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24|回复: 0

[讨论] 诗歌的风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8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战垒

中国人喜欢富有情趣的事物,喜欢风趣的诗歌。在古典诗词里,不少诙谐幽默、涉笔成趣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代的诗人们还把风趣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风格而在创作时有意识地加以注意。宋代严羽说:“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沧浪诗话》)元代散曲家贯酸斋也说过:“有滑雅、平熟、媚妩、泼辣等风格。”(《阳春白雪序》)这里提到的“兴趣”和“滑雅”,就是指“风趣”。近代也有不少学者谈到风趣。林纤曾说:“凡文有风趣者,不专主滑稽言也。见文字之天真,于庄严之中……须由见地高,精神全于境界中绰然有余,故能在不经意中涉笔成趣。”(《林纾文存》)即便是对丑陋的事物,也可用风趣的笔法加以描绘。朱光潜先生就曾把“谐趣”定义为“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诗论·诗和谐隐》)
                      在古典诗词里,诗人们常常从各个方面增强作品的情趣。其中最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语言上的风趣。运用风趣的笔调,创新的寓意,于不经意中,写出言简而风趣横生的妙句来,如司空图在《杂言》里写道:“女娲只解补青天,不解煎胶粘日月。”作者希望光阴过得慢些,运用“煎胶粘日月”这样新奇的语句,把常见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又如宋代杨万里在《荫下绝句》中写道:“车丁出语太奇绝,安得树荫随脚移。”诗人不写对“树荫”的热爱,而写“安得树荫随脚移”,这也是别出心裁,富有风趣的写法,增强了此诗的艺术感染力。又如元代王实甫在《别情》曲里写道:“今春,香肌瘦几分?裙带宽三寸。”不写少女身体为相思瘦了几斤,而写出“裙带宽三寸”。这是何等风趣,何等幽默!
                     
                  二、状貌上的风趣。以风趣的笔调,从侧面描绘各种人物的外貌,比从正面描绘的就觉有趣生动多了。如在古诗《陌上桑》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见罗敷,锄者忘其锄。”以轻快幽默的笔调,从观者的举动上,反衬出罗敷的美丽动人。老人看得捋着胡须,年青的看得帽子也脱下来;种田的看得不去锄地了,这不象个“众人围观美女”的特写镜头吗?苏东坡在《戏子由》诗里写道:“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申屋打头。”比喻新奇、生动,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子由的身长和学舍的矮小,读后令人忍俊不住。对反面人物的外貌,也有风趣和形象的描绘,如在元曲中,有无名氏的《夺泥燕口》,曲里写道:“鹌鹑膝里寻豌豆,鹭鹚腿上劈精肉;蚊子肚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用了夸张手法和新奇的比喻,把剥削者无孔不入,挖尽心思的榨取人民财物的丑恶嘴脸,描绘得淋漓尽致。实不亚于《诗经·硕鼠》里以地老鼠讽刺奴隶主的剥削丑态的生动而风趣的描绘。以上这些风趣的诗篇,因为诗人除了对事物具有精细的观察外,还有独特的联想,所以能在不经意中,涉笔成趣,而给我们以浮想联翩的美感。
                     
                  三、抒情上的风趣。在古典诗词里,有许多流传很广的抒情诗篇,是以风趣的笔调写成的。如陶渊明的《饮酒》之三写道:“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表现了作者真挚的迎客之情,连衣服也穿反了。至于杜甫的诗里,运用风趣笔调抒情的,更是常见。如在《戏作花卿歌》里:“人道我卿绝世无,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汝取京都?”又在《戏赠友人李梓》里:“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这都是运用风趣之笔,寓劝友为善之意,使友人易于接受。在他的名作《北征》里,抒发家庭团聚的欢乐,更为突出:“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图眉阔。”把家中老少团聚时的各种可喜而又可笑的情景,很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所以胡适赞美地说:“杜甫在贫困中,始终保持一点诙谐的风趣。……有了这种风趣的人,贫困和疾病都打不倒他,压不死他。”(《白话文学史》)这说明诗人性格的乐观和笔调的风趣,是有密切关系的。在宋词里,也有以风趣笔调来抒情的,如晏几道在《鹧鸪天》里写道:“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银釭(灯)照,犹怕相逢是梦中。”这里写夫妇二人久别相逢的情景,怕是在作梦,到夜里还拿起油灯来细细地观看几下,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思念情感,写得细致而富有风趣,真切地表现了人物的感情。
                     
                  四、构思上的风趣。我国古代的诗人,表现艺术的技巧,真是巧妙而广泛。风趣之笔,不但用于语言、状貌、抒情之上,还妙用在构思之上。如写少女在恋爱时的又惊又喜之情,一般是在少女的怕羞的动作上去构思,如李清照的《点绛唇》里:“见有人来,韤(袜子)划金钗溜,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词把少女看见人来,羞得连袜子也来不及穿上,头上的金钗几乎要落下来的天真动作,写得很生动。此外还有一种形式,是以声抒情,更有风趣。元代无名氏所作的《游四门小曲》写道:“落红满地湿胭脂,游赏正宜时。呆才料不顾蔷薇刺,贪折海棠枝。嗤!抓破绣裙儿。”这位少女在花园中等待情人,想得如痴如醉,连绣花的裙子被花枝上的刺勾破了也不觉得,只听得“嗤”的一声,就细致地刻画出那位少女天真活泼的形象,如见其痴情之人,如闻其裙破之声,可称是奇妙的构思了。又如抒写少女思念爱人回来的情景,一般都以“望远帆,见江水”来抒思念之情的,如温庭筠的《忆江南》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虽已写得情丝缠绵,情景交融,但不够风趣。再引王实甫的《春睡小曲》来比较:“一片雪下呈祥瑞,把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作美。呸!却是你。”这首散曲,也是描写少女思念爱人归来的情怀,显然比温词写得更有情趣,因为此曲除了以雪、柳之色抒情外,还以柳枝摇动之声衬托之。这位少女的思念爱人早日回来的心情,比温词所写的,更为迫切。因为爱人回来成为泡影,午睡的“美梦”,也作不成。只好对杨柳很天真地大骂:“呸!却是你。”这种象声词的答话,用得很巧妙,把少女思念爱人不来,连梦也作不成,由恨而怨而骂的复杂心情,表达得生动幽默。上面所引曲中的“嗤”之破裙声,和这首曲中的“呸”之怨恨声,以声抒情的构思,是别开生面的,是情趣盎然的,使这两首散曲,都取得了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9 11: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