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93|回复: 0

差感美学谈《蹲在墙角吃饭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9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蹲在墙角吃饭的人》
                       文/寒城
蹲在墙角吃饭的人
沉默、寡言
对一切投过来的目光
表示不屑
我甚至
不敢多看他一眼--
关于对日子的忠诚
我必须表示惭愧
此时此刻
他身边没有工友
可以安心的捡木柴,支锅
从转角的菜市口买米生火
然后蹲在墙角吃饭,看着
一天天高耸的房屋
仿佛有所依靠
他习惯在吃饭时
背挨着它们,令骨头
与砖墙密切摩擦
使得原本干燥的五月
常在夜里喊腰疼
他时常安静地坐起
偶尔双手合十
一次次为白天的行为赎罪
面对即将完工的房屋
他反复的打量
并且心怀敬畏
和怜悯
       初读这首诗歌是昨夜的事了,再读它已经是一个新的太阳照耀我的玻璃窗,阳光的温暖和寓所的孤寂绞成一股怪异的情绪,在我的血管里波动,在时间的舞台上变换鬼脸。初读此诗歌时候我第一眼便看见:“偶尔双手合十/一次次为白天的行为赎罪”,并开始对此句所叙述的事件表示怀疑。我知道这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语境迫使我开始怀疑大地甚至痛恨我的来处所导致的心灵扭曲。顷刻我饶恕了我自己,并为此句所述大为感动。再读诗人寒城这首以亲眼所见(诗人自述,文本无法考证)农民建筑工人,姑且简称为“农民工”吧,这个词语注定他有着多重的身份和生活规限。诚如所谓的打工诗歌、垃圾诗歌、下半身诗歌、语言诗歌之流一样的拥有着多重身份。
        这首关注农民工的诗歌,整体读下后觉得诗歌里的主人公,即审美对象是那么的典型,饱含着中国标本农民的性格特质和新时代底层工人的时代特点。一个上升转型期社会的所有的文化元素都会以不被察觉的隐蔽纠结在这一代中国人身上,特别是作为中国人大多数的农民。他们:“沉默、寡言/对一切投过来的目光/表示不屑”,他们:“对日子的忠诚” ,他们:“心怀敬畏和怜悯”。
        曾经读过一篇关于中国农业社会变迁兼谈中国农民性格变迁的文章,说:“中国农民早已没有过去所说的淳朴等等的特点,他们多数变得势利,自私,甚至凶残,不讲义气,不讲报恩 。”我想即使现状是这样的也是时代的胁迫,我想时间会宽恕一切罪孽并消解一切的虚妄。诗人寒城能以亲身体验写出这首《蹲在墙角吃饭的人》确实给我感动,这不仅仅表现了作为审美主体的诗人看见了善良和悲悯,更为中国农民立象做出了典范。起码在我心灵上是一次洗礼。
       我祖上皆是农民,我也是一个农民。早在卢梭时代他就在小说《新爱洛伊斯》中,年轻的主人公圣普罗有一次探险迁移——这是之后几个世纪千百万年轻人的迁徙原型——从农村到城市,社会正经历又一次更大范围为期更长的“圈地运动”,在中国,有更多的农民在时代的“召唤”下背井离乡,抛弃故土,背负孤独和艰辛,进军城市,成为农民工。农民工一词使他们的身份是多重的,既从农民中剥离,因为他们已经脱离他们祖辈惜爱的土地,又从现代工人群体中独立,因为他们缺乏技术、知识以及相对应的地位和待遇。诗人寒城将这些矛盾心理与纠缠都无意识的集结在这短短二十几行,一个吃饭的典型镜头里。透过诗歌有一个广阔的时代语境丰富了这首诗歌的内涵,使之沉重而典雅。
       蹲在墙角吃饭的人,主语就是我们时代的“人”,我们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最古老的身份——农民”,那些定语规限出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特点。“蹲”这一个简单的动词,所昭示的简单动作是胁迫还是闲适自得,需要我们更加细心的体味。蹲,就意味着曾经站立,今后还将站立,这多么像这个转型的时代的形象。“蹲在墙角”,是在等待时机还是躲避灾难,或许什么也不意味。多么的像我们身边的所有人“潜龙勿用”。“吃饭”成为我们伟大时代的关键词,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核,没有任何一个过去时代能与我们所在的时代更粮食丰富,也没有一个时代像我们所在的时代有如此的“饥饿”。这个吃饭的农民工,他的举措,着实成为一个经典。
       在这个“即将完工的房屋”——新时代面前,作为审美主体的诗人——“我”,“我甚至/不敢多看他一眼--/关于对日子的忠诚/我必须表示惭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4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