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47|回复: 6

[杂文] 走进薄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在世界英语文学写作中,“绿宝石”爱尔兰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又一个足够闪亮的星座,他们以杰出的天赋、非凡的才华,成为各自领域中大师级的人物。他们中有唯美主义的先驱王尔德,荒诞派代表贝克特、戏剧天才萧伯纳,还有写出《尤利西斯》这样的“天书”的乔伊斯以及被艾略特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意象派巨擘叶芝。
     叶芝永远是爱尔兰文学花园中最迷人的话题,不管是获得诺贝尔的诗作,对民主斗士茅德冈至死不渝的爱恋,甚至他晚年不甚为人所称道的对神秘主义的倾心。能让叶芝如此沉迷其间无法自拔的民间故事,也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不可否认的是,民间故事中不仅是唯物论者所概括的“迷信、巫术”那么简单,伟大的艺术家都懂得如何从这块取之不竭的肥沃土壤中汲取创作源泉与养分,于是才有了唐朝刘禹锡收集的《竹枝词》民歌,才有了卡尔维诺整理出版的《意大利童话》,他们愿意孜孜不倦的牺牲创作时间“小隐于野”,想必不是为了祖国抢救保护文化遗产的需要,而是出于自发的对民间艺术精神的欣赏和更好的融汇借鉴。
《凯尔特的薄暮》经常被拿来同《聊斋志异》作比较,后者也更为大家所熟悉。二书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深入到农户、深山、古堡的背后,挖掘出一个又一个和日常经验别样甚至相违的“鬼神世界”来的。
全书分成若干个鬼神故事,由多个不同的讲述者将我们带向不同的事件,力图还原那切实发生的一幕幕场景。在引出讲故事的人的第一章中,作者就用他诗人的抒情笔触鲜明地阐释了他的立场和对精灵鬼神的态度——“如果没有天堂、地狱、炼狱、精灵王国,而仅仅依赖荒芜的人间,情感该如何表述?不但如此,如果没有勇者敢将天堂、炼狱、精灵之地糅合,乃至将兽头安在人身,将人的灵魂置入顽石,那么情怀将如何言表?讲故事的人哪,让我们前进吧,抓住所有猎物,勿要惧怕。万物皆存,所言皆实,人间不过是我们脚下的些许微尘。”这无疑明白地告诉了我们:工业化开始后,人间早已成了失乐园,成了艾略特笔下寸草不生的“荒原”,要想摆脱琐碎经验的束缚,要想呈现高贵纷繁的情绪流动,仅仅依靠庸俗的日常生活和人类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回到原初的本真状态,求诸于人与自然的通灵。那就让我们用被喧闹损坏的听力去听一听凯尔特人口中的那些非理性的声音。
    这些故事通常分成几类:亲历者事后的状绘和讲述,凡人被掳掠到仙人中助神作战,精灵和人之间的是是非非等等。但这些故事中透露的鬼神同敬畏、惧怕毫不相干,而是同周围的居民们共生共存,甚至充满了幽默的色彩。这很像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们,有着七情六欲,甚至嫉贤妒能、争风吃醋、贪婪卑鄙等等,反正人类身上有的缺点,他们都有,真实得有些可爱。中国的神话则往往过于“神化”了,诸神高高在上,品行又是完美无缺,让人毫无接近的胆量和欲望。这就违背了神话最初的与大自然对话、灵肉相融的精神了,反而成了枷锁和镣铐,把自己束缚其中,缩手缩脚地过战战兢兢的生活。
     比如在《凡人的帮助》一篇中,叶芝提到,“精灵们如果不依靠凡人的帮助,便连曲棍球都没法打,而那些被借助的肉身或者取代他的东西则在家中酣然大睡。没有凡人的帮助,精灵们只是影子,甚至没有办法击球。”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神灵也需要娱乐,而且有他们所无法做到的苦衷在,而确实我们人类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的。其实人类对精灵的协助可不仅限于玩耍上,当他们内部出现分化和斗争之时,甚至掠走人类协助诸神作战。当然了,被精灵掳走的人能享受比较好的待遇,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回去见一次亲人,或者直接给予困难的人以援助。比如在《掳人的精灵》中,一位母亲在其子尚幼之时被掳走,孝顺的儿子长大后走遍天涯海角找到了母亲,她正在一个地窖中干活,活得很开心,吃的也是最好的。一个瘦削的男孩帮助出色的骑手约翰•柯万躲掉了马厩中的火灾,并挥鞭帮助他赢得了赛马比赛和高额的奖金,当约翰询问道该如何报答小男孩的时候,他说:“我母亲的房子就在你的领地上,我还在摇篮时就被精灵偷走了,请对他好一点,约翰,无论你的马去哪里,我将保证他们不得病,但你再也见不到我了”然后,小男孩就变成空气消失了。几乎在都柏林附近的山区里都能听到被仙人掳走的事,大家都很习以为常,在离心湖两三英里的地方,住着一位老妇人,她年轻时就被掳走过,七年后,不知为什么,她又被送了回来,但脚趾头全都没了——由于在精灵世界跳了过多的快乐的舞蹈而都被磨损掉了。
    在《女王,精灵女王,来吧》这篇短文中,我和另外两人在遥远的西部海滩散步。其中一位年轻的姑娘,据说能像先知那样看见田野里牛群间的神秘亮光,他们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有名的精灵们的出没之地,那是位于黑色岩石中的一个浅洞。姑娘听到洞穴中“健忘的人们”(精灵的别称)有出没的动静,主人公“我”对此十分好奇,请姑娘邀请小人们的女王出来与我们对话。神奇的一幕突然降临:精灵们从洞穴中出来,开始分成了四组,列队站立,手持蛇形项链和魔杖,最前面站着的,是金光闪闪的女王。我开始通过先知向女王提问,得知他们确实掳走人灵魂,并将他们投胎回凡间。而她的臣民和人类很像,做的大部分事情和人类差不多。当“我”打算继续提问时,女王在沙地上写下了:“不要试图了解我们太多”,神秘的氛围笼罩着四周,我仿佛听到他们在身边无处不在的呼吸的气息和欢乐的脚步。
作者对鬼神世界的态度集中体现在上述的极力渲染人和精灵的和谐:一位在国王郡作女仆的妇人对精灵一点也不害怕,她说:“其实精灵们是最好的邻居。只要善待它们,它们会报答你,但它们不喜欢你挡他们的道,而且精灵们忠实善待穷人。”除此之外,叶芝还特地安排了一篇《抗议苏格兰人对精灵鬼怪之本性的摧残》作为和爱尔兰人(苏格兰亦是凯尔特人的一支)鬼神观的对比,并开足火力对其进行了批判。当得知一位农夫把水马折磨致死后,叶芝慨叹道:“苏格兰人,你们太讲神学了,太忧郁了。你们逼的魔鬼都信宗教。你们烧死了所有的女巫……你们呀,才不会与火中、地里、空中和水下的精灵们和睦共处,你们已使黑暗势力成为了自己的敌人。”
     是啊,在真正的民间——那显然是更接近原初的自然的——人类和精灵鬼怪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感情,他们不会无辜地伤害对方,也都承认对方是有情感的,双方不会越过一定的界限,就像鲁迅笔下的“无常”和“女吊”一样,可怖的她们在乡民眼中是可以互相调侃的,这相逢一笑就泯灭了和自然的对立的厚壁障。
     人啊,最好的爱,不是仅限于同类,而是对另一个世界以礼相待。勿要惧怕。万物皆存,所言皆实,人间不过是我们脚下的些许微尘。

[ 本帖最后由 少年游 于 2011-11-8 23:01 编辑 ]
发表于 2011-11-8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和精灵鬼怪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感情,他们不会无辜地伤害对方,也都承认对方是有情感的,双方不会越过一定的界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神话则往往过于“神化”了,诸神高高在上,品行又是完美无缺,让人毫无接近的胆量和欲望。这就违背了神话最初的与大自然对话、灵肉相融的精神了,反而成了枷锁和镣铐,把自己束缚其中,缩手缩脚地过战战兢兢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神灵也需要娱乐!!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啊,最好的爱,不是仅限于同类,而是对另一个世界以礼相待。勿要惧怕。万物皆存,所言皆实,人间不过是我们脚下的些许微尘。

感动心灵的长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11-11-8 23:11 发表
原来神灵也需要娱乐!!欣赏!!!

不知神灵看到唯物者把其作为扭曲的心灵投射会是什么感觉,无所敬畏的民族是可怕的,敬畏不一定是为了信奉,至少可以在行为方面有点约束力。
多谢版主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1-11-8 23:28 发表
人啊,最好的爱,不是仅限于同类,而是对另一个世界以礼相待。勿要惧怕。万物皆存,所言皆实,人间不过是我们脚下的些许微尘。

感动心灵的长文

多谢望远版主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3-29 09: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