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915|回复: 41

[灌水] 想起了两首一直备受争议的微型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1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首


       生活 (作者:北岛)

         网

[ 本帖最后由 小南 于 2010-9-21 03:4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评论:一首极有远见、穿透力十足的“一字微型诗”。生活的网来自于约束,而约束造就了希望的网孔。诗人在被束缚的网中盼望网孔中那可以看到的希望。是一种挣扎与无奈的交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方评论:《生活》不能算是诗。理由是“诗歌要有节奏,一个字无法形成任何节奏。假如一个字“网”的《生活》算是诗,那诸如“路”,“歌”等等之类的一个字也可写成《生活》诗。所以《生活》不是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有人认为:“《生活》一诗不具备诗美的特质,从根本上来说它只是一个理性符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基本同意反方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鉴于此诗的作者北岛是目前为止中国当代影响最大,也最受国际承认,获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诗人。诗评家们大多处于“为尊者讳”的心理而极力推崇《生活》一诗,有人为拔高其内涵之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首

   雾(作者:麦芒)

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于1979年10月发表在《诗刊》上,是《诗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第一首“一行诗”。随后在诗坛迅速引起了轩然大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评论:“一首别开生面的讽刺诗”;“不刻意追求,似乎信手拈来,却令人拍案,令人警醒”(天津诗人丁国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诗人于沙对《雾》评价更高:“麦芒先生的一行诗《雾》,拨开了诗坛的雾,让诗歌阳光般明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方评论:“此诗只是一句反问的话,缺少运载感情的形象和节奏,缺少诗的外在表达形式和内在品质,所以这不能算做是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这是个特别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首具有某种政治意义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产生背景是在11届3中全会刚刚结束后驱散政治迷雾,全面拨乱反正的1979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这句看似“只是一句反问的话”却成了振聋发聩的时代呐喊之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2 09: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