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04|回复: 4

夜晚:孤独的领路人---读半遮面《夜晚的机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夜晚,很多时候是无常的。
我听到的最多的哀伤的故事是,一些亲人好端端地躺下,明晨却不再醒来,是整个夜晚的某个时辰夺走了活着的一切,迁谪了这些柔弱的灵魂。因此,我内心是惧怕夜晚的。惧怕走夜路,更惧怕孤独。
     夜晚,就是一个幽灵,就是一个领路人。
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特别是比较敏感的诗人们,与其说喜欢黑夜,不如说是创造黑夜,在内心世界里虚构另一个幽灵一样的黑夜。所以我说诗人是众神的幽灵,是自己的幽灵,是黑夜的领路人。
     “就让我在黑暗里吧
     我将如约租下你, 占且视为佣人 ”  

     读半遮面的这首与夜晚有关联的诗歌让我萌生了这样的概念。或许在半遮面的内心深处不愿意久居黑暗,排斥黑暗,甚至有些厌恶缠绕在自己心脏上的黑暗的。“就让我在黑暗里吧”,多么无奈和伤感啊!可我们如果更深入一步,或许能看到更多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强迫。“我将如约租下你, 占且视为佣人”,这表象上的主宰,暴露更多的是诗人面对夜晚的偷渡,面临夜晚的主宰。作为一个女性的写作者,能有这样的突破力可以想象是不易的!因为她把自己彻底的融入了黑暗,彻底的看做是黑暗的一部分,更确切的说是黑暗的主人。我想这样的介入,从对诗歌语境、场景、韵感和提升的把握上就多了一份更多的从容和自如。从一定意义上也自然的就增加了诗歌客观的神秘气息。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的夜晚是寂寥的,也带有宿命式的无可奈何。这也是古代诗人的宿命。而置身机械时代,信息时代的我们不可能如此悠闲地暗伤,不可能如此平静地等待。
     “在黎明到来之前, 重新妆扮自己”         
        你看,做为夜晚的机械,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给自己重新购置机件,重新找来可用的工具,甚至请来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帮凶,改头换面,制造一个完完全全的“新的我”。这整个夜晚是充足的,也是急迫的,不允许你有丝毫的停顿和懈怠。我们不得不说半遮面作为一个身着夜行衣的女人,在这里也有些许的无奈,但我觉得“黎明”的到来,还是呼唤着诗人要不断地改变,不断的退去自己的旧皮囊,找到全新的光。这样看这个“黎明”就有了更多的昭示意义,既是客观实现当中昼夜轮回的时间界定的指向概念,更是诗人心中呼唤的理想当中虚构的客观现实。很多时候,生活的个体其实是无助的,面对弱肉强食的世界,你不改变,你就要被无情地吃掉,被无情地淘汰掉。可是仔细地想一想,这种“重新妆扮”来自性灵的累台之上是心甘情愿的,也是对自己的背叛,也是对自己的伤害。
      所以诗人不得不说出了我们都想说出的一句话:

     “我似乎知道
     泡制诗人的可怕性”

        经过这样的进入和不断地挣脱、改变,诗人道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悲哀的缺陷:什么都不可以匮乏,就是可以缺少诗人和诗歌!
     新诗运动以来,我觉得新诗的发展大概经过了发端、萌生、生成、停顿这几个阶段。“朦胧诗”以后,不管是第几代运动都是自圆其说,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同,也没有经历时间的检验。这个可怕地停顿给诗歌和诗人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新诗的大面积的死亡,诗人的广泛地自娱自乐。这究竟是谁之过呢?客观上讲固然有社会发展的震荡期带来人们精神的广泛缺失,带来人们对精神结构化的调整和再认识,更主要的原因或许来自诗歌本身,来自诗人本身。诗歌过多的关注自身生命的体验,过多的放大了诗歌中的“我”,过多的走向浮华,过多的注重流派,使得诗歌的旗帜插满了瘦弱的山头!而诗人们变得更加孤芳自赏,甚至变态,放浪自己的形骸,还有甚者叫买叫卖,其结果必然是失去人们对诗歌和诗人的认同和兴趣。
      在这种形态之下,要把自己“炮制”成一个诗人,是多么危险而又可怕的行径啊!我想半遮面一定会这样做的,“似乎”正好印证了我的猜测。表面上诗人可以做一个不折不扣的的俗人,无可奈何的随波逐流,内心当中,她将必须把自己炮制成一个不折不扣的诗人,重新妆扮夜行衣,炮制诗歌,炮制灵魂的地图册!这使得我不得不对半遮面肃然起敬,虽知道不可为,而坚决的去可为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们这些同路人可以以此为参照。
      诗人是个通灵的。可以更加敏锐的感知外在的世界,道出事物的本真。处在夜晚的诗人这方面的感知会更深。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人更是可怕的。也是很多时候我们原意把自己炮制成一个诗人的根本。
      “那些禽门, 人门, 圣门, 充满夜晚的黑水
       那些横, 撇, 竖, 捺,累成一千层腊底”

         读到此处似乎让我不可言喻。我们生而浑浊,死而浑浊。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到底能有多少呢?半遮面似乎比我们做得更好!她已经接近或者揭示了事物存在的本质。“禽门, 人门, 圣门, 充满夜晚的黑水”,“禽门, 人门, 圣门”是外在的普遍个体的代表,而且我们看到:禽类是低等的生灵,也是低等的物类,可以更近一步的理解为是社会底层的建构者,可想而知这些外在的生灵会生存的非常艰苦;人类是位于万物的中心,也是中等物类,相比来讲这一阶层生存的会自如一些,有很多主宰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人类是一定时期的物界的主宰,同时也是被主宰着,我想这里还应该具备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人门”是中产阶级的代名词,有一定的生存宽度,却依旧摆脱不了周身的绕绊。神圣或者虚幻中的灵圣是外界的的顶层,应该理解为统治者。这三个阶层代表的世界是何面目呢?“充满夜晚的黑水”。这就是夜晚暴露出来的世界,这就是夜晚的可怕,这就是诗人的可怕。
     可是这些还不足以说出诗人心中的所怕。诗人更加担心的是:人性的缺失会让我们丧失理性,变得麻木不仁!
    “横, 撇, 竖, 捺,累成一千层腊底”
         在此,我们从诗歌当中深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悲悯情怀。诗人洞穿了历史的真相,察觉到了垒筑的文字背后所隐藏的巨大的空洞。“横, 撇, 竖, 捺”,组成了汉语文字的基本书写定式,也就界定了汉语文化的多元可塑性。可是,诗人在这里所表现的似乎不是这些,她要把“横,竖,撇,捺”看成是时间叠加起来的欺骗的尸骨,这一层层的尸骨经过了几千年的垒筑,已经成为“一千层腊底”,这是不可逾越的,可以翻动,但是不可丢弃,不可能使其消亡。于此,我们会发现,我们确实在这样的夜晚需要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以使我们不会迷失在茫茫的暗淡之中。
     到这里,这首看似简单的诗歌完成了它的哲学提升,整首诗歌也显现出它的哲学的内质。也开始切中诗歌的主题,实现夜晚做为领路人的本意。
     “它们的名字
      终将翻开一些场景”

        这是整首诗歌的高潮所在。历史学和哲学告诉我们: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离不开那些底层的事物(包括底层的人),很多时候是底层的事物书写和创造了历史不折不扣的场景。基于此,诗人喊出了它们的名字(虽然这个名字没有出现)!我们说历史是不容更改的,更是不允许任何的错漏的,即便在满目的麻木,满眼黑色的欺诈之中“它们,终将翻开一些场景”,显露真实,使得诗人最终得到籍慰,最终挣脱心中的塑封,迎接黎明,做一个光明正大的诗人!也使得我们在独自面临夜晚的时候,敢于看清自己,找到内心生出的幽灵和领路人。这样看,我们阅读这首诗歌的真正意义,既是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更是解脱自己内心的枷锁,迎接自己的黎明!
     诗歌到此即便是结束,也已经十分的成功了,但是,半遮面没有停下思维的力量,而是继续沿着诗歌的方向做了哲学的深化。
    “问道
      问神
      问明”

         这是诗者在发问,更是在意指。古人讲得道者方可以问打大道,成仙者方可以布远道,而最终这些会汇集于心中的“明”,这个“明”,我想就是真理,就是人间大道了,世间远道了。
     纵观整首诗歌,诗人从“惑”到“不惑”,实现了自我微观世界的引领,也完成了对外在宏观世界的客观认识,使我们体会了诗人在自己的夜晚所制造的一个普遍意义上的事实:只有做自己的领路人,夜晚才是诗性的,才是诗人的。
     在决定写这样一个误读之前,我刚从外面冒着风雪回来。其时已近晚上十点有半,我独自一人行走在茫茫的雪夜之中,夜晚显出暗淡的白,我能模糊地找到返回的路,我内心是害怕的。可是我想起儿时大人讲过:晚上走夜路的时候你的肩头会亮起两盏灯,照着一切想要靠近你的鬼魂,使得它们不敢轻易靠近,只要你不回头,一切都会安然。想到这些我就安然了,我轻快地走,做一个“风雪夜归人”,也十分的惬意。
     埃柯说:一切阅读都是误读。我的阅读也或许只停留在浅层上,也或许和半遮面的原意相去千里,如果说一切阅读都是有意义的,我就释然了。
                                                                        

                                                                              2010年12月6日凌晨

附原诗:
<<夜晚的机械>>

就让我在黑暗里吧
我将如约租下你, 占且视为佣人
在黎明到来之前, 重新妆扮自己
我似乎知道
泡制诗人的可怕性

那些禽门, 人门, 圣门, 充满夜晚的黑水
那些横, 撇,竖, 捺,  累成一千层腊底
它们的名字
终将翻开一些场景
问道
问神
问明

[ 本帖最后由 唐朝明月 于 2010-12-6 10:1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6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一遍,斑斑为何不来看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一叶 于 2010-12-6 23:07 发表
读了一遍,斑斑为何不来看看呢!

来了,刚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明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8 08: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