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725|回复: 5

境由心造,情自诗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境由心造,情自诗出



        与河北作家扬帆、远航先生虽然素未谋面,但心仪已久,其长篇小说《龙脊》、《孽果》等大作早已悉数拜读。深感其文辞涵蕴,功底深厚。也曾沉醉于那动人的故事情节中而欲罢不能。
今年六月初,扬帆、远航先生于信箱留言并多次托人转述,请桃源为其即将付梓的诗集《心路》做序,因现代诗歌非桃源所长,恐为大作添赘,故而不敢冒然接下。本欲转托山壁、刘章老师为之磋评,但二位师尊年事已高,每于酷暑时节总是避暑海湾山庄,因而此言未饯。时间流逝,白驹过隙,每逢扬帆、远航先生垂催,总感坐立不安,犹如负债一般愧疚。细细算来,已是一月之久了,所以只好操起拙笔,勉强文字,为《心路》诗集做读后之感思,以牍谢先生重托。
   诗歌是诗人灵魂的剖白,表现了诗人全部的心灵感受和内心独白。这种感受必须首先源于生活的感受和认知,因而诗歌创作的关键在对于生活感知的广狭、深浅、新旧、精粗。作家赵树理说:“有了生活,就有了主题和人物。”
    扬帆、远航先生的诗歌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由生活中点滴感思设立诗题,把来自生活的意味,经过凝炼与加工,使之升华为诗的生动语言,蜿蜒中渐渐融入深化主题的描述。他如一个淘金者,在诗脉流动中过滤生活的沙砾,磨砺出动听的音乐,达到了陶醉读者的效果。
   生命是一条河,有时奔腾直泻,有时舒缓迂回,有时甚至会成为一潭静水。积淀下来时则是人生经验。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时常有心灵的感动,有时候是惆怅、痛苦、激动、甚至是淌流的泪水。写诗,读诗,读者能与作者一样拨动起情感的琴弦,引起内心的共鸣,这样的诗才有味道。由于对生命、生活、诗歌真挚的爱,故作者的诗歌意象达到了这一目的,最重要一点,是因为他将生活赋予了生命,所以才有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才有了像《心路》诗集中无数感人的句子。
    诗的本质是感觉和情绪,感觉,是世界上所有诗人共同的语言。 “诗总要捕捉感觉和其它东西,只有善于用诗歌抒发情绪的才是诗人。”正是由于作者擅于从平凡的事情中捕捉到诗的闪光,所以他让诗的触觉随时处于一种感知状态,开掘出取之不尽的诗歌源泉。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扬帆、远航先生的诗歌告诉我们: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以犀利的目光,从隐藏在极平常的现象中,剥离出有意义的核来,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写出令人震惊和感动的诗句 。当我们在欣赏这些新鲜、生动的诗句时,不会仅仅停留在“写得好”这样的赞叹。透过诗句,我们会不得不叹服诗人真切、细致的体察和灵性、独到的感悟,正是这种体察和感悟,使他的诗句有了生命。
  《心路》诗集的成功之处,还有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所蕴致的原因。由于作者是小说作家,所以驾驭文字的功底颇为深厚。他用择词造句的技巧来萃聚于诗歌创作,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诗歌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心灵的外化,是精神能量的聚集。即使诗人倾心于沉默,也可以借助于诗歌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感受。如同画家对颜色敏感,音乐家对声音敏感,诗人只能对语言敏感。一首诗的生成,首先在于对作品诗性意义的把握。丰富的语言,产生于丰富的生活经验。语言的贫乏,不仅是生活的苍白无知,也是知识贫乏的必然反映。所以,我们不能把诗的语言艺术仅仅理解为一个遣词用句的表达问题。马雅可夫斯基说过:“开采一克镭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石”。可以这样说,是生活造就了《心路》,《心路》又升华了生活。扬帆、远航用诗歌语言为我们奉献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醉人的音符,给我们以享受和沉醉。
    除了感觉与语言功底外,扬帆、远航先生对诗歌的技法也了然于胸。他根据每首诗的题目随意驾驭技巧,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意境。他用形象的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充分地将诗脉过度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
   如他用“过河架桥法”写成的《蓝色沉默》,通过风的夜行,到溪流、诺亚的方舟的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描写,让读者一度进入了迷茫,当最后读到:“文字轻轻划过未结痂的伤疤,相思沿着韵律一节一节的长满伤口,谱写那结着仇怨的紫丁香的旋律”。读者才随着作者精心的桥串联了巧构的意境,到最后才明白,是“拜宁、叶赛宁、尼采和海子”这些诗坛巨匠“深情的诗句”蕴就的“蓝色沉默”。再回头看整首诗,层次之间通过了这些过渡性的文字衔接贯通、浑然一体,靠过渡来联缀组合成一首佳作。
   如他用“链式组合法”写成的《在此之前》,从春天起写,到梦的描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再将春潮引出“阳光雨洒落温柔的泪”,接着,用“迅急的动词,把春天推向夏天”,再勾出‘一双布满血丝的眼”,最后定格在“是你凝视过来的的那一双融化我生命的目光……”。他用层层递进、层层剥笋的方法,将本末始终,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层层道出,最后悟出一种人性的反思。这种用客观地反映事和人的内在变化的链式组合方式,将本诗的情节一波三折地娓娓道出,真是高明之极。
    如他用“意象组合法”写成的《云娜》,从开门见山的点题起笔,到“枯萎思想的繁荣”,用这样温柔的女子挥起长鞭去“抽动着空虚的黑色陀螺”而“眼睛却始终日丽风和,媚人”,一会儿“气吞山河,东西撕成碎片”,一会儿“忧若飞霞”,最后用“掀翻了颓败的坟茔,解脱了桎梏的灵魂”结尾。他用情感和客观的物相感应的起伏,通过文字描绘出来图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意象,来表现一刹那间理智与感情的复合,将内心冲动所获得最充分的表现来做幻化的解释,并通过自己的观念,用暗示的手法传达感情,不断冲击内涵的意象。
    如他用“绕委婉写内心法”写的《一条河平分秋色》,将孤独的大雁“从秋天肚脐里飞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通过大雁的眼睛和语言告诉我们“看见许多躁动的幽灵,有血肉,有骨头,有贪心,来引到“无知”、与“成熟”的人性思考上,最后用“一条河”、“一个幽灵”、“一双手”、“一种变化”、“一朵花”、“一把阵痛”婉约的叙述,来终结太多的怅望,从而总结出:“思想的沉溺便是最深的蕴藏”这样有哲理的句子。于是,一个思想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其观念也让人深思。他采取迂回手法,通过一些似乎关系不大的细节来进一步暗示、提示自我深层的心理活动,从而收到“传难尽之意于字行间”之效,使整首诗的心理描写更有余味。
   不只这些,他还用了“出人意料法”、“创造想象法”、“看似平常,实为寡合法”、“创造意境法”等多种技巧来完成诗集的创作。这些技法都运用的十分得当,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值得称道的还有,扬帆、远航先生诗集中,有的句子已经突破了诗歌泛意的价值,富有哲理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性。这种表达,是通过含蓄地逐步过度完成的,是渗透性地迷醉着读者的阅读神经,让读者在欣赏美的不经意间被词句所俘虏。当你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作者所挖的“陷阱”后,会由衷地感到佩服,赞叹作者的高明。如他在《临界音乐四》中的:“菊花耐不住寂寞,四处奔走,金发飞扬,作了秋天的情妇。………月亮这个情场老手,骗取太阳全部情感后,一夜风流。”;如他在《秋韵》中描写道:“诗歌的长鞭,抽痛我的麻木,听到自己血流汩汩的声音,真实与虚幻默默相对,阳光与梦呓举杯共欢。”;《塞北风情》里“乡路踩就五线谱,忍耐咏成民歌,观念的苹果随心所欲,穷山和僻壤………农汉手里的筛子,睁着无数的眼,搜索着天空和大地的思想。”;《一条河平分秋色三》里“牵引时间的鼻子,撞的家园闪了腰,小虫把巢筑在琐碎的诺言上”。等等。大家在这有趣的描述里,读到了作者的狡黠,读到了作者的幽默,读到了作者的智慧,读到了作者的蕴籍。更重要的是。通过诗的故事,我们触摸到了作者那一片诗的心,诗的脏腑,诗的世界………
     诗的思想,是诗的梦想,而不是空想。有些人一辈子也写不出好诗,总想用诗歌去表达一种明确的思想,这种方式不是对诗歌的理解,只是一个匠人复制产品的过程。诗的内容不仅是诗的事实和思想倾向,更应该是诗本身,是语言本身,是语言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以及语言背后渗透出来的意境。一个习惯用概念意义掩盖总体诗性意义的诗人,应该来读一读扬帆、远航先生的诗,因为《心路》告诉我们的是生活的升华 。他的词句虽然来自一个平凡的诗人,来自于平凡的生活,但却是袂舞的灵魂与一曲天籁的不平凡的组合。



祝扬帆、远航先生不断努力,写出更加动人的诗歌。



读后感思,不再赘叙。是为序。



                                          







      







桃花源主



2008年7月4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路》后记;

我确信,我在出生之前就开始在这历史文化积淀的塞北高原上跋涉行走,然而,我的心却从未走出过浑厚的泥河湾盆地。那吟唱着远古文明琴弦的桑干河之水,似母亲的乳汁养育着我成长,那是我激情澎湃的源泉。因而,我从来不敢忘却故乡的涓涓之亲,隐秘而暧昧的情感。每一座大山都回荡着史诗的韵律,每一块石头都记载着百万年的风云变幻,每一朵云彩闪烁着渴望的眼神。于是寻求一种表达,寻找生命感受的疼痛。每当面对白纸或荧屏,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冥冥中召唤,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回首风霜雪雨中的脚印,展望遥遥无期的历程,内心便有诗潮汹涌,感悟生活一切是诗性的,平常琐事也蕴藏着哲理的光芒。诗道漫漫修其远,苍茫的探索中期待那灵光一闪,一首诗在那一刻脱颖而出。身体和灵魂在与现实无奈的撞击中同时坠落,发现了内核的秘密,并在解析和破译的同时,透明地呈献给读者。作为渺小的写作者,我的诗是对生活的感恩,对阳光雨露,对故乡一草一木,一丝一粟,对亲情的每一缕关爱的感恩。每一个字都像黑亮的蚂蚁和蓝天交谈心情,当一次次涂鸦变成铅字以后,是短暂陶醉后更深的迷惘,整个身心陷入一种真空。躲到唐诗宋词里寻觅灵感的火花,大师们的尸骨被无眠的蚂蚁啃得伤痕累累。失重的心常似孤独的大雁,从秋天的脐孔飞出,受到创伤之后,仍高翔九天独自梳理美丽的羽毛。编入《心路》每一首诗,都是生命旅程中窥视灵魂之美的感受,都是不断冲出凡尘的喧嚣,不断驱尽内心的荒芜,开启存在者之存在,留连于历史沉重之美的自然感悟。
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在引导。那些在生命形式的多维空间中若隐若现美的遗存,本性的实体,一但在诗的火焰里灵动起来,语言的传缀和重组便一瞬间照亮了灵魂的归途,飞翔和超越快感令我晕眩。我试图在其中升华出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行为,提炼出人与时间共进的拳拳诗心。诗心在熠熠燃烧,热恋的泥河湾盆地在燃烧,诗是我的生命之根,只要生命不息,就不会放弃用诗歌籍慰灵魂,我深信这是缪斯赋于的艺术天才,艺术本身就是诗歌。她是生命中另一个我的恋人,我要与诗歌相依为命地久天长。因为,我是泥河湾的儿子。我走着,古老的土地走着,太阳也走着,从我心路走出的必定是热爱故乡的沉甸甸诗行。
这本诗集的问世,得到许多朋友和师长们的帮助和关照。特别是大诗人,著名书法家汪国真老师欣然为本书题写书名,资深诗歌理论批评家,省文研会代秘书长何永利教授为拙著作序,在这里我向他们献上最诚挚的感谢!
最后请允许我用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后记的结尾“在世界上所有批评家当中,最伟大,最公正,最天才的是时间”。

                              扬帆远航
                             2008年6月2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诗集出版吗?那儿有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0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版社正在审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诚谢何永利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4 03: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