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14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全面封杀郭德刚说明了什么?
相关搜索: 郭德刚, 北京
孤独者的文章
2010年8月7日,忽如一夜狂风吹遍落叶,中关村图书大厦、王府井图书大厦、北京图书大厦等北京著名大书店,把郭德纲的《逗你玩》、《话说北京》等书籍和对口相声光盘全面封存下架。这说明,在北京的各家大型书店,目前已经买不到“老郭”的书和相声录像了。为了检验北京封杀郭德刚作品的效果,记者专程到中关村图书大厦去实体考察。图书大厦音像区内,已经找不到郭德纲、德云社有关音像制品的踪影。工作人员介绍,上述商像制品约10种已全部下架。图书区工作人员同样表示,有8种与郭德纲、德云社有关的图书下架。但记者在戏剧文学区内还是发现一本郭德刚的书《话说北京》漏网,工作人员解释,这可能是因为读者翻看后插错书架的缘故。随后这本漏网之书也被下架放入退货筐内。北京电视台和北京广播电台已经全面封杀郭德纲的所有节目,北京台有两档节目与德云社有关——最初由郭德纲、北京台当家花旦徐春妮主持,之后由德云社成员李菁、何云伟接手的《星夜故事秀》,以及郭德纲弟子(也是郭德纲妻子的表弟)曹云金主持的《影视风云路》,收视率一直不错。而郭目前正在天津卫视播出的郭德刚节目《今夜有戏》受北京媒体封杀郭德刚的影响,也已暂停录制。大红大紫的郭德刚一夜之间遭遇媒体的封杀。这次大封杀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任何人,不管你多么知名和富有,都不可狂妄自大,不尊重公众和媒体。鲁迅说,“人一阔,脸就变”。此言用在郭德纲师徒身上是非常合适的。当年郭德刚初创德云社的时候,对媒体和记者那真是“美目盼兮,巧笑倩兮”,何曾敢得罪记者。据说,因了某电视台吹捧了他,他还千里迢迢登门“感恩”。如今他阔了,手下徒弟殴打记者,他不仅不痛责其徒,还声称要为打人徒弟办民族英雄专场;并称“有时候记者不如妓女,妓女是红灯区,记者是绿灯区”。针对北京电视台对其进行的严肃批评,郭德纲公开放言:“北京台有种别用我们的东西,有能耐别用我的人。离开你我也能活,离开我你就完了。”这句“狠话”一撂,深深地刺激了以北京电视台为代表的众多媒体。在中国,离开了毛主席,地球不是照样转么?而且还转得比他老人家逝世前好呢,何况你一个艺人郭德刚!北京媒体封杀狂妄自大的郭德刚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第二,北京媒体封杀郭德刚迎合了国内最近掀起的文化“反三俗”运动。近日,HJT总书记在ZGZY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近年来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鲜明的现实性和紧迫的必要性。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低俗文化盛行,诸如酒桌上的“荤段子”,手机上的骚扰信息,影视剧露点蹿红,文艺作品恶搞经典、戏说历史愈演愈烈等等,似有“明星取代模范,绯闻顶替事实,暴力掩盖和谐,猎奇超越平实,低俗代替端庄,糟粕覆盖精华”之势。治理“三俗”之风,净化文化生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关于郭德刚人格与作品的庸俗性,中央电视台给出了精确的评价: “他的徒弟动手打人,他自己却用骂人的方式为徒弟撑腰。在这个行业的精华与糟粕之间他留下了糟粕;在这个行业的正气与江湖气之间他选择了江湖气;在个人的私愤与公众人物的责任前,他习惯性地倒向私愤。这位公众人物如此庸俗、低俗、媚俗的表现是多么的丑陋。”如果他不与媒体交恶,他和德云社的“三俗”行为还能象小沈阳那样苟存下来。如今,他与北京电视台交恶,又处在中央反三俗文化的风口浪尖,那么他被封杀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媒体对郭德刚进行全面封杀和无情打击多少也暴露了中国当下的社会还存在着“文革”的遗风。在中国,说一个人好的时候,他什么都好;否定一个人的时候,他什么都是坏的。BTV《每日文娱播报》制片人朱礼庆表示,今后郭德纲本人及其作品将不会在《每日文娱播报》中出现,因为“媒体有责任反‘三俗’”。《每日文娱播报》作为北京台一档王牌娱乐节目在北京地区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和收视率,郭德纲也从2006年左右开始多次登上该档节目,节目组编导和郭德纲一直保持较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会坚决抵制低俗之风,抵制低俗艺人,对于他不会再进行报道。”朱礼庆说,“像郭德纲这种‘三俗’艺人的典型代表,应该受到抵制,否则社会风气和主旋律的弘扬都会受到侵扰。”问题是,在中央发表“反三俗”文件和郭德刚徒弟打人之前,北京电视台和各家媒体都是对郭德刚竭力进行吹捧的,而且还把郭奉为提高电视台栏目节目的顶梁柱。当时,这些媒体怎么就看不出郭德刚的作品具有“三俗”的内容呢?他们传播郭德刚的“三俗”节目,岂不是共犯?不容否认,郭德刚从事说相声这么多年,也还是有一些雅俗共赏的节目的,否则他也不可走到今天。而媒体对其全盘封杀,无疑暴露了“文革”的遗风。
在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要么“捧杀”要么“封杀”的怪圈?
2010年8月7日
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da23b10100km5v.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