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囫囵食神

猛 虎(外一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翔宇 于 2010-9-25 14:57 发表
《男 人》题目可以改为“钟    给男人”
第一首较好,尤其
有时,它也会站立起来——
用极富有弹性的脚掌支撑起庞大的身躯,
绕着铁笼没有方向地转动几圈,然后,
趴下——用舌头轻舔几下利爪——最后垂下眼睑。 ...

谢谢您对我的关注,问好了!
至于要把“间隔相等的垂直平行线”改成“间隔不等的交叉平行线”这点我想了想还是不敢采纳,原因有二:一是动物园老虎的铁笼子的钢筋它就是间隔相等而且平行的;而是,此处的间隔相等的垂直平行性还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孤立。只是我个人观点,容我再思。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错了,是里尔克的诗,题目叫豹,狮和豹都是猛兽,呵呵,我记错了


                          豹
                             ——在巴黎植物园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是诗人冯至所译,诗人对诗歌的翻译会更多地保留原文的诗意。这首诗作于1902年11月,里尔克因为生活的艰难,一直处于困惑之中。生活与艺术的矛盾,在贫困的诗人那里来得更为直接和突出。这是极难两全的问题,艺术要求诗人更为彻底更为纯粹,但生活的大手在你拓进的途中将你无情地拖入生存所必需的柴米油盐之中。一个是肉体,一个是灵魂,这种内在的纠葛一度折磨着里尔克。加之诗人“最温顺、最善良和最轻信”的性格,决定着他所关注的世界必然是内在的,在艺术形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柔美地隐现。他是“阴性”的诗人,敏感于物体的内涵,将自己隐藏于物的体内,与之共融,并非通常的借物抒情,而是物我合一,这或许就是他的“物诗”观念。他的咏物短诗,开辟了象征主义诗歌的新天地,对现代诗歌影响深远。《豹》是里尔克最为著名的咏物名篇。

    诗歌的副标题“在植物园里”,这是说明诗歌的“在场”,也是诗人所书写的豹的“在场”。诗歌的写作的艺术背景上文已述,现在基本可以推断诗歌的产生场景。诗人在植物园见到一头关在铁笼子里的豹,豹敏捷而勇猛的身躯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不停转悠。这种现实的物象契合了诗人的内在影像,立即产生了共鸣。内在的精神沉潜被瞬间激活,并物化与这头豹子身上。“千条的铁栏杆”将世界围困,将视野无情地分割。这是力与力的围困,而不是较量。本以山川野岭为家园的豹,囿于笼中。那些“强忍的脚步”变得“柔软”,空间的置变导致的本性的变异,显得尤其无奈。奥古斯塔.施塔尔说:“自然的生活空间的丧失,或者对它的威胁是世纪更替时的一个重要题目”。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这两句是诗中最为精彩的部分,物的存在只是表象,而精神内核才是其最为真实的本质。精神中的“伟大的意志”,状态为“昏眩”。这些直达本质的语言,使诗歌异常厚重,沉郁,而又诗意无穷。

     最后一节看上去比较消沉,外界的“图像”的侵入眼帘,似乎勾起冲动或者激情,但顷刻间消失了。这实际上对生存状态的客观呈现。在“铁条”围困之中,豹之力毫无施展之处,这绝不是简单的描写困兽。诗人的高妙之处在于离豹一点距离看豹,又不留痕迹地与豹合二为一。一种主管意识的客观反应,将咏物诗歌推到令人仰止的高度。

    德国诗人,著名的评论家鲁道夫.亚历山大.施罗德在《论里尔克》中评介里尔克:“进入时代的心脏之中,进入时代最内在的生活,遇到时代的种种最内在的困境。”诗人不可能离开他所在的时代而独立存在,一个伟大的诗人必将关注他的时代,用自己独特的手段艺术地呈现这个时代的环境和状态,而这种呈现也必须真实。“真实的东西在顾及最极端的东西和精神的东西时,才有其意义,从而才有其真实性”(施罗德《论里尔克》)。艺术的至高境界旨在呈现本质,本质是沉潜的,被掩盖的,需要在不断的拓进中审视,而审视的目光是由外自内,由近及远的。

   里尔克一生孤寂、贫困,生活的不幸成就了诗歌的幸运。一个伟大的灵魂在面对生活的磨难是隐忍的,面对艺术缪斯的召引,是寂寞的,像圣徒一样的虔诚。尽管他无力于抗衡现实之世界,但其高蹈的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极少可以站在历史时光中的伟大人物之一,并对后来者予以不断的启示和引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是20世纪德语系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一生贫困漂泊,无家可归。曾自愿做过雕塑家罗丹的秘书,并受到很多重要的艺术教导。其中“必须不断地工作”(罗丹语),“必须像一个雕塑家或画家坐在模特儿面前,专心致志地工作下去,而不是琢磨什么灵感,据说名篇《豹》,就是这样在巴黎植物园写成的。”(绿原《里尔克,一生无家可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0-9-25 16:21 发表

谢谢您对我的关注,问好了!
至于要把“间隔相等的垂直平行线”改成“间隔不等的交叉平行线”这点我想了想还是不敢采纳,原因有二:一是动物园老虎的铁笼子的钢筋它就是间隔相等而且平行的;而是,此处 ...

个人认为,还是交叉平行,不能够写实,诗歌是放大和夸张,异形。。。。。。
动物园老虎的铁笼子的钢筋它就是间隔相等而且平行的;我也知道
那样写,就没有力度,内涵的外延不深刻了,我说的“交叉平行”是指正义和道德都变形了,老虎是王被拘禁了,更能够为主旨服务;至于人与人客观是融合的,不可能是隔绝的,不然诗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再商榷中。。。。。
问好!

[ 本帖最后由 林翔宇 于 2010-9-26 09: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芳草地 于 2010-9-25 19:14 发表
我记错了,是里尔克的诗,题目叫豹,狮和豹都是猛兽,呵呵,我记错了


                          豹
                             ——在巴黎植物园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

恭读。俺怎敢与里克尔的诗相比呢,这种简约、明快、又不乏深度意象的诗我可是望尘莫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翔宇 于 2010-9-26 09:08 发表

个人认为,还是交叉平行,不能够写实,诗歌是放大和夸张,异形。。。。。。
动物园老虎的铁笼子的钢筋它就是间隔相等而且平行的;我也知道
那样写,就没有力度,内涵的外延不深刻了,我说的“交叉平行”是指正义 ...

诚谢您的再回首,我再想想。问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需要的是深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0-9-26 16:13 发表
你需要的是深入

嗯,多谢直言!我就爱听这样的话。问好!晕,问了几次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7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3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气势,很有力的两首诗,拜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凌寒依梦 的帖子

呵呵,给我来晒被子了?谢谢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5 19: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