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海。然而今天,南沙群岛中的四十多个岛礁中,已有 29个岛礁被越南占领。真令人痛心啊! 南沙群岛的历史与现状 南沙群岛简介
1)南威岛位于太平岛西南180海里,西北距金兰湾252海里、北距永兴岛498 海里、东北距永暑礁83海里。该岛在一礁平台上,近三角形,东北至西南长260公尺,宽280公尺,面积0.15平方公里,为南沙群岛第四大岛,海拔 2.4米,沿岸有5.5米高的沙堤,白色珊瑚碎片日照耀眼。南威岛英文名称为Spratly Island, 越称为“长沙岛”(Dao Troung Sa)。 南威岛的避风条件好,航道水深。 1956年南越政府占领了南威岛,并在岛上驻军。1975年,在南越溃败之际,北越"接管"了该岛,驻军约600人,建有军营及豪华的军人家属区、居民区和学校等,并修建了600公尺长的机场跑道,可起降中小型运输机,还建了无线电发射塔等设施,在岛西侧有2个码头。岛上是田园景象,树木林立,有足球场、排球场、菜地以及牛圈和猪圈等。 目前南威岛已成为越南在南沙群岛的军事指挥中心和行政中心,临近有新加坡北上香港、马尼拉的主航道,位置很重要。 2)景宏岛位于太平岛以南30海里,北距鸿庥岛17海里,南距我赤瓜礁11海里,西南距我永暑礁90海里、距南威岛178海里,面积约0.08平方公里 (37,700平方米)。海拔平均约3.6米。岛四周有沙堤围绕,中间为低地。岛上树木、灌丛茂密,椰子树和果树林立,一片田园景象。岛的南端可避东北强风。景宏岛英文名称为Sin Cowe Island,越称为生存岛(Dao Sinh Tonh)。 景宏岛于1956年被南越政府非法侵占至今。越南将该岛作为侵占南沙群岛的第二指挥中心,驻军约200多人,建有军人家属区和居民。
3)南子岛位于太平岛以北64海里,西南距渚碧礁33海里、距永暑礁139海里,西距金兰湾300海里、北距永兴岛343 海里。岛呈长椭圆形。海拔3.9米,东北至西南长600米,宽270多米。面积约0.13平方公里,为南沙群岛第六大岛。岛上椰树多,森林茂密。由于南,北子岛互为犄角,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多次被侵占。南子岛越南称为双子西岛(Dao Song Tu Dong)。 1956年南越政府就侵占南子岛,并作为越南在南沙群岛北部的据点,驻军约200人。岛上是田园景象,树木林立,有足球场、排球场、菜地以及牛圈和猪圈等,岛上还建了38公尺高的灯塔。
4)鸿庥岛位于太平岛以南12海里,西北距南薰礁9海里、西南距永暑礁105海里、距南威岛168海里,为椭圆形小岛,东西向长560米,宽180米,面积约0.08平方公里。海拔约6米。岛上林木茂盛。有椰树,有海鸟群栖息,还有淡水井,但水质欠佳,不宜饮用。英文称为Namyit Island,越称为南益岛(Dao Nam Yet)。 自1956年为南越政府占领至今。岛上是田园景象,树木林立。 5)奈罗礁位于双子群礁的西南端,与南子岛相距2.5海里,西南距渚碧礁31海里。高潮淹没水下,低潮露出海面。平时也有个别礁块露出水面1米左右。刮风时西南侧有激浪。英文名称为 South Reef,越南称为南礁(Da Nam)。 [ 转198819881自11988年为越南侵占,并建有礁堡,驻军约12人,一个班的兵力。988年为越南侵占,并建有礁堡,驻军约
6)染青沙洲位于牛轭礁西南5海里的一个小沙洲,距染青东礁0.9海里,西北距东门礁5海里,西南距赤瓜礁21海里,面积0.12平方公里。南端有两块黑色礁石露出。东南偏东约600米和东南700米各有水深6至7米的暗沙,海水变色,可以辨认。锚地在东北部,水深34.8米,而东北偏东,水深9米。英文名称为Grierson Reef,越称为东生存岛(Sinh Ton Dong)。 染青沙洲1988年起为越南占领。驻军约30人。
7)敦谦沙洲位于太平岛以东6.3海里,西距南薰礁18海里。该洲略呈长椭圆形长约400米,宽约200米,海拔最高4.5米,一般为2米,洲上覆盖灌木丛,种植有高达10多米的苦楝树以及椰子树、木瓜等果树。井水不能饮用。 敦谦沙洲礁盘西有不规则的礁脉与太平岛相连,中间有一圆形无名礁,直径约1.3公里,高潮时淹没,此礁与敦谦沙洲之间有一条水深约10-18米的水道。敦谦沙洲越南称为山歌岛(Dao Son Ca)。 1973年起一直被越南侵占,驻军约30人。
8)安波沙洲位于永暑礁以南96海里,西北距南威岛73海里。沙洲呈椭圆形,长约300米,宽约140米,面积为15,840平方米,约0.02平方公里。沙洲海拔高度为2.4米,无沙堤包围,只有草本植物覆盖,没有淡水。由于是一个出露海面的灰沙岩岛,也是南沙群岛最南端露出海面的沙洲,故是我国最南部的陆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外文图书称为Amboyne或Amboyna Cay,越语称为安邦岛(Dao An Bang)。 1973年被南越侵占,1975年为河内军队接替,1995年越南在这里建了一座25米高的灯塔。在灯塔前方又填出一片沙滩,在这新沙滩边缘又建的一层沙堤,越南在这个新填出沙滩突出部开始建码头。目前已在在灯塔旁边建成了一座院落式3层黄色碉楼,并在沙洲上养猪,种植蔬果、树木等。驻军规模在30人以上,是越南在南沙中南部的重要据点,也是越南重点开发南沙旅游点之一。
9)舶兰礁位于敦谦沙洲东北约5海里,西距太平岛12海里。呈近椭圆形,东西长约2公里,宽约1.3公里。涨潮淹没,退潮露出。越称为对柿岛(Dao Doi Thi)。 舶兰礁于1988年3.14海战后被越南占领。
10)安达礁位于太平岛以东20海里,西北距舶兰礁7.5海里,是一个向东北尖凸向西南成钳状形的未封闭环礁,东北至西南长约8公里,宽在300米—2公里不等。数块大礁石常露海面,退潮后露出礁块更多,礁东北端水深,逐渐增加到91米以上。礁湖水深约为81米,中间水深18-32米,西南有礁门,能进出几十吨的船只,航行较险阻。英文名称为Eldad Reef ,越称为安达礁(Bai En Dat)。 1988年3.14海战后被越南占领。
11) 大现礁位于太平岛西南34海里,东距 小现礁 18.5公里,是一南北向长条形环礁,长达13公里。低潮露出,高潮淹没。礁湖水深,但无礁门。 外文图书称为Discovery Great Reef,越称为大礁(Dao Lon)。
1988年3.14海战后被越南占领。
12)小现礁位于太平岛西南约14海里,西距大现礁18.5公里。我国渔民向称东南角,为圆形珊瑚礁,直径约600米。退潮时有数处礁头出水。东部水深 320-330米之间。西部水深不超过390米。外围为深海。小现礁英文名称为Discovery Small Reef, 越称为小礁(Dao Nho)。
1988年3.14海战后小现礁为越南占领。
13)琼礁位于赤瓜礁东北5.6海里,北距景宏岛6海里,是暗礁,有白色沙丘。因海南岛海民常常到此捕鱼作业,而海南岛旧称琼州,故名。有些外文图书称Lansdowne Reef,越称为带刀礁(Da Len Dao)。
琼礁于1988年3.14海战后为越南占领。
14)鬼喊礁位于赤瓜礁以北1.7海里,东北距景宏岛 9海里。呈四角形,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长约1.8公里。此礁出水不多,多暗礁、险滩,风浪拍打,呼呼作响。英文名称为 Collins Reef,越称为孤伶礁(Da Co Lin )。
鬼喊礁1988年3.14海战后为越南占领。
15)无乜礁位于榆亚暗沙之北,西北距赤瓜礁51海里,东南距司令礁约40海里。低潮礁盘露出,为一环礁。高潮时也有礁石出水。环礁完整,无礁门。礁环外侧有火山物质,可能是座死火山,有待考证。英文名称为Tennent Reef或Pigeon Reef. 越称为仙女礁(Da Tien Nu)。
1988年3.14海战后被越南占据,驻军约30人,并在礁上建了22米高的灯塔。
16)南华礁位于无乜礁西21海里,六门礁东南约6海里,西北距永暑礁91海里,西距南威岛135海里。为一环礁,退潮时露出。礁湖水深约9米,有零星礁石稳没湖中。礁门宽约370米,水深约9米,20吨级的船只能够进入。礁门外窄内宽,水道弯曲,礁门又在东南,如果不顺风向,帆船进入困难。英文称为 Cornwallis South Reef. 越称为奴来礁(Da Nui Le)。
南华礁自1988年3.14海战后被越南占领。
17)日积礁位于南威岛西12海里,东北距永暑礁90海里。退潮露出,为一小环礁。东西长5.6公里,宽1.8公里,中央是沙质底礁湖。南侧有礁门,20 吨级船只可以进出礁湖。为我国渔民在南沙捕捞作业时西部终点。英文名称为Ladd Reef,越称为拉特礁(Hon Da Lat)。
1988年3.14海战后为越南占领,并在岛上建了42米高的灯塔。
18)东礁位于南威岛东北40海里,东北距永暑礁48海里,为尹庆群礁东部一环礁,故名。低潮露出水面,为东西长约13公里,宽约2—4公里的不连续环礁,礁湖水深7.5—15米,湖内有众多的暗沙和礁斑,西南侧有两个礁门,可进出50吨级船只。礁盘西和南面有4个礁头露出海面。英文名称为 Discovery Great Reef。越也称为东礁(Da Dong)。
该礁于1988年3.14海战后被越南侵占。
19)西礁位于尹庆群礁西部,故名,西南距南威岛22海里,东北距永暑礁57海里。为一环礁,东北至西南长约9公里,宽约2.5公里。环礁上有数个分立的礁头,礁湖水深11—18米,湖中有许多暗沙。南侧有较大的礁门,水深,几百吨级船只可以进出。东侧有一白色沙洲,东北—西南长约460米,宽约24米,海拔0.7米,大风浪时为海水淹没。周边水产丰富,盛产海参、马蹄螺。英文名称为West Reef或West London Reef。越也称为西礁(Da Tay)。
该礁于1988年3.14海战后被越南侵占,并在礁盘上建了两座礁堡和20米高的灯塔。
20)中礁位于尹庆群礁中部,故名。在东礁西北10.8海里,西礁东北方约5海里。是一个小环礁,长约900米。西南端还有露出水面的小沙洲,但无草木和淡水。退潮礁环露出,礁湖水深7.3—14.6米。中礁位于航线上,四周濒临深海,礁盘小而少浪花,不易辨认,为航行险地之一。英文名称为Central Reef. 越称为东长沙岛(Dao Truong Sa Dong)。
中礁自1988年3.14海战后为越南占领。越南经过填海造岛后建了一座堡垒。驻军约30人。
21)毕生礁位于六门礁西北13海里,西北距永暑礁59海里,西南距南威岛106海里,为一东西长约10公里、宽约2公里的环礁。退潮时露出,环礁南侧有礁门,15吨船可进出。东北部有0.6米高的小沙洲,沙州周围是好锚地。西南有礁石出水。无草木、无淡水。因毕生礁环礁西南露出一大礁石如石盘,我渔民向称为石盘。英文名称为Pearson Reef,越称为昏萨岛(Dao Hon Sap)。
该礁于1978年被越南侵占,现在越军已经在东北部的小沙洲上建成院落式礁堡一处,经过几次填海扩建成人工岛后,现在又在该岛的西南有礁石出水的地方另又填海建了一座礁堡、排球场、蔬菜地等。岛上驻军在30人以上。
22)六门礁位于毕生礁东南,北距赤瓜礁52海里,西北距永暑礁77海里,因这个环礁有六个口门而得名。环礁呈西北到东南延伸,长20公里,宽8公里,中间有浅湖,湖中点礁发育。北面的口门水道宽650米,南侧各门水道深约9.1米。六门礁越称为速珊岛(Dao Toc Tan)。
1988年3.14海战后被越南侵占,经过几次填海扩建成人工岛后,现在建有两座礁堡,岛上还养狗,种蔬菜等。驻军人数约30人,这里属于越南重点加强防卫的区域,为的是阻止我军继续南下,越南的慰问宣传活动就以该礁为最东端。
23)柏礁位于安波沙洲东北28海里,西北距南威岛86海里,是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石排,长33公里,宽5公里,中间浅湖水深1.5-3米,无口门发育,船不能进。该礁礁盘大而水浅,为南沙群岛主要渔场之一。礁盘上礁头较多,东北端有一群礁石高出水面1.8米,称为“鸟鱼淀石”,西南端有高4.6米的大礁石,称为“单柱石”(Lizzie Webber)(旧名:立威岛),越称为渔船礁(Bai Thuyen Chai)。
1978年被越南侵占。
24)南薇滩位于奥援暗沙西南约14.5海里,北距南威岛44海里,为一散列大环礁,南北长55公里,宽23公里,一般水深在22—83米之间,四周浅至 17-32米,多浅礁暗伏,滩内有蓬勃堡、常骏暗沙、金盾暗沙、奥南暗沙。英文称为Rifleman Bank. 越称为云哇浅滩(Bai Vung May)。
南薇滩1980年代为越南占据,并建了3个高脚屋及灯塔,搭建了采油平台,竖立有油井,疯狂盗采油气资源。驻军约30人。
25)广雅滩位于南沙群岛西部,在南薇滩西北约64海里。滩长西北至东南长达26公里,宽13公里。各处水深有较大的差异,有数处礁斑水深在15—19米之间,西北角最浅,有一处水深7.3米。英文名称为Prince of Wales Bank, 越称为福存滩(Bai Phuc Tan)。
1980年代后为越南控制,并在礁盘上建了4个高脚屋及23.5米高的灯塔,搭建了采油平台,竖立有油井,疯狂盗采油气资源。该海域为越南占据的海上石油开发区。驻军约40人。
26)人骏滩位于南沙群岛西部,西北与广雅滩相距约3.5海里,南北长约9公里,东西宽约6.5公里。滩底珊瑚清晰可见,东侧有5.5米和9米深的礁斑各一个。英文名称为Alexandra Bank,越称为玄珍滩(Bai Huyen Tran)。
1980年代后为越南控制,并在礁盘上建了1个高脚屋及23.5米高的灯塔,搭建了采油平台,竖立油井,疯狂盗采油气资源。该海域为越南占据的海上石油开发区。
27)李准滩位于南沙群岛西部,在广雅滩南13海里。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6公里,水深在18—37米之间,个别礁斑深11-15米左右。海水透明性好,珊瑚滩底清晰可见。英文名称为Grainger Bank. 越称为桂棠礁(Bai Que Duong)
1989年后为越南控制,并在礁盘上建了2个高脚屋及23.5米高的灯塔。该海域为越南占据的海上石油开发区,搭建了采油平台,竖立有油井,疯狂盗采油气资源。驻军约20人。
28)西卫滩位于南沙群岛西部,广雅滩西南约22海里。南北长约26公里,东西宽约14公里。水深一般在56—93米之间,西北端最浅处为18.2米。英文名称为Prince Consort Bank,越称为福原滩(Bai Phuc Nguyen)。
1989年后为越南控制,为越南海上石油开发区,搭建了采油平台,竖立有油井,疯狂盗采油气资源。
29)万安滩位于南沙群岛西部,在李准滩西南约35海里。似新月形,东西长达63公里,平均宽也有9公里。水深一般在37—111米之间,最浅处17米。英文称为Vanguard Bank,越称为思征滩(Bai Tu Chinh)。
1989年后为越南控制,并在礁盘上建了3个高脚屋及灯塔,搭建了采油平台,竖立有油井,疯狂盗采我油气资源。该海域为越南海上石油开发区。驻军约30人。
越南占领我国南沙岛屿情况概述(之一)
文 : 守望南海
越南是占领我国南沙群岛岛屿最多的国家,共占领了包括南威岛、景宏岛在内的29个岛礁,具体情况概述如下:
一、南威岛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1度55分,北纬8度38分,距尹庆群礁西礁西南18.5海里,日积礁东约12海里,南有奥援暗沙,西北有康泰滩。是南沙群岛第四大岛屿。
2、地形地貌
岛屿发育在一礁平台上,呈三角形,东西长约350米,东北到西南斜边长约750米,面积0.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2.5米。岛四周有沙滩,沙滩上有礁岩形成,向内是沙堤,高约5.5米,沙堤围绕中间低洼的礁盘部分,海拔2.4米。岛北端有一圆锥状礁石,高7米,最南端则有高5.5米的石塔。岛东北部有天然水道伸入岛边,深达14米,是南沙群岛南部海区优良港口。岛上灌木丛茂密,鸟粪丰富。来往海鸟甚多,产卵也多。曾有椰树,后枯死。西端有我国渔民八十多年前挖的水井,水可饮。
3、历史由来
中国古代元、明、清的疆域图中将南沙群岛列于版图之中,并设行政管辖。我国渔民向称鸟仔峙,因此岛海鸟多,故名。1935年中国公布名称为斯巴拉脱岛或暴风雨岛。 1946年12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派遣海军上校林遵、姚汝钰率“中业号”、“永兴号”、“太平号”、“中建号”等四艘军舰接收南海诸岛,并建碑测图。1947年和1983年中国政府公布名称为南威岛,是纪念1946年接收该岛时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号慈威),兼有接收舰队威镇南海之意。 1956年,中华民国海军先后派出立威部队、威远部队和宁远部队三次巡察南沙群岛。在巡弋过程中,曾在太平岛、南威岛、西月岛重树石碑、举行升旗礼,并改编为“南沙守备区”。
4、越南占领情况
1973年7月至1974年2月间,南越西贡政权派兵占据。 1975年,南越政权崩溃,北越军队登岛接受南越驻军投降。 1985年,越南国防部长文进勇至岛上视察。 2004年4月,越南政府开办前往南沙群岛的旅游团,让旅客乘坐改装军舰到多个岛屿旅游,其中包括南威岛。越南将南威岛更名为长沙岛,是越南在南沙地区的军事指挥和行政中心。随着越南经济迅速发展,对南沙开发的加速,将修筑各种旅游设施,试图把南威岛建成一个国际旅游区。岛上有越南移民,驻扎了一个营约550人的军队。越南政府修建有一条长600米的混凝土跑道及直升机坪,可起降小型螺旋桨飞机。岛上还修建了无线电发射塔、航空站,东南侧有两个码头。
二、 鸿庥岛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4度22分,北纬10度11分,中国南沙群岛郑和群礁的南部边缘,北距太平岛11.25海里,西为南薰礁。
2、地形地貌
岛形呈椭圆形。最高点海拔6.3米,为南沙群岛中海拔最高的岛屿。东北至西南长度为560米、宽180多米,总面积约0.08平方公里。处于一长条形礁盘偏东位置。岛上林木茂盛,有椰树,有海鸟群栖,还有淡水井,但水质欠佳,不宜饮用。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伊岛,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鸿庥岛,是为了纪念1946年中国政府派往接收南沙群岛的中业舰副舰长杨鸿庥。中国渔民向称“南乙”或“南密”。有些外文图书称为Namyit Island。另据考证,Namyit是外国人纪录中国渔民名称“南乙”(海南音Namyit)而来。
4、越南占领情况
1973年被南越政府侵占,1975年北越趁南越溃败之际,乘机袭击和“接管”了该岛,2006年4月越南VinaPhone移动通讯与越南海军一起在该岛建一座移动通讯卫星收发地面站,并在这些岛屿上开设手机通讯服务目。目前越南已在岛上建有直升机停停机坪等较完善的设施,驻军规模估计在一个连100人以上。鸿庥岛是越南控制郑和群礁和九章群礁的指挥中心。
三、南子岛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4度20分,北纬11度26分,双子群礁西部边缘,距离北子岛1.6海里,距奈罗礁2.6海里,在南沙群岛最北端,距离西沙最近,是进入南沙的门户。为南沙群岛第六大岛。
2、地形地貌
呈长椭圆形。海拔3.9米。东北至西南长600米,宽270多米。面积约0.125平方公里。潮间带100-300米,退潮时可见岛周白色珊瑚细沙环绕。岛上生长灌木丛,杂有乔木。东南部有中国渔民种植的椰树10余株,可作航海标志。岛上有椰子树、抗风桐树、枇杷树等。四周海产丰富,是海鸟的天堂。每年六七月间,各种海鸟在岛上繁殖,岛上遍布鸟卵,鸟粪堆积层很厚。海南渔民过去经常到那里捉鸟,他们把捉到的野鸟,只剜出胸脯上的那块肉晒干打包。捡到的鸟蛋则只破壳取出蛋黄腌在缸里,待运回海南后出卖。我国渔民在南子岛上也建有简易房屋,开有耕地,挖有水井,种有椰子树、木瓜、南瓜、番薯、牛洗及九尾粟等。
3、历史由来
南子岛在北子岛之南,故名。东北与北子岛相距1.5海里。岛呈长椭圆形。海拔3.9米。东北至西南长600米,宽270多米。面积约0.13平方公里。自古属于中国领土,在古代我国渔民就常到此捕捞。岛上有两口水井,水有涩味,勉强可饮用,因此我国渔民常住岛生产。1918年日本人小仓卯之助在该岛探险时见到我国渔民。1933年法国军队入侵时,该岛有七名我国渔民居住,其中两名是小孩。1949年文昌龙楼昌美村渔民陈大财就曾在本岛收获二千多个椰子和大批番薯。1947年公布名称为南子礁。中国渔民向称奈罗下峙或奈罗峙仔。1983年公布南子岛为标准名称。
4、越南占领情况
1955年被南越占领,1975年后被越南占领。该岛是越南在南沙北部的重要据点,驻军规模在200人以上。岛上设施较完善,有兵营和渔民居所。建有简易码头、直升机起降平台、通信设施,还有足球场、蔬菜棚、牲畜圈等。1993年越南在该岛建造了一个38米高的灯塔。2008-2009年,越南在南子岛建立了港口。这是南沙地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港口。
四、景宏岛
1、地理位置
位于南沙群岛东经114度20分,北纬9度53分,在九章群礁西北边缘,距鸿庥岛以南17海浬。是南沙群岛第七大岛屿。
2、地形地貌
是九章群礁中唯一高于海平面的岛屿。面积约0.08平方公里。海拔平均约3.6米。岛西周有沙堤围绕,中间为低地,为九章环礁上的最大岛屿。岛上灌丛茂密,有海鸟栖息,故地表有鸟粪;淡水因受鸟粪污染,不能饮用。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名称为辛科威岛,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景宏岛,以纪念随同郑和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我国渔民向称秤钩。
4、越南占领情况
1973年被南越政府侵占,1975年北越(既现越南)趁南越溃败之际,乘机袭击和“接管”了该岛并非法侵占至今。现在越南已在岛上建有较完善的设施,驻军规模估计有一个连约100人。
五、柏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3度18分,北纬8度10分,安波沙洲东北,西北海面有隐遁暗沙。 南沙群岛中礁坪面积最大的礁坪。
2、地形地貌
是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石排。长33公里,最宽处约5公里,面积66.4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积49.5平方公里,中间礁湖面积16.9平方公里。中间浅湖水深1.5-3米,无口门发育,船不能进。该礁礁盘大而水浅,为南沙群岛主要渔场之一。礁盘上礁头较多,东北端有一群礁石高出水面1.8米,称为“鸟鱼淀石”。西南端有高4.6米的大礁石,称为“单柱石”。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名称为霸加那大礁。我国渔民向称海口线。1983年公布柏礁为标准名称。
4、越南占领情况
柏礁1978年之后先被马来西亚侵占,1987年2月又被越南侵占,目前越南已在该礁上最少分三处建有三座以上的礁堡,驻军规模约两个排40人以上。
越南占领我国南沙岛屿情况概述(之二)
守望南海
六、东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度36分,北纬8度49分。是南沙群岛西南部的一座珊瑚环礁。[
2、地形地貌
为一个环礁,东西长13公里,宽4公里,总面积41.6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积25.1平方那公里,中间礁湖面积16.5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岛中礁坪面积最大的几个礁之一。环礁礁盘不连续,中间浅湖水深7.5米。口门发育在环礁西南端,有两个,可进50吨级渔船。礁盘西和南面有4个礁头露出海面。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名称为东零丁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东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东礁。我国渔民向称大铜铳。
4、越南占领情况
1988年被越南侵占,目前越南在该礁分三处建有四座以上礁堡,驻军规模估计有两个排以上。与南威岛、日积礁、西礁、中礁是越南在南沙的中心区域,礁堡、灯塔、港口等各种设施众多,常驻人员多达350人以上。
七、西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度14分,北纬8度52分。是南沙群岛的一座珊瑚环礁。
2、地形地貌
西礁长约9公里,宽2.4公里,成美丽的孔雀屏形状。口门发育在南侧,水道广而深,浅湖水深11-15米,多有点礁发育。西礁礁盘东北部已有沙洲发育,沙洲由东北向西南伸展,长460米,宽24米,涨潮时仍可露出海面。由于沙体太小,而且每为大风浪淹没,故无淡水储存,也不生草木。
3、历史由来
西礁是尹庆群礁4座干出礁中的一座,位于其西部,故此得名。中国渔民向称大弄鼻。因该环礁形似鼻孔,海南俗语称窿鼻(注意词序倒装),与弄鼻同音。
4、越南占领情况
该礁于1978年被越南侵占。1994年6月越南在该礁修建了一座灯灯塔;2004年开始将该礁作为旅游线路上的景点之一;2007年4月,越开始在西礁施工建设码头、货场和海产加工设施,拟将该礁建成南沙渔业资源开发的后勤供给中心(该中心可能在西礁A礁),使越南渔民在南沙海域捕获的海产品可以就地进行初步加工和交易。目前越南在该礁分三处建有一座灯塔和六座礁堡,驻军规模约有两个排以上。
八、中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度22分,北纬8度56分,尹庆群礁中部,西礁东北方约5海里。南沙群岛西部的一座珊瑚礁,是尹庆群礁的4个干出礁之一。
2、地形地貌
长约900米的环礁。东端和西南角礁盘上都有一些水下沙洲发育,退潮时露出海面,但无草木和淡水。礁湖水深7.3—14.6米,口门发育在东南面,礁坡急陡。中礁位于航线上,又因破碎礁石与海浪冲击,使其不如东礁和西礁那样易于辨认,因此为航行险地之一。
3、历史由来
我国渔民向称弄鼻仔。1935年公布名称为中央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中礁。
4、越南占领情况
该礁于1978年被越南侵占,更名东长沙岛。是目前越南非法侵占我国南海的29个岛礁之一。越南在沙洲上建有各种建筑,多座碉堡,目前估计驻军规模在一个排以上。
九、无乜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4度39分, 北纬8度52分, 南华礁东北。
2、地形地貌
环礁,礁盘上有火山物质,说明该礁可能是在死火山基础上发育而来。环礁呈三角形。
3、历史由来
因周围水产较少而得此名。1983年公布无乜礁为标准名称。
4、越南占领情况
1988年被越南侵占,也是越南侵占南沙岛礁中最东面的一个。目前越南在该礁分两处建有一座灯塔和一座礁堡。约有近两个班的驻军。
十、日积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1度40分,北纬8度39分,在南威岛以西12海里。
2、地形地貌
长5.6公里,宽1.9公里,面积15.4平方公里。退潮露出,是一个干出礁,中央是沙质底礁湖。门口发育在南侧,20吨小船可驶入浅湖,为我国渔民在南沙捕捞作业时西部立足点之一。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名称为拉德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日积礁。我国渔名向称西头乙辛,是因此礁在南沙群岛西部,且从南威岛来此罗盘上用乙辛方位,故名。
3、越南占领情况
1988年越南为了阻挠我国在永暑礁建海洋监测站而抢占的。1992年中越曾经发生冲突,中国可能曾经进驻该礁,但后来又出撤出了。1994年越南在该礁修建了一座42米高的灯塔,目前越南在该礁分两处建有一座灯塔和一座礁堡,驻军规模约有一个排以上。
十一、大现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3度52分,北纬10度00分,郑和群礁西南方,在小现礁西18.5公里处。
2、地形地貌
是一东北向长条形环礁,长达13公里,面积24.8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积20.7平方公里。低潮露出,高潮淹没。礁湖水深,但无礁门。
3、历史由来
我国渔民向称劳牛劳。1935年公布名称为大觅出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大现礁。
4、越南占领情况
1988年2月被越南侵占,目前越南已在该礁上分三处建有四座礁堡,驻军规模约在两个排50人左右。越南在礁坪上开挖了一个人工口门,现在船只可以通过口门进入中间的礁湖。
十二、六门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3度54分,北纬8度46分。靠近南华水道。在毕生礁东南约12海里。是南沙群岛诸岛礁中面积第二大礁坪。
2、地形地貌
为一椭圆形环礁,东西延伸约20公里,中部宽约7.4公里,总面积72.5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积36.8平方公里,礁湖面积35.7平方公里,仅次于柏礁,礁湖内有暗礁。
3、历史由来
因环礁西南部有六个大小不等的礁门,故我国渔民向称此礁为六门沙或六门。其中西端一礁门水深9米,几十吨的船只可以进出。1983年公布六门礁为标准名称。
4、越南占领情况
1988年开始被越南侵占,经过几次扩建现在越南在六门礁修建的礁堡分为A、B、C三处,共建有5到6个礁堡,驻军人数在两个排以上。这里属于越南重点加强的区域,为的是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继续向南部发展。
十三、南华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4度13分,北纬8度45分,六门礁东南约6海里。南沙群岛中部的一个珊瑚环礁。
2、地形地貌
为一环礁,退潮时礁坪露出,中间有泻湖,礁湖水深约9米,有零星礁石隐没湖中。南华礁南北长约10公里,总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积22.3,中间礁湖面积11.7平方公里。礁门在东南部,宽约370米,水深约9米,20吨级的船只能够进入,因船只驶入困难,我国渔民称南华礁为恶落门。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康华里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南华礁。
3、越南占领情况
1988年被越南非法侵占。越南在该礁上分两处建有设施,一处是两座礁堡,另一处是一座高脚屋,驻军规模估计在一个班10多人。
十四、舶兰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4度35分,北纬10度25分,敦谦沙洲东北约5.4海里,在郑和群礁的北端。南沙群岛岛礁之一。
2、地形地貌
礁形近椭圆,长约1.8公里,宽约1.3公里。涨潮淹没,退潮露出。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名称为彼得来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舶兰礁。我国渔民向称高佛。
4、越南占领情况
1988年被越南侵占,目前越南在该礁上建有一座礁堡,驻军规模约一个班10人左右。
十五、奈罗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4度19分,北纬11度23分。双子群礁的西南端,与 南子岛相距2.5海里。南沙群岛最北部的岛礁之一。
2、地形地貌
高潮淹没水下,低潮露出海面。平时也有个别礁块出水1米左右。刮风时西南侧有激浪。
3、历史由来
我国渔民向称奈罗线仔。 1983年公布奈罗礁为标准名称。
4、越南占领情况
1988年越南侵占我奈罗礁。目前越南在该礁上建有一座礁堡,驻军规模在一个班10左右。
十六、鬼喊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4度15分,北纬9度45分。九章群礁的西南端,东南与赤瓜礁相距仅1.7海里。是南沙群岛的九章群礁中的一个珊瑚礁。
2、地形地貌
位于九章群礁的西南端。东南与赤瓜礁相距仅1.7海里。呈四角形,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长约1.8公里。此礁出水不多,多暗礁、险滩。
3、历史由来
因风浪拍打,呼呼作响,中国渔民向称鬼喊线。1983年公布鬼喊礁为标准名称。
4、越南占领情况
1988的314海战中我国海军531号舰在这里重创越南海军505登陆舰,该礁于1988年6月即314海战后3个多月后又被越南侵占。目前越南在该礁上建有一座礁堡,驻军规模约一个班10多人。
十七、毕生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3度42分,北纬8度58分,安波沙洲东北方。
2、地形地貌
为一个小环礁,长9公里,宽1.8公里,礁盘外坡急陡,小浅湖发育完整,南侧有口门发育,15吨船可入浅湖。退潮时礁盘出露,东北面有一小沙洲,高出海面2米。本礁由沙和礁石构成,没有草木。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名称为披尔逊岛。1947年公布名称为毕生岛。我国渔民向称石盘。1983年公布毕生礁为标准名称。
4、越南占领情况
1978年被越南侵占,现在已经在东北部的小沙洲上建成院落式礁堡一处,另在该礁的西南有礁石出水的地方建有礁堡B,沙洲上驻军在30人以上。有简易码头。[
十八、敦谦沙洲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4度28分,北纬10度23分,太平岛东6海里多,西距中洲礁约4海里。
2、地形地貌
实为一圆形沙岛,周围珊瑚礁环绕。沙洲本身长约500米,宽约300米,面积约0.09平方公里。海拔2.5—4.6米。洲上有4—5米高树木。与太平岛间还有一直径约1.3公里的圆形礁,高潮时淹没,此礁与敦谦沙洲之间有一条水深约10-18米的水道。有4~5米高树木,并覆盖著灌木等热带植物。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的名称为沙岛。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敦谦沙洲。是纪念1946年中国政府派往接收南沙群岛的中业号军舰舰长李敦谦而命名的。我国渔民向称马东、黄山马东。
4、越南占领情况
越南1974年占领敦谦沙洲,现驻军规模在一个排30人以上。
十九、安波沙洲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度54分,北纬7度54分,在南威岛东南约65海里。
2、地形地貌
在一约1400米长的礁盘之西南端。实为出水不久的小沙洲。长约300米,宽约140米,面积约0.02平方公里,海拔约2米。洲上杂草丛生,但无树木,缺淡水。由于是一个出露海面的灰沙岩岛,故是我国最南的陆地。面积只有太平岛的1/28,南威岛的1/9。该礁盘耸立于深海之中,四周坡度大,礁盘在距沙洲900米内,水深7.5米,外缘水深17-32米。安波沙洲近圆形,无沙堤包围,只有草本植物覆盖,有鸟粪层。我国渔民常住洲上从事生产活动,用石子、珊瑚礁、木板、竹子和旧船料等搭屋。洲形似锅盖,故我国渔民向称锅盖峙。
3、历史由来
我国渔民向称锅盖峙,1935年公布名称为安波那暗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安波沙洲。
4、越南占领情况
1973年被南越侵占,1975年河内军队接替。1995年越南在这里建了一座灯塔。在灯塔前方又长出一片沙滩,在这新沙滩边缘又建的一层沙堤,越南在这个新长出沙滩突出部开始建码头,目前小型登陆艇登陆还需要出动30人左右把船拉上岸。在灯塔旁边有一座3层碉楼,建筑主色调也由原来的白色变成了黄色,沙洲上也出现各种树木。目前已在沙洲上建成院落式礁堡一处。驻军规模在30人以上,是越南在南沙中南部的重要聚点。
二十、染青沙洲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4度34分,北纬9度54分。属于郑和群礁,在牛轭礁西南5海里的一个小沙洲。
2、地形地貌
面积0.12平方公里。南端有黑色礁石露出。东南偏东约600米和东南700米各有水深6至7米的暗沙,海水变色,可以辨认。
3、历史由来
我国渔民向称染青峙。1983年公布染青沙洲为标准名称。
4、越南占领情况
1978年被越南非法侵占。现在越南以在岛上建有较完善的设施,驻军规模估计有一个排30人以上。
二十一、奥南暗沙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1度45分,北纬7度42分。
2、地形地貌
为南薇滩东侧隆起的暗沙。水深约8米。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名称为阿利那滩。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奥南暗沙。
4、越南占领情况
1998年越南占领奥南暗沙。
二十二、金盾暗沙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1度32分,北纬7度32分。
2、地形地貌
为南薇滩南端隆起的暗沙,水深10.9米。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名称为金盾暗沙。
4、越南占领情况
1998年被越南非法侵占。
二十三、琼礁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4度22分,北纬9度46分。为九章群礁中一暗礁,位于屈原礁西南约1.6海里处。
2、历史由来
海南岛海民常常到此捕鱼作业,而海南岛旧称琼州,所以1983年公布琼礁为此岛屿标准名称。
3、越南占领情况
1988的314海战中我国海军556号舰在这里击沉越军605号武装运输船。该礁于1988年6月即314海战3个多月后又被越南侵占。目前越南在该礁上建有一座礁堡,驻军规模估计在一个班10多人。
二十四、蓬勃堡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1度42分,北纬7度56分。
2、地形地貌
实为南薇滩东北端的一个暗礁。水深3米多,海浪拍打激烈。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名称为傍(单人旁)卑炮台滩。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蓬勃堡。
4、越南占领情况
1989年被越南占领。建有高脚屋。
二十五、广雅滩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0度27分,北纬08度08分,南薇滩的西北方。
2、地形地貌
为一椭圆形环礁,长26公里,宽13公里,中间有浅湖,边缘有礁头发育,最浅在西北角,水深7.5米,礁盘其他部分水深为15-19米。
3、越南占领情况
1990年被越南侵占。越南人建有高脚屋。
二十六、万安滩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9度36分,北纬7度28分。西卫滩的西南,为南沙群岛(也是整个南海诸岛)最西侧的陆地浅滩。
2、地形地貌
形如新月,东西长63公里,宽约11公里,水深平均37-111米,最浅17米。
3、越南占领情况
1990年被越南侵占。建有三座高脚屋。
二十七、西卫滩
1、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07度55分,东经109度58分,广雅滩西南。
2、地形地貌
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7公里,平均水深56-93米,西北边缘最浅为18.3米,西侧次浅,水深21.9-23.8米,底为珊瑚底。
3、历史由来
1935年公布名称为比邻康索滩。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西卫滩。
4、越南占领情况
该滩于1991年被越南侵占。建有高脚屋。
二十八、人骏滩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0度37分,北纬08度02分。近靠广雅滩。
2、地形地貌
该滩南北长9公里,宽6.5公里,滩上珊瑚丛生,水清可见,东侧有水深5.5米和9米的礁盘发育。
3、历史由来
以清末广东总督张人骏的名字命名。
4、越南占领情况
该滩于1993年被越南侵占。1994年越南建有23.4米灯塔一座。
二十九、李淮滩
1、地理位置
东经110度28分,北纬7度48分。广雅滩之南
2、地形地貌
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3.7公里,滩深一般18.5-37 米。礁盘浅处为11-15米,海水透明度很大,海底滩面珊瑚清晰可见。
3、历史由来
为纪念清末水师提督李淮而得名。
4、越南占领情况
1991年被越南占领,1994年、1995年建有23.4米、22.5米两座灯塔。1997年又建有高脚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