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8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转载作为此行补充:
接待严力
诗歌报副站长石生来电话说,与站长小鱼儿一行三人到了驻马店,那儿是他的老家.下一站要来郑州,河南人对郑州还较陌生,可以想见他的心情.郑州还有许多他熟悉的诗人想会一下面,其中也有我熟悉或知道的,这才是他这次来郑州的主要原因.学写诗就是在诗歌报网站上,自觉没有新诗的天赋,很快改学古体了.这也是至今在诗歌报古风版挂版的主要原因. 在火车站,石生找不到北出站口.当我匆匆赶到南出站口时,三人正在张望着驻足闲聊,见到我自然轻松下来.石生把三人行中的严力介绍给我时,让我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这个已经花发的老"朦胧",曾经的中国新诗画顽童,真的要老了.学者和诗人的气质,在平凡的客气语言中汩汩地透出.午餐安排在一家中西结合的咖啡店,洋味的牛肉套餐原本是照顾海上口味的,想不到让纽约与上海间奔走的严力更感到吃得舒服.就在这一个小时的午餐中,我们相互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饭后在宾馆,严力送了我他的两本书.
下午陪严力小鱼儿和石生参观河南博物院,晚上与河南诗歌学会的诗人们一齐欢宴.严力朗诵了他早年的代表作<还给我>,诗人们也都即兴朗诵了自己的诗作助兴.酒后郎毛的歌喉,在声光霹雳中跳舞,让人记忆犹新.我是其中唯一写古体诗的人,虽然没有乱韵的感觉,现代诗意的震荡中,格律显然是力不从心.想起严力热心于博物院的历史与文物,这次来河南,热闹的酒会是否增添了他心目中河南的份量呢?
第二天驱车向西,去参观杜甫故里,谒杜甫墓.遗憾的是巩义市的旅游建设,让杜甫故里彻底改头换面了.无语中登上邙岭,抚摸着杜甫墓前封护起来的石碑.路旁黄土窟洞依然存在,不可能有第二个杜甫出生了.顺路又看了刘禹锡和李商隐的墓,没有杜墓的沉郁,可修葺一新的景观风光十足.定时的航班,不容我们去认真考证一千年前的情怀,诗意在各自的心灵深处徘徊着.严力说:"看来只留下诗歌就行了."他先发力,占去了大家大部分诗意的空间.
送走严力和小鱼儿,在碰了大半瓶红酒和吃了半碗烩面,严力又送了我两本书之后.第三天上午,石生让我看他博客上新写的两首诗,一写严力昨天在邙岭上的那句话,一写途中我谈到的方孝儒与他的第十族学生们.晚上读了一部分严力的诗和画,联想到的总是送去的严力的背影.偶尔见他回过头来,天亮了,原来是在梦中.醒来第一感觉就是:严力还需要读下去.(作者高伯甘)
[ 本帖最后由 吴浩雨 于 2010-6-9 04:0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