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061|回复: 3

在贫困中放牧的优秀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7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贫困中放牧的优秀诗人
文/阿北
1
如果我没有记错,这应该是我第四次主动提笔为一个人写些文字了。第一次是2006年6月份,评陈小丁女士的《暴风雨十四行》,这首诗以阳刚狂美来触动人心底的弦;第二次是受益于湖南诗人吴昕孺老师的诗集《书生本色》而于同年中秋节时作出《孤独的歌者——试析吴昕孺老师诗歌印象》;第三次是2007年国庆节,我更笔名为阿北的第二天被贵州诗人子力先生寄赠的《子力诗选》中的一首《空房子》触动,而提笔写出《铁屋子,空房子——深析诗人子力诗歌作品<空房子>》;而这次令我在繁忙的工作中仍要抽出时间举笔来写些文字或者是牢骚一番的,则是湖南诗人李晃的一本《湘西牧羊》。当然,我并非在吹捧他的这部诗集如何如何的优秀(凭我的资历及地位,即便乐意吹捧,也未必有人领情啊),而真正令我感动的是诗人的一种际遇以及他对诗歌、对生活的挚爱,对生命真谛的领悟。

2
与李晃相识,既是缘于诗歌的必然,又是意料之外的偶然。
那是在2005年的十月份,作为一名在深圳谋生的打工仔,随着我被公司提升为部门主管,我的生存压力稍微得到了缓解,而因为工作被压在心底四年的诗歌随着这种缓解如井喷一般爆发出来。我兴致勃勃地在网络上漫游,如饥似渴欣赏着我喜爱的诗人们的作品:泰戈尔、里尔克、艾略特、臧克家、田间、冰心……这时我发现了繁星诗歌论坛——在教室的灯光下,我一边读冰心先生的《繁星.春水》一边创作《忍冬花开》的情景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一种由衷的亲切感在心底升起,作为论坛创办者的李晃,一下子被我记住。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驻进了论坛,在那里发贴、回贴、同诗友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也算作是对冰心先生的一种怀念吧。

2006年初,我跳槽到一家美资企业任职,后被派遣到江西赣州。这时的李晃因为工作的原故也到了江西。然而,由于各自的工作都较繁忙,一直未能相见,直至去年九月份于东莞的一次诗人聚会,才得以谋面。见面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刻,我记得很清楚。我上前给他打招呼、握手、自我介绍。他听到我的名字时,猛然将手抽走,然后握紧拳头,迎着我的胸口就是一拳:“你这小子挺牛逼的啊,你去江西,我到江西见你,你都不见。你是谁啊,我不认识你!”然后是哈哈大笑及双手紧握。直到此刻,我才与这位豪爽、童真、充满激情的诗人真正意义上的相识。

3
如果一首诗或是一部作品能够让读者感动,相信是读者从这首诗或是这部作品中找到了与作者的共鸣点,这个点可能是共同的经历,也可能是共同的思考。而李晃的这本《湘西牧羊》之所以让我感动,缘于李晃的经历及他在这种经历中对生命及生活的感悟。

不了解李晃的人,会对他一连串的成绩产生钦羡。在他的简介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字: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作品见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文论报》《湖南日报》《湖北日报》《南方日报》《江西日报》《深圳特区报》及《诗刊》《诗选刊》《中国诗人》《中国校园文学》《湖南文学》《西北军事文学》《作品》《雨花》《青年文学家》《诗潮》《青春》《特区文学》《岭南文报》《新世纪文坛》《理论与创作》《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等60余家全国大型文学报刊,入选《2000中国最佳心情诗》《2001中国年度最佳诗歌》《新世纪5年诗选》《中国抒情诗档案》《中国打工诗歌精选》《全国打工文学作品精选&#8226;诗歌卷》《中国当代诗库2007卷》等选集。曾获《青春》杂志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著有《李晃文学评论选》一部,诗集《绝唱》《深圳放牛》《鹿回头》《湘西牧羊》《饮马江南》五部,编选有《2003深圳诗坛大检阅》一书。1994年7月始任《深圳诗人》主编。2003年正月在深圳发起成立繁星社,创办并主编民刊《繁星》。繁星社社长,繁星论坛版主。2005年3月发起成立繁星派。2005年5月创办、主编《中国新诗》,中国新诗论坛版主。

然而,我们在评论一个诗人所取得的成绩,不仅要看他在文字方面的成绩之外,还要考虑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他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即便他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这种人格不为之改变。这一点,李晃做了,并且做到得有些干脆及彻底。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晃及他的作品会令我感动,更让我禁不住地主动提笔为他写这些文字。这样说,并非是对李晃的刻意吹捧或者是溜须拍马——这有违于我做人的根本及原则,而是有据可依。而这个依据恰好就是本人认为是评价一个诗人为优秀诗人的标准:
A、以诗歌作为人生的信仰和修养,并终身为之进取。
B、诗歌作品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C、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独立完美的人格,助人为乐,发现并鼓励新人。

4
著名诗人祁念曾在这本诗集的序言中这样来评价李晃:他最大的特点是湖南人的热诚和刚直,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谁胆敢玷污他神圣的诗歌园地,他就会挺身而出,拼上性命也要“讨个说法”。诗歌界的朋友们都认为他是条汉子,是个真正把诗歌当成生命的诗人。

真正把诗歌当成生命。说起来,很简单,然而,做起来,又是何等的不易!!这一点从李晃这么多年的轨迹上我们可以看到:70年代生,1994年来到深圳。做过行李生——穿着制服,在铺着地毯的酒店大门口给别人开门、提行李,做过房地产杂志编辑,变换过多种工作。然而,我们仍会发现:诗歌的写作,对于他,从来没有间断过!不仅仅于此,他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主编了《深圳诗人》报、《繁星》诗刊,其中《深圳诗人》坚持着办了15年、《繁星》诗刊也准备推出6周年专号,他还自己编选出版了《2003深圳诗坛大检阅》,集体介绍了深圳70余位诗人的多篇诗作。

作为一名与他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经历的诗人,我亦是这样一路走来,所以深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所幸的是,命运之神并没有倦怠我们,在我们经历过苦与痛,并坚持着将自己的梦想进行时,最终让我们品尝到了应得的果实。李晃不仅仅在诗歌上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诗坛泰斗臧克家为他带病题过词,著名诗人舒婷指导过他的写作,王小妮也为他写过推荐文章,他的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诗刊》、《诗选刊》等多种刊物;在事业的发展上,也早已做到了某公司的人事经理,真可谓是事业与诗歌双重丰收啊!

5
李晃的为人正直及助人为乐为深圳诗人所熟知。他利用自己主编的《深圳诗人》报、《繁星》诗刊及2005年创办的《中国新诗》等载体,他推出了不少年轻的诗人,比如80后的诗人袁蛟、罗予愁、柳含烟、边子等,在深圳的有梦迹天涯、李智强等等。尽管后者的诗作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相信有了更多诗人的关注及他们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锤炼及勤写多学,他们的诗歌定会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接受,会被越来越多的诗人所熟知。李晃还有意识不定期地发动一些聚会,使深圳年轻的诗友们聚在一起,相互认识及交流,这样更有助于年青诗人的成长。这样的活动,我就参与过其中一次,那是在2007年最后一天的中午,我接到他的短信,说《繁星》的一些诗友下午在南山将举行一次聚会,邀我过去参与。那晚的聚会办得还不错,通过他的介绍,我也认识了一些年青的诗人,如楚中剑、胡雅玲、邹米、梦迹天涯、邬迁移、李江波等,还有深圳大学的一些大学生诗人。

作为一名湘西才子,他对家乡的年青诗人更是关爱有加。他每年都要抽空回去一两次,与年青诗人相聚,与他们交流,给他们办讲座等,受益了一批又一批的诗人。青年诗人王阶木秀在回忆起听李晃的讲座时这样说:“李晃开口讲话了,院团委办公室里鸦雀无声。李晃说,诗歌写作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用一个个生动画面密切写作定格自己的人生阅历,谱写岁月留在心中的沧桑,这个挖掘与提炼的过程是一件既沉重又累但很快乐的事情。生活是诗歌的源泉,因为生活不如诗,所以我们才写诗,才很不情愿地在人生洒一路苦涩的芳香。诗人也应该追求生活的质量……当李老师把自己的经历和创作经验谈完了,同学们沉浸在他的诗情画意之中,久久不肯离去。”青年诗人袁蛟把李晃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在他的《我的良师益友》一文中,他这样深情地写道:“(李晃)他是我生活的执灯者,照亮我的道路,使我昂着头义无返顾地一路前进。”

如果同辈诗人在某些方面做到不好,或是做事或是写作误入歧途,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评意见。有一次我、李晃及另一名诗人相聚时,李晃对那位诗人近段时间,在网络上见人就骂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规劝他写诗就要踏踏实实,靠鼓吹只能令自己出一时风头,而不能留下佳作于世间。李晃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沉缓,我能感受到他的真诚与痛惜。

6
李晃的诗歌是不能只用一个“好”字来评述的。前面笔者已经提到,读一首诗,我们尽量使自己切入到作者的角度,这样更容易进入这首诗的意境中去。翻开他的这本诗集,每一首诗都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洗礼。请读一读这样的诗句:
乘一片雪花回家
可以在村口等到二十年前的
妈说的那一句话
“崽啊,你回来了……”

乘一片雪花回家
可以看见怀着天的艾香
心里便有了温暖
“妻啊,我好冷啊……”

乘一片雪花回爱
可以撞上脸若桃李的仁儿
啫着小嘴巴
“哥啊,你可回来啦……”

乘一片雪花回家
爸啊,你默默地背过简单的行李
不说一句话
我就是这雪花
不知何时染白了你的
一头黑发
——《乘一片雪花回家》

读完这首诗,我感觉一阵心酸涌上心头,相信你也是这种感觉。流浪在外的异乡人,或许也只能在春节的时间回一趟家,见一眼自己的亲人,父母,兄弟,妻儿。作者用简单的话语却勾勒出了一副家庭团聚图:妈只说一句话:“崽啊,你回来了……”,自己也可以向妻子撒一下娇,“我好冷啊……”,妹妹见了,小嘴却委屈地噘起,“哥啊,你可回来了……”这些句子,写得很平淡,然而结构却很严谨。诗中反复地出现“乘一片雪花回家”,与诗末的“我就是这片雪花”互应,然而,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家人的反应却很平淡,就如我们平日离家、回家一样,这是什么原因?正是因为“这片雪花”在家人的意识里反复地出现,所以见面时,家人的话语没有过多的惊喜。然而,这样的描述,则更是打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于不知不觉中进入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之中。

一棵棵枞树跪弯了脖子
总感觉一种声音
在土堆里
轻轻喊自己的乳名
——《清明》

这是一首怀念母亲的诗。简单的几句,却深刻地凸现了一幅母子情深的艺术画面。情感充沛,语言精炼,意然自然,写法自如,构成了李晃独特的写作风格。在他的诗集里,这样的作品处处可见,如“不管你走出千里万里/根系仍然在这一片土地”(《水稻的呼吸》),“我是春天的父亲/你鸟语我的生命/你花香我的人生/孩子,我亲爱的孩子/你是注入我黑暗的眼睛里/那一滴草绿色的黎明”(《我是春天的父亲》),以及《父亲》、《补锅匠》、《采茶女》、《苦菜花》等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一一罗举。

7
深圳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城市,在深圳,大部分人每天都要为生存而拼搏。我个人始终认为,在深圳能够坚持写作的人,是很了不起的,因为他一方面要承受生存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花时间、花精力用于一首诗的构思、用词处理等上面。而李晃自1994年6月来到深圳,至今已有14年(其中有3年时间被单位派往江南任职),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他从没有放弃写作,我相信这正是他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在诗歌的路上,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辉煌。

祝福李晃,祝福这位在贫困中崛起的诗人!

2008年6月16日 西乡流塘
发表于 2008-6-17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你的文字、李晃的诗歌,感受真性情、真诗人。祝福他,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7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次看到诗歌的希望,相信有很多真正的诗人存在,谢谢,点亮别人眼睛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城市,在深圳,大部分人每天都要为生存而拼搏。我个人始终认为,在深圳能够坚持写作的人,是很了不起的,因为他一方面要承受生存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花时间、花精力用于一首诗的构思、用词处理等上面。而李晃自1994年6月来到深圳,至今已有14年(其中有3年时间被单位派往江南任职),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他从没有放弃写作,我相信这正是他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在诗歌的路上,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辉煌。
  作为一名不是专业的作家能够这样确实不容易,问好李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4 0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