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家初来,以虚空之心,试着解析诗人及其诗,能就其边缘,触摸到脉动,能感觉文字的舞蹈,来牵动读者的心跳。此不敢言说诗歌的技巧,只说点读的粗 浅的感观。
1,温婉抒情和尖刻感悟。踩不死的小草和她的《等待花开》选二。
--------------------------给自己生日
旧土地
被天空遗忘,在我预料之中
之前的罪过无非就是孕育过太多的孩子
他们熟了,飞走了,我又老又丑
与一株驼背的槐树相依为命
一小阵秋风就能将我挖空,卷跑,象一张薄薄的纸
象一根落魄的草,一杯过期的酒
最后一茬种毒,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在嘶喊
谁来给她下一颗糖果
谁来帮她按上天使的翅膀
谁来带她走出世俗的迷宫
我的每一把钥匙都已经生锈,我没有门
除了陷落,哪里还有出口
首先,小草给我一个迷幻般的语境,通篇读下,含义深沉。每一句每一句都值得斟酌细品,比拟玩味,再才联系起题目,旧土地就象旧的充满了沧桑的人生,那份沉沦,失意,相关的形象而又贴切。也使主题更加深重深厚,未读完都不禁一叹,短短几句,就牵引我们在半个人生里来去。仿佛一个孩子都出门了的老妇人,那怅然若失的晚年。
诗的第二节中,对老与小最近的呼喊,却又分明无能为力,这个土地无比沉重,/我的每一把钥匙都已经生锈,我没有门/除了陷落,哪里还有出口/最后一句,使诗意无限延伸,可以归结到婚姻,家庭,生活任一段,但都不轻松。
小草一直善写悲怆的感悟和厚实的沧桑,引人深思。此处可见一斑。
坐在秋天的边缘
怀念马蹄声,踏碎一朵朵野菊花
遗忘在田间的麦穗迎着风,孤单地站立
迟早硬不过雪花的棱角
象生与死的交错,白云客窜了一出倩女幽魂
天空游离远处。能够与大地如此亲近
突然觉得自己还剩一点小小的幸福
还有村庄,熟悉的瓦檐从尘埃中凸显出来
我那早就去世的小脚太太
拄着拐杖从村口走来
又是一年落叶飞,大雁不知疲倦
我在一杯酒中丢失自己的爱人
榛果落地,乌鸦们的热情正在淡去
气力只够偶尔呼唤一声
便完成逢场作戏
小草的精神状态是深沉而灰暗,所以宁静的叙述中总上去一句两句突兀的喟叹。/迟早硬不过雪花的棱角///气力只够偶尔呼唤一声/便完成逢场作戏//这多层次的词语把她的情感和情绪状态自然地结合起来。的确是坐在边缘,不只是秋天的边缘。只不知献给自己生日,为何是如此黯淡的。
诗人的感觉与孩子的自然状态、狂人的胡言乱语、酒汉的颠狂有时是一样的。但所有这些,都引发着读者的思索与共鸣,感觉语言多美,刚好在撞击心口。很难想象现实的小草是快乐的,但文字里的小草却是苦难的。
每一次读小草,都感觉深远幽静,一些好句子更是揣摩玩味。她的行止所动皆有诗,写的快而深刻。典型的快枪手。只析功力尚欠,无法真正解读。此篇权当作业。此组另有二首。
2,纵横的情怀与磅礴的意念。紫穗穗以及《陕北调》
穗穗是个刚柔并济的女人,无论在性格,或在文字都能充分体现。09年是穗穗丰收的一年,纵横与磅礴表现在她的。《杀无赦》,《好汉赋》,和《众多的星星支配着你的一生》,《身戏》等。大开大合,博闻渊识,长篇浩瀚,回肠荡气。语言线条明晰好懂,情绪饱满,一路放歌,涉及各个层面与角度,手法多变,是个最多元的诗人。大气大制作已有人解读,而我更喜欢轻松的小调,读来怡神,舒心,可以坦荡一笑。
一眼,爱上了你
就爱上了无边的黄土地
爱上了山丹丹、信天游里摔不烂的土疙瘩
你叫我一声亲亲啊亲亲
哥哥的好亲亲。江南的心儿麻了
五谷酥了,那扬州的瘦西湖更瘦了
“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
柳叶子眉儿,红樱桃嘴”
流沙,千里之外的流沙
淳朴的面孔,悠扬的喉
我听到你推土机般彻夜轰隆的民谣
在天比翼,在地并蒂。不如白云的窗花
哥哥的被。
你亲亲左边,是红艳艳的日
你亲亲右边,是白花花的云
陕北,我爱死你一眼也望不到边的男儿胸
还有那让人心花花、腻死个人的,那牛鞭上的小调调啊
更喜欢陕北调,信天游和想亲亲的过滤分散,语言的俏皮,无一不是秦腔的基准,勾勒出的浓腻,酣态,让人就仿佛看见那个红肚兜和白羊肚的情长画面。
收了去学习。民谣风。这是初读初评的贴。
浅显,不用多少力气,不用攀登多少精神高度,不用敲开核桃般去读纯理性而水分极少的那分空阔的力量。一眼,就爱上了她的语言,爱上她的情调,就可以跟着一起哼哼。把头摇摇。诗能达到这种效果就好。我们并不要曲高和寡,就成就了晦涩。苍凉而亲昵,多象黄土地的歌谣。
整首诗没有具象的表达,但就几首老歌,几句旧诗,就融合翻唱出新的色彩与力量。一种欢快的,激烈的节奏,从头贯到尾。每一层都充满西北风味。
3,乡野,那些原味的歌谣。晓隐的[冬韵]取二
◆村庄起雾
没有人过问,雾从哪头来
就像忙碌的人们从不关心季节到底在哪天交替
早晨村头女人喊了声
起雾了
男人扎根绳子在腰间,刀别在后腰上,上山了
女人在路口喊:戴个帽子
男人回头吆喝声:不要了,中午给温壶酒在火笼上
女人嘀咕着往回走,顺手搂了一抱柴火
不打招呼的冬,总是让村庄在每年此时
很忙碌
我收回探在窗户外的头
在纸上画了一笔
晓隐的这一组,特乡土,读着就仿佛回到了农村,回到了少年时村庄所见。很纯粹的语言,转接的流畅。一副浓郁温馨的画面在几行字里浮出,语言的构筑也别具人情味,这个结尾正是少年心中对世事不解的迷雾,这份好奇更增添了诗本身的趣味,妙不可言。
所以难想象一个24岁的青年的文字驾驭能力,浑厚娴熟,底蕴相当深厚。没有那份对土地和乡村的热爱,是写不出这份原始的憨态的。畅快。
◆结婚
母亲塞给我几张钱,说二狗结婚,你去
上多少人情?我问句。母亲边筛着麦子
头也不回,来句,你比这麦糠还啰嗦
围个围巾,手插在裤兜,打着口哨
在路上,都不直着走,而是横着跳
村庄的路本不宽
跳着跳着,差点摔一跤
“晕,神经病,人家结婚我兴奋什么
自己的媳妇还在鸦雀窝飞呢”
停下来,我伸手摸下额头,是热的有点凉
路上人多了,都是往二狗家去的
太阳恍恍惚惚的
人们都很精神、高兴
我摇头笑笑,继续打口哨
原来喜事能传染
忍不住多来一个。很尊重生活的原创性,诗歌是感觉的本源的东西,这些口语化的精辟之句,不需要任何比喻,文字从内到外都在表现,不是用鲜活与灵动来对人产生冲击力,用它的拙,它的钝,它的朴实风华来感染人,一个纯乡土的画面,
它所表现的欢快,不只是体验和感悟,而在这两者之外的第三只眼,少年朦胧。
我觉得写诗首先是感觉的敏锐,思想的独特……文学作品只有在感性和理性都达到极致并相互渗透以后,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一篇好东西,首先要让我们进入,要吸引我们。无论它多么平实。他的思索正是我想到而未成形的语言。从而有了共鸣。写山原本是山,写山也可不是山,诗言志言物言风水,能进入心灵的才是好诗。
4,传奇,诗歌的电影画面。罗霄山的[六扇门]其一
《六扇门》
1。可以关住风月
喜欢这样的风格。蒙太奇的画面。传奇的剧情,别开生面的格局。这是初读的感觉。
六首诗六个地点六个画面 ,构筑一部完整的武侠,且诗意浓厚,语言新奇。
5。深宫中的王很寂寞
养心殿,
将心养得越来越细,寒风
穿过长长的走廊,那些铃铛
却不再响了。一万里江山,三百亩
陵墓,太大。而一把爱之羽箭
迟迟未能离手。太监眯着小眼
肥大的屁股来回晃动,妃子们
久居深宫,面无血色。一页圣贤之书
所有的章节已遗落他处。
余光能照耀,佛龛后污垢的泥坯
所有人的笑,隐藏在面具之后
寂寞的王奋起,发动一场战争
以期,唤醒沉睡的记忆
这几组诗贴在空间习作,有朋友来读,说最喜欢六扇门,尤其第五。于是此论。早前曾读罗霄山写剑,写游记,与此一辙。
从整体来读,这一节和其他五节同样精彩,情节逐步推动,高潮迭起。语言生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王的深刻的寂寞和他残败的王朝。由故事可以延伸到人生,一页圣贤之书,所有的章节已遗落他处,思绪可蔓延得更远。泛义的读,故事中显示的正是道义,哲理,历史观。
世界上只有感觉才是所有诗人的共同语言,因为有很多东西是不可译的,只有感觉是可噫的。诗主要是捕捉感觉和激发情绪,只有善于激发这种情绪的人才是诗人。这种感觉就包容在故事的背面 ,刻画江湖中的纷争与精神力量。跳跃的语言,迷幻的场景,将诗歌提升为诗歌剧。读来十分快慰。
新奇,传奇,动感,于是满足了我们阅读的感官刺激。
5,行吟,一路放歌到天涯。晓月清辉 《秦淮河》
《秦淮河》
老兵生在内秦淮
妈饿得落水失踪的那年
十五岁的嫩肩
硬给挂上一杆枪
还没来得及打出一颗子弹
就丢盔弃甲,逃到台湾
上船前,偷偷
掖藏文德桥的半边月亮
几十年后,老兵回乡
定居外甥家,给小学捐了款
从不提海峡那边的事
偶尔漏风
到过太平洋东岸淘金
潜入大西洋底探宝
在非洲草原上
一枪放倒野牛,洒落几滴泪
夕照河畔
有人问为什么要回来
散步的老兵答非所问
秦淮水,香,甜
说着,笑脸开成了一朵桃花
月圆之夜
满头银发的老兵高喊一声妈
走了,骨灰撒在了外秦淮
对于晓月,我并不太熟悉,唯一读的是他的2009的年选《2009,纸上的分行》,对几首感悟式的游记体感受至深,沉重而不沉闷,如车过泰山,高原湖等,很多语句深刻耐品。在一种深刻而富有内蕴的意境中穿插不少的好句子,直把整个人都融了进去。
《秦淮河》展现的是一种变迁,用表现主义的诗观,让读者自己去体验和感悟,去享受表象的鲜活和内在的厚重。仿佛白描,单纯朴素纯粹。仿佛是散文的语言,却分明返朴归真。也许他 并不蕴涵很大的技巧,但刚好能够打动我,他的内核已使诗意变得无限旷远。
学一份好的主题,关注民生气象,也许比探索好的手法更大,更震撼和鼓舞人心。喜欢一下就能进入就被吸引的文字。生活的节奏不允许我们去做无谓的所求。我们读,就要轻松,快乐。我们写,就要别人轻快,免于阅读疲劳。从而读和写可以共通,你读的快乐所以我写的高兴。
此诗易懂,不复多说。只作我解。
6,此地无声胜有声,呼喊,刺破耳膜。粱亚军的《听障》
(18)
接电话的母亲,我明显的
感到了她的身上在一瞬间发生的变化
头歪着,身子微微的前倾
仿佛在向一个看不见的人趋近
现在,她的话
终于有人在电话那一头响应
而不是在儿子面前
说出来,却只能自己去听
几乎就在同时,我也敏锐的感到了
房子里,多出了一个
说着话的人微微传过来的体温
此贴为长诗,已贴32节,作者说写了半年,还有部分未发。暂贴一小节,而评的是读整首诗的感觉。
千白羽首读 第一次我能把这么长的诗读完,并且还能被它所感染。
我想这更应该是来自心灵的诗歌,让人倾听到的真实的声音吧。
这篇文字还是有一定魅力的。红上大家再看看。
匪石跟贴 好!推荐精华去。理由:
一是失聪之后的坚强;二是诗本身的厚实、语言敏锐却化得很好。
墨家初读 一种深刻的痛,深刻得一下子就将我打动.没有同样的经历,却也感染得如此彻底.
凡具备感染力的,震撼与强烈共鸣的,有什么理由不精华.推荐.
建议作者某些地方稍作修改下.让它除了感情和语言的美,还有技巧的美,该舍和留白.
应该是第二次读到你的诗.
上帝关了你的一道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言为心声,诗歌就是你心中的明灯,照亮你的率真,勇敢和执着的爱 情!必将照亮你的一生!:victory:会员戚若
好诗歌!
生命里生长出来的诗歌.有着一种让人激动不已的情绪浸染。深圳欲望
他们是一些始终有声音的人
我不能把他们全都变成哑巴
伤至于斯,痛止于此!切!
佩服你对于文字和人生的双重把握!!:handshake 会员梧桐更细雨
晒了一些帖子,只是向大家在介绍一首好诗,一首有着强大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文字。那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嘶喊,撕心裂肺,但他听不见。一个失聪者,充满着对人世的不甘和欲求,充满了绝望与希望。这份激情与信念贯穿始终,起伏跌宕,很痛,痛不可抑。却也很无奈,唯有认命。
觉得情感、情绪、生命的生存状态决定了节奏,也决定了诗的语调。比如说宁静、欢快、低沉、灰暗等,都与人的精神状态紧密结合在一起。整首诗是激进的,有如铁板铜琶,音韵铿锵,唱着对世间的不公。又若杨梅小调,三言二拍,弹着柔婉的无奈。没有抗争的了,整个世界都是无声的。语言深刻的痛,深刻的喊叫,发自灵魂的带血的喊叫,直穿透了我们的四肢百骸。不带一丝水分。他不带太多的诗歌技巧,不用太多的雕琢痕迹,只是感触,只是感悟,就足以击倒我们。使我们正在主张的隐喻注意显得多么渺小。
诗是情感的产物。始而是欣赏,有可人的语句。次而是共鸣,有超人的意境。继而是震撼,有感人的场面,有巨大的情感,是为大爱,无缰,无我,已经达到共性,共识。
诗是多种语言,多种表现方式。诗主要是捕捉感觉和激发情绪,只有善于激发这种情绪的人才是诗人。诗的内容不仅仅是事实、事件和内容的真相,诗性意义对于诗,恰如灵魂对于人……一个人在没有声音的世界所感受的压抑、苦痛、灰暗、低落、沉重,只是一种情绪和感觉。却有着如此大的渲染力。那是作者深到骨子里的那种感觉。他已痛得无以复加,痛到文字里,再一滴一滴渗出来。
好文共欣赏。墨家驽钝,只能说点感觉。写诗不多,只能避重就轻,随意砍削耳。小剑剖析得小样,见笑见笑。
献丑献丑。
7,精神百变才情满。走近楚雨。及其近作《旅行见闻之一》
是闽江和南海的文明赋予了怎样的灵性,才成就了楚雨翻腾不止的创作才思呢?她在不停地攀登精神高度,变换着诗歌样式,挖掘深不见底的思想内涵。从《关于可能存在的臆想》里深刻的哲学和平实的语言,《厦门之行·看海》里突破空间感的满天飞花的歌唱和意念,《空间平衡术及第五元素》里学识和思辩元素的巧妙柔合,理性和感性相互交融的艰深精到,《米时光》更广阔的命题,再到津江,到空房子,到宏大浩阔的舞台剧,给elford的庞大系列,表述越来越深刻,思想与追求越来越高,文字正在体现作者的精神高度。很难明白,她心里一直有着怎样的一只魔兽,使她涌动,是她探索和求证的步子迅疾,直至高山仰止。
思想深刻,意象新奇,却用极平易的语言承载。元素生僻,哲理旷远,却用极常态的情感托举。所以雅俗皆喜,深浅均宜。新颖多变的诗歌样式,恰巧合了我的胃口。
楚雨一支笔,她想怎么写,她就能怎么写。不会滞钝,毫无阻碍。她的百变文字,千变思绪,正应了这个时代的节奏,且快,且准,且狠。
elford现在,我想把那场旅行的见闻
一一告诉你
那里的房子都是用石头堆砌而成
在崖上可以俯瞰这个城市的交通枢纽
以及那条闻名遐迩的河流
鸟群盘旋
在它的上空,浓雾,风生水起
的时候,低处的气压
令人窒息
从虚无之境返回虚无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
我尚无法知道
它在地图上的正确位置
我发现
我的盲目旅行甚至没有预计那些
可能出现的境遇,它让我几近困顿
你们,或者我,很难想象
一个城市午夜的冰冷和孤独需要多少的酒精来
浇灌
我开始想念那些被雪覆盖的山峰以及
沉思者路过的那个湖
“一切都是短暂的”——某个无人的角落
发出幽幽的叹息声,令人毛骨悚然
恍若在梦里,那条小巷,其实它
和老家童年走过的那条小巷有某些相似特征
谁,渴望与众不同
犹如漂浮在生活洋面上的岛屿
一部分记忆缄默黑暗之中
岛屿继续漂移,陌生的恐惧的碎片
无法修复
命运和某部电影或者小说何其相似
关上记忆之匣,我离开我
黑色的幻影在纠结缠绕——
“上帝会拯救你”
上帝是否真的存在
如同在时间之中
你无法返身看见自己垂落的身影
在睡眠的另一端苏醒之后
命运的蛇形栅栏延续它的困扰
犹如《巴黎的忧郁》中呈现雨果式的城市风貌
大都会,以及拥挤的人群
透过那块飘动的面纱,我们能否再次看见
风雨中不安的城市建筑
如同冬日的旅人在桥上打量着眼前的风光
世界的影像不知疲倦地转动
而黑夜茫茫无边,事物在其中游荡
时间里掀起的波澜
不在这里,不在那里,无法呼吸
时间之手覆盖了这一切
列车还在往前行驶,似乎没有结尾
一切妙不可言,世界顺着
河流一起飘进视线之中
一个个城市隐退,以及它们的传奇色彩
复杂的传说连带偶尔的矫情
生命中无法留住的黄昏或者黎明在这一刻
涌动它难于抑制的情怀
这一切是否是幻影——
是
或亦不是
静止的风景在一片沉寂之中升起
我们好像突然跨过了桥抵达另一场精神之旅
选取楚雨此篇,乃因
[ 本帖最后由 墨家 于 2010-1-23 11:4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