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446|回复: 13

倒影:诗的正立虚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的正立虚像
——读胭痕诗歌《倒影》

文/马丁



             让时光倒流重回过去,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也做不到。正如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一个人不可能淌过同一条河。然而,在爱因斯坦看来“时光倒流”却可以实现。相对论认为,当一个物体运动超过光速时会产生多普勒效应,以此完成时间的倒流。将这一理论移至《倒影》,诗名或应改为“倒流”,但作者并不按我们的意愿行事,而是采取对诗的正立虚像,从诗的命名开始便闪烁出诗的折叠光焰。
       《倒影》在作者的创作组诗《臆想症》中列二,其他两首《榆树》和《臆想症》,我们不说。一方面,笔者对《倒影》有兴趣,另一方面,因作者想“离现实稍微远一些”(胭痕语),间接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这首诗的路径。全诗一共10行分3节,前两节3行、最后节4行,形成334架构。
        第一节,我最看重“低沉的嗓音”。形象生动,观察细微。作者用低沉而不用清脆,说明树叶潮湿、堆积厚重,凸出树叶乃是“去年”的,踩上去当然是低沉的声音,既交待了环境又交待了季节,体现诗人重回过去,让时光倒流,实现自我记忆影像停留的场景和氛围。
        诗的第二节,“旅途中,我们要阻止什么?”也许诗人并非真在旅途,抑或散步、抑或静静安坐,继续沉静在对以往故事人物的回忆中,一任它们如过山车经过脑海一掠而过。“草籽”、“白云朵”则是这浮光掠影里透过纸背,承载纠葛爱恨的一些情感符号。这种似真似幻、似动似静的描写方式,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创作才华,以及复述情绪式微的娴熟技巧,令我们随着诗的节奏变化,与诗人一起共同凝望星空,唏嘘岁月蹉跎,如烟如诉,并成为“窗子后面的人,手脚俱/已长出枝叶”。手脚长出“枝叶”,这个想象非常丰富,既加重了诗人情感的隐含,又使往昔如铜像般固化心中,表达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守望与期待。
       第三节,从一节的实到二节的虚,其诗的语言、意境逐渐明化并变得透彻,此时作者采用排比和逗点,将一词一意,一行一境乍然分开,既使语气显得更加抑扬顿挫,又加快了诗的含蓄与象征步调,抒发出“今夜,群山,星空和回声/成为一个句子:废墟,墙壁”。“废墟”即往事成匪,“墙壁”隐形于阻隔。也就是说,世间人事,多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含蓄表承了一种既不能前往,也不能抛却的复杂心理。如此笔力深厚,用情饱满,浑然铺就,颇似舞台剧目的高潮迭起,灯光、声色一应俱全倾泄而注,以提振和升华诗歌主题推向更高艺术境界。仿佛让我们在肖邦、贝多芬、巴赫幕后背景音乐伴奏下,看到浩瀚星夜茫茫草丛,月光如诉潺水吟哦,从而下意识同感流金岁月心怀已失,从前无以回还。真是令人感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这一节,作者在思绪的把握上,还以浓墨淡出、兹兹为汩的表现手法见长,进一步展现了俱往昔矣已成断壁残垣,其通情练达,怎能将寄愿生拉活拽、守望待尽、期许以全呢?于是诗人发出“更早一点的安静,更早一点的你我”,也许有些事、有些情还真能峰回路转,往事重现,表达了人世间没有后悔的感触。由此,诗戛然而止。笔者认为,诗人作为七十年代生人,能读到他们这样的好诗,将不再为眼下诗的低谷而将息,也不会为某些时令诗作的“怪诞”扼腕可惜。因为笔者以为诗即青春,更有焕然一新的推进意义。
       附:倒影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倒影》
                           文/胭痕

樟树掉下去年的叶子
我们踩着,仿佛踩着时间低沉的嗓音
梯子抑或台阶?

旅途中,我们要阻止什么?暖暖的草籽,白云朵
还是纠结爱恨的道路?
窗子后面的人,手脚俱已长出枝叶

而月光。月光就是我们曾经逗留
逗留在草丛的低声吟哦
成为今夜,群山,星空和回声
成为一个句子:废墟,墙壁,更早一点的安静,更早一点的你我

[ 本帖最后由 马丁 于 2010-4-30 22:18 编辑 ]
发表于 2010-4-22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胭痕?胭痕是不是就是呆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聆听马丁先生的诗评,其实对呆呆一直关注着,的确如诗人所说,“因为笔者以为诗即青春,更有焕然一新的推进意义。”,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抓住了诗的实质和要害,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lg 于 2010-4-22 00:13 发表
胭痕?胭痕是不是就是呆呆?

是呀,她的诗歌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4-22 11:01 发表
再次聆听马丁先生的诗评,其实对呆呆一直关注着,的确如诗人所说,“因为笔者以为诗即青春,更有焕然一新的推进意义。”,问好!
谢谢关注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董道豫 于 2010-4-27 10:53 发表
嗯,抓住了诗的实质和要害,学习

嗯 谢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8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梯子抑或台阶?”,让古鲁想起《聊斋志异》上的《促织》,而“窗子后面的人,手脚俱已长出枝叶”的树木,且已成森林,这不必多言了;回到“而月光。月光就是我们曾经逗留/逗留在草丛的低声吟哦/成为今夜,群山,星空和回声/成为一个句子:废墟,墙壁,更早一点的安静,更早一点的你我”,就会让我们想起那虽然“废墟,墙壁”满目的时代,却拥有现世找不到的“安静”,找不到当年纯朴且真实的“你我”,这可能是古鲁与马丁兄不同的理解之处吧。归根到底,这就是诗,诗本身就像是一滴露水,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都能感受到露水反射的太阳的光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诗歌真的需要好的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问好,谢谢宝贵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鲁来问候马丁兄,并遥祝一碗清澈的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鲁来拜访马丁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3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