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87|回复: 4

[灌水] [分享]写得最快的诗和写得最慢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6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时的曹植七步成诗。但他不算最快,最快的要算宋代的寇准。他幼年时被称为“神童”。有一次他父亲宴请宾客,席间有人以《吟华山》为题,叫寇准作诗,他踱步思索,刚迈出第二步就吟成了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成诗快的还有唐代的史青。一天唐玄宗以《除夕》为题,要他5步之内吟成诗,他果然只走了5步便吟道:“今夜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衰。风光人不觉,已人后园梅。”
    与此3人相反,古代有的诗人,一两句诗要思索一二年。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他在“独行潭底吟,数息树边身”这两句诗的后面有个注解:“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故卧故山秋。”原来这两旬诗苦吟了3年才成。
    五代时有个僧人,他在中秋时吟了一句诗:“此夜一轮月”,第二句苦苦构思,直到第二年秋才想到“青光何处无”。得到这句诗他喜欢得像发疯一样,·半夜起来敲钟,以致惊动了满城人。
    成诗最慢的要算清代桐城诗人李仙芝,有一天他半夜起来关窗户,惊动了鸟叫,吟成了“推窗惊鸟梦”一句持,但下面续不起来,不能成为完整的诗,直到5年后,他在山上听到虫叫,于是灵感袭来,吟成了五律诗:“窗深寒气重,山馆创凄清。月夜猿僵卧,秋虫鬼拥行。推窗惊鸟梦,就枕听虫声。寂寞孤灯烬,匡床已二更。”
                                                                                                        (安报)
发表于 2010-9-2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有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我写是是那种不快也不慢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大概不熟悉旧体诗的写作。
其实旧体诗写作十分讲究灵感,偶有妙得便抄记下来,积累些零联碎句就很自然了,什么时候能用上,就很难说了,几天几月几年甚致下数年亦有可能。记录下来,便推为“最慢”,没记录的不知有多少呢。比如老清这样的句子便有数百句之多。挑几个贴来一笑:
叶落秋山瘦,
塞雁声初远,闲庭桂自开
几点归鸦啼晚树
好梦且由君自取,欢颜曾与我无关。
别样梅花别样月
水月清明秋作色,湖山迢递雁高飞
一棹江湖人更远,
东风为底事,总叫落梅花。
董狐有笔歌千岁,
落花本无意,流水自匆匆。
远山近水望参差。
风前鸟不鸣,雪后梅初发。
早知仁主诚多变,应耻前朝不二臣
老病方停酒,春初欲把杯。
孤灯明月影,晚鼓落潮声。
被晓鸡啼散,帘前飞絮。
看素娥袅袅,含愁依旧。
空窗结网蛛为市,
泪湿香衫哭有声,怨天可是断肠人。
落红一点风吹去,
风过天门涵秀气,
深恐雨声惊客梦,
与君并做垄头人。
一夜桃花春带雨
书中自有颜如玉,肯教先生仔细看。
但知蔬果能除病,便学山翁勤种田。
十年已老非迟暮,一饭何辞赴远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2 09: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