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08|回复: 6

《诗歌的“轻”与“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的“轻”与“重”》

诗歌是接近灵魂的一种手段,我历来这么解读诗歌。一首好的诗歌,除了文本自身,我还关心出自谁的手笔,以及他创作的背景,我想,每个作品的背后,都有作者的灵魂在游移,当我可以去抓住他们的时候,我与作者的境界也就沟通在一处了。一个好的诗人,一定是用他的作品来呈现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好的读者,必然通过作品,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心领神会,借助作品进入到别一层境界。好的作品势必具备这样的功能,既让读者产生共鸣,又形成教育和感化的效果。对于被读者广泛排斥的诗歌,我从来不予认同,我也从来不认为诗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现在的诗歌,普遍不在意写作的时代属性,不在意诗歌的社会价值,这肯定是违背了创作的本质的。

《抵达》的朋友发来这个叫紫竹的朋友的一组作品,几十首,很受鼓舞。读他的作品,我想到创作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应不应该灌输进明朗的思想性。不少诗人的写作都侧重表现,很少有诗人再提“抒情”这个词,是我们没感情了,还是大家腻烦了抒情的腔调?恐怕都不是。在我看来,这是诗歌阵营中一股歪风邪气,是中坚诗人队伍中个别人的错误引导,早晚,诗歌还是要回到它的思想性上来,回到“情”和“理”这两个字上来。这里,我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词语的排列看似很“轻”,很无意,但是一个“断肠人”,一个“天涯”,使作品境界涣然一新,读者眼睛为之一亮的就在这两个词语上面,作者的惆怅情绪显露无疑,作品的思想性自然呈现。2000年我在南京买了一本张同吾编的书《诗人喜欢的诗》,里面有个知名诗人对许志摩的《再别康桥》大加批判,文章认为《再别康桥》一诗仅仅罗列大量的看似美妙的词语,而许志摩并没有在作品的任何一处彰显出自己的情感,文章说所谓的借景抒情只是读者的一厢情愿,作品没有作此类呈现,言下之意,《再别康桥》非但不应该成为许志摩的代表作,反而是其全部作品里的败笔。可是,为什么几代读者对那句“轻轻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津津乐道呢?我们能被许的这首作品带动着进入一种虚拟的离别愁绪,难道这不足以说明作品的价值吗?在叙述上,轻与重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叙述能否很好的把作者的“情”与“绪”融合进去,或者说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是否是带着感情去写的。没有无意识的写作,永远不会有,对于那些作者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的作品,我认为没有阅读的意义,不管它是“轻”还是“重”。

这首《空城》,思想性就很明朗,我看到一个叫紫竹的诗人站在那里,一边审视自己,一边用一把无形的手术刀,一块一块地挖自己的肉身。这个过程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清晰可见的,诗人也不加遮掩,他或者正是希望自己的朋友看到这个过程,希望朋友加入到这个自我审视,自我燃烧的行列,这堆“火”是紫竹燃烧起来的,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历史“荡然无存”,而在历史的舞台上表演的各种角色都将随历史消失。这决绝的意志一定来自某种生存现实的压力,也可能是迫害。相关的解读读者自有自己的延续,在我的眼里,高蹈于火焰里的诗人在一步步完成涅磐,所以,他值得尊敬。

在一所空城
我生上一堆火
它不需要命名
所有定义的存在必会引起曲解
不停地,我剥开自己
添高火焰,此刻它无人看管
笔直的成为灰烬的光亮

“空城”这个意象显然代表着作者对世态万象的感情,在他的情感深处,这个世界空空如也,而那堆由他点燃的“火”,代表的恰恰是他对这个空空如也的世界的最纯洁的热爱之心,火的呈现,有爱有恨,爱恨交织。这个世界最多的是曲解,这曲解来自人们对事物有意识的“命名”,命名使我们接近各种事物的同时,也在悄然远离,所以,在一个热爱自由的诗人的眼里,所有的命名其实都是破坏的原动力。看吧,诗人在火堆燃烧处“笔直的成为灰烬的光亮”,不光是神奇,还有震撼。紫竹很聪明,聪明的人总是时常被伤害:

定会引来一支深谙掠夺的伏兵
他们刀光剑影之后
揭开了蒙面,他们的眼睛里
冰如刀刃。几点寒星颤颤而立


诗人没有过多去描摹伤害的沉重,“刀光剑影”四个字一笔带过了,但同样因为聪明而受过伤害的读者会由这四个字里读出很多的血痕和无奈,以及岁月的沧桑。“冰如刀刃。几点寒星颤颤而立”,难道不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写照么?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和这个决绝燃烧的诗人,我们的胸腔里是不是也有一股火在运行呢?!诗人是真心爱着这个世界,所以才以“空城”来标榜孤独、无奈和仇恨,所以才用“火”的燃烧来实现决绝的姿态。当历史“荡然无存”,蒙面的“伏兵”,“刀光剑影”,“冰如刀刃”的眼神等等,都没有了,作者的仇恨也就没有了。表面上,我们可以这么解读,真实情形不然,否则也就没有“空城”一说,这里的“空”,实际是作者对万物深沉的爱,他是在用假设的这座空城告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他在告诉自己,我活着,我就要自爱,要与污流泾渭分明,要做一个真正的人。我把这首诗歌当作历史的真相去读,在这个叫紫竹的诗人的历史中,我除了看到历史的黑暗和残忍,同样看到文明在不久的将来被光复的希望。


附紫竹的原作:

《空城》
——致一个朋友

在一所空城
我生上一堆火
它不需要命名
所有定义的存在必会引起曲解
不停地,我剥开自己
添高火焰,此刻它无人看管
笔直的成为灰烬的光亮
定会引来一支深谙掠夺的伏兵
他们刀光剑影之后
揭开了蒙面,他们的眼睛里
冰如刀刃。几点寒星颤颤而立
风是和事佬,我燃烧了的历史
因此而荡然无存
发表于 2010-7-3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文及诗,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问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的确好,解读出来以后诗歌更觉巧妙。
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三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诗歌本身的道路,和写作一样,都是何其艰难的事情。
诗歌的“轻”和“重”,是一种内质,而不是意义所指。

无意识的写作有,但不是不知所云!

诗歌直抵心灵,所以它的确是灵魂的事儿。所以我说一个人的诗歌,会不自觉地暴露作者的心灵。你可以伪装,但总会露出马脚。

你在思考并解读诗歌,但都是零星的爪痕,有自我见地,但仍不很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