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367|回复: 3

自印诗集:诗歌的另一条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印诗集:诗歌的另一条腿
一名诗人,成功的路子往往是:写作,发表,结集,出版。有时,诗歌也靠另一条腿走路,那就是自印诗集——但这肯定是颇受同行嘲笑的一种。谁也不会想到的是,这条腿走路的诗歌,有时可以走得很远。
那天,读《汪曾祺短篇小说集》,我无意间在书前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目录中发现“自印”两个字。难以想象,作为百年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图书,竟然有不是正规出版社里出来的,用现在官方的术语说,这是“非法出版物”的一种。再前后找找,竟然发现,这类自印的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全是诗集。它们是:《烙印》(臧克家,1933年自印),《大堰河》(艾青,1936年自印),《穆旦诗集(1939-1945)》(1945年自印)。
当然,在这个优秀图书目录里,正式出版的诗集也不少,如《女神》、《繁星》、《舒婷的诗》等。可以想像,这些当时就非常流行的诗集,无论是出于市场利润,还是出于文化传播,都验证了出版商的眼光。换言之,诗集的出版,从来都比不上散文小说。这当然是指正在进行时的文学图书,而不是那些古今中外名家诗歌集成类的。比如上述三本自印诗集,现在当然能够为出版商选中,因为经过了百年的淘选。但这显然只能证明出版商的市场眼光,而非文化眼光了。所以说,有时文化的价值并不是由市场来验证。
我还想起另外几名诗人的自印诗集。在海子的简介中,几乎都会写上,自印诗集《河流》、《传说》、《但是水,水》、《麦地之瓮》(与西川合印)。想想,现在海子已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符号,并进入高中教材。但他的诗歌最初走向人世或保留下来的途径,却是自印的,有着手抄本一样的性质。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自信和自重,也显然可以推想,诗人当时的作品还不是受到普遍接受,至少还不为官方媒体或出版商慧眼识中和看好。如果说海子生前还不算广为人知,或者广为众人所理解,那么现在他已经不必再讲他的诗歌“不变铅字变羊皮了”的话了。
还有一位著名诗人自印过诗集,那就是西川,他与舒婷是同时代的诗人。想想,《舒婷的诗》与《西川的诗》同时出现,如果说我的青少年时期会选择前者,而那么现在我肯定会选择后者,那怕它是一本自印诗集。
我还不得不想到当前诗坛出版诗集的情况。有位诗人说过,当前出诗集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诗歌业绩斐然,引起出版界注意;一种是诗歌业绩不大,需要主动引起出版界注意。后者显然指的是自费出版。一次诗会上讨论起自费出书的现象时,不少人指责造成现在书市泥沙俱下;但不少人认为,这也是一种不伤害社会和文学的国民自由。以我猜度,自印与自费的最大区别,是前者不打扰出版商,自愿成为“非法出版物”。
杜甫说,人间要好诗。这当然指的是创作,但我们不妨把这句话当作对出版界的期望。好诗流传,必然要求自身具有一定传承性,或者能够形成一种非常重要的新传统。我想,如果在“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中少了那三本代表自印诗集的代表,意味着中国诗歌就少了一根文学传承的链条,少了一种文学的色彩。就像孔子选辑《诗经》,既是功,也是过,因为当时肯定有另一种类的诗歌被他摒弃,而那时,还没有自印诗集这条“诗歌之腿”。
发表于 2008-5-28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应该很自我。自印诗集,怡然自我,方能陶醉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2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行就少印几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集应该是当代一种特殊的精神礼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3 09: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