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08|回复: 12

[灌水] [ 随便走走] 葬在中国的外国国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6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葬在中国的外国国王,有两位。一位是古浡泥国(今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明永乐访问中国时病亡,葬于南京;一位是古苏禄国(今菲律宾部分)东王(王中至尊)巴都葛叭答剌,明永乐访问中国回国途中经过山东德州病亡,葬于德州。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地铁新街口站。旁边高楼就是曾经中国的第一高楼:金陵饭店,高度不及南京现在新地标紫峰大厦的四分之一。


南京地铁站都是敞开式的,不像深圳全部封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新街口到小行,约30分钟。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7-6 16: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行站出口不远处等活的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幽静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空荡荡得几乎没一个人。倒是墓园对面一片热火朝天繁忙景象,几支施工队伍正在打地桩,据说这里正在开发新的房地产住宅。轰鸣震动反衬托出墓园内的静穆空迷。

很多南京人并不知道此处还有个外国国王的墓,平日几乎很少有人来。售票处几位慵懒聊着家常的女士见我们买票,愣了一会儿笑道:你们是怎么知道这里还有个墓的?我说,在明故宫看到介绍就来了。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7-7 00: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幽深的小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道一侧的碑亭。


碑亭里墙壁上,标明了郑和七下西洋的线路以及古浡泥国位置。古浡泥国王之所以要带着一大帮亲戚、文臣武将来中国拜见朱棣,就是郑和初次下洋洲恩威并施的结果。最近南京发现一明朝大墓,据说是郑和的墓,但郑和客死印度,当时就葬在了印度,估计最多也就是个衣冠冢。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7-7 04: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墓园神道,约六七十米。古浡泥国王、古苏禄国王,临死前均自己要求葬于中国,朱棣同意,以王礼安葬。王礼,可以用五对低矮石像,尺寸高度都有明确的限定,不可僭越。朱元璋的明孝陵神道上石像有16对,高大无比,仅神道就长两公里。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7-6 16: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明孝陵上的石像比,这里的石像雕刻就粗糙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道尽头登上台阶,就是古浡泥国(今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的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望神道,庄重肃穆。这个方位的右边,为新建成的山水围绕的中文友谊馆。我无法理解一国之主竟然愿意客葬他乡,远离国土与家人。古苏禄国王,还有儿子留在中国为他守墓,并且娶妻生子,后代逐渐改姓安和温,而古浡泥国王却独自一人孤零长眠于南京乌龟山南麓。我想,他太孤独了。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7-6 16: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腰条熟女 于 2010-7-6 16:44 发表
而古浡泥国王却独自一人孤零长眠于南京乌龟山南麓。我想,他太孤独了。
--------------------------------------
子非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3 19: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