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473|回复: 16

诗赛诗评:交作业---简评东方之林第一期赏图诗《静止的高度》(外二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1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巴读诗】东方之林:被赋予的高度

在我看来,东方之林沿着一条并不轻松的路径观看世界。世界在他的视野里,仿若游离的重影。现实物象之外,那种被赋予的重影,在东方之林的世界里,尤显清晰。或者,在他的视野里,世界本身从来就没有清通兀现,它总是被这样的迷雾所笼罩:历史、人文思想、生命意义乃至爱情。人文价值的出场,让物象本身沉湎于一个葱郁的价值系统里。这就好像,在东方之林的视野里,现实地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本真物象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人文价值的隐喻世界。
隐喻系统的发达,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指向传统的常态写作。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敏感,赋予物象世界一种沧桑的、厚重的价值思维,从而实现对作者本身和阅读者性情的陶冶和感化,一种生之意义的感化,一种价值观念的认同,一种生存方式的标举。
《静止的高度》,写山而不从山入手。从历史和记忆起笔,写出了一种高度的形成:
灰飞烟灭的历史 和记忆
早已在昨天的黄昏里  消逝
树的手指 拂不尽厚厚的尘埃
就这样积蓄  弥久的沉淀
成为今天 这样一耸静止的高度
这看似写山的高度,却实质上并非写山,因为,无论尘埃如何堆积,如何沉淀,形成一座高耸的山,总是一种无法达到的事情。这恰恰是一种历史和记忆之山的写照。诗人由山的高度,想到这山之“物象”在它的生之行进中,沉淀下多少历史记忆。它的高度,事实上是历史巨人的高度,是人生记忆的高度。因此,在诗人的心里,仰望和敬畏的并非是山,而是历史和记忆。接下来诗人写到:
偶尔能听到  沉重的呼吸和呻吟
便有浓浓的云雾  垂压下来
这样一种扼杀  或摧残
总是在无语中  悄然进行
高处不胜寒  我时常感觉到颤栗
感觉到 一种生存的不易
我忽然觉得,这是一种更大层面的隐喻。在诗人眼里,云雾被赋予了一种“生”之对立和“生”之障碍的隐喻,那么,历史和记忆,本身就是一种生之存在,或生之轨迹。它的延伸的不易,便是“生”的不易。一切生之前进,都将经历风雨的“扼杀”、“摧残”。诗人由山与雾的物象关系,而言及人生、社会,甚至万象世界,在生之过程的艰辛和不易。最后,诗人告诫我们在面对“生”而应该秉承的态度,“当风雨过后 在一弯虹的怀里/幸福总是短暂的  来临/这时  需要把握和珍惜/静静的赞美  生命永恒的瑰丽”。因此,静止的高度,并非山的高度,也不应该仅仅是“生”的高度,更应该是“如何生”的高度。
东方之林在这样一个高度里,给了我们一个价值标准的指引。在我看来,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说,这首先是一种基于隐喻手法的惰性,而呈现出价值观念和诗歌走向乃至主题思想的预设。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云雾作为一种统治力量的象征和山作为一种生之力量的隐喻,以及他们之间斗争的走向,必然呈现这样一种预设的范式。在斗争中寻找一个调和,最后以一个美好的愿望或者主张,给读者一种生之意义的感化,一种价值观念的认同,一种生存方式的标举。
《琴音与蝶舞》仍旧是一种传统的写法,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结构都在一个传统里,向我们展现一种凄美的爱情宿命。另一首《石头与草帽》也呈现这样一种基本的写作路向。此诗结句“一块无法行走的石头/一生的悲哀 在于/只能将深刻的思想/或者爱情 在内心永久的珍藏”,总体上给人一种中国式的宿命感。
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作为赏图诗,东方之林选择了一种更为直接也是有显偷懒之嫌的创作路径。说他直接,是因为诗人从画面随性写来,靠给画面或者画面中的物象赋予一种象征的、隐喻的意义符号,在一种情绪里展开联想,就像展开画轴,一些“生之意义的感化,价值观念的认同,生存方式的标举”等价值符号,纷纷上演。说他有“偷懒之嫌”,是因为,在我看来,诗人没有更多的从画面本身的物象出发,没有深入挖掘画面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没有在物象本身寻找一种触及灵魂的东西,而是赋予了一种隐喻的知识系统,写物象之外的意义和价值。以《石头与草帽》为例,虽然题目是石头与草帽,但是,我觉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诗歌的处理上,失去平衡,而事实上更多笔墨在写石头,基于此,完全可以拟题为《石头与花朵》什么的,因为花朵和草帽都只是沦为石头在隐喻系统里的附着物。“思索的石头”、“沉默和等待的石头”、“坚韧的石头”、“行走的石头”,这哪是在写石头,这分明是在写人,写一种“在内心永久的珍藏”的思想或者爱情。

以上乱语,仅作交流。问候东方之林朋友。

附:

2009年赏图诗《静止的高度》(外二首)
一、静止的高度

      文/东方之林

灰飞烟灭的历史 和记忆
早已在昨天的黄昏里  消逝
树的手指 拂不尽厚厚的尘埃
就这样积蓄  弥久的沉淀
成为今天 这样一耸静止的高度
像一座碑 只能仰视或敬畏
偶尔能听到  沉重的呼吸和呻吟
便有浓浓的云雾  垂压下来
这样一种扼杀  或摧残
总是在无语中  悄然进行
高处不胜寒  我时常感觉到颤栗
感觉到 一种生存的不易
当风雨过后 在一弯虹的怀里
幸福总是短暂的  来临
这时  需要把握和珍惜
静静的赞美  生命永恒的瑰丽


二、琴音与蝶舞

这样一种轮回
总是和音乐有关

抚琴的女子 静坐在红尘里
却纤尘不染
素洁的花朵
在指尖上纷飞
那只接近的蝶
可是你前世的情缘

深情的凝视
记忆中 相依的身影
是否还在化蝶的词阕里
温馨如故

千年等一回
心儿 就这样在夜晚敞开
在浪漫的琴音里
弥散成如梦的小屋
月光下 等待一只蝶的翩翩而来

三、石头与草帽

我读到这样一块石头
一块在花丛中思索的石头
面对飞落的草帽
和镶嵌的花束
石头只有默默的等待

它无法敞开心扉
无法将一种激情流露在外表
注定的外表的冷漠
让石头只能无动于衷

毕竟是一块坚韧的石头
一块无法行走的石头
一生的悲哀 在于
只能将深刻的思想
或者爱情 在内心永久的珍藏

 楼主| 发表于 2009-2-21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乱写个,交作业,东方之林兄包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乡巴!
细腻的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1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读乡巴的诗评,让我们站在升华的高度,来体验诗歌的意境,使内蕴在你的评里获得实质性的解读..建议精华..辛苦你..谢谢 你对赛事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2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09-2-21 19:22 发表
喜读乡巴的诗评,让我们站在升华的高度,来体验诗歌的意境,使内蕴在你的评里获得实质性的解读..建议精华..辛苦你..谢谢 你对赛事的支持..

是呢,细致认真,中肯的点评论~
推荐~

问候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2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认真,辛苦,来学习学习。解读下原来东方有些耍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荒芜梦话 于 2009-2-21 17:32 发表
又见乡巴!
细腻的评,学习!



问好梦话,好久没有交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09-2-21 19:22 发表
喜读乡巴的诗评,让我们站在升华的高度,来体验诗歌的意境,使内蕴在你的评里获得实质性的解读..建议精华..辛苦你..谢谢 你对赛事的支持..


哈哈,回来后,忽然觉得,写着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尽管写的不好,用心就是让人痛快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杨玲子 于 2009-2-22 20:54 发表

是呢,细致认真,中肯的点评论~
推荐~

问候兄:)


玲子妹妹,多砍,砍砍,对诗歌是有益的事情,期盼着你多批批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陌上薇薇 于 2009-2-22 21:23 发表
写的很认真,辛苦,来学习学习。解读下原来东方有些耍懒了


不太懂诗歌,作为一个读者,用心阅读其实就是来学习,不妥之处是乡巴的个人的感受,谢谢你来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乡巴精彩的雅评,很有启迪性。东林其实是不敢偷懒的,只是水平有限。没能更深的进行思索。拙作能得到乡巴的厚爱已经是荣幸之至了。还得多向乡巴学习。问好。东林对乡巴作品的拙评已发,不妥之处还请乡巴好友见谅哦。呵呵。问好乡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乡巴 于 2009-2-22 23:02 发表


玲子妹妹,多砍,砍砍,对诗歌是有益的事情,期盼着你多批批俺


哥哥的点评让玲子怎么也举不起刀子来了~~~~~~~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的斑竹进来如果同意,就操作精华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乡巴的诗评,值得学习。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不会写诗评,所以关于你的评论,我看了不少,如你诗集中的评论我都是看了几遍,佩服你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04: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