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24|回复: 6

[小说] 一颗嫁接的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子能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被列入了我国卫生防疫的教科书。

那是六六年开春的时候,他们村子里发生了可怕的鼠疫,鼠疫以空气传播的方式,屠杀着毫无反抗之力的人们,村庄到处是横七竖八死亡的尸体,空气里布满了死亡的细菌,死亡的气味笼罩着这个无奈和凄惨的村庄。

村子里已没有哭声。死亡之后的静寂中,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走进村里开始消毒、清点死亡人数,人们发现了李子:十一个月大的他,没有哭泣,没有恐惧,依然趴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敞开的胸脯上吸食着奶水。

防疫工作人员把李子隔离开了,没有人相信一个吃着鼠疫感染奶水的孩子能活下来。一个礼拜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他不但没死,在护理人员的奶粉哺育下,小脸蛋还变得更加红润。三个月时,村子的防疫工作结束了,他依然活着,检查后也没有发现异常。村子里三百多口人死了,而李子就这么幸运地从死人堆里走了出来。被安排到邻村放牛的黄老汉收养,与黄老汉一块吃住在生产队的看牛窑洞里。

李子四岁时,队里一头老母牛折腾了大半天还是没生下来。老母牛流着眼泪,疲惫的躺在地上,眼看着不行了。队长对围观的人着急喊道:“谁会给牛接生?把牛救活,加十分工。”上海来的右派老倪说:“我试试吧。”手便伸进牛的身体里,不知怎么倒腾了几下,牛娃就顺利的出来了。事后,队长不但兑现了工钱,还对老倪说:“今天开始,你也搬到牛圈住,牲畜有个事情也好照应一下。”这样李子家的窑洞里又多了一个人。

能住进看牛窑是一份荣耀。队里场上的麦草可以尽管拿来点炕,牛粪要用多少就用多少,没有人管,冬天的牛窑里比队长家还暖和。煤油灯用的柴油也没有限制,灯就是亮到天明也不会有人说。窑里虽然难闻点,但一到雨雪天便成了村民避寒聊天聚会的好地方,炕上坐的,地下蹲的,好不热闹。

小小的李子除了帮黄老汉给牛添草料和牲畜玩一会,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晚上听老倪讲故事,好象天底下没有老倪不知道的,每一天他都盼着太阳落下山去,等着老倪回来靠在被子上讲没完没了得新奇故事。李子在老倪的故事里知道了很多新鲜的名词,比如化学、生物等等。明白了所谓的鬼火原来是从动物腐烂的骨头跑出的磷在燃烧,也知道了大地上所有跑着的、飞着的动物和飞鸟,有着和人们一样的情感和属于自己的世界。就说队里的老黄牛吧,老倪一讲起来,便会从南方牛再到北方牛,把牛的祖宗八辈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特别是本地秦川牛,他只要看一眼不用看牙口就能知其几岁,就是牛的力气和脾气都讲的和事实相差无几,把养了一辈子牛的黄老汉佩服得不行。老倪讲起树木和花草和昆虫,更是滔滔不绝,如讲像聊斋故事一样,不是这棵树成精,就是那朵花是仙女变的,主人公经过悲切多劫、坎坷经历后总有一个完美的让人欣慰的结局,常常让李子伤心又着迷,天天惦记。

不久,黄老汉被生产队抽去赶马车了,病怏怏的老倪代替黄老汉专门放牛看圈,李子像小尾巴一样,一天到晚跟着老倪,那个亲热劲仿佛父子一般。李子话不多却识眼色、勤快懂事,招人喜爱。老倪对李子更是关爱备至,上海寄来的糖果和吃的,一半都让李子享受了,好的让村里人想不通。

白天去山上放羊时老倪总爱带着李子,以打发无聊时的寂寞,偶尔也像老师一样给李子教着认数写字。让老倪没想到是,只要给李子教的基本都能记下,还爱举一反三反问老倪个一二三。李子的聪慧和悟性激起了老倪的好奇心,俨然老师一样认真地教起了李子。老倪以大地为教材,看图识字般给李子讲解着身边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植物,包括天空飞翔的每一只鸟儿。在老倪的讲解下,过去那熟悉而陌生的世界与李子变得更加熟悉和亲密起来。李子跟着认下了好多能吃野草,每天寻找着拔下来一饱口福。

老倪的乡间谚语很多,如:“花像灯笼,叶像韭”描绘贝母的形态特征。“家有八股牛(白鲜皮),刀伤不发愁”,说明白鲜皮对外伤的疗效。“漆木咬,巴木烤(卫矛)”,则指用卫矛可以治疗由漆树引起的皮肤过敏,以及“家有鸡冠草,不怕血山倒(血崩)。”“家有鸡毛狗,不怕刀割手。”“贝母、知母和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等等简练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为李子揭开了大自然神秘的一角,李子幼小好奇的心灵完全被大自然这份奇妙无比而又美丽至极所吸引。

老倪地指点下,他痴迷于认药、采药、制药。不管山脚、路旁、河滩、草丛、林缘、山崖上都有他们的身影。渐渐李子知道了“旱榆、水冬花,深山才有七叶一枝花。”“麻黄生在疙瘩梁,要挖綬草到沟旁”。这些不会说话的花草树木也有自己居住的喜好,比如华山松、油松、白蜡、桦木、善于、漆树喜欢呆在有石头的森林里。铃兰、七叶一枝花、贯众、祖师麻、玉竹、干橿木则躲在林内或林缘。悬崖的石壁上有石韦、骨碎补、痛经草。高山草地及山梁上却遍布着铁棒锤、贝母等。溪流两侧有冬花、绶草、山紫菀。而有阳光的山坡草地上则是地榆、漏芦、远志、射干、沙参和瞿麦风水宝地。

过去没注意的那些荒山野地里也长满了甘草、益母草、地骨皮,甚至村庄附近和道路两旁都有许许多多车前、马蔺、葶苈子、萹蓄、败酱草、苍耳、天仙子,和熟悉的马齿苋和蒲公英。还有水边沼泽地里的菖蒲、香蒲、芦苇和香附,包括水蛭、地龙、蝎子等好多好多的昆虫,都老倪的引荐下,成了李子童年最好的朋友,让李子流连忘返。

李子越来越了解它们了,如同掌握了一个人的性格一般。花草虫树和人一样也各有所长,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明显的特性。有解表的、清热的、化痰止咳平喘的。也有泻下、润下、祛风湿的。有祛寒、化湿的,有帮助消化、驱虫、补养的。有安神、镇痉、麻醉止疼的。有理气、活血、收敛和固涩的。李子感到每一块土地,每一片森林都像一个故事里的水泊梁山,藏着武艺超群的一百单八将,各有各的武功招数和强项,和他们许许多多的故事引人入胜。

旷野里,李子能从鸟儿的亮丽啼叫声里,知道鸟儿的心思,在随风而来的花香浓淡变化里,他的心能清晰的感受到季节对植物的染色,那些鸟语花香像水一般滋润着他那幼小的心灵,他幸福得像一只自由自在的鸟儿,快乐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他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好多各种颜色的野果子。但李子更喜欢在森林里寻找缠绕在树上的北五味子,每当五味子黄白色的小花褪去,一串串圆圆的鲜红色果子,嚼起来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让人口舌生精,那惬意的感觉仿佛能化解李子胸中所有的不快,变得像小溪轻松、欢快。徜徉在幽静的森林里,李子觉得自己就是传说中那个幸福的王子。

李子和老倪出来仿佛就永远没有闲的时间。每天老倪除了不时给李子指认草药,解释药用价值和采摘的最佳时间,就是讲解晾晒和炮制得方法。李子更热衷于能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花草和昆虫。每当有新发现时李子便兴奋万分,感到太阳也会比平时显得明媚和温暖。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的越多,那份让他心跳地感觉却越来越少了。

在日复一日的放牧生活里,渐渐长大的李子依然内向腼腆。牛在山坡上吃草时,累了,他们便躺在地上,看天空悠悠的白云飘过,听树林里鸟儿的欢畅,偶尔老倪也会诗性大发出口成章,但更多的时间都是背来一段唐诗宋词元曲什么的。老倪一身破旧龌龊的衣服,一头被牛舔了般发亮的向后梳着的头发,一副脏兮兮的眼镜,加上认真严肃的样子,是李子总感觉那么别扭、不协调,往往忍禁不住大笑起来。这时老倪往往是老一句:“孺子不可教也!”假装生气,不理李子了,但过不了一会,两人就又像什么也没发生,说说笑笑的该干什么干什么了。

还让李子惬意的事情莫就是套呱啦鸡了。办法还是老倪教的。李子在牲口圈里,从几匹马的尾巴上拔了几十根鬃毛,三四根鬃毛搓成一条细绳,搓十几根,然后在一头打一个活扣,另一头隔十公分左一个右一个绑在一条筷子粗的麻绳子上,然后在绳子上栓一块铁,一条网便制作成功了。开始,在呱啦鸡时常出没的地方撒点草籽,两三天后等呱啦鸡认下地方,便开始布网。除了活扣露在外面,其余全部用土掩埋隐藏起来,网便算彻底布好了。那真是一套一个准,有时一网还能套两只呢。李子便和老倪在沟套里收拾好烧熟,晚上回去一同与黄老汉分享。在牛棚他们像做贼一样偷偷的吃着,那个香啊真是天底下再没有的美味了。老倪还教了一手逮兔子的办法,李子试了一次,很灵,但嫌守的时间太长,再没用过。

老倪的绝活实在是太多了。他有十几把断钢锯条磨成的刀子,约三寸长,锋利无比。刀刃一寸左右,剩余部分用塑料缠了,小巧而精致,从来不示人。村里那些嫁接过的果树,百分之九十都挨过这些刀子。老倪嫁接时,嘴里衔着几根麻皮,一手抓着待嫁接的树枝,端详片刻,握住的小刀手准确而迅速地割开树枝,然后把待嫁接的芽小心翼翼的放进去,用嘴上的麻皮快速地包扎起来,那神情就像给人包伤口一样小心细致。被老倪嫁接过树不但成活率高,而且不管是杏树、李子树还是别的什么树,以前小小的酸涩的果子,一两年以后则变的又大又甜,村里人时常请他嫁接。李子很纳闷是,老倪不但在村里给私人家的果树嫁接,放牛没事时更喜欢一个人在山林里转悠,给野果树嫁接。私人嫁接还能换来一顿饭,给野果树嫁接图什么呢?说练手艺吧,老倪的手艺不敢说登峰造极,但绝对是炉火纯青了。李子想不通,问过老倪。老倪说:“人是一棵树,一棵不断被嫁接的树。”李子不懂,感觉答非所问,李子便不再问。

说这话时,是一九七四年。老倪三十二岁,几年来一直有热心人给老倪介绍对象,开始是本地姑娘和外地知情,老倪不答应,后来就介绍上海老乡,老倪还是没答应。人们问他怎打算的,老倪说他只想回上海,回不去就不结婚。渐渐的也就没人给老倪说亲了,话也变得比以前少了。而李子有老倪打的基础,上学直接从二年级开始,二年级上了一年,成绩依然名列前茅,老师建议又跳到了四年级。九岁,农村小孩上三四年级时,李子已经上初一了。每天放学后,他都背着书包去山上找老倪,然后和老倪一块与牛群一起慢悠悠的回到牛棚的家里。过去,回到家李子还帮老倪和黄老汉做饭,从那以后老倪不让帮了,让李子抓紧学习。

七七年,李子高中毕业了,队里准备推荐让当兵去,想着将来也有个着落。老师感觉凭李子的学习成绩,考上学继续深造会更有前途,李子拿不定主意,请老倪和黄老汉参谋,黄老汉说自己不懂这些,老倪是大地方人他说怎地就怎地。老倪说:“我来宁夏十三年,和你们就在一起呆了一半时间。真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总想你凭李子的聪慧和悟性,上学深造将来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人活一辈子也不枉来世上一趟。你那么热爱自然,就报外地的林业学校,出去到外地也能增长见识。”十三岁的李子能懂些什么呢?朝朝暮暮的相处,嘴上虽一直叫姨夫,情感上早就把老倪当成父亲一般依赖着,自然按老倪说的报了志愿,如愿以偿的上了北京林业管理学院,成了恢复高考后村子里第一个外地上学的大学生。走的那天,李子身上装着二十八块钱,队里给的五块,黄老汉的五块,而老倪把积攒的仅有得十八块钱也全部给了李子,让村民们感动不已。

七八年,老倪也平反要回上海了。公社开完欢送大会县上领导又组织欢送,那时人们才真真了解了老倪,原来老倪也是林业学校毕业的,还是高才生呢,毕业后分到了一个林科所,常常有论文发表到国家级刊物上,并且还有自己的专项科研课题,在国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县上领导让老倪谈感想时,老倪只说了一句话:“我爱李子,有机会,我想让他做我的儿子。”

李子放假后回来对村里人说,老倪回上海时,还专程去看他。

过了几年,老倪侨居英国。李子也不负众望,毕业没几年就连续出了几本专注《宁夏中草药》、《西北药用植物》等专著。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宁夏第一个在全国获此殊荣的人。

李子所有的著作扉页上都写着:“人是一棵树,不断被嫁接的树。”也常常爱说老倪说的这句话。有人说:“男婚女嫁,人有点像嫁接的树。”没有人知道当时老倪想表达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今天李子的用意。

也许老倪是指人的思想地嫁接,也许是灵魂深处爱地嫁接,如他对李子一般,在苦难的伤口上,给李子爱的嫁接。
发表于 2011-3-27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真实的故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海鸥飞海上 的帖子

真实的发生在我老家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那这个故事真的很有传奇色彩的,也很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海鸥飞海上 的帖子

不知怎么归类,就当成小说发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与树木都是生命,人是不断被嫁接的树,人的一生当真是这样,这个人就是不平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3 12: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