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47|回复: 11

《一个人的编年史》长诗 第二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终将死于同一座城
                                             —— 题记

第一章:有一种鸟名曰荆棘,可我们都未见过

他有一辆四成新的永久自行车。回家必经的那段土路总在雨季时
泥泞粘满车轮。在故事的前半段,他尚未遭遇爱情,无法分辨天山马鹿与
大头羊的不同。长草没腰的牧场里没有他的足迹,罂粟还在滴血,狂欢蚁群
忘记回家之路。他时常会将头探出窗子,木然看着鸟如何用粪便弄脏对面的
小操场。他还有大把心事要想,无暇顾及那些飞走的鸟,飞来的鸟,及一扇
永远不及闭合的破门中走出的人

小学校最终被拆除了,只有一面巨大的墙还傻站在那里,凭吊一个离开的男孩
他丧失了攻占蚁巢的最后机会。众多闲人丧失了傍晚纳凉的去处。他
只是这个小城里的一个游魂,没谁注意过他的寡言与忧郁,当然也就没谁知道
他是何时离去

在此之后第十一年,他疯于一场事件。很多细节是无考的,包括是谁投下第一块
石头。是谁将他的身体移入一条干涸的河岸。如果沙子可以发言,那就必须去
下游数百公里处的深潭,在淤泥与水草盘踞的1968年找寻一枚缄默的沙子


第二章:有光的时间,影子都是多余的

当父亲决定不再操弄文字时,我便开始做一场又一场春梦。被大汗笼罩的
场景里,女妖身披红旗。她时常化作一张旧上海的脸,穿行于幽长甬洞
在白瓷缸壁被茶渍掩埋。这时的我还没有遇到那条忠诚的狗,清晨总是赖床
等待布谷鸟焦躁鸣过数十声后才慢慢翻身起来。我会在某辆长途汽车上打瞌睡
或者修剪疯长的指甲,用眼角余光锁住一对又一对平坦或者丰满的乳房。当公路
终于刺穿冰大坂,我已等不到柒树开花的季节,便要离去

他们最终都叫我孙二,随便就忘记我的名字。甚至我也默认了这个事实
不再争辩,不再委屈的与那条老狗诉苦。时间,终于顺利倒退,收割前的麦子
尽力挺直腰身,更远处黄土坡的影子有条不紊吃掉一小群瘦弱且毫无怨言的羊子
持节的我,躺在影子腹中诅咒半空中自由的云朵

这是第十一个年头。秋天,该放弃的都已散净,包括乡音、洁白领口、七律,以及
缺了半条腿的近视眼镜。孙二只留下一团模糊的蓝色,用于喃喃自语之余
消遣远在天边的诗意。“孤独,该是个动词”,每每想到这里,那团模糊便清晰起来


第三章:来而折返的旧事,有些情节从未发生

认识她是在遭遇老狗之后的事。你时常怀疑这场梦的虚妄性,时常暧昧的将手
伸入黑暗里捕捉那粒记载真相的沙子。可你不过是个徒劳在薄被里蜷缩着的黑影
夜夜寻找并不存在的宿主。你认识她时,有光、云彩、及一群不明事理的羊子
她坐在影子的另一端,像朵花那样肆意绽放。你只能透过模糊的深蓝色触碰到
一个声音的召唤,它肿涨起来,如同凶器,随即又绝望的萎钝下去,在几颗鲜活的
青麦粒注视下,迅速逃离现场

在疯掉前,孙二从来不信鬼神。他时常会嘲笑那个被迫还俗的和尚,时常赤裸裸的
当他面吐脏话,渎神灵。和尚早已只剩一只眼睛,另一只被横飞的铅弹射穿,他说
“一只眼,看的更清”。和尚来自更南边的一座小山。山里原本有林子,但在孙二疯掉前
就被砍光了。和尚原本种菜,但在孙二疯掉前,都被踩烂了。和尚原本抄经,但在
孙二疯掉前,都被生火了。和尚什么都没有,在孙二疯掉前,他常说“一只眼,看的更清”

而和尚还是如约死掉了。故纸堆里,一团火成全了飞蛾与孙二的全部念想。从此
骨质疏松的岁月里,孙二将半颗菩提揣在左胸口袋里,他已容不下更多,像田野里一座
无人认领的荒土堆。即便是花一样的女人,也注定要在秋收前凋谢,孙二时常这么想

第四章: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有光的地方必有影

做为一只有勇气用荆棘刺穿身体的鸟,疼痛不是问题,巨大的残墙不足栖息。半空里
云正消磨女人内心中残存的善良。反复拉扯的橡皮筋也总会断的。她的望眼欲穿,折断
本已不长的麦秸,中空的部分吐露着一段疯言疯语的传说。荆棘鸟只活在传说里,为
一个名曰孙二的人歌唱,它并不能感动上天,降下雨水,也不能缝补大地遍身龟裂的伤
它只是一只爱唱歌的鸟,无知无畏,不懂哭泣

我终于遇见那条老狗。面容模糊的女人正反复的从一数到一百。老狗只在童话里才
口吐人言,此时,我正停在草场与沙海的交界进退维谷。或者,我重新站回窗口
向外眺望,看一只穿在刺上的鸟如何欢快歌唱,我已忘记自己曾是一个诗人与游荡者
忘记蹄铁应有的一切权利

坐在阴影对面的女子并未察觉逐渐暗淡的火光,预示孤独正在背叛。红色在残冬时
自污雪底部蔓延上来,透过一个疯子的喃喃自语昭告天下。疯子却怀揣独眼和尚的另一只
眼,从北望过长城,穿越倒戈的胡杨林,在一把钝刀落地前,跌下城墙

第五章:麻线团,终是一个被遗弃的象征物

在自贡。你要学会分辨美女与恐龙。从王爷庙到江姐故居,经历漫山遍野杜撰出的红梅林
你还必须学会分辨黄檞树与梧桐,在冻疮膏与痱子粉间做出睿智抉择。釜溪河是个废物
吊在城市的腰间,老朽到不谓廉耻,繁衍更多不辨是非的凤眼莲。寒流早在翻越秦岭前
就被准确预测,即便痴呆者也可从风中尝到添衣的消息。而回到麻将桌前的人,抽出
最后一支软玉溪,随手把饱含秘密的烟盒丢向窗外一个过路的人

孙二势必是那个分享秘密的人。他小心剖开烟盒外衣,摊平折皱的锡纸,对着稀有的阳光
开始解读。他势必被遮挡在1968年之前,巨大的洪流正瓦解他所有坚守,这些澎湃的修辞
毫无节制,撕开他缄默长久的伤口。从深井中淘出满把白色结晶,覆盖鲜艳的桐树花
人们从他的身边走过时,定会疑惑的向这个对着天空手持虚无眯眼凝视的人,不停回望

我,就是这个名曰孙二的人。在此之前,历经诸多美好与苦涩。是的,我,就是这个
名曰孙二的人

                                 2010.1.29凌晨(完)未修改稿
发表于 2010-2-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品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的编年史。当一个人提笔写下自己的历史,

这本是一场需要许多精力和心血的过程。而我是不小心闯入这场故事里的局外人。

我被故事里的陌生词汇所迷惑,天空、土地、女妖、老狗、和尚,一个疯子般孤独燃烧的人,

纵情诗句的河流,河流汹涌着漫过我的双脚。但又总是觉得,在这些文字里所透露出来的朴实,

是那般地贴近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语言性和故事性,读着永远新奇,荒诞,痛快。
一部一个人,庞大的构筑,精巧的思维,这或一定辛苦。只是除了感喟这故事的神奇,留下更多的思索却不多。也觉得故事并不完整,意犹未尽,这样的语境和思绪,应该有让我心神涤荡的故事性。
一定有。基于第一部,亦有此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这组很优。场景,叙述,细节,角度,都很到位;而且语言不仅有效地抒了情,更多的是暗示了很多当年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幽幽地向我传递出了人在其时的被动状态。用不同的角度反复展现那些难忘的事件,丰富了内涵。而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姿态被作者的文字定格,让我读出了内在的呼声。完全根据这些诗句可以拍摄一部电影出来的,由于素材抓取得好给人印象深刻,效果一定斐然。时间闪回,命运流转,但总有些是不会改变的。名字。姿态。执着的心。很多事情仿佛就在昨天,很多人走掉消失掉又出现在脑海,这是1968年出生的人的心灵长啸。如此沉静的表达让我深深陷入其中。下午安静,我读这个第二部很多遍。感受着作者的手法用意,我想我能懂得一些,虽然我还不擅长反馈出来。大家都沉下心来读读,作者有意将时间拉回来对比,要增加广度;作者丝毫没刻意沉或浮,这个就是很好的状态;作者利用代词换位在转换视角力求丰满形象;这就是技法高超的叙事诗。我很享受我读到里面的感觉,真的,我跟着玫瑰之冢的笔读到了荒谬时代的悲凉与失语,也读到了那么多遭遇和意外其实也是定数,还有反复的镜头高低远近和回闪,都是必要的,而不应从简。让这些结构的,语言的,指向更幽密了去。其实从整体的镜头来说比以前的作品更主次分明了呢,是个进步,我想应该是叙事素材的恰好和作者状态的恰好同时发生,制造出了这样的好的效果。我现在还沉湎在你的故事中,疼痛着,恍惚着。继续写吧,需要这样的全身心为人而写。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玫瑰家的,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语言性和故事性,读着永远新奇,荒诞,痛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臣:谢过。
小倩:其实我们都不可能离开“生活”本身啊。让你感觉到朴实,我开心的:)
墨家:毕竟我不是“为了把一个故事讲完整”而写下它们。呵,也许出发点不同吧,嗯,谢谢你一直的关注,有空了,多交流吧。
经天:就不多说了,呵,我等着:)
豆豆:呵。。。好,阅的好。
姜华:好说:)谢谢朋友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九派读过并收藏了,偏长,收过去耍刀难度大了些,只好作罢。
推荐精华。理由:经天老兄已说,略。
问好玫瑰兄!

[ 本帖最后由 匪石 于 2010-2-2 18: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玫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经天 于 2010-2-1 22:59 发表
我认为这组很优。场景,叙述,细节,角度,都很到位;而且语言不仅有效地抒了情,更多的是暗示了很多当年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幽幽地向我传递出了人在其时的被动状态。用不同的角度反复展现那些难忘的事件,丰富了内涵 ...

也喜欢读这样的语言,人物,以及叙事的背景力量。只是在感受诗意的同时,以为也能感受小说式的震撼力。以为这才是叙事诗的终极。
一直喜欢玫瑰之冢的诗。多点意见些。整体是感觉特好。密集的文字,能让人一口气读完,这语境和情节已需要相当的功力。
继续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好说,匪石及姜华。
另:墨家的持续关注让我心存感激:)

继续码字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 2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