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658|回复: 59

关于散文诗的一些摘录(留给桑间濮上的话及云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0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次散文诗第三期赛事已经归拢,投票也在继续,因为木芙蓉粗心,未将桑间濮上的文章编号,而点评却已经高高在上,亏得云抱前来温馨提示,在此对桑间濮上说声抱歉,对云抱说声感谢。

题外话,感谢云抱的一句话“散文诗,应该是有诗意的散文,至少在形式上是如此。”借此也就对桑间濮上说一声,你原来以诗歌形式排列,我温馨提示过,今天终于看到你已经改正,也算欣慰。木芙蓉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散文诗就像字幕斑斑说的,是边缘,很难把握。那么云抱说的诗意却是最基础的写作要求。且以曾经在作家秦华那里摘录到的散文诗的厚重要素《诗魂》《画魂》发在这里,供大家互相学习对照。其间,我也摘录了一些散文诗鼻祖的有关利于我们鉴别和欣赏学习的理论,一并贴上来留存。

秦华——

诗魂:
汨罗江的一根诗骨将咏叹的篇章凝结,笔头流泄多少余情幽梦。韵致的意境,解一身疲惫,留存厚实的文字,散落着风花雪月的煽情。
寥寥数语可以深刻到无限的遐想,为多少阅读者筑就了惬意的房间。心田下了一场诗雨,干枯的精神被滋润成殷红的跳动。
思想丈量过的距离,在一行的激情中走完。春喧里文字飞翔,膨胀,抵达大自然的深处,见证灵魂。
世纪的边缘,呐喊与雷动的诗人,将人类的意识天空擦亮,修复颓废与抒情的内在基因。解析生活的细胞,清除腐败与堕落的霉菌。从最地层涌现多少佝偻的身体与多少至高的声音。
岁月的火炉上,正熊熊燃烧着诗歌炼就的真金,留存的是不朽的诗魂。

画魂:
方寸之间鲜活多少生命。所有的才思转变成颜色,转变成千万年不腐烂的金属语言,灵动如生。
毕加索的痛惜、凡。高的痛惜,叠加成镜框里的永恒,叠加成价值的提升。在骏马的铁蹄下升辉,在虾芒上跳跃,在春与兰的头发上泼墨、在秋与竹的耳朵上贪青、在夏与荷的脸蛋上炼丹、在冬与梅的枝桠上纯真。
只有飞天的狂想,才艺术地记载了人类的灵魂。只有平凡的生活才活脱成的《清明上河图》饮尽苍穹。
不要诡辩的哲理,不要未来的喧响,所有的脉络清晰地呈现着真理。看得见,摸得着,过程里有美妙的构思、有沮丧的叹息!从童真的眼光开始,滑过记忆,一目目鲜活的光芒永远定格在镜框的瞬间里,让后世收藏!
岁月见证了多少俏皮与凝重

现代史上关于散文诗的一些理论摘录:

@日本现代最著名的诗人荻原朔太郎(1886-1942)在其最晚年(1937年)出版的散文诗集《宿命》的序文:《关于散文诗》中谈到[3]:“今天,在我国一般被称为自由诗的文学中,特别优秀的,比较上乘的作品”才称得上是散文诗。他认为散文诗特点是无视韵律,以散文的形式来写,但是其全体音乐节奏强,并且艺术美的香气浓重。与抒情诗相比,散文诗在内容上观念性,思想性的要素需要更多,拥有大量的哲学性特点,可以作为思想诗、随笔诗来看待。而在他后来的一篇题为《超越散文诗时代的思想》文章中更进一步谈到:“我当然承认散文诗的艺术意义,并相信其在未来将取得更大的发展。毕竟散文诗作为散文诗的原因,以其艺术的意义是不可能被纯粹意义的诗歌所取代的。我决不否定散文诗。……换一种看法,实际上也可以说现代是散文诗的时代”[4]。荻原先生一生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现代诗创作上,而他最后的作品集却是以“散文诗”的形式出现。他不但不否认散文诗,相反,把散文诗的思想、艺术、技巧置放于诗歌之上。可是我们中国却相反,许多写诗的人看不起散文诗,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一方面与我们的散文诗的作品的质量有一定关系,但更主要的还是许多人长期以来对于散文诗艺术形成的偏见、我们的先入为主的认识在起作用。

@散文诗艺术手法被人们广泛采用的现象足以成为散文诗作为独立文体的有力佐证。然而,这里其实存在两种有趣的现象。其一是有些诗人初期创作尝试过散文诗,后来就专门使用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艾略特,杨炼,舒婷都是如此。一种看法可以认为那是一种创作的尝试。然而,不管他们自己是否自己有意识地进行散文诗创作,其结果出现的就是这种文体。其二是一些作家、诗人到了文学与思想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时才写散文诗,如泰戈尔、荻原朔太郎、鲁迅、昌耀等。以上两种现象说明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散文诗绝对不是一种容易驾驭的文体,她要求作者具备很高的美学、思想、艺术的境界。正因为如此,有些人最后放弃了散文诗而致力于诗歌,有些人最后才走进了散文诗,留下了一生最重要的创作结晶。这也就应证了前面谈到的荻原的散文诗理解:最优秀的、上乘的诗歌才是散文诗。日本的另一个诗评家岩城达也先生在谈到日本从大正到昭和初期的散文诗的三大特征时概括了三种印象:1、抒情色彩浓,2、故事性强,3、艺术表现极其前卫[5]。把这种观点与前面谈到的荻原认为散文诗要求思想含量高、哲学要素浓的问题综合起来,我们显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散文诗并非一种好写的文学体裁,这种体裁对作者的学识、修养、艺术、思想等都有极高的要求。

@日本现代诗人[7]北川冬彦在一篇题为《走向新散文诗的道路》文章中谈到:“不能把‘新散文诗运动’看成‘诗的散文化’,那只是过于注重语言‘音乐’性的过去诗人的看法,只是被旧韵文学毒害了的旧象征主义的观点”[8]。我曾经做过试验,把别人的一首很好的诗歌进行不分行处理,把其连接成一章散文诗的形式,结果发现那是一章很差的散文诗赝品。而反过来也把很有诗味、也很凝炼的散文诗进行诗歌式分行摆列,同样地发现那是一首不忍卒读的诗。进一步仔细地分析后发现,那是因为诗歌的意象“跳跃性”决定了不能按散文诗那样以“段”的形式表现,而散文诗的“细节性”铺展也不能切割成以“行”的方式表达。诗歌的思维方式,意象的运用方式,与散文诗的意象的糅入方式,语言驾驭技巧,即在把握情感、捕捉审美时,其意象的铺展和沉潜方式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暂时不管这种体裁究竟是什么,也不需要太多纠缠她与诗歌、散文的关系怎样,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种具有独立美学原则的文学表现形式。而作者运用这种文体写作,来自于其审美、情感律动的诉求结果。

归结:散文诗这种形式是承载思想、袒露情感、揭示人性深层体验、表达感悟的最为自由也最为凝炼的文体。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 于 2010-6-1 23:2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一些秦华分别出来的诗歌范例:

【现代诗歌】涅槃的爱情
   文/秦华

一、

爱情俯身
顺着岁月渐渐老逝
虚生一个欲念
命运中相遇是美丽的错觉
时间挣断无声
距离增长了思念带来的伤害
倒装句束缚着彼此
谁主沉浮

二、

爱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全部
多少时间能够无限依恋
多少感动永久保鲜
那些青春残片
从碳火的燃烧到慢降水温
爱情在最后的实际中总会涅槃
消逝无垠

三、

桃红依旧飞空
禅意的情感被伤感没收
天地间总是梦圆一个神话
残留的还有没有牵挂
涅槃的爱情可以在他处重生
用一纸青藤锁不住花心
爱情痛入骨髓
最后一个诗词怎么才能永恒
一片飘零
(2009-04-11于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秦华的标准散文诗帖子:

【秦华散文诗】浪漫,从此如花开放
         文/秦华

也许那只是眼瞳里发生的一场邂逅。回味,让你成为一株空谷幽兰,一抹高脚杯里化不开的气味,一口必须默默咽下的思愁。
情感,删不了的是过去,看不清的属于未来。那是梦,是时间留下的一撮白色的灰,为生命多了一层透明的覆盖。

是否应该失去你?
是否可以得到你?
柳絮走动的春天,阳光跨越不了相逢与别离之间柔软的痛。在那些疼痛的沟渠里,一朵指纹的火焰沿着记忆在肌肤燃烧。

相逢是天意。
别离也是天意。
浪漫与生活咫尺天涯。一夜云雨留下的只有岁月中酸甜苦辣的牵挂。
其实,为浪漫而活着的女人都很傻。

心动的感觉总在疯长,每一次回味都意味着一生的代价。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在电话的这一端,把虚幻的浪漫轻轻地放下,如清晨放下昨夜的那场梦。那么。那些疼痛的花瓣就会美丽地凋落,如五彩缤纷的泪。
浪漫,从此如花开放。

秦华,本名唐玲(笔名:笑歌、吾思)。女,祖籍四川,现栖居上海。作品被多种选集收入,获得过文学奖多次,钟爱散文诗,散文诗创作最虔诚的献身者。散文诗观:散文诗可以让我触摸到生命的奇迹,散文诗就是生命律动本身。

【选自2009年6月号《诗潮》第20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诗】江南(两章)             童话江南


一笔狂草,将远古的南蛮横扫,写就如今似画的甜绵。
捕捉太湖的美艳;捕捉长江流淌的歌,诗魂撑着船舷。
古老的园林、弯曲的幽径,在漫长的岁月里隐蔽多少动情的故事,收藏无数遗忘的脚印。
江水将古老的传说演绎,推动凄美的童话穿梭,摆渡动人的歌谣,化作江南胜载的故典。反光的鳞波睁大眼睛,把目光投入蓝天;溅起旋动的水花,律动人间。
虎丘的孩子们拿一把芭蕉扇使劲煽着《钗头凤》,树洞的剩饭酝酿杜康的酒,灌醉徐志摩的那片云彩,插入庭院、山林的诗歌囤积成永久的碑。
天下第一泉还在北国沉思,南国的二泉已拉响琴弦。从阿炳手中流淌的优美旋律,灌穿大街小巷。三泉边上的李淑同早已跳出三界,清净书写自己的人生,坦然面对世事纷争。紫沙器皿溢出碧螺春香,白素珍的泪盖过金山,西湖的三潭映月将龙井淹埋。
青筋暴起的沧桑被宣扬成古镇,飘荡在水面,软软的语言被挤进云端。老宅驼背了,萎缩了夕日的繁华,在高楼炫耀的阴影下,步履蹒跚,耳根灌满喧闹的繁杂。
和风缠绵葛藤,挂起缕缕香气。丝竹解开风情,声乐清馨。溪水糅合纤腰女子,兰花布衣包裹标致的曲线,时尚细致,将羞涩的温润装在镜匣里,留下妩媚的身影,圆滑、灵动,浸透湿湿的心情。
一枝玉兰与玫瑰的对视,述说《梁祝》、《白蛇传》、《碧血剑》……那些无法消失的故事不断追逐江南的童话。

江南春


江南的春早早起来,给女孩涂一层薄薄的水色,被地铁带走。在关门的一刻,舞动长长直直的黑发,飘逸着几缕亮丽的色彩,它们与黑黛争宠。在低头时,一颦一笑演绎浪漫,刻上春意十分。
世界缩略;缩略成长靴下细细尖尖的跟,锥在水磨石路面上声声诱惑路人,不断扎伤移动的眼睛。
料峭抖动春花的裙边,灿烂收紧阳光的妩媚。背包系上叮当作响的小红铃,不屑一顾地招呼着,也将小偷蠢蠢欲动的手锁住,让它不敢轻举妄动。有一道春光,收敛黑暗和罪恶。
城市的快节奏无法夺走田园的悠闲,日出日落,有条不紊的绕着自己的圆心,动作。
牧童的身影在短笛声中拉长,追逐归家的牛羊,两角弯成月牙的钩,试想钓住流失的时光。
村后的竹林沙沙细语,接踵的激情比城市擦肩的甜蜜更温情浪漫,更诗情画意。
水草裹着春心柔和娴静,观看乡村炊烟袅袅,云水相依。
老屋留下无数回忆,把心情慢慢还原。似水的年华从脸上溜走,长成屋顶上青瓦的苔藓和瓦松,驻足等待回归的子孙。老人眼角的皱纹深刻无数的故事,开启过多少沉封,一并压在镜框里。
盘绕老屋的寂寂流水,调动几尾的鱼虾去发泄青春。
城市的指尖拂过景观楼房的一角,“精致到极点”也找不到描绘春天的诸多色彩,少了老屋沉淀的韵味。田野的风景让城市的钢筋水泥更加逊色,却无处藏身。
寒流总是偷笑着,时不时地袭击过来,让江南春暗淡下来,与塞北一样沉默寂静。它紧闭了老屋的门窗,却无法关闭城市闪烁的霓虹。一线投影,拉长心思的距离,惘然。
春的脚步在第一声雷响过后,迅速地迈开,推倒残冬留下的余威。一种疼痛,又一次经过,裂痕在无数次延伸,但思维构成的模式正在成长。
流感一样蔓延的春,像风、像火,直扑过来,破碎冬的残喘;覆盖塞北腾起的沙土,绿遍江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渴盼桑间濮上能仔细看看散文诗鼻祖的理论中我用红色字亮出的这段话:

“我曾经做过试验,把别人的一首很好的诗歌进行不分行处理,把其连接成一章散文诗的形式,结果发现那是一章很差的散文诗赝品。而反过来也把很有诗味、也很凝炼的散文诗进行诗歌式分行摆列,同样地发现那是一首不忍卒读的诗。进一步仔细地分析后发现,那是因为诗歌的意象“跳跃性”决定了不能按散文诗那样以“段”的形式表现,而散文诗的“细节性”铺展也不能切割成以“行”的方式表达。诗歌的思维方式,意象的运用方式,与散文诗的意象的糅入方式,语言驾驭技巧,即在把握情感、捕捉审美时,其意象的铺展和沉潜方式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暂时不管这种体裁究竟是什么,也不需要太多纠缠她与诗歌、散文的关系怎样,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种具有独立美学原则的文学表现形式。而作者运用这种文体写作,来自于其审美、情感律动的诉求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0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芙蓉真有心思,幻幻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学习,理论和书写还是要不断磨合,才能成就创作的全面性。感谢幻幻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0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向来怕理论,但为了诗歌,有时也不得不理论一下下~ 向你学习~芙蓉 hu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驰故里 于 2010-5-20 18:33 发表
辛苦了,木芙蓉!

感谢云驰的慰问,该来看的人能看到就好咯~~其实这个对于大家来说网络查查也都有,只是个愿意不愿意去学习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0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好,应该学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字母斑斑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1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纠正了对散文诗的偏见,对我也是一次学习机会,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吧,那真好。我多次得到大家的帮助,也就特别喜欢让别人也能看到诗歌与散文诗的同等魅力,以消除很多人对散文诗的偏见,更多的是来了解一下散文诗到底是如何的写法。感谢海鸥飞海上来读这些摘录,互相学习进步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1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做过试验,把别人的一首很好的诗歌进行不分行处理,把其连接成一章散文诗的形式,结果发现那是一章很差的散文诗赝品。而反过来也把很有诗味、也很凝炼的散文诗进行诗歌式分行摆列,同样地发现那是一首不忍卒读的诗。进一步仔细地分析后发现,那是因为诗歌的意象“跳跃性”决定了不能按散文诗那样以“段”的形式表现,而散文诗的“细节性”铺展也不能切割成以“行”的方式表达。诗歌的思维方式,意象的运用方式,与散文诗的意象的糅入方式,语言驾驭技巧,即在把握情感、捕捉审美时,其意象的铺展和沉潜方式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暂时不管这种体裁究竟是什么,也不需要太多纠缠她与诗歌、散文的关系怎样,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种具有独立美学原则的文学表现形式。而作者运用这种文体写作,来自于其审美、情感律动的诉求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4 2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