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275|回复: 0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道”对“诗”之影响的省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8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道”对“诗”之影响的省思


一、绪论

  牵动中国之诗终极关怀的“道”,源居于三千年前老庄的汪洋哲思;而作为“语言的本质的体现”[1]的诗,在老庄哲学的语境下,亦始终不渝地传承着“道”之深层内核。可以体味的是,成就历世文学、美学之原型理想的“道”,与不自觉地复沓着语言之内心秘密的“诗”,之间始终有一份暗合而流畅的深层默契。如《庄子·齐物论》所云“大道不称”,正是这样一层无言的默契,使“道”将中国之诗,尤是古诗的审美深度推向了“渊默而雷声”的极致。
然而,新文化运动之后,近百年来的中国新诗之发展,却是在异常艰难的路途中摸索徘徊,始终难有昔日成就。仿佛已渐被诗坛遗忘的“道”,还在静静注视着诗前进的脚步吗?回望前路,又该如何理解诗学之根,如何才能徜徉于今日之真正的诗美极境呢?笔者不揣冒昧,以希神游于老庄诗境,求得些许管窥之见。

二、本体之“道”的诗学美——自然天成之美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2]老子视为生命主体之终极的“道”,从最初就充盈着明润、幽微而又深邃、玄妙的盎然诗意。论及庄子,则更是以“乘流光,策飞景,凌六虚,贯涵溶”[3]之想象,“咽九华于云端,咀六气于丹霞”“翱翔希微,履略蜿虹”[4]之文笔,在高蹈着内外交融、表里互渗的诗性精神的同时,论证了自然、天道巨大的诗意审美价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辽阔,“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的安宁,“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的清泠觉醒,“昔着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的恍惚明润,无不闪现着自然经过人的纯净的内心映照过的诗性美。不过,更为深远的影响,则是庄子一直在生命的此岸、在人纯净的本心所体认的逍遥与自由的生存哲思。
    庄子说:“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5]
    庄子说:“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6]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7]
……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存于赤子之天真,在时光倏忽中恍为一体的“浑沌”是暗喻世界的原初状态,而与天地精神往来之道,则融合万物之本性,随宇宙之脉动,无所待而逍遥其间。
    千百年来,一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游”为一世又一世飘渺而执着的诗人们营造了停歇的后花园,并最终成为他们的心灵栖所。陈鼓应先生说:“庄子思想把人的生命放到较广大的天地里去寻找意义,使人的精神与外界宇宙无限地、自由地相联系、相结合;将人的精神从现实世界中提升到一种高度的艺术境界。从这个角度看,庄子思想之扩大人的精神视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其它各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庄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居于主导地位,而且对美学史、文学艺术史的影响之大,也非其它诸子所能望其项背。”[8]便从中国古诗词发展看,上溯至《诗经》,以至魏晋隐逸之风,盛唐高妙之境,无不信然矣。神游于庄子“虚而待物”之绝冥之境者,诗如渊明之淡入自然,东坡之出入于宇宙人生,词如姜白石之清空,吴梦窗之飞越,亦无不追随“心斋”“坐忘”以求至诗之原初境域。中国的古诗词,始终承载着“逍遥”“自由”的品质。有关于此,文学史上、诗学史上,论著何其多也!故此,本文不再详述。
诚然,老庄之“道”作为东方诗学之依归,在思想、信仰和精神内核上影响深远,这是不容置疑的。不过,笔者以为,在中国古诗词表面所运用的手法、依从的形式上,“道”亦体现了它作为终极本体的深厚而独特的力量。可以明晰的是,数千年来,




[1] 邓程《论新诗的出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2]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见《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第一辑),陕西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3] 葛洪《抱朴子》,见于《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0年影印世界书局编印版,第八册,第1~2页。

[4] 葛洪《抱朴子》,见于《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0年影印世界书局编印版,第八册,第1~2页。

[5] 杨柳桥《庄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92页。

[6] 同上,第126页。

[7] 同上,第31页。

[8] 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

[9] 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见《席勒文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张佳鈺译。资料来源http://pdf.sunxuming.com/pdf/106-heml.pdf,屈文焜《花儿美论》,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第80页。

[ 本帖最后由 xiaoshuxian 于 2008-3-18 11:5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3 09: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