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今天看到要交作业时,我愣了一下,怎么评?莫说这是我第一次正正经经的写诗评而且还是对于一个一无所知的作者和同样陌生的文字,所以我只是说说我的看法,不对之处还望云垂天兄(应该是兄吧,看ID)海涵,一笑了之,大过年的,大家乐乐。在此我先鞠躬谢谢了。
一并谢过所有走过路过的朋友,谢谢啦!
1、《秋天,白昼里的月亮》
当我开始准备为这组诗做注释时,我呆住了。这怎么注呀,似乎每一行都应该注,但是我一行都不会注,可是每次读又是明明白白的,从来就没有障碍。想了半天,我才想到了一个平时未曾注意的事实,这就是诗中一看就懂的铺排。
一首诗通常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或是为了呈现某种处境(尤其是叙述中)。这样的诗中,诗人经常会铺陈得不动声色,都是一看就懂的。就此诗而言:
瘢锈的枪栓,疯狂的爆炸
被过多地用作恐怖主义的道具
针对城市外,一只树上的鸟
冷镜都显得多余
只有偶尔路过的孩子
才会假装捡拾草丛里的石子
大声吆喝,提醒
打瞌睡的我,不要忘记背上倒插着的翅膀
以不求甚解的方式被诗人带去,然后进入他的感情和处境中。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会哑口无言。但就这样慢慢的缓缓的进入,随着铺陈走进了,走入了。
诗中有不少精彩的句子,如“ 提醒打瞌睡的我,不要忘记背上倒插着的翅膀”
这里可就是余音绕梁了,呵呵。
呵呵,索性也说说缺点,不对之处莫怪。当作一种交流,行么?云垂天兄。
这诗,在一节节相互环扣中缺少响应的节奏,语言可以在推敲推敲,虽然每份作品都是宝贝,但要有舍才会有得。嘿嘿,我本人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秋天,白昼里的月亮》
文/云垂天
(一)
树上一只黑碳的大鸟
成为我抬头的理由
没有树叶的庇护
在秋风里越发孤僻,自负
它冷漠嘲弄的眼神,提醒我
昨夜,又多几根白发
体态略显臃肿
(二)
瘢锈的枪栓,疯狂的爆炸
被过多地用作恐怖主义的道具
针对城市外,一只树上的鸟
冷镜都显得多余
只有偶尔路过的孩子
才会假装捡拾草丛里的石子
大声吆喝,提醒
打瞌睡的我,不要忘记背上倒插着的翅膀
(三)
天空,一次次被招回
黑色羽毛滑过像框里一枚玉石的梦镜
强制拖慢的时空
让很是笨拙的我,轻易
就跟踪到一条秋水里的红鱼
是如何游上天空
而大鸟,溅落湖面。从这团
浓墨里,爬出只身披青苔的乌龟,或河石
(四)
大鸟
在树上摆头的姿态中
察觉到阳光里,一丝隐隐约约
狡猾的微笑
来自于天穹的左上角
这位大道无形的魔法师
在白昼里
并没有丧失其爱玩的天性
2、《芦苇丛里的阳光》
诗的起句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充满意味的真实情境中。这诗的氛围其实是紧张的,好像有什么东西隐藏在一系列事件的背后,藏着一双眼睛……
当然这是我这个读者的感觉,但是诗就是要尽可能激发读者的感觉。再者,这诗把事件与内心的挣扎无望融合在一起,把人格空间化,把空间人格化。强化了内心的状态。(这些真正的内涵怕是只有云垂天兄自己才明白吧)。但这首是我这组中觉得最棒的。还是个人浅见啦。
请看全诗:
我想在汶川,在华尔街,在孟买
在一根神经抽搐的断头处,接植上一片芦苇丛
每一根芦苇都挥发着寒冰和充满麻醉剂的雾气
让刚逃上岸来,惊魂未定的鱼儿
暂时忘记水生火热中的2008
一对白鹭夫妇领着今年夏天刚出生的三只小白鹭
在太阳和月亮拉起的钢丝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风中飘逸的羽毛,变换莫测的凌波微步
以及一声声沁人肺腑的鸣叫
散发着同样不需要抗拒的魔力,在似睡非睡中
我们和陌生的亲人一一相拥,哭泣
一遍遍倾诉着思念的痛苦和绝望
我忍住泪水,把芦苇丛里的阳光调整到激光状态
独自走过空无一人的村寨和街道
在我身后,这片芦苇丛还将存在很多年
在金光闪烁的恒河两岸,我们相距不远
隔河相望,在梦中相遇,永远,永远
3、《2008,让我们回到爱情》
一个普通的题目,作者巧妙地融入哲学中的某些是是而非的思想。结果出人竟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既然一切可以回到,为什么我们就不相信爱情?相信这世界的清白?读者尽可以在这里展开自己的想象。
这诗,渴望在层层叠叠中找到爱,找到世界的清白。(或者找到作者想要的)。这首诗给人一步一回头之感,节奏之间的表现强度,令人一篇读罢头飞雪。诗的结尾是对灵魂的提升。
但这诗结尾个人觉得处理不够,无法产生强烈的回应。
爱人,让我们回到爱情,回到原始的性欲
回到一条河流的两岸
回到桃花和流水初相遇的地方
回到春水,回到一条赤裸的手臂上
回到波影,回到一枚精美的手镯上
回到沙里,回到一颗红宝石里面
回到龟背,回到一条铭刻着誓言的甲骨文上
回到一条麻绳的结结处
回到忧伤和孤独
爱人,我们将不再怀疑爱情,怀疑这世界的清白
这样先了,不对之处请见谅!莫怪!莫怪!
顺祝新年快乐!美美满满!
[ 本帖最后由 木中巷 于 2008-12-31 17:1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