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之光,心灵之光
——董书明组诗《时光的纪念照》赏析
口/秋临负暄亭
每个人,每个物体,每件事,每个细节,无论崇高还是卑微、富贵还是贫贱、灿烂还是黯然,都是时间的作品------负载着时间的痕迹留在记忆中,曾在某个瞬间像火柴一般划过脑海,照亮一小片心灵,也点燃了隐藏在深处的那些活跃的智慧和情感。诗歌总是带有这样的属性,可以说诗歌就是这样一张时间的底片
,当我们在心灵的暗室专注地凝眸、回味然后用特有的语言方式描述出感知和触动,我们就完成一次诗意的冲洗。董书明的组诗《时光的纪念照》就是这样一组作品。如果说时间在底片上的痕迹是客观的、无序的,那么诗歌作品无疑是作者运用智慧以及情感将其二次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遴选、需要打磨、需要倾
注创作者的心血。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作品定名为“时光的纪念照”而非“时间的纪念照”吧。
个人感觉这组诗歌在语言及思想艺术方面有以下几个特色:
小中见大,近中见远。李以亮说过“诗意产生的瞬间在于:你又发现你可以重新解释庸常生活里细节,重新感受生活和存在的意义内涵。如果只是重复,绝无诗意可言。所以诗意的“大小”取决于人的感受范围(视野)和感受力(敏感),也决定了他对诗意发现的深度。”这组诗歌的选材都极其普通,微小。比如“一支笔”、“一滴墨”、“一张纸”、 “田埂”等,它们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实物,是镜头前的近景,普通到几乎不被人发现,更无从通过它们产生新奇的感受;而且董书明的这些短诗也跳出了简单的“托物言志”的手法。之所以能达到“小中见大、近中见远”是因为立意的迥异决定了诗歌的角度,也带动了语态的变化。比如短诗“田埂”,赋予实物“田埂”以人格化的色彩,一个“守”道出农民与土地相依为命那艰辛的生存状态,更在深层揭示了我国农业“靠天吃饭”这根“软肋”。“ 田埂”既包含作者对乡土风情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悲天悯人的忧患意识。在“种子”、“秧苗”、“节气”、“雨花”、“水稻”等编织的优美画面中我们分明感受到农民“辛劳的背影”在穿梭往来,又分明感受到这脆弱的“田埂”无法“掩蔽”“村庄的心跳”:
田埂
守护种子、秧苗的围栏
守节气 雨花
守辛劳的背影
一株优美的水稻弯下腰
为哪一年的收成
在忙
守护农业的
一根肋骨
掩蔽不住村庄的心跳
再比如《蚂蚁》,哪怕仅仅是“一粒尘埃的伤痕”,也值得让他动用“覆盖无限江山”的关怀去捕捉,因为他知道有着“蚂蚁”精神一般的小人物也有着“智慧的琐屑”,虽然“一生、扑在大地上,两手空空”,依然“善于往高处看,盯住影子/不放。像黄昏,给自己脸上/抹黑,让星星闪烁/更有力量”。这首诗透过生命的微小而彰显了一种人性中高贵的精神品质,对于这样的“蚂蚁”,或许我们须仰视才能体察。
平中见奇,快中见慢。正如董书明个人的诗歌观念“简朴、纯正、呈现”一样,他的诗歌语言的确是简朴的,但不是简单的、直线式的排列,通过积极的修辞而使词性激活,词语就成为他手中的魔法盒,不仅技法纯熟,语言造型感强,而且借助技术更增强了语句的指涉能量,那种既有草根式的明快和爽利,同时兼
具文人的端庄和敦厚的语言特色每每让人掩卷遐思,品味不已。比如:“一支笔”与动词“种”、“一滴墨”与动词“养”、“一张纸”与动词“装”的组合,最大化地囊括了文人对于创作的复杂心态,“笔墨纸”(昔日文房四宝,独“砚”缺席,因为在当下“砚”已纯乎成为书画家的工具,收藏家的至爱,但与普通文人的生活相去甚远了)三首折射出一介普通文人对于创作的难以割舍的情怀。这里既有依恋,也有无奈,甚至还有淡淡的自嘲。面对日益物化的坚硬的现实,文人在时代的夹缝中想保持梦想的鲜活,想正视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内心的焦灼、痛楚,想站直了别趴下,想对时代有所承担,他们的心灵就要格外背负着“时间”的重压——“一个筋头,跳不出时间的五指山”。正是这样一种精神的负荷成为一种基调,一种底色,它与简洁明快的语言相辅相承,构成文本的思想基础,这是一种特有的,也是宝贵的“慢”,它是一种独立的判断和审视,是需要直面现实,逆风而望的勇气和定力的。在这样一种“慢”的思想文本基础上
所产生的“快”的语言文本,我们说它是可信的,是可感的,是有坚硬的内核的。
一支笔
给他一块地,就能种出五谷杂粮
种美女,房子,钞票,子孙后代
种风花雪月,电闪雷鸣,种智慧
种内伤,一把火,一只虫子,一片衰草斜阳
一滴墨
投放到岸里 养一段情 一堆智慧
养作业 一团星光 一截时间
涓涓细流或月黑风高 狂沙走石
养一把刀 打开一枚核桃内心流放的面目
一张纸
盛放文字、图画的口袋。装思念,叫书信
装稿件,叫作品;装空瘪的日子,田园荒芜
贴上体裁、流派的标签,七十二变
一个筋头,跳不出时间的五指山
类似的还有《要去,就去伊拉克》,作者几乎通篇采用反语的语气来写,状摹出当下生存的艰难和事实上是无望地反抗,但那种不可遏止地爆发力还是顺着心灵的缺口喷薄而出:
这个季节,去哪一座城市打工
都感觉 日子难过 钱难挣 脸色难看
要去,就去伊拉克
趁月黑风高 倒卖枪支、私运石油,赚大把大把的钞票
纵使命丧战火,也放心地看着自己流下体面的汗水
足够养活老婆、孩子
或,别的男人
刚中见柔,冷中见暖。再次引用李以亮的一段话:“现在很多诗人只有语言没有情感,或者相反,情感泛滥得一塌糊涂。语言和情感在文本上要尽量节制而又保持着必要、得体的温度,‘温柔敦厚’,诗情如同‘冷焰’——我忘了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个词,我借来形容那种外冷内热的状态。”从技术上看,董书明的
诗歌语言做到了足够的节制,从表面几乎体会不到其抒情的气息,他把笔触深深切入现实,用一颗敏锐的心灵多向度感受现实生活的存在及其对自我及他人的影响,在表达上则是一贯冷静、智性,而我们通过阅读不难感受作者的感受方式本身又是柔软和温暖的。也可以说他的作品是一次基于对情感高度内敛和语言精心
加工之后的审美超越。
《幸福》中,“我”和“三岁的女儿”之间,仅仅是通过“给她糖 她对我笑/我将她举在头顶上”这样一个细节,就牵引出作者内心那难以言说的“幸福”——“ 仿佛蚂蚁高举着在路边捡来的幸福 / 一心向家走 不回头 不说爱/幸福,像天空上的星星/那么多”。
《弟弟》这首诗我在《诗歌报》论坛时第一次读到就铭记难忘。作者娴熟地对时间结构进行布局,避免了平面化的叙述,通过对“弟弟”生活的了解,也将手足情深严丝合缝地融化进诗歌文本当中,特别是结尾:
我上午看他站着给一群鸡雏打针
感觉他也像一管针剂注射在小镇的肌体上
那一年枞阳发现禽流感
我希望故乡健康起来
这“一管针剂”是多么明亮而动人的意象的结晶!应该说也是情感和诗意的充分浸透才产生出的灵感。
《秋雨》、《纪念照》、《向下》三首诗有着基本同一的向度,一个游子对于家乡,对于故土的关切和眷恋是永远也无法“喂饱”的,恰如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在自己的高度上“向下”凝视:
一生归去来兮
以草根的方式
抓一捧故乡的魂魄
--- 远走高飞(《向下》)
《江南雨》在这组诗当中属于个案,像这样的手法在董书明的作品中还不多见,其针脚细密,文采斐然,高密度、大跨度的语句中将一幅时空变幻的迷人的江南烟雨图呈现在我们的联想之中,若即若离,似真似幻,唯美、优雅、古典、清丽。确实是“玲珑的诗心月明一片”。
史蒂文斯说“一位诗人的文字乃是一旦没有这些文字也就不存在的事物”,好的诗歌无不是作者智慧和情感的凝结,无不是作者心灵的在场和见证。这种“在场”,应该是“透过社会,洞悉人心,从个体生命出发,展现自己的忧患、悲悯和大爱的情怀,并始终具有诗人的反叛精神。”,“一切皆可入诗,从平凡的
客观事物中取材,通过平实质朴的语言和展现细节,把视野放宽至个体生命以外的一切存在,尽可能扩张诗意表达的领域”。(苏历铭:《罗克韦尔的画册和时代性》)
2008.5.12.
附:董书明作品:时光的纪念照(组诗)
时光的纪念照(组诗)
一支笔
给他一块地,就能种出五谷杂粮
种美女,房子,钞票,子孙后代
种风花雪月,电闪雷鸣,种智慧
种内伤,一把火,一只虫子,一片衰草斜阳
一滴墨
投放到岸里 养一段情 一堆智慧
养作业 一团星光 一截时间
涓涓细流或月黑风高 狂沙走石
养一把刀 打开一枚核桃内心流放的面目
一张纸
盛放文字、图画的口袋。装思念,叫书信
装稿件,叫作品;装空瘪的日子,田园荒芜
贴上体裁、流派的标签,七十二变
一个筋头,跳不出时间的五指山
无题
是谁惊动了若大的林子
一只鹰急速地扑向迷途的雪地
恍然,你是我一生的表妹
昨夜忧伤的月食,送出三千里地的嫁衣
围墙
站起来的路。风走过雨水以及光芒
爱情走过 自由也走过 小偷、蚂蚁走过
走深刻 走艰难 老鼠走了一截
在上面打口井 走短途 回来时 洋洋自得
蚂蚁
智慧的碎屑,覆盖无限江山
一粒尘埃的伤痕
呼风唤雨。天才的演说家
一生、扑在大地上,两手空空
善于往高处看,盯住影子
不放。像黄昏,给自己脸上
抹黑,让星星闪烁
更有力量
幸福
公园里,三岁的女儿
给她糖,她对我笑
我将她举在头顶上
仿佛蚂蚁高举着在路边捡来的幸福
一心向家走 不回头 不说爱
幸福,像天空上的星星
那么多
秋雨
雨敛起翅膀,路上的水洼
丢弃一地
故乡的照片
汇聚成河。我忧伤地
站在桥头,眼看着拉不住的村庄
已准备
随波逐流
纪念照
车过草原,我停下来和小草们拍张相片
远处的羊群像锈不掉的一团雪
等候更多的目光温暖辽阔的故乡
我将照片小心的带到南方
一群家乡的牛羊,捋光了上面的草
喂给思念的饥肠。才放下碗筷
又喊饿
向下
鹰的胃, 恰好
装下野兔逃生的路径
捍卫一顿晚餐
远比捍卫领空更显智慧
一生归去来兮
以草根的方式
抓一捧故乡的魂魄
--- 远走高飞
田埂
守护种子、秧苗的围栏
守节气 雨花
守辛劳的背影
一株优美的水稻弯下腰
为哪一年的收成
在忙
守护农业的
一根肋骨
掩蔽不住村庄的心跳
弟弟
2003年,我从九江到枞阳汤沟
在他家过正月十五
故乡的人民都在忙着奔小康
只有他早早地歇业
一家人陪我喝酒吃饭
小时候,他患了小儿麻痹症
拖着一条带有残疾的腿,没有出过远门
这些年,守着一个店面
卖鱼具、动物饲料、兽药和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上午看他站着给一群鸡雏打针
感觉他也像一管针剂注射在小镇的肌体上
那一年枞阳发现禽流感
我希望故乡健康起来
要去,就去伊拉克
雨水一场接着一场。蚂蚁不断搬家
这个季节,去哪一座城市打工
都感觉 日子难过 钱难挣 脸色难看
要去,就去伊拉克
趁月黑风高 倒卖枪支、私运石油,赚大把大把的钞票
纵使命丧战火,也放心地看着自己流下体面的汗水
足够养活老婆、孩子
或,别的男人
江南雨
江南雨轻轻敲打杨柳岸边的乌蓬船
轻轻落向南国长长的巷子和行人飘举的衣袖
轻轻吹进寨子的酒旗风中
三月水雾蒙蒙
疏淡了乡村炊烟的画图
六月的雨鞭鞭促葱郁的林木和拔节的建筑
江南雨多愁善感
长江珠江在她脸上留下两行快乐的泪痕
旱灾的日子握在田畴老农的手中
点燃一挂报喜的炮仗
江南雨听你来到山亭水榭拥一杯清茶闲敲棋子
一本厚厚的古书诉说着几千年历史的沧桑
江南雨深入黑夜辛勤地洗涤着诗人
玲珑的诗心月明一片
江南雨读你草长莺飞的江南
桃花雨 杏花雨 梅子雨
呼唤你的芳名踏着季节的青苔走进阳光
江南雨湿漉漉分别的心情湿漉漉我流浪的脚印
梦里江南我在明年的街头
守侯你的颜容如燕归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