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86|回复: 0

懂与不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2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懂与不懂



伴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朦胧诗的出现而出现,“懂与不懂”曾是传统与现代两派之间的论争焦点之一。重提这个问题,真可谓老生长谈了。
  且撇开“危乎高哉”及其文本性不谈,就李白的《蜀道难》来说,“懂与不懂”丝毫也不影响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懂也罢,不懂也罢,它是且是高水平的艺术作品都毋庸置疑。
  其实,何止是李白、李商隐,又何止是诗歌呢。比如书法艺术中的狂草,有些书法爱好者也往往望而生畏或曰不懂。而常识告诉我们真正的狂草作品是书法艺术的极境,不是随便什么人随便就能——大多数是弄成了“潦草”。
  “懂与不懂”很难作为衡量包括诗歌在内的艺术作品之高下的标准。而完全因人而异,因识而异,因客观事物(特定条件下的作品及其客观关联物)而异。事实已经并将继续对此作出让明。
有人常以“不懂”延续到不注重人性和人民性,并以此来评判作者和作品,这难免有些偏颇。关于“人性”,鲁迅先生在《文学与出汗》一文中早有驳论;至于“人民性”,则不可对其内涵与外延单纯解释。“文艺为劳动人民服务”是正确的,同时文艺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而不是降低!真正的艺术作品,从来也不会为了迎合庸俗的欣赏而降低本来的水准。正如Beethoven(贝多芬)所说的:艺术的进步永远是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当然,艺术作品是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别的,所有的人都不懂自然会有传播的障碍,所有的人都懂难免流于庸俗。关键是度或审美距离要把握得恰当。“近则逊,远则怨”;“近则怨,远则幽”,值得考虑与研究。
  对诗对事,学而知之。切忌先入为主、乱点鸳鸯、经验主义、不懂装懂又自以为是。既然不懂,就不能轻易作出判断。否则,或褒或贬,难免引喻失义,差之千里。而应掌握一些起码的常识,多读书勤思考,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特质亦即“这一个”,并参照一些相关的异质标准,自然会循序渐进,始有所思,终有所悟。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苏轼)……古人说得好啊!古诗需要参悟,新诗就更需要探索了,我个人坚持这样认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8 1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