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814|回复: 3

金秋十月,诗意盎然(诗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5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十月份烟雨红尘现代诗版浅评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十月,让我们联想很多,纵然我们有过忧伤和疑虑,又或者在这秋风萧瑟的季节中暗自叹息,但我们的内心却不会因此消沉。因为有了冷清,秋的多彩和丰富才显得那么壮丽实在。
    秋天的形象,就像我们的生命,喧嚣过后会沉淀、会安静,这无疑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才有了我们产生向上的冲动。或许我们还没有收获,又或许我们还未曾深刻理解这人生体验的内涵,但每当洗尽铅华,剥去外表附积着的斑斓色彩,露出我们真实纯净的内心,我们也许就会看到另一个坦诚的自己。
    十月份,我们烟雨现代诗版也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总共收到约5000首诗歌投稿,其中通过审核的稿件有3500首,推荐作品545首,精华作品32首。从这些数字可以体现出烟雨的诗歌正处在一个平稳的成长阶段,众多优秀写手能从中脱颖而出,也实在难能可贵。像渺似烟、香泉先生、草尖、彼岸妖姬、冰棱儿、张标、高野、西子xizi、雨城眉子、微雨轻轻等等,在他们的诗歌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无处不在,生活无处不在。作为网络诗歌,它之所以能够迅速地成长壮大,正是由于我们这些优秀的诗人们用内心去谱写的,它同样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最有力的呼声。
    综观十月份的诗歌,题材大都取材于秋天,也难怪人们会有“多事之秋”、“多思之秋”的说法。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偏爱秋天,因为在这个季节我总能捕捉到一些我生活之外的东西,让我产生一种神秘的冲动,这种冲动总能让我随心所欲地游离于思想之中。
    古人有悲秋的情节,特别是诗人,往往把秋天象征为一种悲凉的艺术。诗由悲中来,这个诠释恰到好处地把诗人同秋天的微妙关系巧妙地表现出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诗观,使得大多数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对秋景的描写总是带有悲观的色彩,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在我读到的很多与秋天有关的诗歌中,我读到了不一样的意境,我看到了诗人们正用他们敏锐的思想在秋天中挖出了新的种子。

    这季节,我越来越空
    越来越黑,心也随之成了近墨者
    但更多的是荒凉
    这荒凉是沙荒,是虫荒
    也是一条条蟠曲过来蟠曲过去的蛇荒
    它们不是封杀自己
    就是吞了别人,或者把天空染得再昏暗不清些

    九月,我不爱江山
    也不爱美人,只偏爱鱼在水中
    迷蒙的眼睛和生活这简单的现象       ——渺似烟《七日书》之六

    读了这首诗让我想到了一首歌《我只在乎你》。不管周围的事物,不去理会与自己无关的东西,别人再大的事也是别人的事,自己再小的事也是自己的,自己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永远比生活在喧嚣中好。我们每天都必要面对很多东西,但很多东西不属于我们的我们又何必太过于固执?还是“迷蒙的眼睛和生活这简单的现象”好。渺似烟的诗歌在烟雨一直都是比较受读者关注的,在他的诗歌中,读者总能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也是优秀诗歌所应具备的。

    蚂蚁的秋天,一直在路上
    它们的悲伤来自人类
    它们把树叶当作女孩
    但拒绝穿人类的裙子

    蚂蚁有时在广场寻找面包
    它们的命
    就像被风吹落在广场上的树叶
    人类一落脚。蚁王就得流下
    缅怀的泪                        ——湘西山鬼《蚂蚁的秋天》

    山鬼的诗歌一向都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在他的诗歌里,一些奇特的意象总能引发读者的想象,遐想的空间很大。《蚂蚁的秋天》可以说是写实主义跟浪漫主义的结合,“蚂蚁”可以是作者的化身,也可以是很多人的化身,要是放在古代,讽刺的意味要更浓些。其实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命运也正如这蚂蚁,充当着无奈和忧伤的角色,这便是写实。而诗歌中的拟人写作手法便是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很好的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实是难得。

    在去苏州的路上
    车辆迎面而来
    像鱼在夜的底部安静地潜行
    我望着窗外
    审视一个多年前盘根错节的想象
    朱红色  考究而又华丽
    小桥和阁楼相隔不远
    黑瓦白墙
    这样想着  天就亮了
    我到了苏州的外环               ——香泉先生《在去苏州的路上》

    香泉先生的诗歌是我第一次接触,但第一次就被他的诗歌所触动。随和而不造作,干净而不累赘,一首诗歌读下来像是读一个故事。刚开始也许你觉得读过之后啥印象都没了,但我敢说你读过第一次之后还想去再读一次。《在去苏州的路上》本来反映的是一个旅行过程,还是一个不一般的旅行过程,“审视一个多年前盘根错节的想象” 这句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时空转换的作用,之后再由“这样想着,天就亮了”回到了旅行中来,显得很自然随和,读者很容易接受。

    我们的海都消失了
    那些金黄的海浪
    黄澄澄的海岸
    他们仿佛在一夜之间归于平静
    剩下的云朵
    剩下冰冷的石头
    剩下孤独的河流
    如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内心来回走着
    盲目 焦虑却又不甘
    如我在一个深秋的田野里走着
    渺小
    又可有可无                     ——草尖《空旷》

    草尖的诗歌比较“尖”,喜欢描写“尖”的东西,这个“尖”不是形状的“尖”,而是内心的“尖”。在他的诗歌里,读者很容易就会触摸到那份尖锐,仿佛是亲身经历一般,一不留神就会被扯进诗歌的意境里。“云朵”、“石头”、“河流”这几个意象结合在一起刚好衬托了《空旷》,与题意吻合。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在景物的描写中侧面的烘托了出来,再回到现实中,作者想要的生活和激情随着季节逐渐冷却,而自己也跟着“渺小”起来,这让我想到海子的诗歌“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哥哥,再捧一树桃花到我面前
    我要在花期还没走的时候
    将它们一片一片
    亲手葬在江南
    哥哥,让那场雨停一停
    它会浇灭我的文字
    浇灭我跟随了你一路的
    痴语
    燕子盘桓了数日,是来寻你的吗
    哥哥,你对月吹出的那只洞箫
    让桃花都失了颜色,却始终
    吹不散我的伤感
    新梳的髻又乱了几丝,哥哥
    与流水轻轻挥别,用你宽厚的手掌
    斩尽我的无眠                    ——轻言《一任阶前》

    读这文字,内心的感伤也随之被拨动。女孩子的心思又有谁了解几分?但当一个女孩真正在你面前坦诚她内心的情愫,这份柔情又有谁能拒之?细腻多情的文字,让诗歌的意境也浓郁起来。我们都说,女孩的眼泪能让男人心碎,但我想这柔情的文字却是比眼泪要更来得淋漓。

     整个秋天 我的文字和内心空空
  你说 我是脱离烟火的狐仙
     在你孤独的城堡 我们微笑着相拥

     爱是一次守望 一次燃烧
     那只蝶儿褪尽了颜色
  在一步之遥
  用残败守候着血红
  你可听到,谁断肠的呼唤:
     梁兄 梁兄……             ——彼岸妖姬《轻轻的梦,轻轻的伤》

    读罢,有悲从中来的感觉。谁说女孩子对爱的追求不曾主动?“你可听到,谁断肠的呼唤:梁兄  梁兄……”,这样的诗句真切又叫人心疼。或许你未曾注意到女孩的爱,但爱却在无意中走进了你的生活。女孩的表白都是比较委婉的,却是比任何形式都来得真实。

    燕子把巢筑在屋檐下
    迁徙而去,等待春的抵达
    深夜歌唱,多年的习惯
    掠夺月光
    锋芒的泪雨,穿透成了半只鸳鸯
    ……
    深红的枫叶飘落
    重叠的两片被手心轻轻揉碎
    伤口感觉不到痛
    在灵与肉的交汇处
    招手一缕阳光潜入                   ——关小平《在秋天沉沦》

    一个我比较陌生的名字,读他的诗歌我却感觉不到陌生。在他的诗歌里,我读出了秋天之外的意境。诗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想我没有理由说出“造作”两个字。语言本来就是人类发明的,我们写诗歌喜欢用什么词就用什么词,喜欢用哪个字就用哪个字,什么是造作,那都是读者附加的结果。“锋芒的泪雨,穿透成了半只鸳鸯”,这样精妙的诗句是我所少见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我无法确切地说出来,但我想即便只是猜测也得知作者小心翼翼的心理。“招手一缕阳光潜入”这句给整首诗都增添了活力,读者之前忧郁的心态顿时便烟消云散,这也体现出了作者的用意,《在秋天沉沦》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心理。

    沿古老的山路
    与牛结伴而来
    人的脚步同牛的脚步一般沉重

    日子再沉
    也很难压出重重的呻吟
    何况炊烟开始丰满
    茅屋开始从山村田野撤退

    有人说一句你真好,便日光发亮
    田里的水始终半清半浊
    我的心情始终半晴半阴                ——城市树《山村农民》

    诗歌前两节的衔接非常到位。“沉重”、“炊烟”刚好形成对比,更加能突出了作者的用意。“沿古老的山路/与牛结伴而来/人的脚步同牛的脚步一般沉重”,非常喜欢这样的诗句,精巧而不加以修饰,原汁原味的思想,原汁原味地呈现,意境鲜明。接下来,更能体现出作者精巧的构思,“日子再沉/也很难压出重重的呻吟”,除了妙还是妙,很好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读罢意蕴深邃。

    梳子的老鼠牙
    又掉了一颗 走失的红头绳
    搂不住清风 竹散乱的篱笆
    仍在梳理着藤枝慢条斯理的攀爬 
    我的长发
    就这样
    被一个猛醒的美丽传说
    捆扎 那只昏睡的蝴蝶幻化
    热吻 我曾浓荫蔽日的夏              ——冰棱儿《对镜》

    抽象的诗歌读过不少,但大多数都是捕风捉影似的,让人摸不着边。跳跃性太强会让读者感到一头雾水。冰棱儿诗歌的一个特点就是诗歌的语言形式很特别,让人耳目一新,但整体思路却很清晰。像这首《对镜》,作者很形象地把自己对照镜子的一个过程展现出来,作者想要表达的其实是自己阳光的一面,“红头绳”、“美丽传说”其实都是作者下意识的潜在思维,作者苦恼于该如何唤醒那只“昏睡的蝴蝶”。

    光和热交织的金黄
    在你的笔底
    流泻成生命的底色
    十四朵向日葵
    决然与大地割裂
    正如你决然割断凡绪
    遁入空门
    而当你最终把痛苦
    装进橙色的花瓶
    你的生命
    便以十四种燃烧的姿势
    扑向太阳!                       ——张标《十四朵向日葵》

    张标,绝对是众多优秀写手当中最引人注意的一位。他的诗歌往往能给读者以最有力的冲击,最短时间给读者以震撼。首先,诗歌的语言很大气而有力度,情感的表达毫不吝惜,让人感觉说一不二的那种。单就语言来看,或许没有感觉到特别之处,但一旦结合了作者的思想,那种情感便由之喷发出来。张标诗歌抽象写作手法的运用是成功的,这种写作方式可以避免出现一些庸俗的字眼,首先在语言上就无可挑剔,再来,他诗歌情感的升华很自然,换一句话说,就是思想上迎合读者,你想怎么样它就怎么样。

    一代代一辈辈人
    沿着狭窄的山坳
    带着犹豫不决的希冀
    走了出去
    最终还是回来
    行囊里  装满沧桑
    外面的世界是精彩
    外面的世界却无奈
    这片生长瘦瘦红高粱的故土
    竟然是  那么难离              ——西子xizi《故土难离》

    西子西子,一个我比较熟悉的名字。他的诗歌朴实而具生活气息,在当今诗歌风格多元化的今天,能保持一份纯真是相当难得的。从他的诗歌中所流露出来的真实很难让读者说不,诗歌着重于写实的语言艺术,并很善于意象的捕捉,看似一些平凡的字眼,但朴实之中却有着真实的感动,而这些真实的画面拼凑在一起,实实在在地触动着读者的心弦,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这一首《故土难离》写出了很多读者的心声,我们平时看到的东西,却忽视了另一种真实的东西,而他,就是把这种真实表现出来。

    麦子在大地之下,在幽暗潮湿的世界
    蕴藏力量的时候。姐姐,我想起了你
    把自己种在土里,渴望可以像麦子一样
    破土而出。生长,开花。结沉甸甸的颗粒
    有那么多事物正在衰亡。薄弱,不堪一击
    比如年轻,我们,和我们老迈的父母的
    身体。姐姐,我又一次看见你,在泥土里
    越陷越深。在软绵的长夜,和更软绵的沉默里
    有那么多被挤压的疼,从你生命的正面和背面
    喊出
    桐柏山有多沉重,姐姐,你的苦就有多
    沉重。与生俱来的贫瘠,把你推向时间
    的远方,站成一个鲜明的象征。让悲伤
    的人,停止悲伤。写诗的人,停止写诗
    姐姐,你要的一场大雨始终没有赶来。而
    我们的青春早已干涸。即将赴向繁盛的腐朽  ——高野《姐姐(外两首)》

    认识高野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平时虽然很少跟他交流,但观察得到他对待诗歌的认真和执着的态度。高野是个坦诚的男人,他的情感毫不退缩,可以感受得到从他身上所流露出来的男人应有的气概。他的诗歌也正如他的人格一样受人尊重,在他的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诗人在内心矛盾的挣扎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那种对亲人的坦诚以及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从他的字行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片花瓣结一个心锁
    一些骨骼隐隐作疼,无人之境,从未打开的窗口
    她扬起夜色温柔,舞步飞旋

    听任身体滑向悬崖的边缘
    那片青翠的草地,无法抵达,她停下来
    让雨水注满她花一样的身体

    她的舞台空着
    她的白月光空着,她的花一样的身体
    空着

    长风九万里呵亲爱的
    那片秋水,镰刀一样的轻易割走岸边的芦花
    和曾经守望的幸福                  ——雨城眉子《芦花儿走失在十月》节选

    向来都喜欢眉子的诗歌,那份别致、那份优雅、那份柔情……无不在显示着这位女子的才华出众。记得第一次读眉子的诗歌是被她诗歌的语言所感动,再来是沉醉于她诗歌优美的意境,以及从中流露出来的女孩的纯真。有时,我真是赞叹于她丰富的诗歌语言,读后竟是爱不释手。不像于其他抒情诗,单纯的追求意境的塑造而忽略了本身的情感,但眉子的诗歌却是能让人百读不厌的那种,同样的写作手法,近乎同样的语言风格,但每一首都给人以异样的感觉,这便是这位女子的特别之处。

    洋洋洒洒,以上是我从烟雨十月份诗歌精华作品中抽出的部分作品略作点评,有出入的地方还请作者能够见谅。另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由于诸多原因也就不能一一列举了,还望读者能够谅解。前段时间也由于个人工作的原因,上线的时间比较少,在这里向一线的编辑说声谢谢,辛苦了。这个月,编辑部也新增了几位成员,希望能给我们现代诗注入新的活力。我相信,烟雨的诗歌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更加散发着光芒,创造出属于烟雨诗歌文学的一方净土。

                                                                                                                                           2008-11-5于南宁 慕云字

[ 本帖最后由 慕云飞扬 于 2008-11-5 17:58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5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诗和评,进来学习学习。问好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红尘现代诗版~是哪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是烟雨红尘原创文学,有空可以过去看看!~~ 问候迷雾!
http://www.cc222.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5 1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