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句话不乏经典,不管是谁说出,恐怕都难以辩驳,论证也算精辟,颇费一番思虑和心血。但诗歌毕竟不是论战的职业,否则律师、政客和骗子岂不就成了最出类拔萃的诗人了?如果诗歌果真如你加红加粗的四句话一般,它又怎么可能沦落到不再是文学的主流这般如此凄凉的境地?借你的地盘,与你商榷商榷,纯粹为了娱乐。
第一句话:诗歌是直达灵魂的唯一文学形式吗?诗人的痛苦永远是大众的欢愉吗?
你首先说明了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然后竟然也说“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的痕迹”是诗歌的最高境界,难道你的观点是认为现在不需要最高境界了吗?难道你的“浓缩铀”就不能“浑然天成”地爆炸以震撼读者了吗?继而你又说明了小说、散文及戏剧与读者共鸣现象的差异,你的真实意思是它们根本就不可能直达灵魂吗?如果这样,我倒要建议你多看看诺贝尔文学作品获奖者的授奖词是怎么写的了。我不知道你在这段话里强调的是文学形式还是唯一,但我想说的是其它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甚至建筑、宗教及其仪式都是可以直达灵魂的。看看梵高的《向日葵》、听听贝多芬的交响曲你就会知道它们是不是灵魂里的东西,他们的痛苦是不是大众的欢愉.
其实,你的理由写得跟散文一样,因而也失去了强有力的论证效果。我们不能否认,写诗是一项粉身碎骨的事业,这是对诗人的理解与赞誉。在艺术的殿堂下,粉身碎骨的事业又何其多呢?但我们绝不能以此来论证或说明诗歌的神圣地位,更不能得出结论——现代诗人写诗的“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风格”便成了诗歌。
第二句话:诗歌靠的是感觉而不是语言吗?
你在第二句话中提出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贵族血统,我不想说这话是否正确,你知道诗经是怎样产生的吗?据秦汉时期一些典籍的记载﹐《诗经》作品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周朝廷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称“行人”﹐他们四出采访﹑收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政治得失。二是周朝还有“献诗”的制度﹐公卿士大夫在某种场合要给天子献诗。
前者即你所称的风雅颂之风,正是指各地的民歌,共包括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的民歌。既然是民歌,你怎么得出它是贵族血统的呢?相反,这正说明了诗歌正是从民间诞生的。当然,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或许可以说诗歌具有高贵的灵魂和气质,但不是血统。这正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样,这才叫血统。其次,诗歌是靠感觉还是语言以及如何去靠语言这一问题,中外已有一大堆的学说和话语杂碎,一时半会根本就说不清楚,也超越了个人的理解能力。如何建构现代诗歌的诗意空间,如何回归语言本体,如何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诗,语言和经验如何获得新的诗歌形式等等,也仅是当下诗人们的一种探索和实验,但并没有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也并没有完全验证你所讲的“靠的是感觉而不是语言”,现代诗歌中也提出了不少口号,其中颇有有代表性的也是极端的一个口号就是“诗到语言为止”,其含义也是强调诗歌文本之间语词的张力与修辞策略,而并非是指感觉就是诗。你还在第二句话中提到“网络中的许多诗人把诗歌、图画、音乐结合起来的创新方式,就令人耳目一新。我个人感觉这是拯救诗歌的最好方式,也会成为今后网络文学中诗歌的主流形式。”如果真是这样,恰恰说明你所谓的网络诗歌也好,现代诗歌也好,根本就没有找到一条求新的路,不过是把拿纸笔换成了敲键盘而已。殊不知在几千或几百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是这样做诗的。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正是结合了绘画的手法,他的诗歌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点,从艺术上讲,这远比网络上那些所谓的诗画配要艺术得多,也高雅得多。至于结合音乐,元词本身就是音乐!那么,你的感觉指的什么?你的非语言又指的什么呢?
第三句话:“参悟”是写诗和读诗的前提和唯一途径吗?
你的论证更离谱。你说“文字承载的是思想和感情,它相当于通讯中的光缆。”你刚刚才在前面说诗歌靠的是感觉而非语言,怎么又突然变卦了,反而推崇文字承载的是思想和感情呢?而这正是中国传统诗歌中“诗言志、诗言情”的美学基础,一方面大声主张诗歌靠的感觉而非语言,另一方面又拜倒在语言的传统表达中去,想说什么呢?是诗歌象电脑中的压缩文件还是文字象电脑中的压缩文件呢?解压以后它不也是一个文件吗?难道解压后就成了诗?没准解压后反倒成了一堆乱码。解压的过程也绝非“参悟”的过程。能否参悟,要看作诗的人是在表达还是在梦呓。诗歌为什么能够悟?那是因为诗人在表达,不管是用它的血还是泪,也不管是哪种语言形式。“文字如杯子,诗人的灵魂是杯中的酒”,这样的比喻也很难说它对还是不对,准确地讲应该是文字形式或诗歌的形式,如果在这里,把文字等同于诗歌的语言,则会生出不少疑义。诗人的灵魂即便是酒,诗意也是在语言之中的,不管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语言,诗意或诗人的经验感觉必须在语言之中,否则读者不是在读诗,而是在做诗了。酒为什么要是陈年佳酿,而诗就不要了呢?这指的是诗歌的美感传达经验。
第四句话。诗歌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风格,但诗人写诗的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风格就是诗吗?
既然诗是一种感觉而非语言,又何须“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虽然诗人觉得他的孤独、他的痛苦、他的不幸、他的坎坷或许都是诗,虽然诗人觉得他的磨难、他的人生、他的感觉、他的灵魂或许也是诗,但读者只能知道他的文字是不是诗,读者并不是诗人头顶上那颗星星,永远照着他的灵魂。也并不是诗人的影子,因为他是诗人,所以就明白他的感觉就是诗。如果诗人的经验和感觉与语言无关,与读者无关,哪他把文字这种东西摆到读者的面前,意欲何为?
[ 本帖最后由 山水酷 于 2008-3-4 19:3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