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94|回复: 2

对当下诗歌的一点点看法(我的读诗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诗歌走到近代,所出现的问题,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诗歌将作为最简捷的一种文体继续存在着, 唯有这是被大家所认同的。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次社会的大变革,都无疑对诗歌采取的写作方式产生过 重大的影响,它存在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变迁,也不停地更替,它周期性的荣衰,与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 义思想的“天人合一”很合拍。说到这里,就肯定了汉语诗歌背景是广阔深远的,对每一位诗写者,历史 给予他同样的厚重,这使得我们的笔下拥有与众不同的土壤。根据个人感应的不同,我们就有了横向度的 比对,我认为当下的一些新创作,清晰地反映出一段时期内,诗歌的渐变和朝向,这对于明确诗歌以后的 存在形式有巨大的指向性作用。
    那么诗歌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千年以来,我们对它情有独钟?首先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即人的情 感活动是一种对外界事物高度复合的情绪反映,它既有先天感知后天阅历的一面,也有写入输出的一面, 还有自然社会的一面,呈现出非常复杂的交感状态。诗歌是在文字出现以前就有了它的雏形(人类早期在 生产和生活中,对共同协作完成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出有节律的简单声音可以看作是诗歌的原始 形态),通过我们对情感活动的概念描述,人类因交流需要而产生语言,交流本身包含了对情感活动的“ 输出”,这样得出一个结论:原始的诗歌解决了人们简单交流的原始需求。
    文字的发明,使诗歌表现的方式与时俱进的跨了一大步。因为实现了通过身体以外的可记录,诗歌有 了学习和重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进而研究和创作得以在规范的条件下施行。这个过程,是诗歌历史最重 要的过程。千年以来,诗歌任何一次的发展都没有离开这个过程。
    我们对唐诗宋词的理解,包含了对于审美学发展的一些基础性认识。投射到社会关系上,诗歌运用的 知识面已经很广很深厚,几乎涵盖整个社会学科,并逐步和自然科学拉开了距离,这是一次空前的分野, 在当时,诗歌甩开羁绊因此走向更自由更广阔的领域。正确地理解唐诗宋词所处的历史地位,有助于我们 对当下诗歌的发展准确地预判。我们基于上面的阐述:认为诗歌已经衰亡,因为已无可写。(相关唐诗宋 词的理论文章,有很多专家学者著述,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但从美学的角度,我们有必要记住的是: 这段时期诗歌的发展,对立意越来越要求明白通晓,对字词越来越要求修炼通达。而整个白话诗的发展, 因循的仍然是这条看似很不光明的旧途。
    如上所说,任何对于诗歌的规范性论述,在它的发展初期是一种进步,在现在的饱和期和停滞期则是 极反动的文学八股化的过程。因为这期间所谓的饱和和停滞,不因为有充分的条件。我说的充分条件是: 诗歌的完备过程,以及两个因素,即自然科学方面的积累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积累。我们前面对情感活动一 词的概念化描述和这两个因素的关系,我个人比较乐意用动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的两个方向,去探讨它 们。显而易见的是,理论的过于靠近形而上,过于依赖高度复杂的逻辑演绎,过于轻信先验论的立场,逐 渐把诗歌引向与科学实验对立的唯心的困境。甚至简单一点说,自然科学中每个理论的建立,都可以把它 分离出“我可以验证的”大小多少不一的个别陈诉,这又恰恰是我们信任一个事物的起始点,而诗歌在验 证性的方面做出的贡献肯定是不足的。
    诗歌因与自然科学产生的距离,对今天的诗写者来说,有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即如何让普 罗大众信赖它,成就真正意义上更空前广泛的灵魂高度。仅仅依靠客观推动是远远不够的。我把它这个要 求简化之:即我们必须拥有对“写入”的过程加进必要的“自觉性”,进而找到信任的平衡度。
    下面,我们看看我们的诗人究竟是不是在“自觉”地这样做;并且做到何种程度。

[ 本帖最后由 苹果派 于 2011-4-27 12:13 编辑 ]
发表于 2011-5-26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有独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题材写不完,比如骂骂街效果还是很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2 2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