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焦燥、激情与反叛
——对李清荷诗歌的一点浅见
张万林
李清荷是近年来因网络走红而被纸刊认可的又一位女诗人,是巴中诗人群中的女性佼佼者。她的执着与勤奋换来了丰硕成果。对她诗歌的评介,可以从这样的几个词语开始:寂寞、焦燥、激情与反叛。
老实说,从李清荷最初的诗作来看,她是不具备写诗的天赋的,我们那时爱说她是“副刊诗人”,那时的诗应景、即兴、直抒胸臆,看不出一点灵性。但她执着勤奋,永不言输,一个诗坛的灰姑娘,就这样变成了一只白天鹅。这些都是题外话了,还是让我回过来解读她的诗作吧。
我认为用“寂寞、焦燥、激情与反叛”这样几个词语来定位她及她的诗作是比较中肯的。这几个词是相对于诗歌的品质与诗人的精神世界来说的,与现实世界的人与物有着一定的区别。寂寞可以分为二个层面:一个是诗人与现实生活的心理距离,让她对眼前的现实产生的陌生感,让她感受不到温暖而产生的错觉;一个是她在诗歌世界里周游,身边没有及时的喝彩而产生的幻影。这是每一个诗人都能经受到的感受,但是她却反映得非常强烈。越是这样她越发深入,在强大的寂寞情绪的支配下,她的诗歌写作欲望逾发高涨。因而,一度时间,她的创作激情惊人。寂寞不是什么坏东西,它能让一个诗人增强创造热情。但也要掌握到度,不然就会痛苦不堪,自寻烦恼。焦燥也可以分二方面来说:一者是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意,因而表现在她的情绪上就是急,她急自己,也急别人,更多的是诗歌本身。二者是作品所表现出的气度。因为现实带给她的情绪,她不自觉地带入到作品中去了。我们可以从她那突兀诡异的用词感知她诗歌的气场,有一种急促紧迫的气流在漫延。这是一种诗风,与作品的好坏没有关系。其三是激情,李清荷是一个情绪化比较强的诗人,这样的诗人能写出比较有激情的诗来,但是,正相反,她的诗歌却表现得异常冷静。所以,有些诗人读了她的诗,总说她生活得快乐平静安适。其实,因为她太狂热于诗歌写作,与现实有很多不入,许多矛盾与错位让她痛不欲生,她无处可说,只能付之于诗了。她用那么一些看似突兀诡异的词,就是在发泄着这样的情绪,那些痛与恨就是诗歌中表现出的急迫与焦燥。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你就不能理解她作品中的气场何以如此了。这是一个少见的诗歌现象,如此激情的人却写出那么冷峻的诗来。最后,说说诗人的反叛。这是每一个诗人都应该有的品质。既有对现实本身的反叛,也有对诗歌手法的改变。一个成功的诗人,只有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你才可能走出自己的路来,但是,这很不容易。纵观李清荷,她除了前面这些,还对自己做出了大胆的否定,对生活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生活来换取对诗歌的过度热爱,从这个层面上说,她走得有些极端。她在为诗歌冒险,她想为诗歌做一只荆棘鸟。
总体来说,李清荷的诗歌因了这四种气质,有了与众不同,这是与她个人的生活环境与处理风格有关。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面对现实的万般无奈,她选择的是忽视、忘却,把痛苦转化为对诗歌的千宠百爱。因为爱,所以她的诗作也不是都是表现出咄咄逼人、冷峻诡异的风格,我们可以看到她的一些诗歌写得是那么的轻灵优美,她把现实得不到,做不到的东西化为诗歌中的美好情愫。
李清荷是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的一个诗人,她在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她对每一个走在她前面的诗人充满期待,总希望别人能指点一二,但她又对别人的指点有着谨慎的态度。这说明她对自己还有很多不自信。如果诗歌可以分成三层,那么李清荷无疑走上了第二层,是一个可以从容行走的诗人了,要登上最高境界,她还需要有很多的准备和努力。
[ 本帖最后由 李清荷 于 2008-1-17 19:3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