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639|回复: 20

精神的贵族,诗意的栖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议诗歌艺术

躲进小楼,不问世事,或忘情文字,或洗手调羹,是否真有“寄情书屋,一统江山”的绝妙领悟呢?善读书者,可以医愚,我这爱思量之人,梦里梦外,都在努力余生吞象。不如摘几点星光,画一轮满月,将日日成玦的零星感喟,穿成门前蒜挂、椒串和玉米棒族,为我虚构的茅屋,添几分农家生活气息的世俗新景象呢?!

想古人求学,有诸多艰辛和制约。作为今人的我,实为幸哉,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和各类信息等。但今人有今人的苦恼,浩渺的书海,良莠不齐、境界参差,高下难分。记一友人有奇异之功能,可观书闻香,识其真伪精要的本领。数年来,我心有向往,但难窥其妙。唯有老实做人,从自己喜好的特性入手,去图书城、图书馆和网络的大街小巷搜索,淘自己渴望明晓或需要阅读的庞杂书籍。

我这叶公,是懒惰的叶公,不常画龙,却常在口中喃喃痴念。怕自己忘性极大,更是时时念咒,怕骨子里懒惰的顽疾不时爆发,而荒废并搁置了原先制定的计划和志向。笛说:“一本书里有一句话,能让你首肯和欣赏,那这本书也不算是垃圾了,你买了就不亏。”如此说来,把对书籍的功用和品相降低到如此标准,我看随手拿来的货色,大概都不会让我失望。虽不赞同他的看法,却可借鉴他的宽容和好学,可是我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一本本细细的阅读和蚕食,唯有分类选择,划出粗读、细读和精读的框架来。这只是读书人一厢情愿的构想,在书中迷失,还需在书中寻找回转的路途啊……

中国的诗歌艺术博大精深,我写现代诗多年,只是一味地写,甚少时间钻研古代诗歌史的脉络和流派,对于中国百年新诗的发展史,也是艺海沉沦,知之甚微。这些无知,并不会阻止一个人无畏地坚持。但二十年的创造生涯,终是盲人摸象、聋子听雷,很难全息地了解并勘悟到真正的诗歌精髓和审美真觉。我看到许多和我一样茫然执著的诗人,他们用一生无畏地坚持和跋涉着,他们的职业、学历各异,但选择精神生活的方式,都是殊路同归的。他们在生活的间隙,都不由自主地选择了诗歌,选择了精神的慰藉、心灵的享受,他们是人类的精神贵族。

说他们是精神贵族,并非是脱离了生活的本原。到今时今日,诗歌不再是贵族的消遣,但也不会降为一种平民百姓的消遣。能把诗歌艺术当成自己今生志趣的人,都是精神世界超出物质世界享受的人,所以:诗性、诗境、诗心和诗意,永远需要一个特定的圈子和境遇的,有人写,有人读,有人懂,才能形成创造和交流的良性氛围。

诗人是最敏锐的时代感应器,他会第一时间,用诗歌反映并诠释这一时代,个人的所见、所历、所感、所悟、所思等。以小见大,从自我的小天地里,影射时代的大气象。一颗诗心,未必能流传千古,但精神的共鸣,灵魂的情趣和艺术的天性是诗人一代代自觉传承、终生朝拜的无冕之责。诗歌的“真和美”的特性,不论在那个时代,都是不朽的真理,不可颠覆的诗学真相。诗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给人类带来隽永常青的艺术美感,从而通达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的诗意栖居。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有文字开始,先人就懂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在的丰富情感和外在的各种生活场景。古今能“诗”者亿万万人,也不能全然概括之。这并非夸张,文化是一种传承,后人永远在下游,感受前人起源的活水气息,并不断地加大、加深它的长度和深度,后世的文化格局,还以各类支流、区域湖泊等丰富着艺术的地貌和天象。

古人求“真诗”,今人叹“纯诗”,这都是诗歌王国,最终企盼的乌托之邦和极地胜景。诗者千千万,我辈杂牛毛。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也就决定他诗意的走向、境界的高下、风骨的差异。诗歌创造是纯个人的精神活动,诗歌欣赏也是纯个人的精神体验,这种纯个人的创造和欣赏,必然导致认识上的千差万别,风格上的多姿多彩,欣赏上的趣味纷呈。于是我们才会看到一个欣欣向荣、繁花似锦的诗歌天地,有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诗学气象。这就决定了古今诗歌流派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复杂性、传承性和颠覆性等。

作为一个诗写多年的盲从者,我汗颜自己是一个诗人,不是不敢戴上这顶诗人的桂冠,而是对自己的无知无畏有着诸多感慨。虽然我曾在一个诗人的聚会上,询问过一些极其幼稚的题目,比如什么是诗歌,什么是现代诗歌?究竟该如何写现代诗等等之类话题。有朋友抨击这些都是一个大而虚的概念,千人千论,不可能获得一个放置四海之内的标准答案。这一点我早已知晓,但是我还是会问,因为这个题目是摆在我们所有诗人面前,某一日某一刻你必然会触及的话题和无尽困惑的。

我们写诗,我们谈诗,某种意义上我们既是瞎子也是聋子。对于古诗,我们或许能概念清晰地归类分辨,但是对于现代诗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一知半解。每个人从自己的阅历和认识上出发,都能找到自己对现代诗歌以“一点窥全斑”的些许感想和诗话,但这些仍是零散的、谬误的、偏激的小认知,许多定义让人质疑并不时颠覆着。举例来说:就现代白话诗歌的押韵与否、诗歌的抒情性、叙事性哪个更重要,就曾引起诸多学者、诗人旷世不休的争议和辩诉。

我也是其中的迷人一个,身在迷局,渴望能找到一条通往诗歌胜境的羊肠险道。古诗的许多艺术手法是可以拿来借鉴和翻新的,但古诗的押韵和格律早已是一副多余的镣铐。我们如果不放弃一些陈腐的观念和技法,是无法找到开启新诗新气象的独门秘籍和万能钥匙。

每一种诗歌的语言和内在结构,会决定你诗歌的内容走向和各种表现手法的差异。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相铺相成、又矛盾丛丛。我想通过自己多年来的创造感受,说一点对于现代诗歌认识的皮毛心得和穗言穗语。首先就诗歌的定义,说说我盲人摸象的感悟。现代诗歌,不该是一种古诗的白话新写,不该是一种西方诗论的盲目跟随。中国文字是象形字,是图画演变的方块字,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字内在独有的天然诗性,有着自成一体、棱角分明外露的形象性。这本身就附带着图像的立体呈现,所以书法艺术,始终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种类之一。

现代诗歌的发展,借鉴了小说和散文的元素,比如情节和散文化的叙述等。但现代诗歌的定义,依然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种类,具有抒情本质、叙事元素和形象性构筑等内在要素。现代诗歌,打破了古诗的格律和押韵桎梏,用语言本身的韵律、顿挫和句式营造的气场、时空,浑然一体地构建诗意骨架和内在意趣。诗歌并非不能定义,而是千人千感,分裂并偏向于某个自我认可的诗学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

我想说现代诗歌,可以囊括古今优秀的诗歌技法和理论学说。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诗人对于诗歌的理解也许南辕北辙,但一些根本上的理念认识是不会抛弃和否认的。比如意象、意境、象征、隐喻、用典、色彩、神韵、博喻、通感等手法、风格的多样性。当然若以发展的眼光看新诗历史,其诗歌的功能、题材和要素等,都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解构、颠覆,建筑、创新。这本该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曲线进程。

诗歌不仅言志、抒情,更可理趣、表思,甚至是无厘头的美丽画面,传递某种神秘领空独舞蹁跹的审美快感。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都是魔法语言构筑的,标点、长短句、分段这些结构上的安排,都是为了内容的诗意、诗境等所服务和取舍的。我觉得诗歌与小说、散文体裁上的最大区别,正在于诗人在选用各类素材和技法上,所显现的独特领悟和能力。你若过多过度的借鉴散文和小说的元素,就必然会走向一种非诗领地。让诗成为非诗风格,只是一种探索的标本和行径,不能无限制地放大这种效应,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的原理。因此现代诗歌的走向,呈现出多元化、先验性和各种回归观点的热潮。我更关注于诗歌内在的常识要素和诗歌精神领域呈现的驳杂。

诗歌的语言必然比散文的语言凝练、精准。诗歌的情节必然比小说的情节跳跃、精深。诗歌不是滥情主义,诗歌也不是叙事文本。诗歌可以融入大千世界的诸相万法,诗歌可以融汇各类学科的内在奥秘和关联。诗歌源自生活,它可高于生活,也可平视生活。写诗之人,需要有大寂寞之心,这就说明写诗之人,必须有置身事外的超然,安静地创作并做人,才有真正的佳作传世。写诗之人,若怀有功利之心,其诗也显出功利之锋。诗歌直接和心灵发生关系,如一面镜子,照见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清浊。

无论我们如何定义诗歌(我这里所讲的是现代诗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点无可争议。这就说明语言在诗歌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诗到语言为止”好似古文观止的概念。诗人必须娴熟于运用本国的语言,对每一个字词都如数家珍,能知其本意,也知其演变的历史轨迹。中国的文字里,有文言和白话的区分,古人用文言写作,是一种精致典雅的书面语。语言的演变,带动着诗歌语言的演变和丰富。现代诗歌多用白话来写作,一些文言也在白话中获得传承的保留和颠覆。语言、词语和句子,其本身自有语感和文法。语言风格的千姿百态,就决定了诗人选用某种语言,所呈现出的独特面目,比如:抒情性、音乐性和形象性的差异化。

韵律之美、修辞之妙是通过语句的组合来呈现的。所以许多外国诗歌,一经翻译就失去了语言的内在神韵。这是因为语句的语感和文法,各国语言学上都有差异、根源和典故,所以一经翻译,若不能八分相近,就必然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和神韵。我前面说过中国文字,自成一体,是从图画中来的。所以中国诗,通过方块字的呈现,更具有形象感的神韵。拼音和文字分离,但在阅读感知上,却达到了一种音和画的完满统一。这就给中国诗歌更多美妙的五觉的享受和体悟,比如书写、传诵、阅读、赏析等审美情趣。

诗歌的抒情、叙事和议论,所采取的语言和其它文体不可同日而语,我所强调的仍是一个尺度的界限和语言的多向度、张力、弹性等。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语言的节奏感。现代诗歌是通过阅读中词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而达到一种内在和谐的气场和韵律。诗歌可以散文化,但不能满篇散文的词句。我不能完全割裂散文语言和诗歌语言之间某种类似相似性的纽带,但诗歌语言的确不同于散文语言,比如夸张性、象征性、暗喻性、音乐性、跳跃性等等的纬度。但未来诗歌语言的方向,的确还是一个未知的迷宫领域。或许我们在实验中,用时间来检验,并完成某种扬弃的认可。

2010年3月15日涂鸦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3-15 12:46 编辑 ]
发表于 2010-3-15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坐下来,慢慢品。问候姐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评说诗歌艺术,多是个人心得,妹妹学习、谨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柳鸣,我也是边读边悟,边写边思。许多感受还是凤毛麟角的爪痕感受,我后面,还会慢慢展开,接着论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诗,很好的讲义。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诗歌的发展,借鉴了小说和散文的元素,比如情节和散文化的叙述等。

-----------------------------------------

很好的总结。受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我们如何定义诗歌(我这里所讲的是现代诗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点无可争议。

-----------------------------------------------

的确如穗穗所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抒情、叙事和议论,所采取的语言和其它文体不可同日而语,我所强调的仍是一个尺度的界限和语言的多向度、张力、弹性等。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语言的节奏感。

------------------------------------------------
经验之谈,不可多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置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杨斑的肯定和置顶,欢迎大家一同讨论,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可就自己创作感受,说明自己对诗歌的认知、观感和体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3-15 12:48 发表
问好柳鸣,我也是边读边悟,边写边思。许多感受还是凤毛麟角的爪痕感受,我后面,还会慢慢展开,接着论述的。

谢谢姐姐,问好姐姐,姐姐别累着~~~柳鸣继续学习姐姐的思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得。境界自出。 抽空放首页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头到尾认真地阅读穗穗的心得和迷茫。其实古谚:工夫在诗外。当诗歌的技巧语言已经修炼到一定程度时,立意的高深和如何在文字堆中找到诗意的出口,已经是最为重要的了。这时候哲学和自己人生的修为都需要在诗歌之外学习的。我认为穗穗的语言和情感都已经成熟了,应该在外力上下工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穗穗心得很有代表性,学习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生 于 2010-3-15 13:22 发表
这个要得。境界自出。 抽空放首页去。

精华了!理由如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8 0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