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68|回复: 3

假如用另眼观察:鲁迅文学奖(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3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如用另眼观察:鲁迅文学奖(二)

许多诗人与作家对“鲁迅文学奖”的评论,使用了一种高级的战术,为了证明该奖项此次评选的虚假,他们秘密地使用的方法就是让这件事自己来说谎,其积累的经验与积淀的文化劣根性基因,与大众的情绪化猜测也恰好由此获得了绝佳的互证机会。由于长期沉浸于文学氛围中,他们还不愿意纯粹达到政治家与历史学家们那样的艺术标准。许多人故意改变了处事的一贯作风,而把原本温和的一翼,稍微做了隐藏,但他们又不愿意太使用恶意的讲话方式,而是小心翼翼地挑选那些值得公众称道的原则。正是这点聪明,让批评者获得了大多数跟帖网友的青睐,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支持,使赞成这次“鲁奖”评选的声音,暗淡下来,势微力单。作为可以挑选的材料,醉方便地是把自从该奖创立以来各界的获奖名单拿来作出数理统计,这种状况被所有关注此事的人们所称赞,所以对评论中比较牵强的地方也就能够容忍,并积极地认可一些顺理成章的结论。患有一些形象思维的夸张与比喻,比如与黑哨的比喻,就是很令人动气的武器之一。他们在正义的旗帜下,却无意中开掘了部分不明真相公众的义愤,也迎合许多对官场怪现象不满者们的抱怨习性。
值得注意的方面,最令人瞩目地的是,所有参与评论者,都没有成篇累竹来引用“授奖词”和“获奖感言”方面的内容。这种集体的忽略,几乎可以把严肃的讨论当成一场口水发泄。更多的义愤者,在发言中和文章里闪烁其词,大概是摄于《弟子规》:“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古圣贤教训的威力,而未敢涉足太深,或未敢出言不逊。批评中夹杂宽容,就是这样有着深刻的伦理背景的,是振国当代文化的一种肤浅特征的集中体现。更多的网友,换在于讲话与沉默,或者伪装、掩饰与撕破面皮两难的境地之间选择未定,或在无尽地徘徊下去,甚至有的发言人,从根本上说是在凑热闹,他们也许连自己的观点都不信任,甚至故意接受一些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观点,因为很多人根本没有自己明确的认识和主张。
从潜意识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个别人有放弃尊严的内在倾向,这与当代人生价值观发生裂变有直接的关系。在金钱、物欲、奢侈、荒淫等等腐败事件的熏染下,连基本有光彩的战斗性语言都找不到。因为在现实中,有些人已经先期就动摇了诚实的根基,他们不清楚自己是道德毁灭的受害者,还是帮凶。他们日常生活中,仅仅从假相上去捕获哪些自以为是自然省成的效果,而不会反求诸己地观察自身的素养缺失。这就是用谎言来挑战谎言,这样不管是诽谤者,还是奉承着,都被先天地主管化地认为有了私心为出发地的欺骗性。也就是说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在道德可信度,在学问可信度,在人格可信度等等方面,难分轩轾。
理智起来者,会感慨和谐力与向心力的薄弱,他们期待去追索现象与错误后面深层的人性与社会的原因。任何一种果报,都是有它的缘起,也就是因缘的。这不是砸几块板砖的事。更复杂的劳动,是要耗费脑力的,试问,谁能无偿地承当这个社会责任?
当今,我们是否还有能用于实践和实战的伦理学?是全体诗人和文化人,共同导致了今天这届“鲁奖”的评选事件,是谁也不能回避的结果。不管这个结果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每个人都是共谋者,都是参与者,在批评当事人的同时,从本性上说,我们都在接受审判。不是吗?
这一切都与“鲁奖”本身没有关系,怨恨不着“鲁奖”这个奖项,只改拷问自己的灵魂,对这个社会大家庭,我们每个人自己都做得如理如情如法吗?难道你就不是纪委书记车延高吗?你就不是其中的一个评委吗?
在权利和金钱面前,试问,我们能否挺直做人的脊梁。别说像鲁迅那样做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啦。
现在事情看开了很严重,最有文化和教养的群体,都出现了问题,都被广泛地质疑,这是危险的信号,应该令人警觉和深思。这是在走向自我毁灭与失败的链条,不关你是旁观者,还是痛心疾首指者,还是救苦救难者,犹在这个链条上拴着。在此局面下,自由活动是带有风险系数的。由于放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的传承,而盲目照搬西方自私自利的人生价值观,许多原本光明的领域,在渐渐变得暗淡无光,甚至在走向绝路。回头路就是开发人性中原本拥有的善,去掉自私自利的“恶”。
还“鲁奖”一个崇高与清白……
发表于 2010-11-27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触了很多诗人文人,有的还是有些名气的诗人和文人,大多数人其实就是那么回事,不能近观。想色一下吧,又装正经闷得不行;想公开色一下吧,又有贼心没贼胆。

由此我想到当今诗坛,小圈子比比皆是,都以为自己最大最牛X,互相吹捧甚至到了肉麻阶段。其实真正的诗人是真能做冷板凳的,如同真正搞文学的人,其实都默默无闻专心治学。钱钟书几乎把媒体拒绝完了,也从没有以大师自居。而到处露面的文怀沙,却是“大师”(此人字画被吹到了天,其实我看都没有我老婆已84岁的外公的字和画好。字画要的是名,所以怎么出名,自吹也能达到,小圈子人吹捧也能达到)。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11-27 01: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烦某些诗人整天以人类或社会灵魂拯救者面具出现,这样的人往往连自己的灵魂都拯救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6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有这么一种人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1 12: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