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49|回复: 8

[其他] 重庆举人巧对朱元璋 (贡发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举人巧对朱元璋



                    贡发芹



      朱元璋得到大明江山后,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制定了一整套措施,不断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为大明江山效力。

     又到大比之年。全国各地举子都云集京城南京,准备参加会试,朱元璋很想真正了解一下各地举子学识情况,就带着几名贴身太监和侍从,偷偷溜出皇宫,走街串巷,微服私访,遇到举子就与其攀谈,并不失时机的考考他们。

     一天,朱元璋一行来到一座寺庙里,遇到一位千里迢迢赴京赶考而寄居在这里的举子,正在窗下苦读,衣着虽然寒酸,但面目清秀,眉宇之间充满自信,透着一股英气。朱元璋打心眼里喜欢,就主动上前搭腔。一打听是重庆人,朱元璋一时来了兴致,决定试一试这位举子的才学,就随口吟出一幅上联: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举子一听,这不是在考我吗?再仔细一瞧,出对之人虽穿着朴素,但出口不凡,霸气十足,居高临下,谈吐高雅,肯定大有来头,说不定是主考官微访举人。得拿出点真本事让他瞧瞧。其出句先采用合字法,“千里”二字合成“重”字,后采用重字法,三个“重”字相重叠,巧妙地点出了我的籍贯重庆,可谓高明,但亦难不到我。于是从容对出下联:

    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此联恰到好处地颂扬了大明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听后大为赞赏,心想,大明有这样的人才,真乃幸事!于是连连称赞道:“好,对得好!‘一人’二字就是‘大’字,三个‘大’字相重复,大明国君在大邦、大国之上,实在是绝妙好对!”随后叫随从赠以银两,并记下那位举子姓名。出榜后,那位举子果然会试金榜题名,成为贡士。几天后,这位贡士又参加了由皇帝朱元璋亲自监考的殿试,又一次榜上有名,成为进士,无需候补,就随即被予以实职走马上任。真是巧对一联,喜得官职。
发表于 2011-7-15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重庆人善于拍马屁,不值得表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我是不会对这样的对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听的故事,这里重庆人只有方悄,还有不少重庆美女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海皆兄弟。顶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1-7-15 21:58 发表
好听的故事,这里重庆人只有方悄,还有不少重庆美女诗人


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嫣雨yanyu 于 2011-7-15 16:13 发表
这重庆人善于拍马屁,不值得表扬。


欢迎各抒己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诗人

诗与诗人

贡发芹

年轻时从课本上得知,诗是传统文学四大样式之一,是抒情言志的载体,情趣高雅的人都应当喜爱诗,都应当能读懂诗,都应当会写诗。能真切表达自己内心独特感受的精炼分行文字就是诗。
能写诗的人就是诗人了,诗人是世上最神气之人,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谈吐珠玉,春风满面,风光无限。让人顶礼膜拜,惊羡有加,从心底里折服。
诗应当是写给大家看的,李白的《静夜思》刚会说话的孩童就能背诵,一字不识的老农也懂得诗中意思,所以千古传诵,经久不衰。大家都能看懂你的诗,你就应当被大家称为诗人,应当被大家称为诗人的诗人,自己往往不认为自己是诗人,自己不称自己为诗人,大家也就跟着你,不称你为诗人了。
其实,我的这种观念严重落伍了,我有好多年读不懂诗了。后来我才渐渐弄明白,有些诗不是写给大家看的,有些诗是不能让大家看懂的。因为有些诗是作者专门写给自己看的,广大读者都看不懂,只有作者自己能看懂,作者自己一直自称为诗人。自称时间长了,也就被大家误以为诗人了。自称诗人的诗人也就堂而皇之的成为诗人了。
自称诗人的诗人往往是选用一些生涩、冷僻、枯朽、诡异的方块字做道具的魔术师,惯出绝招,把方块字颠来倒去,东拉西凑,胡乱排列,错位成行,秦始皇与孙中山谈论封建礼教,朱元璋与毛zedong交流放牛经验,退回五千年喝酒,超前五千年谈心,水火交融,首足互易,天地热吻,日月成婚,什么都可能发生,什么都可以发生。读者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横看竖看,东看西看,坐看立看,正看斜看,远看近看,仰看俯看,刘姥姥进大花园,眼花缭乱,头晕转向,始终看不出来是什么,上句不接下句,前言不搭后语,昨天写成明日,麋鹿变成洋马。正在你绞尽脑汁,莫名其妙,满心狐疑,百思不得其解时,于是自己自称诗人的诗人洋洋自得告诉你,这就是诗,诗是文学之文学,诗是文学桂冠上的桂冠,诗是最高雅最玄妙的文学,诗是文学精髓之精髓,诗最高深莫测,诗属于先锋意识,诗是金字塔尖顶,可望而不可及,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能看懂诗的人从来都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看不懂很正常,大家都看懂了,就不是诗了。慧眼识诗,普通人都是色盲,与诗无缘。只有大家想象不到的,没有诗人描写不到的,只有诗人悲天悯人,胸怀世界。自称诗人的诗人通常高谈阔论后,还自封为某个诗歌流派开创者,自诩为某个文学观点创立者,如此天马行空,博大精深,无边无际,真是千古奇谈,实在了得?于是大家都被唬住,肃然起敬,把自称诗人的诗人当做尊贵的天外来客,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自己自称诗人的诗人偶尔也酒后吐真言:其实我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别人更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不知道告诉别人不知道只能是弱智,不知道却能让别人相信只有你知道才算真正高明!原来如此!
可惜,我的悟性太差,有些人好多年前就自称为诗人了。他们长期殚精竭虑,宵衣旰食,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劳心伤神,孜孜以求,勇超时代潮流。一番高烧呓语、梦寐胡言、醉酒狂吼、脑瘫怪叫,很快就成就一首好诗,大家都看不懂,大家因为都看不懂就从心底里认可自称诗人的诗人为真正的诗人了。
我始终写不出大家看不懂的诗,又不会自称为诗人,自然也就永远成不了诗人。我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2011年9月28日下午于办公室
2011年9月30日二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诗歌来自于民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20 2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