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53|回复: 1

流水时代的精神流血——读李少君《流水》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8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流水时代的精神流血
——读李少君《流水》想到的
/寒山石

读李少君的《流水》,这首被有人称之为“注定是一首引起争议的诗,也同样注定是一首优秀诗作”[]的《流水》,我又一次产生悲哀的感觉。
或许,我们的确处在一个流水的时代。可以说,流水那种方向性与迷乱性、选择性与无奈性、坚韧性与顺应性的矛盾,在我们这个多元冲突的时代表现得异常淋漓尽致,让我们不得不以复杂的、各不相同的个性化体验为之感慨:“逝者如斯夫!”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首先必须正视的是社会转型时期当代国人的精神危机——

处境:精神趋向的世俗选择

毫无疑问,当代中国正在或已经全面进入了现代化。所谓现代化,从精神形态而言,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论述,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是一个除魅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神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的时代。在一个已经除魅的时代中,也就是我们现今生活的时代中,支配我们行动的是一种工具理性,任何事件的终极价值和意义被取消,超越的人文关怀被普遍的怀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猜忌、冷漠、脆弱,甚至可以量化。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从传统社会的价值理性逐渐转向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人们考量生活和行动的重心,不再是衡量其有何终极性意义,人的精神生活不再追求超越的意义,达到上帝的彼岸,或成为现世的道德圣人,而是看其在现实生活中占有了多少具有社会象征资本的稀缺资源。由此,导致了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甚嚣尘上。
文化学者胡纪泽也在他的《中国人的焦虑》如是解释:“我们如果分别考察今天的一些职业人的生活轨迹,就会几乎没有例外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已经完全浸泡在经济利益这个大染缸里面。他们的每个细胞都浸透了经济的利益,离开了经济利益他们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们又像被上足了发条的陀螺,被绑在经济社会的巨大机器上,随着这机器的惯性身不由己地运行着,奔忙着,就在这身不由己的运行中释放着自己的生命能量。如果说他们是经济的动物,真是算不得过分的夸张。”[]这一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世界观和个人观,作为一种席卷而来的世俗化浪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倒性优势价值观,侵入了当代国人的日常生活,且迅速弥漫,使得当代国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焦虑、空虚、困惑、迷茫乃至危机,也特别需要灵魂的家园。所以,我们惊异地看到,国人的精神走出了一条曲曲折折但日渐向下的轨迹,甚至呈现出一种漫无边际的随波逐流。正如有人说到的:“五十年代——振奋,六十年代——迷乱,七十年代——低沉,八十年代——活跃,九十年代——萎靡,零零年代——灰暗”。这样的概括虽片面,但却简洁而深刻。的确,我们的整个社会弥漫着的急功近利心态,加之一夜成名的泡沫明星的泡沫效应的扩大,也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惶惑,浮躁俨然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通病,独守一方的寂寞和宁静,真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难能可贵的意志力。
面对这种精神趋向的世俗化,我们且看大众的阅读品位——

阅读:精神慰籍的萎靡心态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什么书,看似口味问题,实乃品位问题。阅读品位是文化精神的体现。“父母是教科书,朋友是参考书,爱人是工具书,街坊邻居是报纸杂志,妙龄女郎是时尚画报”的说法,是否表明我们的时代进入了一个急功近利的“俗阅读”时代?一个蜻蜓点水的“浅阅读”的时代?一个满足感官的“快餐化”时代?周国平在《尼采与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一文中写道:“现代人生活得极匆忙,如尼采所形容的,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手里拿着表思考,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不复有闲暇沉思,愈来愈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现代人的娱乐也无非是寻求刺激和麻醉,沉洒于快速的节奏、喧嚣的声响和色彩的魔术,那种温馨宁静的古典趣味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
著名文学网站红袖添香曾在中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谁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调查,结果,曾炜、郭妮、郭敬明、萧鼎、韩寒、鲁迅、明小溪、郑渊洁、安妮宝贝、杨红樱名列其中。令人们大吃一惊是:中学生们投票最多的竟是时下最流行的通俗作家,像曾炜、郭敬明等。而传统意义上的作家却只有鲁迅先生和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进了前十名,最好的名次是第六。而余华、苏童、莫言、王安忆等当代著名作家都没有进入榜单,并且得票很低。不管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代青少年这种对严肃文学的漠视还是令人担忧。现代中学生的读书品味尚且如此,那么,我们的大众呢?成人呢?从各大文学网站那些高点击率的色情小说到街头花花绿绿的书刊小报、从穿梭在时空中的手机“黄短信”到不绝于耳的“黄段子”、从小说中不堪入目的性描写到纯净的诗歌堕入“下半身写作”,如此等等,无不显示出精神状态的萎靡。
在这样的阅读品位下,尽管“短短几天时间,点击率超过20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在新浪、今天论坛、诗选刊论坛等,这首诗同样反响强烈”,[]但高点击率能表明《流水》“注定是一首好诗”吗?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天涯上/有一泓《流水》/把网民的目光濡染//《流水》上/漂浮着几滴贪涎/因为,《流水》里/一对硕乳在灿烂//诗意/让《流水》冲淡/肉欲/被《流水》蔓延”[]
就在这样低俗化的阅读水准面前,我们的作家、诗人,又表现出怎样的责任和担当——

创作:精神表达的投机取巧


我以为,当下的创作呈现出一种“两极化”的状态。一方面,是“向上”,在宁静中坚守着精神的领地。尽管今天的诗歌环境是如此的困难,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在以惊人的毅力,不知疲倦地锤炼自己,以他们对人类精神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混杂无序的领地中寻找出路,追求人文精神的完美、和谐、自由、解放,不断寻求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的途径,竭力表达与揭示出人类生命的价值所在及人类精神文明最本质的质询。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脊梁。诗人是时代的产儿,也是时代的缔造者,而伟大的诗人则必须将“存在”上升到审美的层次。任何敢以诗人自居的人,都应有这种担当的能力和气魄。梁平先生在《诗歌:重新找回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一文中,就以一个诗人和评论家的名义郑重提出:中国诗歌走到今天需要来一个转体,需要重新找回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他认为:“很长一段时间来,曾经和老百姓如此亲近的诗歌却让他们感到了陌生,滋养诗歌的这块土地也越来越不认识诗歌了,诗歌且战且退,已经退守到社会的边缘,渐渐失去了大众的认知和守护的热情。”当下的许多诗歌“远离人间烟火,远离了滋养诗歌的土地,包括业已成名的诗人,面对现实生活的痛处、生存状态的无奈,已经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缺失了一个诗人最应该具备的冲动和悲悯,很多人对现实麻木不仁,却无比自得、无比悠闲地陶醉在自娱自乐当中。这个事实不能不说是当下中国诗歌身处边缘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向下”,尤以所谓的“下半身”和“垃圾派”为最。特别刻意把性描写当成作品的主流线,把那种放浪形骸的性行为、自性迷乱的性体验当作语言艺术来描写,把那种淫荡的躯体表演、下流的感官刺激当作文学时尚来标榜,其无耻可以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令人不齿的地步。
但是,还有大量游离在“向上”与“向下”之间的投机取巧。他们用“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遮遮掩掩和羞羞答答,用似俗非俗、似黄非黄、似淫非淫、似嫖非嫖的模棱两可,用打“擦边球”的所谓“机智”制造着精神垃圾,把“庸俗”当作“通俗”肆意贩卖,“迎合”式地繁衍着毒菌却自诩为“适合”读者需要。我以为,早在20011月《诗刊》发表的赵丽华的一首诗《一个渴望爱情的女人》:“一个渴望爱情的女人就像一只/张开嘴的河蚌//这样的缝隙恰好能被鹬鸟/尖而硬的长嘴侵入”,就属于这类。《流水》也当属此类,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少君说:“《流水》其实是旧作。我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将《流水》拿出来发表,正好《诗歌月刊》‘先锋时刻’栏目约稿,我觉得这几首在我的诗歌中都比较另类,比较符合他们的要求,就整理了给他们,同时贴在天涯社区和新浪的个人博客里,不想竟然引起轩然大波。”[⑦]如此“先锋”、如此“比较另类”,甚至“国内再‘下半身‘的诗人中,也没有如此‘大胆’刺激得读者火烧火燎的写作,[]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任何艺术创造都应当遵循美的法则,这是一条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永远亘古不变的真理。文学作品也只有表现了美的这种本质力量,才能产生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愉悦人的作用。所以,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应该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形象上呈现美,用这种美来激励人、愉悦人和感染人,从而给人以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取向。所以,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真实的认识和表现,更重要的看其是否具有审美的价值。由此观之,《流水》这首诗作符合这个尺度吗?带给人美的感受了吗?产生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愉悦人的作用了吗?
而对于诸如《流水》之类的诗歌现象,我们的批评家又怎么了?——

批评:精神导向的无耻缺场

在我看来,诗是“心灵的舞蹈、思想的体操、情感的喷泉、精神的路标”。但曾被无数人视作生活元素、灵魂寓所和精神钙质的诗歌,业已被社会转轨过程中那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世俗化、功利化、欲望化潮汐湮没,并沦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诗歌渐渐地从人们的视线淡出,诗歌与大众的关系日益疏远;诗歌的审美更是很难达成共识,关于“什么是诗歌”、“诗歌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的判定也因评判标准的极度紊乱而众说纷纭,导致当下诗坛呈现出一种个性张扬、众神狂欢,而又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景象。陷入这样的境地,诗歌批评同样难咎其责。
在《当下诗歌创作的十大流弊》一文中,笔者曾如此谈到“批评缺场,吹捧成风”:“文学评论如果没有了中肯、独到的批评,就犹如一把犁没有锐利的犁铧,即便土地再肥沃,也根本不可能耕耘出丰硕的成果。但批评的严重缺失和吹捧之风的盛行,已经成为当今文坛一项公开的无法否认的事实,诗坛也是如此。我想这绝不是出于诗评家的无知,而是出于诗评家人格的萎缩、良知的丧失和精神的媚俗。因为,一个人若是不敢、不愿、不能直面现实,自觉拿起批评的武器痛击时弊,就不配做一个诗评人,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三流的吹鼓手。但可怜的是,我们的一些批评家以生存为借口,丧失了个性智慧的激情张扬,丧失了真知灼见的自由挥洒,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⑨]
可以说,在关乎大是大非的事件中,我们的诗评家——那些以大家自居、以批评为生的所谓职业批评家,都无耻地缺场了。在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梨花体”事件中,面对粗糙浅薄的诗作,诗歌批评竟然保持了沉默和无视。“对赵丽华‘废话诗’的讨伐并不是源于批评界对诗歌文本的自觉探究和及时回应,而是来自于网民的所谓‘恶搞’,再一次给了诗歌批评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一次,面对《流水》,除了几篇吹捧的文字以外,大抵也是如此。当有人在宣扬“《流水》是一首构思新奇、语言肆意、想像力惊人的,流淌着人文关怀的作品,时代印记新鲜,不可多见”的时候,[11]阐发其“诗意穿透了词语,大众语言恰恰由流水的表面积淀为隐秘的诗人个体语境,回归到诗人的写作初衷,使我们有幸被诗歌的表现力击中”、“注定是一首优秀诗作”的时候,[12]笔者还是拙文《当下诗歌的欲望困惑:“情色”与“色情”》一文中的那句话:“那请问:你敢不敢把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拿回家,让自己的孩子欣赏?!”[13]必要的话,是否也给自己的孩子讲一讲,这“一支新奇生猛的‘流水’”,“诗句那透入骨髓的敏感与细腻”,“以叙事的方式将鲜活的时代生活情节植入诗意空间”,[14]到底是怎样“用一个时代的表层图象解构着时代的深度忧虑”?[15]

宋代诗人杨万里有云:“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才应是流水的精神:纵然困难重重,纵然沟壑密布,纵然风险压顶,溪水也终将汇入现代文明的大海!遗憾的诗,读《流水》,不由为之悲哀;《流水》的滥觞,更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精神正在惨痛地流血!


20081118



[①]韩玉光:《一首注定引起争议的诗:李少君<流水>的时代品质》

[]胡纪泽,《中国人的焦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1月版

[]《周国平文集》(第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3月版

[④]《一首注定引起争议的诗》,《海南日报》2008年11月3日B11版

[⑤]剑如虹ABC :《致〈流水〉》

[⑥]
平:《诗歌:重新找回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沙地》2006年第3期  


[⑦]《一首注定引起争议的诗》,《海南日报》2008年11月3日B11版

[⑧]
力:《李少君和他那一支新奇生猛的“流水”


[⑨]寒山石:《当下诗歌创作的十大流弊》,《诗选刊》2007年第10期

[⑩]寒山石:《对当下诗坛的集体审判——从“赵丽华现象”说开去》,北京东方伯乐文学《伯乐》2007年1、2期合刊,收入《诗歌报》论坛诗歌理论与诗歌评论栏目

[11]
力:《李少君和他那一支新奇生猛的“流水”》


[12]韩玉光:《一首注定引起争议的诗:李少君流水的时代品质》

[13]寒山石:《当下诗歌的欲望困惑:“情色”与“色情”》,《中国诗人》2005年秋冬季合刊

[14]
力:《李少君和他那一支新奇生猛的“流水”》


[15]韩玉光:《一首注定引起争议的诗:李少君流水的时代品质》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流水》
诗/李少君

每次,她让我摸摸乳房就走了
我在我手上散发的她的体香中
迷离恍惚,并且回味荡漾
我们很长时间才见一次面
一见面她就使劲掐我
让我对生活还保持着感觉
知道还有痛,还有伤心
她带我去酒吧,在包厢里
我唱歌,她跳艳舞
然后用手机拍下艳照再删除
我们最强烈的一次发作是去深山中
远离尘世,隔绝人间
我们差点想留下来不走了
可是她不肯跟我做爱
只让我看她的赤身裸体,百媚千娇
她让我摸摸她的乳房就抽身而去
随后她会发来大量短信:
“亲爱的,开心点,我喜欢你笑”
“这次心情不好,下次好好补偿你”
“我会想你的,再见!”
    我承认我一直没琢磨透她
她孤身一人在外,却又守身如玉
这让我为她担心,甚至因此得了轻度抑郁症
而她仍笑靥如花,直到有一天
她乘地铁出门,将自己沉入水底
随流水远去,让我再也找她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4 02: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