也没关系,反正翻不出我的手掌心。



赏析(八): 《盒子》

作者:叮当的杯子
  
我想站在
一根针尖,一片柳叶,一朵棉花上跳舞
那样我就可以躲在
你的缝隙间呼吸

你是一只盒子,我是一个逃兵
我拿野草做编织,谎言与真实
都不是我编织的理由
你细细的锁眼
正在流血,我编织一把钥匙
来给你疗伤
      
我要不要打开你呢
远处的笛声是一种催促的诱惑
岸边一枝杨柳问我,为什么比它还要瘦
我轻轻的笑,比叶子还要恍惚
      
  
杯子,说出来不怕你笑话,这首诗我至今为止都没有怎么读明白。我当时喜欢它的原因也很有趣,是因为末段符合我当时的心情:

远处的笛声是一种催促的诱惑——笛声的诱惑,有时是致命的

岸边一枝杨柳问我,为什么比它还要瘦——今年冬天是我唯一没胖的一个冬天,之前每个冬天我都会比夏天要长胖一些。
我轻轻的笑,比叶子还要恍惚”——轻轻的笑,恍惚。正是我当时的一些表情:)有些诡秘,有些无奈。
  
题目为盒子,我试着这样理解,你看对不对(这几天估计受到太多干扰,无法用心进入一首诗中了)。
盒子,可以将它从字面上理解。也可深入内容理解。


字面义理解:这只盒子对你来说有些神秘,你试着想探索其间的奥妙。
深入内容理解:这只盒子=诗歌。也曾想过放弃它,当一个逃兵。然而当我们真正喜欢诗歌后,某种诱惑(包括友情)会让我们难以割舍。而对于大多数女孩子来说,诗歌有时就是一包云南白药,可以止血、疗伤(心情被文字代替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疗伤的过程)。


但是,这个过程也饱含心酸——有时为了一首诗也许会耗神,让人憔悴。也许还会有人(如身边的亲人或朋友)表示不解(轻轻的笑,比叶子还要恍惚),自己也会自问:我要不要继续下去呢(我要不要打开它呢?)。
于是,这个探索诗歌的过程,正如你所打开的一个神秘的盒子。



赏析(九):《望春日》

作者:轻轻离人

  
(一)
      
下午的白雪冒着狼烟
你来迟了,我光鲜的旗帜
已经生出飞轮
过了黄河
      
(二)
      
冬日的凛冽,可以造就桃花
尽开不败
山峦上布满敌意
一开弓,你便死于非命
      
(三)
      
鸡黍之事,当属昨日
不免让人辛酸落泪
暖暖的春风,只一吹
我便携着一只大鸟
飞过江湖
      
(四)
      
山高路远,我不断思量
卖花人最先落在异乡
我是什么人?房门构不成
穴居,我找不到寻找中的旧词汇
      
(五)
      
池塘里有鱼在鸣叫
我在水中与仇人兵戈相见
黑暗是致命的伤
你欠我的,
这辈子,还不完

  
刚来天涯那会,当时因自己不太懂得作者的风格,也没认真去品(她的诗,光读不行,要钻进去慢品。我曾形容像功夫茶),所以总觉得她的诗不太好懂。她的诗歌跳跃性非常强,空间与时间上的跨度也较大。从她的诗不难发现,作者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与一定的中文写作基础。想来古韵诗词对她的影响较深吧。
  
这组望春日,应该是作者没费多少心力所写的一组诗。
第一组:用“生出飞轮、过了黄河”,来形容速度,这样的诗句出自女子之笔,当属大气。(空间跨度大)
第二组:“一开弓,你便死于非命”,像一柄快剑,非常果断。让人感觉作者颇有女侠气度。
第三组:“暖暖的春风,只一吹/我便携着一只大鸟/飞过江湖”,有些像电影中的特技动作。闭上眼睛想想:风一吹,便携一只大鸟飞过江湖,这是怎样的轻功呀?!(这样的句子,木棉之前从未使用过。所以,对木棉来说,真是开了眼界)
第四组:“我是什么人?”,这样的自问方式也很有意思。耐人寻味。
第五组:这一组是我最喜欢的。当时想只摘抄这一首,但又一想:组诗,只选一首是会孤立的。末句耐品。春天来了又去,生命也因此轮回,于是所欠的也就永远也还不完。
  
整组取名为望春日,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渴望春天到来的心境。
第一次认真品读,因对作者非常陌生,其中的解读难免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在此,还望作者见谅。



赏析(十):《抵达》
    
作者:竹露滴清响
      
就这样,我把诗歌大手大脚的花掉
守了一夜的雨,扭着腰漫不经心
爱尔兰咖啡和蓝山咖啡从东到西包抄
寂寞就快溢出来了
有人闻讯而动
母亲,别人眼里我有一千个版本
只在你怀里我是纯白的,生命力微弱
线装的款式,薄而轻
美,只生在脱离水火及欲望的地方
我在书写中获得死亡的动力
比蚯蚓和蚂蚁存在的位置更低,遮蔽性小于一块雨衣
屋顶之人的歌唱,引我全方位的接近
手里紧握一生都无法跨跃的事物
      
然而,我爱这潮湿六月,松软的天空
只要一根线就接通两个城市生活的场景
我在南湖边,坐等花开
大佛寺前,你正念:皆由吾始
贪——谶——痴

      
这首诗充满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息。用诗歌的语言和多种相关联的事物,记述了她的一些内心感悟。
    

从题目看,抵达的词面义是指(也许还要历尽苦难)到达的一种境界或一个地方。
诗中这两句给我印象尤为深刻:
  
一、“美,只生在脱离水火及欲望的地方”——一种不食人间烟火、褪尽铅华的美。然而生活中的我们常常无法免俗。所以,个人认为美在顺其自然,美在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我在书写中获得死亡的动力”——一种极度无奈的表现,也有些颓废。作为诗歌的语言,可以感受到一种极度无奈,甚至还有些颓废。然而若是作者内心的真实体验,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断不可取。诗歌只能是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如果将诗歌与生命二者摆在前面,生命无疑是最珍贵的。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诗意的生活:享受诗歌。享受生活。
  
最后的结尾颇耐人寻味:

  “我在南湖边,坐等花开
   大佛寺前,你正念:皆由吾始
   贪——谶——痴”

我在想:难道诗中的“她”出家了?而诗中的“我”却还在坐等花开。这是一个多么凄凉的场景呀!但愿这只是诗歌,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在此,真心祝作者写作开心,生活开心。
  
补充:

时隔一年余载,结合后来读到竹露的一篇心情文字,才知道当时的解读有很大的偏差。
诗中的“你”系指母亲,母亲皈依佛教,每天阅诵经文。这悬着的石头也算是落下来了。当时竟然读出了白素贞与许仙的味来,呵呵:)恐让竹露见笑了呢!

[ 本帖最后由 春夜茜草0733 于 2008-1-4 16:1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南春木棉 回复日期:2007-1-29 16:54:20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所以心甘情愿作书僮,是觉得能从一首诗里感悟人生,与身边的朋友互相交流,并让她们觉得诗歌原来可以带给我们这样深切的触动。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是最好的让人家掏钱买诗集看的理由。可以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愉悦,并指导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怀庆说,看得出你是真爱诗歌的人。其实,我只是觉得,诗歌带给我这么多的触动,我有义务将这些感受与大家分享。如此而已。能够让不懂诗歌的人爱上诗歌,并让她觉得她的生活需要诗歌,应该说这比我之前写来得更有意义。我从中体会着快乐。并乐此不疲。

  说句玩笑话,我会作必要的义务宣传,让自己身边有更多的人爱上诗歌,享受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4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得,到位..思路细腻..使读者更深地理解了诗歌的思想性和表现力..亮起来..问候草,新年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4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支持一下。读完有感悟,有新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4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好评。学习茜草的勤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厉害的茜草。先问好,再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4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仅从文本来解读一首诗歌是体现不了宣传的价值的,草草跳开一些手法和构思的细节,把感觉融合起来的解析更容易使人走进这些文字,即使出来了,还想再进去。
   草草辛苦,亮了别人,燃烧自己了。。。。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5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红颜的诗人啊?茜草以后多评点这里的诗人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5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猴头L 于 2008-1-5 20:31 发表
怎么没有红颜的诗人啊?茜草以后多评点这里的诗人哈。。。


9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茜草好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茜草别来无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好评。
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问好草草,什么时候给我的诗歌,也写那么多的评语。我好学习啊。呵呵呵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两遍了.茜草真用心,评得好.挂起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4 19: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