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737|回复: 16

怎样去解读一首神秘色彩的诗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4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转帖)

李笠:神秘是诗歌的前提
  ——读特朗斯特罗姆的《车站》
  
  车站
  
  一列火车驶入站台。一节节车厢停在这里
  但门没打开,没有人上车或下车
  究竟有没有门?车厢内
  被封闭的人群拥挤着来回走动
  他们从坚不可摧的车窗往外盯望
  外面,一个拎锤子的男人沿车走动
  他敲打轮子。轮子发出低弱的声音。但就在这里!
  这里声音在不可思议地膨胀:一阵雷鸣
  一阵大教堂的钟声,一阵周游世界的船声
  将整列火车和地上潮湿的石基托起
  一切都在歌唱。你们会记住这情景。继续旅行吧!
  
  《车站》是特朗斯特罗姆的一首代表作,也是一首“现实象征主义”的诗歌范例。
  诗一开始描述车站的场景:一辆火车进站,但正常程序并没有发生:“门没有打开,没有人上车或下车”。于是疑问出现了。“到底有没有门?”。疑问很快发现车厢内人群焦灼的神态。这里,火车的静和车厢里的动形成戏剧性对比,勾勒出被“坚不可摧的车窗向外凝望” 身陷囚禁渴望自由的人们的精神面目。而这一状态无疑揭示了无法脱离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诗人由此笔锋一转,呈现乘客所不能触及的外部世界,一个自由的广阔天地:“一个拎锤子的男人沿车走动”。注意,男人沿车走动(自在状)和车厢来回走动的人(囚禁状)构成又一个戏剧对比。男人敲打轮子,轮子发出低弱的声音。“但就在这里!”感叹号在这里揭示一个突来的变化,即轮子声膨胀成一种不可思议的声响。“不可思议”在此为全诗的转折点——诗从客观现实的场景切入,然后进入一种神秘的心理感受,一串让人(读者或乘客)联想到不同空间的声音:代表自然的“雷霆声”,象征精神的教堂钟声,寓指日常生活的“周游世界的船声”,它们交织成一曲神奇的曲子。这曲子让地球的引力中止,“将整列火车和地上潮湿的基石托起”,并让万物歌唱。
  读完全诗,我们不禁由衷钦佩诗人对意象构建的用心良苦。三个精选的声音意象不仅强化了对世界的感受,对诗的境界也起了神性的深化作用。第一个意象是“雷鸣”。雷鸣是自然能产生的最大声音,它惊心动魄,震耳欲聋,具有震慑和解放的双重能量。它来自天上,可以奇迹般随时产生,汉语的“晴天霹雳”说的就是这种笼罩命运的宇宙力量。
  紧跟雷霆的是“大教堂的钟声”。教堂钟声也同样有着震撼身心的力量,和雷霆不同,它是人为的。教堂的钟声宏亮悠远,像来自苍穹,让人肃穆,崇高。
  第三个意象似乎有一点神秘。“周游世界的船声”怎么解释?航行和扬帆与声音有必然的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知道声音是空气流动和大海涌动的产物。“周游世界的船声”无疑是一种绕地球行驶方向不变的航行。而这航行是环状的。环状,环是轮回和永恒的象征。
  声音,这敞开的自由世界和关闭的棺材似的车厢构成两个对立世界,就像苦难与幸福,现实与梦想。关闭与敞开,这对现实中的矛盾体一直是特朗斯特姆的诗所关心和探索的对象,在他许多作品中得到极致的表达。如他早期的诗《他醒于飘过屋顶的歌声》:“沉睡者舒展身子躺在梦里……./开始寻找出人头地的工具——几乎在天上”,或者像《脸对着脸》所述说的:“有一天某种东西突然走来/工作中止,我抬起头/色彩在燃烧。一切转过了脸/大地和我对着一跃”;或者像《黑色的山》:“我们在车内拥挤…….山顶上,蓝色的海追赶着天空”,或者《冬天的目光》:“短瞬的祈祷。一只盖子在头上打开/幽暗的光洒落/我们抬头:星空穿过阴沟的盖子”。
  《车站》也同样如此。这里展现的并不是一列普通的火车,而是一列象征生活或痛苦的火车。它停在车站的一瞬暗示了生活某种神秘伟大的品质。而这一品质诗人在诗的最后才给与解释:即一个带来了新气象“拎锤子的男人”。但这个拎锤子占据中心位置的男人是谁?谁在向乘客,读者或人群发出灌顶的预言?一个铁路工人?上帝?但不管如何,他让车站显现了意义。他让奇迹发生。但,是不是每个人(包括读者)都领略到了这份奇迹?或听到了那不可思议的声响?这无法保证。不过,那不可思议的声音无疑带来了宽慰,它让我们看到事物的内在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因果的关系。这就够了,可以“继续旅行”了。
  《车站》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困危之时出现一种不可思议的声响,一种宽慰或拯救的力量。这种力量经常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中显现,如《孤独》,那里,雪天的一场车祸被一个突然出现的“支点”拯救:“这时出现了一个支点:一粒援助的沙粒/或一阵神秘的风。车拖了险 /飞速爬回原道……”有人称特朗斯特罗姆是“宗教神秘主义者”,而诗人则辩解道:“我并不以为我是一个更合格的宗教神秘主义者,而生活是神秘的,这,永远是诗歌的前提。”
发表于 2011-10-24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象征主义,就不神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很深 俺头痛 喝回茶来细读 情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没干别的,只看特朗斯特罗姆的诗选与评论。
要不要再贴两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读了又读,由半懂不懂到终于彻悟,愉悦。
读好文章犹如慢慢咀嚼幸福的橄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纸情朗 于 2011-10-24 20:15 发表
这篇文章,读了又读,由半懂不懂到终于彻悟,愉悦。
读好文章犹如慢慢咀嚼幸福的橄榄。



---很多玩意还是8要搞太懂为妙 搞的太清楚了也就无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的哲学思想在春秋战国就成熟了 数千年来的一个字 禅 影响了各个学科

和领域 我们的文化因太过庞大和辉弘了 所以想再出一点点新成就都很难

而西方 特别是美国等建国很短的国家 他们没多少文化根基

1来轻装上阵 一张白纸好作画 2来他们也可以糊编乱造一些东东来做老本 装点门面

之前的200年历史是属于西方掌控的 再过10年 你会看到中国的很多东西会被西

方捧成神

[ 本帖最后由 蓝色手枪 于 2011-10-24 20: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欧美的一些所谓大师级的艺术家 很早很早就开始研究中国了

如把艾列特捧红的庞德就是中国文化迷 他的诗歌吸收了中国水墨的精神

并翻译了很多唐诗宋词

如凡高及凡高之前的整个印象派都比我国的美术要落后数百年甚至千年

我国的唐朝的唐3彩就是最早最正宗的神秘的 表现主义精神

[ 本帖最后由 蓝色手枪 于 2011-10-24 20: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一部记录片《当紫禁城遇上卢浮宫》12集,比对着东西方的艺术,评说同步发展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让人看清楚不同文化的渊源与流淌,人类共同推崇的美,以及时代与社会的因素造成的差异,没有厚此薄彼,十分客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纸情朗 于 2011-10-24 22:01 发表
看过一部记录片《当紫禁城遇上卢浮宫》12集,比对着东西方的艺术,评说同步发展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让人看清楚不同文化的渊源与流淌,人类共同推崇的美,以及时代与社会的因素造成的差异,没有厚此薄彼,十分客观。



---西方的文化主要来源于古西腊 欧州文化也都受古西腊影响巨大
研究西方文化该从古西腊开始 从河马 从趴啦图 压你死多德开始



----还有圣经 (必补课) 心情版的柔情很精通

[ 本帖最后由 蓝色手枪 于 2011-10-24 22: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兰色还较劲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纸情朗 于 2011-10-24 22:52 发表
呵呵 兰色还较劲上了



--这8 一年来很少回你的帖 一次性多打点字 弥补下
要是异儿常来 也用8着俺瞎搬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好久不见异尔了
读帖子未必就得回帖子吧  呵
谢谢蓝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纸情朗 于 2011-10-24 23:12 发表
又好久不见异尔了
读帖子未必就得回帖子吧  呵
谢谢蓝色



---读帖8回帖是可耻滴 见了用心做的好帖子8回是相当可耻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4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异儿可能要做新娘子了 日本有风俗 嫁了人就不好抛头露面的了

---你说婚姻扯蛋8扯蛋

[ 本帖最后由 蓝色手枪 于 2011-10-25 20: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6 18: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