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05|回复: 0

读诗人刘俊杉诗集《山之侧,水之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之侧,水之边》的舞者
——读刘俊杉诗集《山之侧,水之边》

                          /飞翔的夏天
   当代汉语诗歌被现实逼迫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当一大批优秀的诗人面对生存的窘境而选择默默远离诗歌写作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选择并不是出于内心和本真的意愿。世事沧桑,没有谁会为他们的转身离去发出诘问或责难,然而诗歌——这位身披纱巾的僇斯女神,始终以美轮美奂的绝妙姿态伫立在人类精神领域的上空。她从2500年前的《诗经》开始,高蹈在先秦文学和诸子百家学说的上空,最终穿越唐风宋雨的残砖碎瓦,以更加楚楚动人的面貌玉立在人类的面前。其实,纵贯新诗的发展,从“五四”开始,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伴着国家的苦难历程或歌或吟,他们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一代人的呐喊、苦闷、迷惘,从而折射出内在精神的恒久力量。比如郭沫若、田间,之后是八十年代以朦胧诗为代表的顾城、北岛等,再之后是以抒情诗出现的汪国真,以及先后涌现出的至今活跃在诗坛的像于坚、骆一禾、唐晓渡、尚开愚、陈东东、路也等一大批优秀诗人,他们用优秀的诗篇撑起了中国新诗的天空和脊梁。
   是的,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的火炬像奥运圣火一样一辈辈传递,她的发展史至少比希腊奥运圣火的传承时间早上几百年。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虽然新诗的发展尚不足百年,然而,从目前涌现出的江浙诗群、西北诗群、闽皖诗群、华北诗群等全国众多的诗群中,仍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一面在顽强地和世俗抗争,一面用心灵打磨出一首首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折光和洋溢青春气息与理性交融的好诗,让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从某种意义上讲,刘俊杉的诗集《山之侧,水之边》欣逢2008北京29届奥运会召开之际悄然出笼,为我们期待已久的心声送上了一份喜悦,镀上了一层光芒。在此,我谨以一名小诗弟的名义,向他表示诚挚的祝贺!
   人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所以,在我看来,刘俊杉是在两种状态中生活着。首先是世俗的,其次是宗教的,那就是虔诚的诗歌写作的态度。世俗的一面,我们可以看到作为镇长,每天处理繁杂的事物的一面,而作为诗歌写作的一面,我们看到的是他整部诗集《山之侧,水之边》的廓括,看到的是他作为诗人的一面,且有着模糊的概念和背影。试想,一个每天面对繁杂公务的镇领导,他怎样在缠身的工作面前以及所挚爱的诗歌面前调换自己的角色,转换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特别是由公事转变为诗意敏锐的发现以及精准的表达方式呢?
   我承认,在具体、凡俗、琐屑的外在生活与高尚、纯粹、强烈的精神世界之间,诗人永远是一个被困者,其实,刘俊杉的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请看他的第一首诗《随风而过或者停留》第一节:“无数次经过的一堵墙/无数次风和雨还有阳光/岁月  灰尘擦洗过的一堵墙/结实  高大  灰色的石头/透着坚硬------”这堵墙,既是人生不得不面对的堡垒,又是诗人人格和意志的另一种象征。不是吗?在无数次风雨还有阳光之后,诗人用岁月和灰尘擦洗着自己墙一样坚硬的意志,所以它结实高大透着坚硬!
再读第二节:“一次不经意的扫视/一朵黄色的小花/在石头与石头的缝隙中/探出头来微笑/我听到一堵墙的歌声/一堵墙在春天唱响的歌/清亮又低沉”
   在这一节中,诗人借“墙”的歌声传达自己对黄色小花——这一弱小生命从“石头与石头的缝隙中/探出头来微笑”这一顽强而倔强的生命的赞美,这不同凡响的一瞥,发出诗人由衷地感叹——“随风而过或者停留/命运的选择现实而残酷/生存或者腐烂/都是一种生命的态度/根,只有扎向深处/花,只有伸向天空”。
这首开场诗我说此刻已经达到沸点,它的递层的上升与推进让整首诗达到了一个理想的状态和高度,它传达了一个诗人敏感的神经对事物的本真以及诗意的发现,收获了一个诗人终极的关怀、表达、和信仰。
是的,这种诗意的发现首先来源于一个诗人被思想和表达所折磨所困扰的双重痛苦,我们能够感觉到,作为镇长的刘俊杉放下手头工作的一刹那,迅即进入一个诗人思考的状态,这种角色的快速转换缘于丰厚的思想和学识的积淀,使他常常将目光投注于所关爱的事物及其状态,从而写出让生命痛与疼的诗歌来。
   “仰望星空/其实就是仰望自己/仰望自己最纯真的一刻/它默默地守望着我/正如它默默地永恒地/守望着万物/像等待一朵花得开谢/等待着我的一生(《仰望》p5页)
   这首诗里,诗人由一个星空的守望者,完成了自己表达和思考的夙愿,他将自己放在了一朵花的位置,使整首诗的张力与空间明显扩大,而诗人如“花开花谢”的一生,终由星空的注视来完成,这种生命的尊严何其伟大、何等壮观!
   在绵蔓河畔长大的刘俊杉,刚过不惑之年,四十年的人生风雨历程,使他不得不为故乡的变迁以及人情的冷暖发出由衷地感叹,他记忆中的“空房子成了一本书/记载着一个人或几辈人的故事/空房子成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过去的荣耀屈辱地窝在那里/空房子成了一座坟墓/一大段时光被静静地埋葬------”(《空房子》)。这首诗里,空房子带给诗人的记忆是永恒的也是伤感的。其实,一个人最初守望的精神家园无不产生在儿时的老屋里,成长中的欢乐和记忆如果随着岁月的更替而变迁,那么,诗人的感叹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支撑记忆的支架坍塌!那就是当我们回归故里时,面对的真实的现状:“多少年了  空房子突兀地蹲在那里/一把生锈的大锁/把它过去的日子锁在里边”
   像在《绵河边想到的》、《你是埋葬我的人》、《父亲和酒》、《母亲的手艺》等诗,无不传达着诗人对故乡绵河遭受环境污染的忧虑、对儿子给予的厚望和淳淳教诲、对父亲和酒的关系的阐说,其实是表达了诗人对父亲深深的追忆和不尽的爱。如诗中“一杯敬父亲,二杯敬父亲,三杯还敬父亲”这种词语的重复和递加使我们更加了解到诗人对黄土下的父亲一种至死不渝的敬重和厚重的哀悼之情,“三杯”之后,相信地下的父亲能够喝到孝顺儿子递来的美酒,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确实让我们感动不已!
   一首好诗的标准是什么?我至今无法给予结论,其实,一首诗歌的诞生是诗人无数次的心灵的阵痛,它的创作过程,就像一个孕妇分娩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在词语和词语交织的网中,诗人必须做好每一道工序,就像怀胎十月的婴儿,他的心脏、五官和健全的四肢,是一个母亲分娩后欣慰的笑容。而一首诗歌传达出的情感往往具有最直接的杀伤力,他直接抵达读者的内心,直接抵达你的痛处,激起涟漪或荡起波澜。而刘俊杉的另类的诗歌表达中往往潜伏着这种隐形的杀伤力!请看他的这首全集中最具分量的诗歌《嚼史》,现全引如下并略作点评:

《嚼史》

举起愤怒的刀砍一下
是罪犯
挥起罪恶的剑杀百人
是土匪
豪气奔涌斩首十万
是英雄
袖舞长风谈笑间
兜尽百万魂魄
莫不是天下君王
   先浅评这一节:刘俊杉和于丹、易中天嚼史的方式不同,于、易二位都是学者,学者做学问是一个一个字的嚼,一段一段地嚼,嚼得引经据典,嚼得有滋有味。而刘俊杉的嚼史运用的是一个诗人的智慧,他将历史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和概括,然后选中一个合适的角度,一剑“劈”下去,血淋淋直接呈现“历史”这一庞然大物的原型和本质。在这节诗里我注意到了几个词,首先是“刀”、“剑”,对应的动作是“刀”对举、砍,“剑”对挥、杀,而对应的人物是“刀”对罪犯;"对土匪,而豪气奔涌斩首十万的是英雄,(注意,这里人物角色进行了转换,由贬义词的罪犯、土匪,转换成了褒义词“英雄”)。如果说“袖舞长风谈笑间”是一种英雄豪气的话,那么,“兜尽百万魂魄”的“莫不是天下君王”了。我们读历史、读韩信、读刘邦、读项羽,他们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读不完,但,诗人的高明之处,就是在“历史”的事件中发现自己的“诗眼”,没有高度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没有驾驭语言的娴熟技巧,这是断然不会写出这样的好诗来的。
再看第二节:
历史
是从血泪里抽出的百尺书卷
是在白骨中提炼的生命华章
一笔轻描
总有无数阴魂飞过
   哪一朝哪一代的历史总有君王挥粉墨登场,而君王一旦出现,便出现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剧。所以诗人从“血泪里抽出的百尺书卷,在白骨中提炼的生命华章”经“历史”一词高度定位并命名。而“一笔轻描总有无数阴魂飞过”让我们感叹长城底座的尸骨,宫廷权利争夺的残酷,和改朝换代过程中铺陈的历史台阶上,浸渍出无数阴魂,血迹的惨状来。

请看第二节:

你一个个捡拾那些字
能听到那里面哭声如歌
你一段段咀嚼那些字
那里面就血流成河
你敲开那些字
可以看到累累白骨
屈死的眼睛
几千年都睁着------
   历史是由“字”来记录的,那些“字”靠你“捡拾”,靠你“咀嚼,靠你“敲开”,你会听到“哭声如歌”的哀声,你会看到“血流成河”、“累累白骨”的画面,而屈死的眼睛,却几千年都睁着!他们盯着你让你发怵,让你沉思,让你彻夜不眠。诗人是什么?诗人能从一滴水里看见大海,从一粒沙子中看见沙漠,从一片飘散的羽毛中闻见秋天的味道。从那个“捡拾”来的“字”中,诗人一边“咀嚼”一边“敲打”,他就这么把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画面般呈现在我们面前。

请读第四节:

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什么贞观之治中兴衰落
哪一段美文不是蘸血写就
哪一截铭记不是亡者的牙齿镌刻
这一节,将史“嚼”到了具体的事件上,进行归纳和概括,诗意由第二、三节的高潮而趋向舒缓,从而进入最后一节的收尾,也是对“嚼史”的高度概括——
历史,
就是上万年的贫民泪
几千年的英雄血
流淌成的一条
滔滔不息的长河
    最后这一节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大悲伤和大感慨,使整首诗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堪称是大手笔。
   写在这里,很有必要归纳一下诗人诗歌创作的主题,以便了解诗人精神世界的活动层面,看看他究竟是以怎样的高度或力图以什么样的方式打开生命深处烧灼、震颤抑或是深层的自觉与疼痛的体验因子来,以破译诗人对世界另类的透视,对现实“参禅”式的顿悟以及对生命、对生存、对活着的意义的“透视”和“把握”或者说是一种自省。
   从诗集目录的编排看,共七集,先后分为《春天断想》、《一场渴望中的雨》、《心境》、《我的村庄》、《清凉的风》、《大山和我》、《爱之梦》,仅从每一集的标题来看,诗人吟唱的焦点聚集在“对自然泛灵的感恩”,对“内在心境的透视”,“对生存的追索与叩问”“对人类的主题-——《爱》的赞美”等四个方面。从这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洋洋洒洒近百首诗歌无一不是对生活这座宝藏的挖掘,无一不是对季节轮回带来心境转换的启示与纪录,特别是对社会层面的部分揭露,让他的诗歌在还原自然,还原历史的同时,也还原了我们丧失的大部分记忆和心灵深处的纯真与美好.如他的《如果可以》(p9页)中,“如果可以/就用我的行囊换你一壶老酒/当然,要留下笔和母亲的叮嘱/让我醉卧天山/让我看醉新疆的月亮/枕瘦乌鲁木齐的风”,这明显是一份浪子的传奇,让诗人演绎的浪漫而又忧伤,不信你看,“我的身上,只有蓝天和白云/只有柔软的细腻的思念/千千万万根/这样,我或许可以成为新疆的一部分”------可以说,这首最纯净最抒情的诗歌不仅还原了诗人的记忆,把诗人对整个新疆的感受,还原给了每一位读者,即使我们没有去过新疆,读了他的诗也如同身临其境一样。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那首荣获《诗刊》、《绿风》诗刊社举办的“《西部的太阳》——中国诗人西部之旅”优秀奖的诗歌《创世者》,这首洋洋洒洒68行的长诗,表达了诗人对开发大西北的年轻一代绝对崇高的赞美,以及对他们献身西部开发无悔精神的由衷敬意。
其实,诗人诗潮澎湃的骨子里始终回荡着一个声音,一个字,那就是“爱”,这种爱是胸怀博大的爱,他将这一高度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色彩和纷呈的意象布置在他的这首《一个声音在我之上》一诗中,发出大彻大悟,感人肺腑的黄钟大吕般的声响,请听:“一个声音在我之上/一个声音在所有人之上/一个声音在蓝天之上------其实这声音/从人类有良知以来就回荡着/他只有一个字——爱/爱自己,爱所有的人/包括你的敌人。
   正如诗人王俭廷在这本诗集的序言里所道:宛如圣哲在高天布道,这是对尘世间芸芸众生的大悲悯,使直抵宇宙深处的人伦大爱。“爱自己/爱所有的人/包括你的敌人”诗人的胸襟是多么地宽阔,如果我们怀着这样的情愫在世间行走,游离在内心的,该是一种怎样的潇洒和超脱,而我们的人生,又是何等的快意!正如诗人在他的诗作《所悟》(p15页)中的最后一节写到的“人的辉煌,或许就是/埋入黄土后,你的名字/依然在大地上/阔步行走”我想,这不仅仅是诗人的人格魅力的彰显,这正是作为诗人的刘俊杉所追求的至纯、至美、至善、至真的人生大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位即使不写诗的人毕生追求的辉煌大境界。他的这节诗,是对诗坛泰斗臧克家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另一种全新的诠释和演绎。
   当然,纵观整部诗集,我们不能说刘俊杉的是每一首诗都很出彩,这样,有失诗的公允。比如他有些诗歌语言的拖沓和略显松散会导致诗的张力不足;抒情的泛滥会导致整首诗的留白不够,这样容易导致诗歌审美空间的相对狭隘。比如;那首《父亲和酒》,就明显存在了这样的不足。
   当然,刘俊杉的这部诗集是他学诗二十多年的总结,他的诗是有呼吸、有体温、有直感和质感的,特别是我提到的那些诗,语言的陌生感相对挤出来的爆发力,一样冲击着每一位挚爱他的读者。
是的,一首好诗的能量是不朽的,至少在这个时代是不朽的,它的能量缓慢释放的过程,让我们永远对诗歌产生一种恒久的亲和力。我想,刘俊杉的诗歌,已经接近并传达出这种可能。
   衷心地祝愿我的好诗兄刘俊杉,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高举诗歌的火把,朝着对人类终极的关怀和信仰的高度,一步步坚实地走下去,我相信你的身影会带着你的名字,践行你的诗句中“依然在大地上阔步行走”的誓言。最后,再一次送上我衷心的祝福!愿你在未来的岁月里,怀抱诗歌的灯盏,一路走好!



2008-8-15-16


附:刘俊山诗集《山之侧,水之边》部分诗歌

《随风而过或者停留》

无数次经过的一堵墙
无数次风和雨还有阳光
岁月  灰尘  擦洗过的一堵墙
结实  高大  灰白色的石头
透着坚硬

一次不经意的扫视
一朵黄色的小花
在石头和石头的缝隙中
探出头来微笑
我听到了一堵墙的歌声
一堵墙在春天唱响的歌
清亮又低沉

一朵花  五瓣或八瓣  甚至
看不到叶子
这些就足够了
在这灰色坚硬的墙上
一颗种子的宣言  那么耀眼
一堵墙壁的春天  敦实而厚重

随风而过或者停留
命运的选择现实而残酷
生存还是腐烂
  只有向着深处
  只有伸向天空

无须炫耀什么
一颗种子  让春天
在一堵墙上流动
仿佛为一堆无言的石头
点燃了生命


2007-8-7


《所悟》

许多东西最辉煌的时候
是自己毁灭的时候
就像一颗礼花,一块煤
一支蜡烛,抑或是
一只无声的杯子,破碎时的
一声愤怒的呐喊

那是用生命全部的能量
绽放的闪光
一生或许仅此一次

河流的壮美
不在它壮阔的波澜和汹涌的涛声
即使它平坦地无声无息地流着
如果给它一个高度
当它站立的时候
那才是一种天地间的磅礴

人的辉煌,或许就是
埋入黄土后,你的名字
依然在大地上
阔步行走

2007-6-15
(诗人,刘俊杉,笔名荫子、北川等,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上个世纪90年活跃在中国诗坛,作品散见于《诗神》(诗选刊)、《当代诗歌》、《星星诗刊》等,搁笔多年后重归诗路。2007年诗歌《创世者》获得荣获《诗刊》、《绿风》举办的“《西部的太阳》——中国诗人西部之旅”优秀奖。诗集《山之侧,水之边》最近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有交换诗集或者购买诗集着请和作者联系。 地址:河北井陉县微水镇政府  刘俊衫   邮编050300
诗集价格 20元人民币(免邮资)。



[ 本帖最后由 飞翔的夏天 于 2008-9-3 11:0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3 08: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