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644|回复: 13

朦胧诗鼻祖之一严力到河南(图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6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F1777.JPG
郑州聚会,2010年5月5日晚,郑州海天大酒店
左起:单占生、高旭旺、高金光、简单、吴元成、李霞、石生、郎毛、严力、罗羽、马新朝、小鱼儿、高伯甘

DSCF1740.JPG
发表于 2010-5-6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到,发错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满精神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吴豪雨。
帮你转移到诗人图象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严力老师等诗书(画)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5-6 14:28 发表
问好吴豪雨。
帮你转移到诗人图象区了。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图片太大,传不上,我帮你处理了一下,上传了两张。

常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7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铁通了,其实我们己经很近了,只一个小时时间,在中原玩得开心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诗友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严力来过河南:
   第五届西峡诗会高峰论坛
——生命的发言:我和我们的诗歌旅程
时间:2006.09.23上午
地点:西峡宾馆四楼会议室
主持人:默默、祁国
默默(《撒娇》诗刊主编):诗歌复兴已露端倪,今天主要是回顾自己的诗歌旅程。
严力(著名诗人):现在回头看朦胧诗,看自己的创作,古老得有点像恐龙蛋。1970年,我随父母从五七干校回京,与芒克认识,随后认识了北岛、多多等北京诗人,郭路生《相信未来》的手抄本我是在1969年看到的,1972年开始写诗。那时,多多曾经有手抄的西方诗歌。之后,彼此有了交流,1978年,创办《今天》,1979年,搞了“星星”画会,有马德升、阿城、黄锐、曲磊磊等人,79、80年搞了两届画展,之后就不被允许了。1984年在上海搞个人画展,认识了孟浪、默默、郁郁、冰释之等上海诗人(他们创办了《海上》诗刊),那时候,搞诗歌、绘画有很多困难,富有挑战性,现在回想,有些骄傲。1985年去了纽约,鉴于国内诗歌空气不好,1987年创立《一行》诗刊,《一行》诗刊出了二十三四本,刊登了1985年至1995年的十年创作。1999年回国,接触了小鱼儿诗歌报等网络诗歌,也参加了撒娇诗院的一些活动,从十六七岁与诗结缘至今,我一直坚持了下来。
默默:当时朦胧诗派很不容易,独立思考,自由写作,现今的著名诗人处女作,大多在《一行》上发表。严力对中国诗坛的贡献巨大。今年是两报一刊大展纪念20周年,两报一刊大展意味着第三代诗人的全面出场,第三代诗歌继承了批判现实的传统。下面请北魏发言。

北魏(《诗歌月刊》编辑):七九年开始接触诗歌,开始是模仿,83年安徽宣城成立了“三个人”诗社,有丁强、周墙和我。一直认为诗歌是个人的事,在中国当诗人是苦的、累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去年之后,我关闭了公司,搞自己喜欢的诗歌。昨天在407房间,我写了一首《在西峡》的诗,我就朗读一下这首小诗:“……希望在醒来后/成为在牛背上的骨头。”

吴元成(河南诗歌学会秘书长):诗歌是一个人生命的见证,当初受北岛诗歌和老木编的《新诗潮诗集》影响比较大,80年代中期,又接触了四川的非非,南京的他们,上海的撒娇……当时两报大展中我是“三脚猫”——“三脚猫”是手艺不精的意思。我觉得中国的诗歌旅程经历了官刊阶段、民刊阶段、网络阶段,河南有很多活跃在网络上的诗人,有很多诗歌论坛,还有一些民刊。诗歌要复兴就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创作追求。网络给诗歌注入了兴奋剂,增进了诗人交流,但泥沙俱下,有很多副作用。我们要保持清醒。

田桑(《名人传记》杂志主编):诗歌创作开始于大学时代,85年四月份,接触老木编的《新诗潮诗集》,是在校园路灯下看完的,当时的震动很大,因为在这之前接触的都是民歌,贺敬之之类的诗歌,面对朦胧诗,手足无措。感到诗歌有另外一种写法,虽然不能全看懂,潜意识中觉得好,觉得它们具有人文关怀,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历史进行反思。86-89是第三代活跃期,当时有《作家》、《上海文学》、《关东文学》力推第三代诗歌,宗仁发对现代诗的传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当时每个学校都有文学社,有油印的刊物。

默默(插话):当时打字是很牛逼的,每个单位的打字员是保密的。

田桑:九十年代在上海,跟宋琳见面;在南京街头,邂逅了默默、孟浪。当时默默很年轻,现在跟我一样,都是老男人了。九十年代以后,是新诗潜行的阶段,诗人在主流媒体之外写作,在民刊上才见到影子。九十年代末,网络诗歌兴起,给60、70、80年代的人提供了一起踢球的足球场,诗歌复活了。

杨四平(安徽师大文学院教授):我是研究中国新诗诗歌史的。新世纪诗歌,我对官刊太关注了,有时反思,我是不是错了?对民间地下诗人的忽视,对民间诗人的关注远远不够,有一次与张清华聊天,他也有同感,希望在座的诗人赐稿。让我完整地梳理新诗历史。

马相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美国人调侃,中国三分之一是诗人,这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的人曾写过诗,恐怕是有道理的。西峡诗会连续五届由地方政府办,在全国是第一家。诗会与南阳的文化经济融为一体,我认为西峡诗会可以再发展,可以搞国际诗会。在民间经济相当发达的地方,民营资本与诗歌界联合联办,放在风景点搞朗诵会、创作会,声光电一齐上。诗会的动力就在于诗歌的魅力和经济的驱动。我对今天诗会的主题有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转载作为此行补充:
接待严力
      诗歌报副站长石生来电话说,与站长小鱼儿一行三人到了驻马店,那儿是他的老家.下一站要来郑州,河南人对郑州还较陌生,可以想见他的心情.郑州还有许多他熟悉的诗人想会一下面,其中也有我熟悉或知道的,这才是他这次来郑州的主要原因.学写诗就是在诗歌报网站上,自觉没有新诗的天赋,很快改学古体了.这也是至今在诗歌报古风版挂版的主要原因. 在火车站,石生找不到北出站口.当我匆匆赶到南出站口时,三人正在张望着驻足闲聊,见到我自然轻松下来.石生把三人行中的严力介绍给我时,让我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这个已经花发的老"朦胧",曾经的中国新诗画顽童,真的要老了.学者和诗人的气质,在平凡的客气语言中汩汩地透出.午餐安排在一家中西结合的咖啡店,洋味的牛肉套餐原本是照顾海上口味的,想不到让纽约与上海间奔走的严力更感到吃得舒服.就在这一个小时的午餐中,我们相互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饭后在宾馆,严力送了我他的两本书.
        下午陪严力小鱼儿和石生参观河南博物院,晚上与河南诗歌学会的诗人们一齐欢宴.严力朗诵了他早年的代表作<还给我>,诗人们也都即兴朗诵了自己的诗作助兴.酒后郎毛的歌喉,在声光霹雳中跳舞,让人记忆犹新.我是其中唯一写古体诗的人,虽然没有乱韵的感觉,现代诗意的震荡中,格律显然是力不从心.想起严力热心于博物院的历史与文物,这次来河南,热闹的酒会是否增添了他心目中河南的份量呢?
          第二天驱车向西,去参观杜甫故里,谒杜甫墓.遗憾的是巩义市的旅游建设,让杜甫故里彻底改头换面了.无语中登上邙岭,抚摸着杜甫墓前封护起来的石碑.路旁黄土窟洞依然存在,不可能有第二个杜甫出生了.顺路又看了刘禹锡和李商隐的墓,没有杜墓的沉郁,可修葺一新的景观风光十足.定时的航班,不容我们去认真考证一千年前的情怀,诗意在各自的心灵深处徘徊着.严力说:"看来只留下诗歌就行了."他先发力,占去了大家大部分诗意的空间.
          送走严力和小鱼儿,在碰了大半瓶红酒和吃了半碗烩面,严力又送了我两本书之后.第三天上午,石生让我看他博客上新写的两首诗,一写严力昨天在邙岭上的那句话,一写途中我谈到的方孝儒与他的第十族学生们.晚上读了一部分严力的诗和画,联想到的总是送去的严力的背影.偶尔见他回过头来,天亮了,原来是在梦中.醒来第一感觉就是:严力还需要读下去.(作者高伯甘)

[ 本帖最后由 吴浩雨 于 2010-6-9 04: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大名鼎鼎的诗人。

《这一代》,以前上学时我都能背下来,当时觉得诗怎么能这样写?

他驾驶着梦并不仅仅趁着枕上的黑夜
他的精虫使路标怀孕
人们会读出各自肚里的现代孕味
并把站在世界面前的问号掰直成叹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新潮 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 鲁迅诗歌奖获得者 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高金光 河南省委《党的生活》总编 河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
吴元成 河南法制报副总编  河南省诗歌学会秘书长
单占生 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河南省诗歌学副会长
李  霞 河南工人报副总编  河南省诗歌学副会长
高旭旺 青年导报副总编   河南省诗歌学顾问
罗  羽  郑州日报
郎  毛  文化公司总经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浩雨 于 2010-6-9 04:13 发表
马新潮 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 鲁迅诗歌奖获得者 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高金光 河南省委《党的生活》总编 河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
吴元成 河南法制报副总编  河南省诗歌学会秘书长
单占生 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河南省 ...


名头不重要,关键是作家作品能不能让我看时有突然一顿的感觉,如果有,我就会注意这位作家,开始搜寻他或她的所有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7 2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