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黑子

【无黑不欢】♂腔调·屏蔽{3月21日更新 05 我一定悲伤地坐在你身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2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一段心灵的旅行映射出现实沿途的风景。

将理想与现实交织起来,打碎再一一重组,回到一个简单的原点:

“寻找自己最单纯的幸福感。”

在这一过程中思考着周围事物的本质,但又不穿透,适合地留白。

其间看问题的恰好高度是颇令我赞同的,因为过高,会让人因仰望感觉排斥,

过低,触动不到思维深度,表层搔痒,要么让人无感,甚至还可能发笑。

纵观整篇文字可谓抑扬顿挫,虚实有致,即使是个体的表述,但能引以认同

或者其它不同的声音,恰证明其思想的活跃触动的层面广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2


以生活方式为支点辐射出诸多的精神层面内涵,纵横交错。

涉及关乎人性的事实剖析和各类思维方式的存在。

触类旁通,又不点破,如文中所说:点破了就无法让更多的人去思考。

这就是文字创造出的思考空间感,好比作者画了树干,树枝,引导读者

不由自主地去加上枝叶,从而完成一次思想之间的互动,达到思想的枝繁叶茂。

最后文字回到起点,概述自我对合适的生活方式的理解。

这一切也正契合了思想的收放,再次留下自由的广度,留待新的注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3


城市以文本的方式存在,对它的解读也是立体式的。

于有序与无序之间寻找它存在的支撑点,

这包括人文、历史等城市中最核心的架构体系。

而其间对人性的审视及其对城市精神发展影响的反思,

显现出敏锐的觉察和感知力,从心的角度对城市进行有力的解读。

视角丰富,表达手法新颖,信息传达集中、庞大,彰显出专业扎实的新闻素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4


这就是我们所要找的心啊。它是那么完美的呈现在灵魂深处,而我们却从不关心它。

读到这里,不禁被深深触动:是啊,我们常常揣测着别人的内心,

自以为是地判断着周围的事和人,并以此作为骄傲的资本。

却鲜有低下头来寻找自己内心的所在,叩问灵魂深处,到头来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

文字淋漓地呈现、挖掘和剖析心灵、生命的符号,哲性而真实,引人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05 我一定悲伤地坐在你身边

腔调·屏蔽


文|黑子


05  我一定悲伤地坐在你身边

  据说,我们情绪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悲伤。人总是难以承受挫折的动物,所以即使不表现在表情、动作、语言、文字上,心中依然在受到阻拦和打击时会有悲伤和不快的情绪。悲伤是可以被传染的,所以如果是一圈人,其中一个人释放出悲伤的情绪,马上会有一群人有悲伤的感觉。情绪如同感冒,如同株连九族,会让所有人的思维在瞬间灭亡。所以,有时我们常常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悲伤,也不想去明白。

  这大概就是人的思维惰性吧。尤其是在当下,这等惰性更加强烈。因为我们受到的压力大于往常,结婚、住房、繁殖后代、生存,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因此常常我们便麻木和掩饰。面具化的生存成为这个时代里人们的普遍共性。在悲伤的情绪之外,人们变得易怒和偏激。所以《》的作者丁学良说:“现在的一些偏激的社会情绪是与大众没有历史感有关。没有历史感,没有比较的观点,就不会有公正的评价。”

  我试图去回望过去几年发生的事情,自杀、群杀、以及那些“门”,其中有一个共性,就是在偏激之中产生的结果,一开始就是被谎言覆盖。记得纪德在《访苏联归来》里说:“说假话,及以保持沉默的方式说谎,似乎是合时宜的。一直说假话附和时宜,这对敌人太有利了,真理虽然逆耳,但是它刺伤人是为了治愈它。”就我而言,我宁愿保持沉默,也不愿欲盖弥彰。我们容易因强权形成错误的判断,也容易去在错误的判断中抽丝剥茧。所以,在谎言之后,是众人的讨伐和更多的偏激,公信力失去,公权力变得一文不值。

  于是,草木皆兵的时代到来了。我们开始变得高度紧张,怀疑一切的动机都是威胁,在我们貌似强大的时候,深深的不安全感来临,更浓郁的悲伤开始。所以一部分开始采取怀旧的方式来疗伤。譬如《镜中爹》、《聆听父亲》、《父亲的战争》……等一系列文学作品出现。野夫的《父亲的战争》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因为其中的江湖味和真实的人性。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问题并不在于我们和好如初,我和他之间本来也没有什么误会和伤害。但是人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这个世界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是的,之于让我们失望过的祖国来说,我们毕竟还在这里生存,并为着每天的五谷杂粮、柴米油盐奔波和劳累着。我们的思考,究竟占去了生命的多少呢?

  有多少人想着要逃离呢?难道印度或新西兰或瑞典或英国的天空就一定是蓝的云彩就一定是白的?也未必如此。多数被困在其中的人,困在悲伤和怀旧中的,会想着暂时的离开,哪怕一秒。包括我在内,就要远行,到不知名的地方采一朵不知名的花回来。当然,在这之前,我那些已经离开红尘的人们,我又想起了岳麓山无名墓地。经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在一排长年培训高考艺考生的民居前停下,穿过七弯八拐的小巷到山上,再向前行近一里路,便是目的地。长及肩膀的野草很能将这片墓地隐藏,其中也许有某位民国风云人物埋葬在这里,也许就是当地居民的祖先栖身之地。你可以胡乱猜想那些逝者生前的故事,也可以就只是看看碑铭的艺术,或者干脆坐在这里冥想,当然对女生来说,练胆还是有些不靠谱。但据我所知,不少人在逝者墓前成就了生者的爱情。

  生者的爱情需要死者的见证,生者的道路需要死者的铺垫。明朝为我们铺就了政治,清朝为我们铺就了经济,不过都是让人悲伤绝望的道路,两面引以为鉴的镜子。可以看到,明朝的政治在向商人靠拢,清朝的商人则主动对政治投怀送抱。雪珥在《国运1909》中写:“很少有商人希望子孙后代继续从事自己的职业,他们所积累的财富多数被作为资助子孙后代远离商场、进入官场正道的台阶;这与妓女从良十分相似,总是想办法跳槽,然后漂白自己的历史。”前辈们为“富二代”铺就了衣食无忧的道路,于是他们开始肆无忌惮。他们的参与,让普通人更加受到践踏和控制,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间。

  我们悲伤之余,就是麻木;麻木过后,便有痛恨;痛恨消失,就是顺从。作为草民、顺民、淫民,于是,个人归于个人,所有的温情脉脉都化成了利益的思考和居安思危的判断。当然,我们变得更加敏感,仿佛任何臆想的伤害都将带来血流成河。但实际上,没有什么能够伤害你,也没有什么能被伤害。我们把自己包裹得太紧,是因为悲伤得够可以,够得着天地之黄昏,日月之清晨。那么不如逃亡,逃亡到一个四周都是海绵的处所,让心封闭起来,不去思考,尤其不去忧国忧民,让自己没有做奴才的感觉似乎变得迫切且必须。

  于是,离开的不再回来,因为他们悲伤之后更多的是恐惧。而留下的呢?开始迁徙和转移,但绕不出这个圈子,也缺少走出这道门的勇气。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却总会将教训抛诸脑后。所以,很多时候,在简单而粗暴的发泄之后,我们依然作为奴隶存在着,生活的奴隶或者他人的。也许偶尔之间,我们会去寻找已经丢失了的根,但是怎么都找不到。《读库1001》里有李树波的《人要从梦中醒来看自己的梦》,引言就这样写道:“背井离乡的民族有一个共性:无根。”这个民族不曾背井离乡,这个民族的每个人在背井离乡。作为个人和作为群体,我们的烙印各有不同。


  个别人的尊严大于国格,读《许倬云谈话录》后心生这样的感触。许倬云说:“将来会变成什么模式,不知道,但将来一定会变。我们下一代严肃的任务,就是大家要想:怎么才是人类居住在一起的最好的合作方式?不能教条主义,也不能心里有一成不变的理想。”或许,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理想,但人类天生就不是个体,就无法忍受孤独所带来的痛苦(或许少数大师能做到,但观望而来的是,大师也有欲望和各种奇怪的需求)。我们无法确定将来,为什么现在不能让生活幸福点有尊严点。尊严,别人带不来的,别人给的是同情和怜悯,自己不自怨自艾便有了尊严。许倬云说,他在瞻仰未来不计较过去的时候,发现这辈子是难得的机缘,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拥有各种难得的机缘了。

  但宁愿沉默的大多数啊,撑不开我们的眼皮,露不出一丝光芒来。我们能不能不再惊恐也不再空谈,我们能不能不再蒙面也不带刺刀?就让彼此坦诚相待,结成一体。我知道,抛弃成见很难,但我也清楚,孤军奋战是不可能胜利。当我们追寻公民社会的时候,应该记起康德的名言“永不拿别的个人当手段”,也应当明白,当我们组成共同体之后,一个完整的我们所期盼的新世界——法治社会才会出现。

  当我读到徐贲的《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我记下了这样的一段话:“维系正派社会和帮助人们认同正派社会的,是那些人们普遍觉得有价值、有意义、值得他们自觉自愿去做的事情。这种认同除了对现有社会秩序和政治权威合法性的确认之外,还涉及一般意义上的群体道德风气、人际关系、文化倾向、时尚流行等等。个体成员对群体的接受和参与程度往往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能让我们自觉自愿的?无外乎自由、平等、尊严。这六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我们现在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连字的边都沾不到。于是,悲伤适时到来,失望不期而至,绝望应运而生。但这不该是我们有的态度啊!在经历了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之后,我们获得了活着的经验,应该让这些狡猾的手段发挥出来,抓住尽可能的时机,做一个公民和公民该做的事情。我们不该偏激,但也绝不该懒惰。当疲劳和疲软的深渊到来时,请自己给自己一根绳子,爬离那黑暗,然后用泥土将它填平。我们承受的,绝不该让后人继续陷入。无动于衷永远不会是最好的方式。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去世的张枣有过这样一句让人铭记的诗。我不希望梅花落满,我不希望一生有所后悔。于是,坚强、勇敢,相信自己和未来。我一定会悲伤地坐在你身边,但我仍然会收拾坏心情,好好的保护你让你不悲伤。我不说谎,我也不怀疑,我更不会逃离。

推荐阅读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10-3-21 14: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 1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