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12|回复: 0

朴素的诗语深情的歌(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朴素的诗语深情的歌

                                                             ——序李灿南先生《十四行大山诗抄》



    当得知李灿南先生又要出诗集的时候,心中除了真诚祝贺,更多的是钦佩。李灿南著作颇丰,仅我知道的已经正式出版的就有《给你,我的歌》、《钟情彩云南》、《情,在爱中》等六部作品。几十年来,他带着对穆斯炽热的爱,带着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在文学的路上踽踽前行,历经沧桑,却无怨无悔。在他看来,文学就是太阳,有了它再艰难的日子都是亮堂的;文学就是快乐,有了它才真正有一种幸福美妙的感觉刻骨铭心……他在日光下写;在灯光下写;在医院的病榻上写,在回家的山路上写……《长短诗集》、《李灿南爱情诗选》……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勤勉,更看到了诗人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在他的心中诗就是生活,生活不能没有诗!这是一位诗的赤子,诗卷里处处跳动着他的真情,捧着这样的诗卷心中怎能不深深地感动?

    李灿南出生于滇西的一个山村,是大山的儿子,对山峰、山溪、山村、山歌有着特别的情感,虽然后来身居闹市,可这份情感一直刻在了他灵魂深处。每次回到山村,他都会被那山、那树、那熟悉而又陌生的乡情所打动,他总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来,将他内心的那份感悟用诗的形式呈现出来。本以为他已经退休,而且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会安享舒适的晚年生活,可是他无论如何割舍不下与文学的情缘,于是,《十四行大山诗抄》带着清新的山风来到了我们面前,全书分成四个部分:大山风情、大山人物、大山故事以及我记得你的歌,每一个部分,都是他对山村风情的诗意解读,每一首诗都是他心灵的歌唱。翻开《十四行大山诗抄》,欣赏着那朴素而又深情的诗行,我们会不知不觉地随着他的笔在彩云之南神游,感受着那山水的秀丽、民风的淳朴,感受着诗人内心那种纯粹、美好、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诗语里有山的绿色

    诗是语言的艺术,丰富的语言源于丰富的生活。诗歌又是表现心灵的一种文学样式,呈现了诗人全部的心灵感受和内心独白。这种感受建立在充分感悟和认识的基础之上。李灿南先生深谙其中道理。怀着对生命、对生活、对诗歌、对家乡和山村的热爱,他得空总会回山村走走,在弯弯的山路上欣赏山景,在人家宅前的绿树下说说山村的故事与风情,在他眼里“这里有很多树木/也有很多的歌声和笑语/每一寸土地/生长着迷人的诗意/每一支歌/有神奇的魄力”。他被滇西山村特有的文化熏陶着,他的诗歌自然就带着大山的气韵:敦厚、朴素、烂漫而又充满活力,始终彰显着生命的绿色。这本诗集中许多作品,如:《山溪》、《篝火边的歌声》、《山雾》、《山野汉子》等作品无不体现了这样的特质。

    我们来看看他的《山雾》:

    “不打一声招呼/你就悠悠地飘来/一下子就把我/把群山揽入怀中/不容分说,就让我/在你怀中恐惧的瞬间/关闭了血管中那双眼/分不清是你,还是我/一味任你亲吻/任你湿裸裸地抚摸/也不敢睁开眼/在这神秘的大山上/更不敢动一动自己的身子/血液注满无畏的时刻”

    整首诗找不到一个生僻的字,语言很是自然朴素,又清新明快。情感的抒发自然而然,绝不故作高深。他在看似平淡、近似直白的抒写中不留痕迹地融入了自己真情实感和奇思妙想,一扫许多写雾诗作的忧郁和暗淡,尽显雾的神奇、朦胧、婉约的美,与此同时融入了自己感触和思考,因而使整首诗具有了一种鲜明的主观色彩,具有了一种别致而又有灵动的美。开篇用一句“不打一声招呼/你就悠悠地飘来/一下子就把我/把群山揽入怀中/”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顽皮、轻灵的雾,喜欢上了这大山的精灵。不由得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群山逶迤,绿色绵延,云雾缭绕,一位诗人张开双臂拥抱着自然,浅浅的润泽簇拥着他,环绕着他,他的内心也有了湿湿的感触,渐渐地和山色融为一体……此刻不仅诗人“不敢动一动自己的身子”,谁又忍心破坏这份恬静、这种境界呢?如果仅仅这样写难免觉得未能摆脱以往写雾诗歌的缠绵,诗人结尾处一句:“血液注满无畏的时刻”如异峰突起,写出了诗人在自然神奇的感召下焕发出的无限的生命张力,就如这山雾,无论有多少沟壑,有多少阻隔,都会显现出一种穿越的气度,一种包容的胸襟!

    这就是李灿南先生的诗歌,它们多像一片片绿叶,那么朴拙,那么率真,从不隐藏思想的脉络,可总能让人读后有所感动,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这样的诗歌是绿色的,积极、健康,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心中那份自觉地责任担待,他在塑造一个个健康、美好的心灵,他在绿化社会,也在绿化我们的心田。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灿南先生本身就是一片常青的叶子。无论是工作时,还是在退休后;无论给他明媚的春天,还是给他萧瑟的秋,他都在默默地追寻生活的阳光,用心接纳,用笔传承,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才智。正如这本诗集中的一首诗《绿》所写的那样:“自从把生命交给你/我便成了树/在贫瘠的土地上/不是木然地站着/等候春天的来临/相信命运这样安排/孤独中有晨曦的自信/一种力量与智慧/使我自信而锐利的目光/在风中、雨中/大胆地生长枝叶跳动的故事/给所有和我一样的人/在生命不息的阳光中/就多一份辽阔的自由”。 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情感,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心灵的外化,看到了作者的人格力量和思想境界!

     二、诗行里有山的真诚

    大山是厚重的,也是真诚的。或许是自幼居住在山间的缘故,或许是白族特有的文化长期熏陶的缘故,李灿南的诗在众多的诗作中总是表现出一种特别的真诚,显现出一种特别的刚健,蕴含着一种特别的力量。这一切常常不自觉地牵引着读者,让人不不自觉地收到感染与熏陶。他还特别喜欢用“十四行”去写。起初我担心因为行数的限制,会影响诗意的舒展与情感的抒发,有时难免有刻意之嫌。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这种担心纯粹是多余的,在我们看来有点束缚意味的特殊格式,李灿南运用起来是那么得心应手,收放自如。山景、村落,故事、人物无不被他收入笔下,被他赋予崭新的艺术生命,焕发出熠熠的神采。在他眼里,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个石子、每一个传说都有自己的诗,都是一首歌。他真诚地赞美他们, 歌颂他们,在他们身上倾注着自己的爱,自己对生活的追求!

     你看李灿南先生的《放牧的老人》这首诗:“在红土地托起的大山上/他从没有下过山/他每天放牧着羊群/随着羊的行程/也放牧着太阳,放牧着月亮/放饱了羊群,放老了年纪/就是没有人统计他/过的路/有多长,有多远/只知道他是放羊的老人/他常常深情地抚摸羊的额头/看羊啃过的草上是不是有泪/我相信那天他挪不动双脚/他在天上放牧着羊群/也不停地放牧着自己/”开篇就将放牧的老人置于一幅美丽凝重的画卷之中,凝练、简洁,给人视觉与精神的震撼,诗行里牧羊人的生活是枯燥的,艰辛的,他没有下过山,每天随着羊群行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只只羊喂饱了,他的额上却渐渐有了岁月的风霜,直到有一天再也挪不动双脚。诗人内心是同情的,可他没有将此写得凄凉,却写出了一种沧桑的美,写出了对这种朴素、平凡、坚韧的生命由衷的赞叹:牧羊人放牧的不仅是羊群,也放牧着太阳、放牧着月亮,放牧着人们的生活,他的内心是丰盈的,精神是美丽的。这样的人即使离开了,自会在“在天上放牧着羊群/也不停地放牧着自己”。读到这,我们还会嗟叹吗?我们只会随着他的产生无限的联想,并和他一起为这样的生命歌唱。这就是李灿南,他总在用自己的笔诗意的再现自己喜欢的生活,歌唱他热爱的生命、他笔下无论是风光还是人物,无不体现出一种可贵的生命的真。正是这种真产生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着读者的心。

    三、诗卷里有山的深情

    翻开李灿南先生的这部诗集,欣赏着那一个个鲜活的意象,不得不佩服他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与开掘。常常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我想这不仅是一种内在的功力,得益于他对生活的那种独特的感触与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心中对大山的那份痴情。在简洁、明快,犹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我们总能读到他对家乡、对乡亲、对生活那份深切的爱。他爱那“太阳雨”,爱那“大山上的花”,爱那“茶马古道”,爱那“山溪”、“山歌”、“山雾”,更爱 “大山人物”,他在借用雕塑和油画的手法描摹他们,通过美得近乎纯净的文字展现一幅幅色彩斑斓、意想无限的生命画卷,凸显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

    我们来看看他笔下的《山村》:“大山熬过昨夜/山风裹着喜悦/唱着祖上那支歌/踩着刚露脸的红霞/赶在黎明前/在一阵阵疼痛中/哇,一声滚烫的喊声/山风接来一轮/湿淋淋的太阳/跑来向山村报到/一道亮丽的晨曦里/大山高兴地举起/又一个赶山的汉子/亮起山村又一个黎明/”诗人没有刻意写景,也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渲染意境,语言清澈透亮,在看似无技巧的表达中却把自己最想抒发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落笔无痕,收笔有声。一个“熬”让我们想起山村昨天的贫瘠与荒凉,想起在这村落里人们生活的艰辛,读到了走黑夜走出之后内心的喜悦,那一声“喊”不仅震落了往昔的疼痛,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更让我们看到了山村人迎接新生活的满腔豪情。太阳被感动了,“湿淋淋的”。大山更硬朗了,托起了那个赶山的汉子,也托起了山村灿烂的明天!整首诗形体精短,却空灵、跳跃,凭借独特的视角和奇妙的想象拥有了广阔的空间,喷薄的情感与朝阳互相辉映,给人振奋,让人惊叹!诗行里饱满的情愫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内心满腔的挚爱,看到了他对家乡山水寄托的无限深情!

    捧着《十四行大山诗抄》,读着其中每一首隽永的小诗,我们没有读到沉沉的暮气,不会想到这是李灿南先生退休以后的作品。除了被蕴含诗集中的真情和特有的艺术魅力所打动,更为他内心深处那份对文学的执着与痴迷所折服。在不断放大物质追求、诗歌渐渐被边缘化的今天,许多诗人为了生存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诗歌。李灿南先生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默默无闻,倾力创作,这份坚韧与热爱成就了《十四行大山诗抄》,也成就了文学。虽然它的作品也有一点瑕疵,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文学的赤子,这位大山的儿子,一定会沿着理想的阶梯拾级而上,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灿烂与幸福!

  

                                                   溪边芳草
                                         完稿于2009年11月24日


[ 本帖最后由 溪边芳草 于 2009-12-16 22:0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3 05: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