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666|回复: 17

[转贴] 《珠海特区报》关于《情诗季刊》的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见闻:诗歌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贴钱办诗刊,《情诗》7年打破短寿宿命

    他来自文学兴盛的时代,他热爱诗歌。他十分低调,一直默默办诗歌刊物。他的杂志至今坚持了7年,因为他把诗歌推广当作了公益事业。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诗歌也是陪伴了我24年的、最值得我信赖的朋友,我应该为她做点什么。”诗歌的式微带给见闻的不仅仅是失落,他还感到了责任。
  诗人见闻每个月里总有几天,他会激动得睡不着觉。这几天,在位于东莞的住所里,他和8个朋友正不分昼夜地一起编辑一份名为《文友》的文学小报。
  那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这个国家里随处可见的场景,在那个时期,像《文友》这样免费派发的文学报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那是中国新思想、新文化和新艺术集中爆发的黄金时代。那时的诗人,淡然面对物质上的贫困,分享着精神的富有,他们写作、结社、办刊物、全国漫游、把酒诵诗。这股文学创作热潮,也推动着年轻的见闻走进诗歌的殿堂。
  成年后的见闻来到了当时名声正隆的经济特区珠海,但当见闻正准备在这里成为一名理想中的诗人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不好意思再自称诗人了”。这是因为到了上世纪90年代,文学“边缘化”的趋势愈演愈烈,人们不再爱谈论文学。各大媒体将大量的篇幅给了财富人物和娱乐明星,关于文学的报道越来越少。作家、诗人也日益边缘化,很多人渐渐从事和文学无关的事情。
  那些免费派发的文学刊物已经大量地消亡,加上国内出版规定等原因,新世纪之后民间创办的文学刊物,很少能存活超过两三年,更多的在数期之内就无疾而终。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见闻再度出手于2005年创办了《情诗》,这本120多页的诗歌季刊,至今已连续出版了7年。见闻成为珠海这座小城内凤毛麟角的民刊编辑者中,几乎绝迹的幸存者。他认为是年轻时积攒起的对诗歌的爱,让他把推广诗歌当成了公益事业,并坚持到了今天。
   4行小诗2元稿酬
  见闻今年43岁,是一名编辑,在珠海市区一家出版公司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虽然出生在遥远的黑龙江省北安市,但他还不到18岁,就回到了祖籍所在的广东省兴宁市,随后一度在东莞生活。上个世纪80年代,见闻像这个国家许多年轻人一样,加入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大军,来到了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珠海。并在这里成为了一名诗人,出版了6本诗集与诗论集。
  这个诗人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写下了他的第一首诗。那是当年的一堂语文课后,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命题作文的作业,见闻于是写成了一篇26行长短不一的分行文字,每句的结尾他还特别注意了押韵。可是,作业本发下来后,见闻看见的只是一个大红叉。“老师没有教过,你怎么可能会写诗?”这位女老师有点不高兴了,不论那个委屈的学生如何辩解,她还是坚定地下了抄袭的结论,原来写作屡受表扬的见闻,也在此之后再也没有得到过她一次的赞誉。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用这种被叫做诗的形式来写作了。”见闻现在回忆说,尽管第一次写诗就挨了骂一直不敢再动笔,但是他的脑海里不断涌动的创作热情却无法浇灭。在他17岁时,正赶上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繁荣期,无论是在影视作品中、小说中,还是现实生活里,他都常常能听到男青年或是女青年骄傲地宣布:“本人喜欢文学。”他对诗歌的爱被周遭的环境再次唤醒,那时他除了写诗,甚至也写小说。不仅如此,见闻当时几乎逢书必看,由于当年书店里新书更新速度缓慢,他差不多读遍了店里的每一本书。
   当年,见闻还发表了一首4行小诗,不久,他收到了发表刊物寄来的2元稿费。当时去取汇款要找单位负责人盖章证明,但这位有点胆小的诗人却“怕人笑话”,于是只能压着汇款单就是不去取,不料邮局却非常负责,连续发了3张催领单,见闻推说原汇款单丢失了,想退回稿费也遭到邮局的拒绝。最后,他只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找单位领导盖章,没想到却得到了意外的赞许。“这虽然是小事,但对于我来说,却是极大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见闻感慨地说,“要感谢这2元的稿费单,也要感谢那位通情达理的公司领导。”
   热情浇灌《情诗》
  不过让这位诗人伤心的是,近十几年来,诗歌读物的购买力急剧下降,在目前的中国,一份诗歌刊物要依靠市场盈利变得非常困难。民间交流性质的诗歌刊物就更无盈利的空间。
  于是,在2005年,他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希望办一本以“诗人的心灵牧场,读者的情感家园”为编辑宗旨的季刊《情诗》。当见闻与诗友谈构想的时候,不料引起了诗友很大的共鸣。一位诗人说,“当时的诗歌类刊物中,尚无专门以发表情诗为主的刊物,这本刊物的出炉将很有意思。”而原来在东莞就办过文学小报的见闻,一想到18年后又可重操旧业,更是异常激动和兴奋。
  《情诗》一期的成本大约3000元左右,偶尔会有朋友资助,但更多的是靠见闻自己支撑。他说,从开始办这一份刊物时,就没有设计任何的盈利模式,只想着能坚持下去就不错了。但这个生性低调,最近16年来都只是自己默默地写诗,从不向报刊外寄的诗人,一直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诗歌。
  但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见闻受到了亲人和朋友的压力,这些见闻最亲近的人,有劝阻的,也有讽刺打击的。不过对这些,见闻始终坦然相对,不做解释,也不做任何说服的尝试,为了办《情诗》,见闻需要处理好诗歌与家庭的关系。他为自己定下了这样一个原则,要吃饱饭才写诗。“我始终认为家庭代表着责任,我不会让家里人饿着肚子来供养我的诗歌。家庭在支柱不倒,诗歌在精神不死,如此,生活就活生生了。”见闻说,一旦发生了冲突,当诗歌不能为家庭换取利益,却需要拿养家糊口的金钱去养活诗歌的时候,大多数家庭成员肯定会反对,即使诗人夫妻也难幸免。
  在见闻和他的朋友的努力下,这本包含“情深意长”、“情刊撷英”、“情心走笔”等多个栏目,囊括珠海本地和全国各地诗歌作品的刊物应运而生,见闻推崇诗人沙鸥判定诗歌优秀与否的标准,用“立意深、构思巧、形象美、感情真、意境浓、语言新、手法奇”这7个要素来选择作品。他还一直向投稿的诗人强调,情诗的范畴不仅仅是爱情诗,还可以包括友情、亲情、乡情、世情、人情等等,只要倾注了真情实感的诗歌,就是情诗。见闻希望,让更多的好诗歌出现在《情诗》之上。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感悟:诗歌事业必须有人为之付出而不求回报


    近10年来,文学期刊全面萎缩,据统计,全国文学期刊约有800种,其中能维持生计的不足100种。大量的文学期刊订数不断下跌,一直在停刊的边缘苦苦挣扎。发行量曾过百万的《人民文学》、《诗刊》,如今只剩下3万份不到。《当代》、《收获》等文学期刊,无一幸免。地方级文学期刊更惨,一种改头换面的“改版潮”、“改刊潮”席卷了文学期刊,《天津文学》变成了休闲的《青春阅读》,《湖南文学》则变成了时尚的《母语》,有些干脆停刊。在书店和报刊亭,文学书籍和期刊早已从抢眼的位置撤了下来。

  近些年,民刊的创办也遭遇了同样打击,编一两期的并不少见,不少各式各样的新创刊的民刊,创刊词甚至还傲气逼人,但往往再往后就看不到了后续出版。民刊创办难的是长期的维系。当《情诗》创刊时,一位诗人就对这本刊物预言:“最多办两期就呜呼(夭折)了。”

  见闻则认为,现在的诗歌事业就是一项公益事业,必须有人为之付出而不求回报,才能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现在的诗歌已经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了,诗歌市场的购买力一再萎缩,目前的诗歌类民刊难有盈利的可能,要想长期做下去,资金来源只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对于编刊者而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人会去计较,但资金补贴始终是一道越不去的坎。只有把花掉的钱当作捐给“诗歌公益事业”,没有再去索取回报的心态,诗歌刊物才能一直办下去。正是有了这样的办刊理念,从2005年创刊至今,《情诗》就从未间断。

  但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坚持不下去的,需要有一批愿意为“诗歌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做靠山,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而在见闻这里,“靠山”除了零星的资金支持,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一份共鸣所产生的精神鼓励。“我还在坚持,我的诗歌热情没有消亡,只要不泯灭诗歌热情,为别人做嫁衣也是非常舒坦。”见闻说,为什么要编《情诗》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在追随内心的方向,但随着每一期《情诗》的出版,内敛的他结识了大量志同道合的诗友,看着各类诗歌印刷在纸质的刊物上,他感到尤为满足。  

《珠海特区报》2011年10月31日“人物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见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付出而不求回报
可不是呢。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先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树个大拇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容易。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见闻哥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朋友,明年大改版,欢迎大家提宝贵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见闻哥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喜欢诗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诗季刊繁花似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6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