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关于现代诗“散文美”的论述
在白话的语境下怎样进行诗歌创作,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现代诗的健康发展,也是新诗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难题,因此,许多诗人诗学家对这个问题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进行了探索,艾青阐述了诗的“散文美”,是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最具创见,也是对新诗创作最具指导意义的对该问题的回答,它解决了新诗运用白话语言的难题,指出了散文语言和新诗语言的区别,确定了新诗语言区别于其它文体语言的审美特性。
一、艾青之前人们对新诗“散文”语的论述
五四新文学革命后,因为新诗用白话文来写,这就造成诗语和散文语的混淆,因此,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闻一多、徐志摩等人为代表的新月诗派针对新诗散文化的问题,提出了新诗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主张,倡导新的格律诗。30年代针对新月诗派过分注重新诗形式而轻内容的创作倾向,戴望舒、朱自清等人提出了新诗散文化的问题。戴望舒不仅重视用口语写诗,而且对诗的散文用语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意义的意见,他说:“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当去了音乐成分”,“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的
情绪的程度上”,“新的诗应该有新的情绪和表现这情绪的形式。所谓形式,决非表面上的字的排列,也决非新的字眼的堆积”,“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 戴望舒主张诗要着重内在韵律的美,反对新格律诗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限制,对后来艾青提出诗的 “散文美”有直接的思想启迪,艾青这样说:“我说的诗的散文美,说的就是口语美。这个主张并不是我的发明,戴望舒的那首是口语化的,诗里没有韵脚,但念起来和谐。” 此外,朱自清明确提出了诗的 “散文化”问题,不过,他提出的“散文化”并非混淆散文和诗的区别,而是指新诗应具有散文的成分,口语应是诗歌语言的主要来源,上文第二章第一节已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讨论。
二、艾青所指新诗“散文美”的内涵
艾青是第一个提出诗歌“散文美”的诗人,后来很多人都误解了他的真实思想,认为艾青主张写诗要像写散文那样。其实艾青提出这个问题是针对当时诗歌创作的两种倾向:一是有些诗人置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不顾,还提倡写呤风咏月的新格律诗;一是有些诗人完全不管诗的艺术性,标语化、散文化、口水化、概念化、公式化的诗大行其道。这两种倾向都严重危害着新诗的健康发展,艾青的“散文美”正击中了这两种倾向的要害,对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理解“散文美”的内涵。
1散文美以遵守诗的艺术规律为前提。艾青主张诗的散文美首先是反对诗的散文化倾向。艾青历来反对诗的散文化倾向,他批评说:“有人写了很美的散文,却不知道就是诗;也有人写了很丑的诗,却不知道那是最坏的散文”,“我们嫌恶诗里面的那种丑陋的散文,不管它是有韵与否”, “有些诗,假如不是分行排列的话,就很难辨别它们是诗”,“这种散文化的诗,缺乏感情,语言也不和谐,也没有什么形象;有的诗,语言构造很奇特,任意地破坏我们的语法”,“诗的散文化,是写诗的人在劳动和学习上疏懒的结果”。 散文化的诗至少有以下一些特征:分行排列、没有感情、音韵不和谐、没有形象、破坏语法。这就说明散文化的诗和诗的散文美是水火不相容的。
2.散文美能更自然地表情达意和刻画形象。散文因为来自于日常生活用语,这就为新诗的表现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能表达形象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称为‘诗’的那文学样式,脚韵不能不能作为决定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在它是否有丰富的形象---任何好诗都是由于它所含有的形象而永垂不朽,却绝不会由于它有好的音韵。”一句话,诗的语言决定性因素不在于音乐性,而在于是否是最能表达形象的语言。
3.散文美就是口语美,是一种自由、自然、朴素、天真、充满生活气息的美。“我说的诗的散文美,说的就是口语美”, 口语,它没有过多的雕琢和刻意,直接表现广大人民原汁原味的生活,这使它天然就具备了自由、自然、朴素、天真等美的特性。艾青说:“散文的自由性,给文学的形象以表现的便利”,“而当我们熟视了散文的不修饰的美,不需要涂抹脂粉的本色,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健康,它就肉体地诱惑了我们”。 艾青主张用口语写诗,这是他一贯主张的写诗为人民、“诗是生活的牧歌” 等诗歌美学思想的贯彻执行。
综上所述,艾青所指诗的散文美在内容上是说新诗要表现广大人民朴素、健康向上的生活,在形式上是指新诗要有一种自由、自然、朴素,不刻意雕饰的美。
三、艾青提出诗的“散文美”对新诗发展的重大意义
1.对中国新诗与世界现代诗坛接轨在美学思想上有开拓性的贡献。五四新文学革命后,虽然白话诗代替了旧体诗,但很多诗人在运用白话在思想和创作实践上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或者太白,使诗味尽失;或者半文半白,没有完全脱离旧体诗的老路,因文而伤情。而诗的“散文美”则较好地解决了新诗如何运用白话写诗的难题。艾青说:“自由体的诗是带有世界性的倾向。在上个世纪,新大陆产生了《草叶集》的作者惠特曼;俄国十月革命产生了《穿裤子的云》的作者马雅可夫斯基;西欧的近代生活产生了《带有触角的都市》的作者凡尔哈仑。” 用口语来写作自由诗是世界诗歌发展的潮流,也是中国新诗现代化进程的标志。
2.使诗歌能更自由更自然地表达人民的心声和现实生活,极大地加强了中国现代诗的表现力。艾青不仅在理论上主张诗的散文美,他在诗歌创作上大多数优秀的诗篇都是用口语来写的,他的这种风格影响了一大批诗人,使自由诗从此成为中国新诗创作的主潮。
3.把西方诗歌创作特色和自己民族的审美趣味很好地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新诗发展进入成熟期,真正走上现代诗之路。
[
本帖最后由 无悔人生 于 2010-9-23 09:0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