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风雨如磐

遥远的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风雨如磐 的帖子

或者,应该在这片尚未老去的土地
撒下一些没有沾染尘埃的种子
让一些纯净的生长,铺满下一个开花的季节
或者,应该把那些失去呐喊的声音
收拢到一个山谷
以替代那片急欲脱水的原野


拜读,学习!
问好风雨版主,致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3-31 22:12 发表

老天,你们这么资深的斑竹都还弄清啊。
我是一直喊兄弟来着。
那刚才的拥抱还是谨慎一些,不要过于亲密。
哈哈!


正所谓英雄不问来处, 甚至姓别~
兄弟之间拥抱一下,应该没问题吧?风雨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3-31 22:19 发表

应该不会吧?!
这不是很晦涩的一段啊。
遥远的雨是一种象征,象征一种渴求,以及对落雨之前的那种阴郁的感受。
诗歌允许误读,就象我读你的那首一样,总是能悟出一些什么的。


准确地说,我昨天是因为状态不好,没有认真去读~]
原谅和没有看清楚就瞎评呵
今天再来学习。感受不少呢
昨天忽然想起该是我做周评了,我想以你这首开头,做一次大挑剌,不知道风雨介意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风雨如磐 的帖子

这首诗好!喜欢!
引用一段文论,权当我的体会吧: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庄子说:“大辩不言。”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问好风雨如磬师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3-30 23:56 发表
面前始终是一些模糊影子的闪烁
泪水与风一次一次错过
在伫望里,有云散去,有风跌落
但一直没有那道清亮的溪流
进入等待已久的枯河

或者,应该在这片尚未老去的土地
撒下一些没有沾染尘埃的种子
让一些纯净 ...


再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4-6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4-6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担当这片土地的痛苦与期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语 于 2010-4-6 08:03 发表
担当这片土地的痛苦与期望。

谢孤语赏读。
孤语这样解读我很高兴。
如我对这一段的解释,是一种渴望与失望的交织。
孤语的解读赋予诗歌新的生命力。
问好孤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深圳欲望 于 2010-4-6 00:53 发表
用土地和生长,用果实和岁月来写遥远的雨的想法好.
问好.

谢欲望兄赏读!
很简单的用心,就是人的精神渴望与失望的一种交织的心理。
如果能读出这样的含义,风雨欣慰。
谢谢鼓励!问好欲望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深圳欲望 于 2010-4-6 00:48 发表
问好风雨.
易清川说的可以参考.
你说这个是你的删减版,其实还可以删很多词语和句子.当起不到任何作用时,建设不了诗歌时,就可以扔了.个见.参考.

很多时候我总会被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所框定,对自己的文字小心翼翼。
你说得很对:当起不到任何作用时,建设不了诗歌时,就可以扔了。
诗歌还是要简洁。
谢谢提示。遥问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敏儿 于 2010-4-1 22:00 发表


再读。学习。

谢谢敏儿。
迟复为歉。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灵散步者 于 2010-4-1 17:43 发表
这首诗好!喜欢!
引用一段文论,权当我的体会吧: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 ...

“大辩不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情到深处,每说不出。”“此时无声胜有声。”
深得教益。
谢谢心灵师兄!
我对诗歌的理解尤其的诗歌理论的感知还是很肤浅的,正因为如此,在写作中犹如无靶之箭。师兄的这一番良言让风雨从中深获启发。今后当以次此为引,争取写出符合“无声胜有声”这个境界的文字!
问好心灵师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幻中行 于 2010-4-1 17:36 发表


准确地说,我昨天是因为状态不好,没有认真去读~]
原谅和没有看清楚就瞎评呵
今天再来学习。感受不少呢
昨天忽然想起该是我做周评了,我想以你这首开头,做一次大挑剌,不知道风雨介意不?

呵呵迟复了,抱歉。
很喜欢你的评。
希望以后还能继续读到。但不希望鹰主搞什么斑竹周评,那会让我洋相百出的。
问好幻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幻中行 于 2010-4-1 17:32 发表


正所谓英雄不问来处, 甚至姓别~
兄弟之间拥抱一下,应该没问题吧?风雨兄弟

哈哈,姊妹之间的拥抱也没问题,只是要发乎情止乎礼。
惺惺相惜,风雨老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0 19: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