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92|回复: 0

规距·诗歌·创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6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距·诗歌·创作                                          

     林仕荣

  在我们为《新死亡诗派》的诞生而欢呼雀跃的同时,也背对着许多指责的手指和目光。为诗歌本身所倾注的热情和为此而建立的保护意识,促使我们为此而不断的做文本方面的阐释。
  在这里,我们提起了“规距”、“诗歌”、及“创作”这三者的联系,以图为《新死亡诗派》及后现代诗歌的自身建树做一番浅析。
其实,我们是面对指责和疑惑进行阐述的。在我们所习惯了的语言规范里,从来就是在不断地进行着新的尝试和探索。这本身是语言的进化或者说是改革。
诗歌做为一种文学形式,在现在,我们从早期的现代诗歌来讲,表达方式较为直接的,它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很直接的也很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绪、情趣、喜怒哀乐,很有力地提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的现实状况。做为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也正是反映这个时期以做为历史的见证。
  但做为文学本身是存在艺术价值考虑的。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艺术性是受到限制的。有这样的一句话:我看天很近,而你看我很远。这样的句子不失为好句,但做为文学价值而言,我认为还是欠缺感染力的。为此,在我们讨论艺术的美感与价值时,应当提出对“方圆“的理解。
  在这里,所谓的“规距”是指语言规范的限制与语义的扩张。诗歌中的语词是注重概念的外延的。比如我们通常都可以将“水”喻作女人,“月亮”喻作女人的形象。那么,这种习惯性的运用之外,是否还可以做更新的外延扩张实验呢?《新死亡诗派》结集了各地诗作者的思想及思想的多种表达方式,其中一例就是:
          窗子捆住月亮
          而椅子守寡
          ——(林仕荣《黑暗·会飞的颅盖骨》)
这样就把习惯运用的意象扩张开来,“月亮”、“椅子”这对喻体模糊化,也使得语义本身产生模糊的递进关系,而所表达的主旨语义就得到多层次的体现。这种手法,也就是在基于对诗歌创作的习惯范畴上所做的尝试。同样:
     如今他们穿过一个天空中埋葬的村庄
     看到他们生存的短暂和虚荣
     被过于严格的对待
     一口清水,使他们走完一生
             ——马永波《存在的深度》
以及:
     美应该是浑圆的,像那些在月光里
     晃动的臀部所构造的一阵阵痛感
     美在欲望中应该有所表示
     像是消毒过的杯子,杯中放着上帝的糖
             ——道辉《论①》
同样是体现了这种“规距”之外的探索和尝试。这种探索也就是对传统的修辞习惯和逻辑惯性进行新的尝试。同时,我们也不排斥和否认这种探索所欠缺的稳定性的方向性。因为我们仍然受到现实的限制,我们仍然无法将“黑暗的光亮“引到现实生活中口语化。 
  也为此,我们将诗歌引向终极意义进行探索和建立新的文本尝试。在精神领域里非现实的产生都来源于对现实的另一层次上的理解和认识,诗歌自身的鲜血绘出一幅生命价值的新的体现图解,让诗歌在“规距“之外和金钱之外引导人们的精神和思想向自身了解的途径。或者,让诗歌成为人们承认自身思想根源的一座小桥。诗歌的精神呈现给人们更多的是哲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思考与体验。这里可以这么说,诗歌做为文学形式其对于社会和历史的贡献应该是针对人类自身的,而不是仅存在于反映某种现象或事物。整个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从人类自身开始的,但绝不应该是一味的说教或一味的宣传来反映某些现象。
  我们在这里探讨人类自身的思想,为的是对文学的艺术性和社会性做一番综合思考。而事物往往都是矛盾体的综合物,一首诗既有它成功的艺术方面,又有它不足的社会限制方面。所以,我们只能以加强诗歌自身的建设和更深层次的探索更实质性的尝试来解决这样的矛盾。这种加强并不是纯粹的“食肉者谋之”,它需要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努力,也就是摒弃对诗歌敬而远之的态度。勇敢地、认真地、真诚地探索和实践诗歌的创作,这无疑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探索和体验。许多人持同样的观点,但否认只以诗歌做为途径。这当然也是毋庸质疑的。但在以诗歌做为讨论对象时,应当看到诗歌所具有的文学特点,它对于探索精神和物质无疑是最精奥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死亡诗派》的尝试才显示出其超前的创作意识和真诚的态度。创作是新鲜事物的一种起源,它凝聚着许多现象的感知因素和渴望超越的多种自然的和非自然的因素。因此它很能证明过去事物的陈旧的一面。而我们所承认的太阳每天都在更新——这是我们得以生存和创作的最基本根源。
  那么,我们创作什么呢?就是《新死亡诗派》? 
  眼前的一个桃和一个李是我们对物质的认识,而在潜意识里还有一种更深的意识:为什么没有一样东西,它的一半是桃一半是李?这是问题的一个截面。眼前假设有这样的混全体,那我们又会想:它的果垓在哪一边?它今后是否会发育成长?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它的果实能吃吗?这是问题的另一个截面。显然,这种问题是连锁的也是超常思维的。而正是这种黑色的逻辑下,我们才有探索的指向和取向,我们也因此才能面对这世界物质的给予。
  诗歌创作就是基于这种非理性的逻辑才开辟出存在的领域。但这片领域目前还是太小了。原因在于“规距”下的习惯性思维还是显得小心翼翼,循规蹈矩,没有真正走到解放的轨道运行中。而对于生存的意义和目的、方法还是肓目的从众的,人人怕死又人人想死的矛盾心态在今天越来越突出。这种矛盾的形成应当是缺少精神领悟和修养的表现。为此《新死亡诗派》很大胆地对生命本能提出了假设和肯定,做为文学形式的探索尝试,是突破了“规距”既定的范畴,从而达到新的意义上来。 
  纵观《新死亡诗派》一书的整体作品,可以看出它具有“散”的一面。这其中有组稿的单一性主观性选择也有对整体语意、语境、语势、语感等方面的潜意识安排。这种“散”的感觉,更多地反映出了集体创作上的不和谐,也正好反映了诗歌用于表达生活、情感的多样性。当然,无论哪种新的尝试的最初都是历经磨难的考验的。《新死亡诗派》也是如此,它亟待更多的诗作者不遗力地用更新的理论支持,更新的写作手法来创作出更好的更新的诗歌作品。
                           
                     林仕荣于漳州2005-03-01

[ 本帖最后由 漳州林仕荣 于 2009-11-26 16:0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2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