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796|回复: 43

[散文] 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 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1 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的船歌唱的声悠悠 / 谁家姑娘水乡泛扁舟    呀
                           谁的梦中 / 他呀不说话  //  谁的他呀 何处是我家

-------------------------------------------------------------------------------------


一、《花红米白》
  

        米花。底层白糯米,上层糯米用米花红浸染。是以“花红米白”,其感香糯黏口。韵味绵长。

        遥想儿时所见,山路间来往接亲送喜贺寿的队伍,一概由唢呐、抬大红木盒的汉子们走头,稍后的挑着几担竹箩 筐,扁担吱呦吱呦一起一跳似给山歌、唢呐伴奏。竹箩筐里多数以大片的葱翠的还沾露带水的芭蕉叶遮盖。

        里面必定就是这样圆圆扁扁的大红米花。         

        白的白得耀眼像圆溜润滑的雪砂豆,红的张扬得就像从刚从红染缸新淬的红盖头。红和白都沾着喜气,自然而质朴。鲜活鲜活的,嫩嫣嫩嫣的。

        它是一个张扬而朴素的符号,连接少时在故土所有大红喜事的回忆。


----------------------------------------------------------------------------------


二、《福米留香》  


          糍粑。“福”字面前团团圆圆,白白胖胖一块,若求外相美观,还得拆扇木门板洗干净后,放桌子上细细平压。

          糯米极度粘黏,手取糍粑前,得手上涂抹猪油或者土鸡蛋黄。要平压则要在桌子和门板的一面都涂上猪油。防止粘住。

          平压需求外力,就在压好的门板上在堆一个大石磨、碾子、打糍粑的木碓梡、杂木长槌。此时吃饱糯米和热络糍粑的孩子会被大人搂送到门板上,可以使劲的踩啊跳。不过若你已满十岁还想去桌子上的糍粑上的门板上去凑这个热闹,定会被大人指责呵斥“你莫悟起你还是个细孩崽?!”——大人们怕把门板踩烂了,晚上睡觉木房会吹风进。

         糍粑做好后一般会藏在装了塔檐水的老烧泥坛子里,细心爱美的主人家,还会用剩下的米花红,涂在萝卜雕好的印章上,在糍粑白细的外表印上四点红点,有读过书的会雕刻的人户还会在萝卜上雕出“囍”字,提手一萝卜章子就印在糍粑上。

         美观的平圆的外表,能为这户人家的主人尤其是女主人带来一种心理荣誉的满足。

         她们专挑出平圆细白大小圆周几乎无差别的糍粑,一般送给贵客,在过年或者喜事的时候。贵客在叨着辞别的话走出堂屋门槛时,主人会从卧房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糍粑追出来,很诚意的表示有些招待不周的歉意,递上糍粑给客人。此时的糍粑或是用黄纸包着,或是报纸;也或者是家里孩子上学期读完了书的大开本的教科书拆掉中缝的订针拆出的纸用以包裹,其间包裹的一般是六或八个。总之求一个吉利的数字而又要按照今年过年或此次喜事所做的糍粑个数的预算出发。   

        此时主客间会有一番客气的对答。女主人说,“他三娘欸,劳烦你动步咧,喊你(来)又喊的挚意得很,来咧又没什么吃的,来是来空坐了一下。去年腊月,到这边年是喊去年了啊......打了些“金元宝”,你带滴滴子回去吃,不像样啊,对不住噶咧......”。

         客家会一幅受惊了的样子,答说,“只看你大娘咧,吃也吃了你那多了,吃完了还要担起走了。莫讲冇吃你什么咧,经常在这里吃的,都吃了你几担了几箩筐了咧.....你硬是忒勤快了,还打了“金元宝”呢,我屋里去年黄门琴坳那丘田没种糯米了,没打“金元宝”呢....你要这样客气,我还不只有拿起......吃了你好多了咧..不是....嗯.....”

        一番对答之后,糍粑成为“金元宝”送给了该送的人。回到家后客人会打开放到放了塔檐水的老烧泥坛子里放着,不会长霉。打开时看到糍粑是周正的细白的,会和家人说,上头寨团里的你大娘咧,太客气了。好勤快呦,打的粑粑好周正,好乖态。这样的称赞会在团邻间妇女们中间私谈白话时提到。人们都会觉得糍粑做得好的主人心细,好客,尊客,爱漂亮。

       不过,若是不小心包成了单个的,客人回家发现会觉得是种不吉利的兆头,心眼小的还会想起去年、前年、或者大前年听到的这家女主人在背后山里种土豆时候和遇到的砍柴的人闲聊起她的一些闲话。这样的事会成为两家搁在心头的一个导火索。——当然如果是无意的,主人又恰巧想起来来了,就会很诚挚很用心的再封一包金元宝,足个的。包好叫家里孩子给客人家再翻山越岭的送去。        

      在团寨人看来,若遇上做大红喜事,糍粑和米花就像称不离坨,公不离婆。所以,若是在山间路上遇见扁担晃悠的送亲队伍,你不必去揭开那翠葱葱的芭蕉叶,一定可以知道,其中有几担是大红米花,此外必定还有几竹篾箩筐的印上红点或“囍”字的细白糍粑。

         糍粑就这么的香糯糯的软绵绵的成来,这些礼性礼节都讲完之后,一般人家就等着开春,或者平常日子的一茬一茬来。这些糍粑早已冷硬,主人找出几个老烧泥坛子,洗干净,坛子口边灌好塔檐水,把糍粑放坛子里藏到七、八月。

        七八月间,上山砍柴若带得一两个,三四点钟了饿时累了坐下,捡点枯枝干柴烧了火子再烤熟。

        是山中无上美味。饱肚,清香。

-------------------------------------------------------------------------------------

三、《运龙贺春》


          运龙行村走寨。夜间山路人声鼎沸,龙灯兀自蜿蜒。村寨彻夜欢腾鞭炮喧天。是一种传统民俗的回归和坚守,是一种新春的庆贺,也是一种乡间的聚会。还是一种各村寨族力间的展示及较量。

         这样的闹春方式越发的复苏。在不断有人出去打工的山寨,在电视天锅可以看到外国台女的讲不晓得的话一顿乱扭的山寨。这种只在50-60-70多岁一辈的记忆里的红红火火闹闹腾腾的闹春仪式竟越发的被牢牢的勃发在这绵亘的大山中的村落中,族群间。

         老人们在每年开春前几个月就要开族会商量今年闹不闹龙灯狮子,谁寨谁村谁团又去市城兑钱买回新的狮子,很威武。年轻人要在一个堂屋宽敞的人家里搬开了桌子凳子搬开堆落的红薯土豆和木材,敞开了架势要和老一辈的学习舞狮的技巧。他们对这样的事比对北京城里中央谁当了主席和书记,比对台海局势,美国布什下台黑人竞选、拉登爆炸这样的大事更感兴趣。那些虚远的事只在山外发生。每年春天开春之前闹一闹春事,才是实在的大事。年轻人们可以干劲十足的摩拳擦掌的丢下屋里私人的一切家事,扎扎实实的练站桩,练披着狮被跳上桌子,练几个专门准备的必定要流传的经典的“故事”,以备在到了别的村寨的灯场,别人“断歌”的时候,能脸不红心不跳的应声而起,在锣儿、钹儿、唢呐、牛皮鼓一顿响起的时候,虎虎生威的耍出一阵风来。

      老人们则坐在炭火旁,厨房里热闹喧天。鸡鸭鱼羊杀得一地的毛,溅一地的血,柴火烧得旺盛,开水随时鼓碌碌的翻滚着。闹到三更天,“故事”基本耍完了,断歌的也应答完了。端出来爬狮子的桌子和椅子们被摆成了两排,热气腾腾的饭菜米酒端上了桌。一歇气的功夫酒足饭饱。一堂屋的舞狮舞龙的远客,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富富穷穷们高着嗓子唱《采茶歌》,答谢这个灯场的村寨的热情,预祝他们开春就能得到五谷丰登,恭喜这个村寨的男的能娶到妻子传宗接代,嫁来的女的能生龙生凤,读书的能考到省城,名动九州,贺喜龙神保佑这个村寨风调雨顺,土可生金。

      相比过去老人那一辈的精武威风闹春开,现在保存的仪式里,来闹的提龙,举龙,吊龙,草龙里,来舞的金闪狮子里,传统的蕴藉的含义更多在“断歌”的断词中,在坚持的仪式中,在龙过灯场,主家村寨提前守在村口抢宝引龙进灯场的吉庆闹腾中,在龙先入灯场,狮子一路挨家挨户,给早就亮灯亮起大红灯笼放鞭炮的主人,请来一年的吉祥中,在采茶歌里,在舞狮舞出的故事中。

     老者们会被请到灯场的仪式中,舞龙来的村寨里也必定有掌事的长者来。他们对立站成两排,在锣鼓喧天声中互相作揖,对答好话。他们休息时,会在火炉边告诉我,当年他们和我爷爷一起,舞起个狮子踩着几尺厚的冰霜舞起就下了山,他们这一出门就舞了几个州城,处处有人欢喜恭敬的招待,他们年轻力壮,身手矫健。有练过把式的,舞的狮子尾巴,把舞狮头的人一托一蹿,就上了两张堆垒的大红四方桌子,然后在两米多高的方寸之间闪转腾挪,虎虎生风,地下的几番“断歌”,他们就在上面耍几个“故事”,每每总是在众人还意犹未尽时,他们已一揪住狮子被襟角,喊声三声“三二一”,就从高处纵身跃了下来,地上的爆竹纸灰都会被惊起几层。

    他们一出门就是半个多月,奶奶们婶婶们在家想他们也是空的。因为他们舞尽兴了,就会又兴致勃勃的回来。

    那时已经正式开春了,布谷鸟开始在对门河畔的山上翻飞鸣叫,山上冰雪慢慢消融了。他们收拾好狮子行头,磨好柴刀和锄头犁耙,喂饱了吃了一冬天的干稻草的老黄牛们,开始默不作声的上山下水了。他们上山不怕五步蛇,下田不怕长蚂蝗。

   就这样,一春就活生生的展开了本相,朴朴实实的充满暗劲的来了。

   把干田浸润了,把炊烟染柔了,把河里的水涨高了。

-------------------------------------------------------------------------------------


四、《出村口》


        萧瑟的深冬里,木屋或吊脚楼的顶子上的雪痕还未能被炊烟给全化了。比比挨挨的木屋,声声相传,烟烟相濡。桃树和梨树枝干密集的掩映着这个深冬的天气中的村庄。两棵树,或者其中一棵就潜藏着一两户人吵得面红耳赤的记忆和在岁月坎坷里复复合合的故事。对与孩子来说,初夜时分穿着开裆裤爬上那棵老梨树偷梨子,然后独自躲被窝里吞吃的回忆,是童年艰涩而深刻的一部分。孩子的不懂事,如果能被树主人原谅就是好事,如果不能,则需要更多的岁月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岁月间隙,唠唠叨叨,恨恨怨怨,甚至生生死死之间寻求解决的一丝又一丝良好的契机。

     可这些冷静的屋子遮挡一些岁月的风寒默默的在这很多年了。每一户人家的三五七甚至十一个儿子长大成人,娶妻成家繁衍兴业,就有这块村寨土地边有一块新的田地或山丘被挖平,老老少少,亲亲疏疏的,仇仇怨怨的,都会来送几个劳力,帮忙一起在一个泥巴空地上,把山上剁回的长木岑天的杉木摆好放倒,剥皮,放干,剁枝茬,再立起。木栓之间默契无缝的对好一个几排几柱的屋架子。然后盖好屋背,挡住雨了,在随便搭建的一简陋的木屋里吃简单的饭菜,说寻常的山事,田事。木板被木匠镶成一块,树起了墙壁,做好了窗户,做好了木门,晚上睡觉山风只在木门外走过,然后就可以起灶生火煮饭了。地基上已经请来了土地,神龛上安好了祖先的神位,灶膛里请来灶王婆婆,还有别的一些针线娘娘,床神娘娘等娘娘婆婆的,这个家就安泰了。

      主人累了一年,做好了屋里,就有精力又去打量山里田里了。一天三餐里要吃的油盐钱,一家老少要穿的衣布钱,屋里的孩子要送书的学费,都是从那山上的竹木里来,土地里的野药材来,田地里的苞谷玉米黄豆马铃薯笋子葡萄李子板栗桃子梨子辣椒高粱里来,水塘里的鱼山野上的野兔子野猪人参来,田里的谷子里来,猪栏里的猪身上来,帮别人做工的汗水里来,口角边咽回去的口水里省出来..............这些在集镇上都可以换回小钱。那么远处亲戚有孩子第一次来走动,就可以划个五毛一块三块五块给他们算是红包钱。那么有亲戚娶亲结婚生子起屋上梁红白喜事,有挨不过的人情,就可以从老手绢里,从床头下,从箱子底,拿出这一分一毛的钱,凑个吉利的数字,比如八块八毛八分。去亲戚家做一个人情。如果家里实在是一个月都没开斋了,不闻肉味了,而恰巧家里孩子又多的话,父母就会商量,这次是否能带小孩去吃这个酒。几个小孩里谁可以去,谁上次去了一次吃酒,这次就莫去了。谁大点要让着小的就莫去了,叫弟弟妹妹去,谁身体不好体质差就也带去吧。那吃酒的一家桌子上必然是肉菜多的,上小菜的会被视作不客气,小气。这样的饭菜油星子是足的,肥肉可能比瘦肉都要好吃。吃不完的还可以用竹笋子壳包起带回。当然这样的事似乎不多。谁都是撑开了吃的。

      那么,就会有人家教育孩子说,你这么不听话,下次去哪里哪里吃酒,就不带你去了。而反正不得去了的孩子就是可以慷慨的玩的,不做作业的。而想起哪天要去翻山越岭的一个亲戚家吃酒的孩子,是会高兴的。他晚上睡觉前都会想,那天我要穿什么新衣服,头天晚上一定要洗个澡,走三两个甚至半天的山路回不来就在那边歇了去,这几天,他一定会在家里表现的很好些。并自然而然会在其它兄妹面前有优越感。因为,妈妈不会带你去吃酒呢,你会被气死么?

     吃酒,走亲戚,做工,上山下地,基本都走这个村口出去。赶到山那边去的远客赶路也会从那头的村口进来,从这个村口出去。不需细细丈量,从进村口到出村口,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村户人家就在这几百米的横向区间,依傍着山丘高高低低的层邻比肩。左右呼应,内里小路可四通八达。至此已是大路出口。

     每年开春的龙灯行至此处,便已算是出了灯场。可停止鸣炮欢送。下一个村口的寨子村民们,已经亮起了大红的灯笼,放起了大炮小炮,可以接这根灯火通明的在山路上蜿蜒的龙灯了。

-------------------------------------------------------------------------------------

五、《苍山漫雪》


    玉龙庞然蜿蜒。野丘人声寂静。偶有犬吠惊动树上泼雪,婆娑下落。近黑远白,天地苍茫。此处人间,可是尘嚣之外?


------------------------------------------------------------------------------------

六、《冰封》


    待莽山披银舞蜡,微观屋旁葡萄园里,竹木架已冰清玉洁,垂然玉滴。素净而清爽,冷冽而有小家之温情。

-------------------------------------------------------------------------------------

七、《碧波云天》

    四月,早已冰消雪融,万物生长。行舟白云下,闲卧碧浪边。山水云天。人心清静,偶见鸟飞鱼跃。已是平常。

--------------------------------------------------------------------------------

八、《生命攀援》

      活着本就比死去更为艰难。一咬牙过一瞬间和一咬牙就是一辈子。哪个更是考验?
      而越是在不可能之中创造的郁郁葱葱,越是令人觉得力量和希望。只要有阳光和水分,它们就可以生长。
      它们却默不作声。却只在山中老。毋论尘世多喧嚣。

-------------------------------------------------------------------------------------

九、《落日.鹰》

     苍山墨濡海,落日孤鹰平。残阳不似血,裂帛泼黄天。

     这样的傍晚,坐在吊脚楼前,趴在照门楼的栏杆上,躺在牛棚青草上,看这样的傍晚,会令人惊讶,令人温暖,又令人失意。令人孤独。令人振奋的翻动草原大漠英雄情结,也会察觉得江南深处山村的温婉。

-------------------------------------------------------------------------------------

十、《沉昏》

     这样的黄昏,是挣扎之后的平静。鹰回去了。太阳无可挽回的沉落。倒是山清晰了一些。但接下来会是无边的黑暗。
     你要拿什么送别这暧昧的淡然的寡静的沉昏。
     今晚在这个生长了十五年曾寸步未离的村落。你用哪个故事,让自己入眠?


[ 本帖最后由 长老我不姓唐 于 2011-6-7 19:00 编辑 ]
发表于 2011-5-31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温婉中带着清香,没有雕琢的痕迹自然而然。那江南的美丽和风味让人浸润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1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读后面短的几章,
写得是诗意飞扬,让人唇齿留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二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味醇厚。这样的好文是要收藏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的短章诗情禅意,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1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少数民族的风情,客家人的民风民俗描述得很有诗情画意,语言功底也极好的.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文美,排版也美,不知用的几号字体,何种字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几位老师赏光。

回一缕老师,我用的楷体。3号。
只是希望阅者愉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健如风 于 2011-5-31 16:19 发表
乡味醇厚。这样的好文是要收藏的,谢谢。


也赏读过老师的文字,欣赏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1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苍山墨濡海,落日孤鹰平。残阳不似血,裂帛泼黄天。

     这样的傍晚,坐在吊脚楼前,趴在照门楼的栏杆上,躺在牛棚青草上,看这样的傍晚,会令人惊讶,令人温暖,又令人失意。令人孤独。令人振奋的翻动草原大漠英雄情结,也会察觉得江南深处山村的温婉



品读精品佳作在青海当外线工时体会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杨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了看了又看。。难得的佳作,让我想起一句话: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想必作者深得其精髓吧。。

特喜欢这一段:
这样的黄昏,是挣扎之后的平静。鹰回去了。太阳无可挽回的沉落。倒是山清晰了一些。但接下来会是无边的黑暗。
     你要拿什么送别这暧昧的淡然的寡静的沉昏。
     今晚在这个生长了十五年曾寸步未离的村落。你用哪个故事,让自己入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白云老师

本是每篇长短都有配图的
更有视觉力量。
不过转至此处时图片过不来。是为遗憾。

后面短章都是想细述的,当时一口气写完前三篇已经泪流满面精疲力尽。
因此,我更喜欢的前几个长的。
再次向诸位道谢 多谢诸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乡土气息很浓哦。。。
只是字太小,俺的眼睛有点受不了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17 14: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