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诗歌月刊·下半月》创办2.5周年及停刊特辑目录
[卷首语]
面对不能言说的结局,我沉默 文/老巢
[纪念《诗歌月刊·下半月》创办2.5周年及停刊特辑]
为即将停刊的
《诗歌月刊·下半月》说几句话 文/蓝棣之
写在《诗歌月刊·下半月》停办之际 文/梁小斌
纪念或者悼念 文/杨远宏
“21”和“90”:我和刊物结缘
的两个幸运数字 文/张德明
因诗结缘
——记与《诗歌月刊·下半月》的一段神交 文/赵金钟
终点是另一个开始
——为《诗歌月刊·下半月》终刊而作 文/吴投文
面对“结束”,又该如何谈论“开始”
——关于《诗歌月刊·下半月》的随感 文/霍俊明
回忆《诗歌月刊·下半月》 文/荣光启
从创意学角度看一个杂志的成长
——《诗歌月刊·下半月》两周年办刊之我见 文/马知遥
一份杂志和一个计划:我的印象与思考 文/宋宁刚
为了相聚的告别
——写在《诗歌月刊·下半月》终刊之际 文/晓音
向停刊的和没停的致敬 文/祁国
出汗的交往与记忆
——我和《诗歌月刊·下半月》 文/张立群
纪念一份礼物
——写给《诗歌月刊·下半月》终刊号 文/王永
轱白!迈拉!我的爱人 文/刘不伟
一再推迟的终刊号:
纪念《诗歌月刊·下半月》2.5周年 文/安琪
[诗性人物]
吴稼祥卷
吴稼祥的诗
我想告诉你(外一篇) 文/吴稼祥
车延高卷
车延高的诗
我对诗歌创作的一孔之见 文/车延高
陈朝华卷
陈朝华的诗
曾经与诗结缘的人,往往一生都有诗歌情结
——陈朝华答《南方都市报》记者问
新周刊记者采访稿
贺东久卷
永远的歌者
——《贺东久诗词选》序 文/梁小斌
柔刚卷
柔刚译作
英诗中译初探 文/柔刚
骆英卷
骆英的诗
动物面具与道德的生态 文/耿占春
《都市流浪集》症候分析 文/胡丘陵
黄岩卷
黄岩的诗
后现代与山水轮回:李亚伟访黄岩
桂杰卷
桂杰的诗
刘丽安卷
我愿做“第四座桥”的期待人
——在上苑艺术馆“诗歌、音乐、艺术party”
上的发言 文/刘丽安
戴小栋卷
戴小栋的诗
返回,抵达新的春天
——戴小栋人生轨迹和诗歌 文/长征 晓燕
戴小栋 文/安琪
沙白卷
谁是抗抗?(外二篇) 文/沙白
诗性女子,或沙,或白 文/布扣子
杨春生卷
杨春生的诗
他行动的光明所在 文/黄梵
慧曼卷
慧曼的诗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外一篇) 文/慧曼
张群利卷
随想十三节(外六首) 张群利
简单与复杂 文/张群利
男人张群利 文/老巢
胡东光卷
烟酒无缘只拜诗 文/胡东光
在给我们共鸣的起点处表达着他的个性
——胡东光诗词集读后 文/段华
刘贵高卷
刘贵高印象 文/陈红梅
[诗 话 语]
中间代
高端对话二:四个中间代理论家谈中间代
杨四平/树才/刘小平/陈祖君
新诗存在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文/张德明
批评的时代性、“陌生化”与多向性
——评杨志学的《诗歌:研究与品鉴》 文/张立群
从郭小川到韩东:
诗歌传播理念的变迁 文/杨志学
肉的碎和灵的飞
——论中间代诗人赵思运 文/高君渡
北魏的诗/144顾北的诗/145胡茗茗的诗
古筝的诗/147春野的诗/148发星的诗
郑国锋的诗/151祁国的诗
80后批评家
“先锋诗歌”的历史和问题 文/杨庆祥
长诗存盘
再会死亡的爱情 郁郁
诗人自选
160曾炳光/161发小寻/163古调新弹/163李天靖
164郁雯/165井秋峰/166王国旗/167三桥
167杨新旺/169麦克/169李壮/170陈则利
171高继苓/171张惠/172左岸/173黎凛
173娜仁琪琪格/174朵儿/175桑子/175韩簌簌
176小衣/177蒋雨含/177梅依然/178蕊一
178徐红/179沙织/179苏兰朵/180原委
180立杰/181曾铭/182康城
中间代·本刊编辑部三成员小辑
老巢的诗
我爱我生命中的晦暝时刻 文/老巢
安琪的诗
拆那·刘不伟·后现代主义 文/王士强
简讯
东南大学举办“21世纪汉语诗歌发展走向”对话会 杨四平诗学专著《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出版 《新流向当代经典诗库》全国新华书店上架 姜红伟编著中国首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出版 第二届中国网络诗歌研讨会在上海胜利闭幕 民企出资推动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 谭五昌诗学专著《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像》出版 “22天以后,1天以前”7人谈在中视经典沉痛召开 “北京之音:老皮诗歌朗诵会”在中视经典热烈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