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15|回复: 0

诗意地吟唱凸显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梁炳光诗歌及其新著《红棉花开》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1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意地吟唱凸显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梁炳光诗歌及其新著《红棉花开》印象
文/孙庆丰

岁末的北方,正值天寒地冻之时,梁炳光先生以执着的热情,继续从遥远的广州为我寄来他新出版的诗集《红棉花开》,这是一年之后我第二次能有幸聆听他诗意地吟唱了,温暖自是无以言表,唯借这真诚的文字,传递我满腔的感恩。算起来,我前后写诗已有十余载,中间因求学辍笔几年,直到2006年年底才正式接触网络诗歌,殊不知网络诗歌已红极一时,那时正是鼎盛时期,因为我的诗歌文本还停留在朦胧诗的时代,我就像一名闯进桃花源的醉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在当下主流诗歌的赤潮中艰难地游弋着。梁先生是我在网络诗歌论坛最早结识的诗友,他的笔名是岭南笔客,我的笔名是秦城诗客,一位笔客一位诗客,以诗歌为纽带,共同的情趣,真是相识恨晚。
鉴于个人思想的局限及与当下所谓的主流诗歌群体不敢苟同,我始终固执亦或偏见地认为,诗歌一旦脱离了大众,思想与灵魂游离,成为靠华丽辞藻或晦涩语言堆砌起来的行尸走肉,无疑是写作者最大的悲哀。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在这个网上诗潮汹涌网下寂寞无声的时代,究竟是大众在漠视诗歌,还是诗歌远离了大众?生存环境的逼迫,导致诗歌饮不止渴、食不果腹似乎已成既定现实,但在每个人内心幽暗的花园里,无不在渴望诗意的疯滋猛长,期待能拥有诗一般的生活,这看似矛盾却并不矛盾,实际是文化观念与需求在畸形的生产发展中的一种错位,人民要诗歌,但首先要生存,积极向上有思想的诗歌无疑能催人奋进,改变生存环境,改善生活质量;庸俗低下无品味的诗歌只能招致大众的厌烦与唾弃,使文化观念与需求的对接越来越远。梁先生的诗歌之所以能赢得大众的喜爱,这与他有对生活的原始积累,能熟稔驾驭大众的迫切心理是分不开的。他自幼生长在农村,成年后做过医生也做过领导,对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了然于心,对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感触深刻,对官场的美丑善恶洞察入微,特殊的经历,丰富的阅历,给他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让一颗良心没有泯灭,而是更加知荣明耻,将一腔高尚正直的诗情寄诸笔端,化作汩汩而出的文字,书写人世间的大美,鞭挞大恶,给人以深思警醒,尤其是在他的新著《红棉花开》里,诗人精选了一年来创作的一百余首诗歌,分为抗震救灾篇,2008北京奥运篇,新诗歌篇与微型诗歌篇四辑,诗意地吟唱使诗人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加凸显,一名***员拳拳的赤子情怀跃然诗行,我们为之而感动,诗人高大的形象也在不断的阅读中伟岸峻拔。

良心不泯,诗情不灭,

有良知才能有良心,有良心才能有一颗真正的诗心。良心不泯,诗心不死,诗情不灭,一个人的诗才会有价值,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为苍生而悲悯,劝慰,吟唱,将自己满腹的关爱与苍生的命运捆绑在一起,知荣明耻,相濡以沫,生死与共。在《红棉花开》第一辑“抗震救灾篇”诗歌《万众一心》中诗人这样写道:……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每一位老人/都是我们/自己的父亲母亲……在震惊世界的汶川地震中,中华民族的意志没有被灾难压垮,而是以更加顽强的姿态,展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全民一心,众志成城,同胞受灾,就像亲人蒙难,让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从心底感受到由衷地疼痛。在这首诗里,诗人要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种宝贵的民族精神的再现与弘扬,朴实的话语,浓浓的真情,表达出了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声,有共鸣就必定有疼痛,那场灾难至今让我们都不堪回首。在诗歌《脊梁》中,诗人由衷地说:……无数的父亲、母亲/是我们国家的脊梁/有他们在/孩子,不会失去爱/无数的中国人/是我们国家的脊梁/有中国人在/中国,一定坚强起来。一场突发的灾难,以及在灾难面前全体国人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精神,让全世界人民都对中国刮目相看,我们庆幸生长在这样一个骄傲的国度,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五千年峥嵘岁月,多难兴邦的中国人民从来就没有缺少过爱,民族的脊梁所传承的精神依旧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但爱从来就没有这样集聚,十三亿颗博爱的心,就像十三亿颗鲜红而温暖的太阳,这是什么,这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一首诗,哪怕它普通地不能再普通,能传递出这样的情结,就已经足够了,我们还奢求什么呢?愿这样的诗心青山不老,福寿绵长。

知荣明耻,语化成蝶

蝴蝶的美,在于它有一双灵动的翅膀,总能在阳光下将美丽的一面展示给众生。诗人也有一双翅膀,那就是他的语言,经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滤,把最阳光的一面捧给读者,任何晦涩、低俗的扇动都是我们所不耻的。一首诗,或许不是一位诗人才情最充分的展现,但它必须昭示着生命的勃发乃至一个民族的图腾。在《红棉花开》第二辑“2008北京奥运篇”诗歌《圣火祥云》中,诗人满含深情地写道:……千万人的热血/为你沸腾/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终于要实现/千万颗心/为你跳动/汇成时代最强音/2008北京奥运。一百年的荣辱,一百年的沧桑,迟来的奥运,让每一位中国人热泪盈眶。一百年,一条不长不远的路,我们却走得太过漫长;一个梦,夜夜盛在热切盼望的黎明,我们却期待了一百年的时光。奥运的意义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寻常意义上的一场赛事,而是一个国家洗刷耻辱、重启光荣的象征,每一位知荣明耻的中国人,都能体悟到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意义。正如诗人在诗中所启示的,2008北京奥运,作为时代的最强音,必将以刻骨铭心的一笔,载入每个亲历和见证过它辉煌一面的中国人的成长史。在这首诗里,“千万”用作“亿万”更为合适。在诗歌《北京奥运第一金》中,诗人感慨地说:……杠铃的一头是国威/另一头是亿万人的重望/历史性的一刻/多年的血汗成就了伟大……北京奥运第一金/比巍巍的白云山更沉更重/永远难忘的一刻/金牌凝聚了中华的辉煌。这首诗是赞美广州籍举重冠军陈燮霞的,诗人想要向我们传递的是他同样作为广州人的骄傲,但是陈燮霞不仅是广州人,更是中国人,北京第一金何止比巍巍的白云山更沉更重,五岳也为之仰止,因为在她夺冠的一瞬间,她向世界展示的是国威,她在自己最青春的一刻,为我们展示了最为阳光的一面,喜讯就像蝴蝶一双翩跹的翅膀,飞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如今,在诗人的笔下,那双翅膀舒展着知荣明耻的羽翼依旧在尽情地飞翔,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再一次得到完美的呈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感谢诗人,再一次为我们注入了自豪的源泉,我仿佛看到在祖国的四面八方,那些阅读《红棉花开》的人们,此刻也正如我一样,振动着一双双知荣明耻的翅膀。

一心向善,四时而歌

梁先生是一位勤奋的诗人,更是一位善良的诗人。一年四季,只要有闲暇,他都要写作,作为一位身居要职,工作繁忙的政府官员,他把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再累再忙也不忘写作,不忘向众生传递他一腔善良的心声,为世间那些混沌于善恶边缘的人们拨云见日,分明泾渭。其实更多的时候,他是以一位诗人的心态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的,以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精神世界最真最纯的一份善良操守,这在尔虞我诈、争名夺利的官场实属少见,因此更显难能可贵。在《红棉花开》第三辑“新诗歌篇”诗歌《报以微微一笑》中,诗人如是说:……面对误解和仇恨/报以微微一笑/这是一种宽容、善良……面对得失和祸福/报以微微一笑/这是一种坦然、大度……是啊,只有心怀宽容和善良的人,才能做到一笑泯恩仇,也只有坦然大度的人,才能正视生活中的得失和祸福。人生在世,生就在一瞬间,死无非是一场远行。每个人来到世上,终将要作一次远行的。当我们远行的时候,是否要带着误解与仇恨而去,或是让那些本应怀念我们的人心存误解和仇恨;当我们远行的时候,是否还念念不忘得失和祸福,或是让那些本应爱戴我们的人依旧耿耿于怀?不是,而唯有宽容、善良、坦然与大度,才能为我们的远行作一个完美的交代,告诉那些送别我们的人们,我们爱他们。平凡的语言,睿智的思考,可能在一些大诗人眼里,会将梁先生的诗歌视若敝帚,而我独对其欣赏怜爱,权当仁者见仁吧,我也有充裕的心理准备,接受这价值混淆时代特有的批评。在诗歌《相互宽容》中,诗人告诉我们:……相互宽容的朋友/一定风雨同舟/共同进退……相互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充满欢乐。宽容铸就和谐,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构建离不开每个人的宽容,我们时常埋怨别人心胸狭窄,自己又何曾坦坦荡荡,共同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全人类的和谐才是世界的和谐,鉴于东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我们并不试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加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全世界善良的人民都是渴望和谐的,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相信是全人类最崇高的向往。那么,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一滴一滴地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和世界而用心积累吧。在诗集的第四辑“微型诗歌篇”中,收入了诗人潜心创作的30首微型诗,都富典型的教育与哲理意义,在此不再赘述,但综合第三辑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荣辱观亦得到了更为详尽的展现: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在一首首真情洋溢的诗篇中,我被诗人这种执着的精神而感动着,我们呼唤这样的诗篇能够科学引导当下诗歌的主流!
一年前,在梁先生为我寄来他的第二本诗集《沧海一粟》时,他时任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办公室副主任,一年以后,随着诗歌创作的丰收,他又荣任电台监察室主任,我想,他的仕途并非因诗歌而添彩,却因一颗知荣明耻、一心向善的不泯的良心而赢得了组织的信赖,委以更加能发挥才智,彰显能力,回报祖国的重任,《红棉花开》的扉页中,梁先生与领导、同事、亲朋、同学那一幅幅让人羡慕的和谐工作与生活的照片,就是最好的明证。值此为他写下这篇不成体统的诗评时,我由衷地祝贺并祝福他:仕途发达,创作大丰!

2009年12月21日于夏都北戴河


作者简介:孙庆丰,男,笔名秦城诗客,1977年生于河北张家口农村,著有诗集《春天的过错》,短篇小说集《一重炼狱一重天》,主编校园文学作品集两部。
诗观:关注现实永远是创作的原动力。
通联:河北省北戴河海滨东三路九号河北省总工会北戴河工人疗养院  
邮编:066100
邮箱:tianhe_2001@yahoo.com.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3 06: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