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32|回复: 5

原创浅谈“听听那冷雨”----我的自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浅谈“听听那冷雨----我的自剖   Post By:2008-9-2 20:33:36

宋末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中,通过听雨把人生三个阶段的心境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读者面前,那种神奇的感染力,800年来引起了无数骚人墨客的巨大共鸣。这种力量从我第一次读它起就一直深深刺痛找我敏感的心。很多年来,我就一直有一种要表达这种情感的欲望,但也许是因为智与识的关系,我一直无法真正找到迸发这种感情的切入点。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儿知天命。。。。,今天,我早已过不惑之龄,经验的积累已开始上升到“识
"的程度,日常生活中一次偶然又常态的情景再现,激活了我潜意识里的这种情感,使我终于将自己的人生体会与800年前的古人的感受,通过听雨这同一介质,比较满意的表现出来。就此我向读者诸君斗胆献丑,请不吝赐教。
   那一天,我因俗事求人,约好在一家茶楼见面,我提前到,点好了茶,在等所约之人。结果,人未等到,却等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秋雨,那雨声一阵紧似一阵的撩弄我,使我心烦意乱。不由自主的想起《虞美人。听雨》。想起了自己浑浑噩噩走过来的大半生,那一刹那的感受,真是一种绝响,揪心的痛。因此,我的诗一开始就是:委身在茶杯里/隔着往事/偷窥自己的人生。。。。,生活的辛酸,心态的猥瑣,心境的尴尬。我只能偷偷地回顾自己的人生,做贼似的怕别人发现,把脸埋在茶杯里掩饰自己的失望与愧疚。但这一切,其实只是我自己内心的意识在贬低自己、作贱自己,与外表衣冠楚楚的我格格不入。当时,也没有任何人注意到我,更不可能知道我内心的秘密。但我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把窗外的雨声当成了了解我内心世界的知情客。因为它来得恰如其时,好像我早生的白发,是内心的愁苦、愧疚外在化,从心中到头上了,是雨声把它泄露出来的。这时,我又想起了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也是水湄》。她劈头就说:。。。。那是四月初次燠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的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如此,那夜,我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的发呆。。。。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有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响,把公寓爱成山色的,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看了这样的美文,我只有惊叹,世上竟有这般超凡脱俗的女子,她的修养,她内心的佛意,以及她随遇而安的笃定,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她把红尘当成五彩祥云,把俗世当成心仪的山色,把市声当成潺潺流水。而我做不到,我只能因此反其意而用之,把茶楼当成尔虞我诈的江湖,其实也真是江湖,有一位台湾的现代诗人我不记得是谁了,有一句诗:出门一步即江湖。你说难道不是吗?冰冷的雨声在我听来每一秒钟的感受都不相同,人世间的每一秒钟也确实是绝无仅有的,历史其实就是这一秒一秒的积累。当时,我也把市声听成流水,但不是使人心旷神怡的流水,而是流水落花的那种流水。这里的落花就是我的希望,徐志摩有一句名诗:希望在每一秒钟上允许开花。我希望我等的人来,而始终没来,我只好无奈的望着那一杯无人喝的下午茶。等的人不来,而 时间却照样在流逝,不会等你。明天就成为我心中的一种悬念,一种隐痛。明天怎么办?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由此又想到了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大半生就这么过去了,年轻时听雨把雨声想像成户外的弦歌声,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可现在我同样把雨声听成了弦声,感受却截然不同,我终于理解了玉谿先生思华年的悲凉心态了。
  可恨的是,我想学张晓风那样大度的原谅自己,洒脱的倾听冷冷的雨声,把它听成笙歌、葫芦丝、萨克斯都可以。但偏偏窗台上被人宠着的鲜艳的海棠和玉也似的茉莉,似在无情的讥笑我,我无法做到金刚经里所说的“不住相”,我想,我如果学佛,充其量也只能学小乘佛教——解脱自我,不能学大乘佛教——普度众生。可悲的我,猥瑣的我,凡夫俗子的我。
[

发表于 2008-9-3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问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首诗歌都有特定环境的激发。看了这自我剖析,也比对自己了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二位的光临,这首诗我放在中诗上,被人误解,只好写点小文做些解释,问好二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是一种缺乏包容性的东西.它往往是自闭的,或是仅写给自己的内心抑或少数"知己"的.
诗人要做的,就是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语言,让读者多一点的意会到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但是常常的,我们处于一种深深的,不为人知的孤独中,我们为自己的文字找不到"知己"而神伤.而同时,哪怕一次偶尔的绝无仅有的有人明白了你,你会发现,自己突然有盛大的喜悦.
有时别人读不懂我们,那又有什么呢?有时侯我们在敲下文字的时候,享受的是"我想要表达,然后以自己舒服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这样一个过程.是一吐为快后的那种轻松.
竹子是个唯心的人,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楚汉上边的帖子让我突然有所感慨.借地拿出来透透.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竹丫头 于 2008-9-6 09:17 发表
诗歌是一种缺乏包容性的东西.它往往是自闭的,或是仅写给自己的内心抑或少数"知己"的.
诗人要做的,就是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语言,让读者多一点的意会到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但是常常的,我们处于一种深深的,不为人知 ...

在论坛上很少能看到这样坦率的话了,这种交流是我所需要的,我不要那种自命清高的侃侃而谈,不要那种居高临下的颐指气使,不要那种假充斯文的胡侃乱说,也不要那种肉麻的互相吹捧。如果都能这样交流,那该多好啊!谢谢竹子!问好!

[ 本帖最后由 楚汉 于 2008-9-8 08: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5 07: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