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072|回复: 10

画屏似山山似眉——温庭筠《菩萨蛮》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
    温庭筠这一首描写闺情的小令词流传甚广,辞藻协韵,风格秾艳,是花间词的典型作品。观全词的词意,写的是闺房之中一名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和着装的过程,从阅读上基本不存在什么困难。当然作为读者,可能会衍生出以下的联想:这名女子青春年少,人比花娇,但却孤单只影,春闺寂寂。
    对于该词的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绝大多数人都接受这种解读:该句写女子的残妆。小山指唐代妇女画的一种眉毛,称为“小山眉”,因为是隔夜宿妆,眉黛模糊有深浅,故尔“重叠”;至于“金明灭”是说妇女化妆时把额头涂成黄色,称为“额黄”,因为残了,出现明暗之色,所以说“金明灭”(以上参照夏承焘、盛弢青选注的《唐宋词选》,1959年版)。这样的解释放在词里也是合理的,女子脸上宿妆未除,云鬓凌乱,所以下句要说“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但是,古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对此却独持异议,她对这一句的理解是这样的:小山是指似小山形状的屏风,称为山屏或屏山,这种画屏一般置于床头边上。整句连起来就是,破晓时分,一缕晨光从门窗空隙照射进来,照在这个女子枕畔折叠摆置的屏山之上,画屏上的金饰花纹反光明灭闪动(以上参照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河北教育出版社)。如此一来,小山是画屏而非眉毛,此句乃描写闺房中的景物而非女子脸上残妆了,当真是同一词,不同的理解却大异其趣。叶先生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冶学严谨,向来是我佩服的,她在文中引经据典,循循道来,并说明下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已经提到蛾眉,那么前一句一般不会出现同指眉毛的重复,以此佐证。再者,如果把首句理解成描写房内景物,继而描写女子云鬓凌乱,滑过她如雪的腮边(“鬓云欲度香腮雪”),再点明懒弄妆,同样是合符情理的。中国文字向来具备多义性,我们既不能请教温庭筠本人于地下,那么,只要合符情理,可以这样读,也可以那样读,当中并不存在正误与否。

                                                   二

    但依我个人的看法,合符情理的解读仅仅是表层的解读。同一个词,你当然可以这样或那样理解,但如果产生的艺术效果有高下之分,那么解读之间就该有所取舍。研究古诗词之意义,无非在于解读的发展性和开放性。然则,究竟该把“小山”读成眉毛还是画屏?这当中存在一个艺术效果的问题。
    现在,可以把我们的眼睛当作一个可移动的镜头,像是拍电影那样对准这位美丽女子的闺房。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我把两种不同的解读分别称作“眉毛版”和“画屏”版。
    “眉毛版”剧组拍出来的图景:可按上下阙分作两组镜头。第一组无疑是一个直接的脸部细致刻画,我们可分明看到女子脸上山眉重叠,额黄明暗相交,一缕如云乱发横过雪白的腮边,她无心画眉,迟迟不梳洗。第二组则是一系列的动作,女子在铜镜前簪花,用前后两面镜子来回对照着,最后穿上贴了一对金鹧鸪的新衣裳。
    再看“画屏版”剧组拍出来的图景:也是按上下阙分两组镜头。上阙是一组缓缓移动的广角镜,它先捕捉住从门窗缝隙挤出来的一缕晨光,晨光照射在一扇形似小山的画屏之上,画屏的金饰花纹跃动着明暗交映的金色光芒,随着这点点光芒推动镜头,也许正是这些光芒把床上的女子扰醒了,这时我们看到了半歪在床头的女子一张雪白的脸,她的如云乌发凌乱着,其中一缕悄悄滑过了腮边。镜头继续移动,房内渐次亮了起来,时候不早了,可女子慵懒已极,既没有起来画蛾眉,也没有梳妆。至于下阙的镜头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贅言。
    中国人观景讲究“曲径通幽”,风景绝佳处不会放置于开门见山的地方,须待人们在兜兜转转与觅觅寻寻当中领略,于惊喜会心处悟达至境。因此中国园林的设置也最讲究“移步换景”,就是说随着人的走动,无论往左右前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内容迥异的美丽图画,苏州园林的妙处即在于此。艺术是相通的,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与文学等相互渗透,此种理念亦复相通。对照以上的“眉毛”与“画屏”的不同解读,显然,后者展现得更为自然,更符合审美要求,它点明了时间,以明灭的光线为媒,逐层渐次地把主角与主题向读者推进。花间派的词人描写的题材相对比较狭窄,一般囿于妇女的闺情闺怨,那么,在小小的空间里如何取胜?我想,移步换景式的腾挪变化是较好的选择。园林的空间也是有限的,通过移步换景,它果真达到了曲径通幽的效果,我们若按“画屏版”来解读这首《菩萨蛮》,不也感悟到了相同的艺术效果么?
    作为花间派创始人温庭筠,他对这种艺术技巧的处理是相当谙熟的,现在可以通过他另一首《梦江南》来探究佐证: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一首更为短小精悍,全词也就三句话,但要按镜头的转换法观之,它还是能在小小的空间内摇曵转折、顾盼生姿:先是一个近景,女子凝妆独倚江楼,跟随她的目光是一个远景,大江上千帆竞驶,但却没有一片帆影是心中所盼,镜头转而落在一轮斜辉和水面之上,最后定格在芳草青葱的白苹洲,这首小词正是随着一系列镜头的渐次推移,将女子满怀盼望——落寞失望——愁绪暗生——黯然肠断的心情起落变化作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达到了空间虽小,却因转折变化而步步生花的艺术效果。
发表于 2010-2-24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6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眉毛版镜头始终不离美人,符合花间词人的兴趣,想来当是作者的原意,故向来做此解也不误.
叶先生的画屏版应属美学欣赏的旨意发挥.诗词析义难,佳作自当妙趣横生,非作者旨意所能囿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一页看到最有水平的贴,顶到前面。
这论坛好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温氏。顶一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久不来,久违了,我来热一热这个版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2 22: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