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046|回复: 42

诗歌绿化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4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绿化生活
——《惠州市诗歌学会作品选》序

文/杨凯毅  



    诗歌对于群体及其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个体及其所展现的生命存在的功用,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劳动说关注其负重下的实用性,游戏说关注其自由中的娱乐性,模仿说指向世俗化的学习,巫术说指向神圣化的谕示。这些观点,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揭示诗歌的本质及其功用,应该说都各自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有其各自所涵盖不尽的地方。


    中国传统诗歌大致可分“诗言志”与“诗缘情”两翼,也可以说是“言志”与“言情”两个谱系。以《诗经》、《乐府》为谱系的“言志”诗歌,其功用夫子有言:兴观群怨、事父事君、多识以言,从世俗层面上看,已经相当全面指出诗歌在社会化规范和教育方面的功用。而以“楚辞”乃至“花间”为系的诗歌,虽然其自身有由圣而凡的流向和分野,然其个体通过诗歌加以宣泄和升华的作用也显而易见。“志”之群体社会性和“情”之个体自在性固然各有所重、各行其是,甚至互相打压与排斥,但其自身实在有其血脉相连声气相通的自然关系。所以对于传统诗歌来说,抒情言志的融合贯通,一般而言被认为是解决矛盾冲突以后的美妙结果。也就是说:诗歌的功用要同时表达并影响于群体社会和个体自在,这样才可以避免各执一端的偏颇。


    新诗或者白话诗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基本上属于泊来品。其出现之初,虽然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地位受到质疑,但在西方话语的强权背景下,白话诗很快就把传统诗歌(包括词曲)逼入死角,变成传统诗歌的生存问题。于是新诗的问题就跳过了存在的质疑而变成了发展的期盼。然而自白话诗问世以来一直到“朦胧诗”的出现,甚至包括朦胧诗本身,白话诗的总体水平很难超越郭沫若的《女神》,单篇的作品值得称道的也不过《雨巷》、《死水》、《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母亲》、《致橡树》、《回答》等寥寥数篇,诗歌事件更少得可怜。这些说明了期盼的落空。实际上新诗到目前为止最火爆的时间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大约十年的时间,发轫于朦胧诗结束于大联展,可谓昙花一现。这一段的现当代诗歌历史,前者有近六十年一直是“言志”派对于“言情”派的压迫,却在最后的十年间被一旦翻盘。而前期朦胧诗中最有价值的、即使或真或假的情志一体的既局限又稚嫩的结合的自发萌动,也在随着而来的放任自流中走向了一端。所以假如让我自以为是地以文学史阅读者的自由身份来斗胆说一句的话:新诗到目前还要数朦胧诗为代表的那十年。


    中国诗歌大联展以后的新诗坛,日渐衰落。这固然与中国社会大环境:生活重心的改变和移位有关,也与中国文学事业的不断边缘化和日常化的小环境有关,另外新诗泊来的性质及其面对传统诗歌时其非诗的身相又使它的合法性问题又再次浮出水面。弱势中的弱势,这样的境况让新诗无法不陷入尴尬之中。诗歌事件的增多,没有给新诗带来更具有正面价值的影响:诗人从真自杀到假自杀的变化,让人看到了新诗作者的时代作秀;诗歌污染城市到一次次裸诵,让人看到诗歌自身的日益孱弱;“梨花体”事件本来可能带来的更加深入的关于诗歌外在体制问题和诗歌内在规律问题,消失在互联网内外的一哄而上一轰而散的各种噪音之中;而时下各种大型诗刊和大型诗站,让诗歌的处所越来越像是诗歌行为者的买卖场和打斗地。一切迹象表明,目前当下的诗歌给人以一种异化的感觉,它既不同于传统诗歌情志互渗的美丽展现,也不同于面对外来文化的强势倾泻的自觉不自觉的接受和尝试,更没有把它当成了一个解放的时代的自由盛宴。而今它在被冷落和自我遗弃的过程中越来越像畸形。这样的诗歌现状,将会和我们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关联?答案明显不乐观。但凭着我们对诗歌的热爱,我们愿意从正面作答:“让诗歌绿化我们的生活”。我们思考的背景在此,我们思考的结果同样在此。



    诗歌绿化社会,从“言志”的谱系来看,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一直都被我们的诗歌传统观念所强调,作为新诗,我想应该丝毫也不例外,这一点说多了反而让人生出一些怪异的感觉。“绿化”是个与美化、丑化不同的概念,绿色而可环保的概念,无害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相信这样一个概念会得到诗歌自身的认可,也会得到诗歌行为者的认可,所以这样一个提法几乎可以说是不证自明的。当诗歌指向社会的时候,如果它所起的作用不是绿化,而是妖魔化、沙漠化,那么诗歌给世界带来的就不是福祉,而是灾祸。


    诗歌绿化个人,从“言情”的谱系来看,诗人的个人自由律是一个最受争议的问题,在他自我表达的时候,在他把诗歌指向单一的个体的时候,他所要展现的是什么东西要达到什么效果,相信这是每一个认真的诗歌行为者要自觉思考的重大问题。一首诗歌被写出来了以后,它不但作用于与读者而且同样作用于作者,所以诗歌绿化个人包括了接触到诗歌的每一个人,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无非包括物质性和精神性之两面。所以诗歌要绿化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任何顾此失彼的做法都不是最好的做法,我们以前只强调诗歌生活的精神性的一面,而有意忽视其物质性的一面,甚至以牺牲后者成全前者来作为鼓吹,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对个人生活和生命的损害,它最后肯定也会损害到诗歌本身,因此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特殊情况下的不能两全,不能作为正常情况下互相兼顾的金科玉律。强调精神而损害物质,与强调诗歌而损害人(包括诗人)如出一辙,最后的结果是诗歌和诗人、人的精神和物质,全部都遭受损害。


    当然,诗歌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行为,所以我们不妨更多地谈论诗歌对于个人精神生活的作用。认知对于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它是诗歌非常重要的一翼,中国传统诗歌有“诗分唐宋”之说,一重意兴、一重理趣。叙事诗、说理诗对于认知具有重大意义。情感和意志对于个人来说也非常重要,并且对于以抒情言志为重点和特色的中国诗歌来说更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今天大多数的诗歌行为者还是把形象性和抒情性看成了新诗最重要的两个元素,甚至有些人还认为是仅此两个元素,因此新诗以形象可感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品质和意志品质,得到了最大的强调,而且被认为最能影响于读者。


    诗歌锻炼诗歌作者和读者的知情意,就是要最后造就一个强大而美好的心灵。诗歌绿化个人,就是要绿化个人的心灵,因此诗歌要重视的除了形象性和抒情性之外,必须同时强调其哲理性,因为只有当感性与理性更多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才能同时得到平衡和发挥,从而更加具有活生生的创造力又能明白白地避免错误,歌德曾经说过:有想象力而没有判断力是危险的。

    由林金旋先生选编的这本《惠州市诗歌学会作品选》,选编了惠州市老中青三代八个人的作品,基本上体现了我们对诗歌绿化生活的思考。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作品的选编,既有助于诗歌绿化生活的自我提醒及意识化,又能让它在沙泥俱下的当代诗坛上,尽到一点绿化的作用。为此,我们愿意今后继续在新诗的长途跋涉中做出更大的努力,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落实我们的决心和信念:诗歌绿化生活。


(附:杨凯毅,笔名、网名有天放、南木、南无木、踏雪迎风等,《惠州文学交流》副主编、惠州市诗歌学会副会长、惠州市散文学会副会长、惠州市文学评论学会会长,即出评论集《自相矛盾》。)



[ 本帖最后由 踏雪迎风 于 2008-5-14 12:52 编辑 ]
发表于 2008-5-14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呢,庄老师认错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听夜雨 于 2008-5-14 13:39 发表
我说呢,庄老师认错人了。

是的,估计他是看错了。
问好夜雨,请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4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专业的论述,青蓝读在眼里,感觉沉甸甸的,学习着。
诗歌作为一根鲜活的文学动脉,它的意义在于独立与通达,更在于它能带给我们有血有肉的质感与重量。有这么多热爱它的人泛舟其上,一定会有更开阔的一片海。
期待踏雪兄更多理论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8-5-14 13:46 发表
这么专业的论述,青蓝读在眼里,感觉沉甸甸的,学习着。
诗歌作为一根鲜活的文学动脉,它的意义在于独立与通达,更在于它能带给我们有血有肉的质感与重量。有这么多热爱它的人泛舟其上,一定会有更开阔的一片海。
...

辛苦青蓝君看这样的空言了。有时间再贴点实在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5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着先生的新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5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柯默默 于 2008-5-15 00:24 发表
:-)等着先生的新书。

谢谢默默。应该下个月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5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集《自相矛盾》。是这书吗?青蓝预购一本学习啊。祝贺踏雪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5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8-5-15 10:21 发表

谢谢默默。应该下个月吧
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5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像看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5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有容 于 2008-5-15 16:20 发表
这个好像看过!

希望你把话说清楚,也把话说完整。
文章是我2008年1月16日写成的,《绿——惠州市诗歌学会作品选》是2008年2月出版的,之前只在“惠州文学论坛”我自己的文集中贴过,不知道有容先生是在哪里看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8-5-15 14:36 发表
评论集《自相矛盾》。是这书吗?青蓝预购一本学习啊。祝贺踏雪兄。

书出后,自当奉上。问好青蓝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6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惠州!上个星期天我在五月诗社说,韶关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城市之一,诗友问,还有一个呢?我答:惠州.难怪先生能写好诗啊!大作能否赐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7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倒是以为新诗的纪元才刚刚开始,进入新世纪前,不过是史前史.虽然有许多成就,但比之于唐,恐怕还没有出现陈子昂这一级的人物.
       什么时候能当面讨教,定是快事!料想先生定有诗集,一并在此索要了!卤莽,告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随风埋伏 于 2008-5-16 23:51 发表
哦,惠州!上个星期天我在五月诗社说,韶关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城市之一,诗友问,还有一个呢?我答:惠州.难怪先生能写好诗啊!大作能否赐我?

问好随风兄。小书出后,当奉上,并请多多指正。欢迎随风兄有时间到惠州一游,当略备薄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2 16: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